履痕处处:天上云居,世外真如——云居山之旅
以前陆续看过一些照片,有湖光云影照映数间古寺的,有和尚穿着僧衣在田里用水牛耕地的,就对云居山真如禅寺有了很深的印象。后来陆续从或僧或俗的朋友处听到,关于云居山的种种,关于虚云大师,关于农禅一体,关于中国三大样板寺庙,关于一寺出了四个中佛协会长,关于真如禅寺洞彻人心的暮鼓,关于世界最大的禅修中心。
直到这次有机缘随喜亲自登上云居山拜谒,才对云居山有了比较全面和直接的了解。以前在风景境界层面觉得它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天下的寺庙大体雷同。现在发现自己终是错了的。其实摄影师和传话者,最少也没能让人知道它是一个高山之颠双龙环抱,平畴万亩,一顾惊艳再顾而忘世,归来永生难忘的自然奇境、天外禅门。
盘旋上1100高峰之上,天生千亩平原,一小口而入,中有十亩之湖,两围山势环抱如双龙戏珠,平原之内正中宝座之位有古寺,其他良田菜地之属,僧人耕其以自养。高山之上豁然出现如此天上之城,恍惚已离人世而入九重。
云居山前门,内边还有一道门,名为赵州关。云居山,海拔1100多米,因多白云而名,位于江西永修县内,临鄱阳湖而望庐山。不知何人为它取名云居,委实风雅之极。不由得想起郑板桥诗意来:离天百尺有一山,僧住半山云半山。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松枯生藓遍,梅老著花疎”;山中地气旺盛,植物丰富,一路而去,都是古色苍苍的树林,地下落叶深深,如宋人的林泉山水画。
跨入山顶之赵州关,但见方圆宽广,平旷千顷,两边山势拱卫,成双龙戏珠风水格局,有如山顶盛开之莲花,又如天皇宝座,莲花城内真如禅寺位于宝座之中。
高山之颠,每年早早的就会雨雪霏霏,屋上正一层残雪,雪霁新晴,寺庙内外的各种花木冲寒而开。
由唐至现在,云中高处的真如禅寺也没有能够逃过历史的浩劫,几经兴废。1956年,近代著名传奇和尚虚云大师以百岁之高龄驻锡云居山,亲率子弟,复兴真如寺,他们以百丈家风严格要求自己,生活非常简朴,自己种田种菜,寺也建得很简朴,不过并没有影响法喜庄严。
云居山离九江、南昌各80多公里,从山下到山上又15公里盘山路,独有天外禅门清净境界,交通却不是很方便,但从各地来的香客却很多,近年更成为著名的世界禅修中心。寺内有一个文物——康熙千僧粥铁锅。那时来此参修的释子特别多,多达一千两千,一锅粥就可以供一千人喝。
简朴古雅的寺庙风格,和云中世外的地理条件、追求本源的禅门意趣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门柱对联:
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
胸中无所得, 满湖明月满云山。
未见落款,不知何人所作。文辞和意境皆好。
大千世界,各具法性,或喜或嗔,我佛一如。
一位僧人在怒斥大声喧哗不懂规矩的游客。游客对他也抵触了起来,觉得他作为修行人不应如此火暴。僧人说:“如果是宣鉴禅师,早就用棍子敲到头上来了。”所谓当头棒喝也是禅师让人醒悟。“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可是这些人知道德山棒临济喝么?不与之浪费口舌也罢。
护法安僧亲受灵山咐嘱。天上云居客,真如寺里僧。一僧亭亭鹤立,一僧团团拜倒。充满欢喜。寺里的僧人大多看起来都很清净和美,没有人间烟火气。
山下突来的冬寒,山寺率先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
天上云居客,真如寺里僧。一僧双手拢袖,一僧法衣飘飘。
宁静的古寺,本来充满法喜周流,点缀一些花木,又平添无限生机。
午斋过后,一位年轻僧人,在屋角的太阳下若有所思。一阵风来,铁马叮当作响。
寺里都是年代久远的麻石板,历史感让人安静,和城市公园的水泥大理石感觉有云泥之别
扫落叶的僧人,声音很年轻,样子却显得颇为沧桑,不知道又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他叫我不要拍他,拍树。
曲院回廊几起几进的古寺中,僧客俗子,在时光里穿行。
很多禅寺都张贴着“照顾话头。念佛是谁”的法语,话头大概是话头禅吧,颇有来历。
高天中漏出几线光,照耀古树下小小的人们
蓝天如洗,黛瓦朱栏,虬枝落叶,阳光普照。
真如禅寺为全国三大样板寺之一。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农禅一体”,古人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寺里的和尚自己种田,耕牛,种菜。寺门口有田地一百多亩,这种规模性的农禅家风,现在好像没有几家了。我们在斋堂席上的素菜大多是他们所种,山高水清气洁,各种蔬菜特别清甜。
云居山近年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与复兴云居山的虚云大师有很大的关系。虚云大师为近代传奇色彩的著名和尚。资料记载,他活了120岁,后来在云居山无疾而终。生平如他的自挽联一样: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无常。
虚云法师一生充满了传奇,以复兴佛教,重光庙寺为己任。网络、书本、口头传说中有关他的传奇故事不计其数。后来有好多高僧大德曾为大师门下。
最老的一棵树,白果树,即为银杏,不知道寺里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不过一入秋冬以来,黄叶飘飘,遍地铺金,大美难以言表。此树为唐代的道膺禅师手植。诗云:有实无心事最真,难将此语对旁人。只须自己新尝嚼,始信欧峰别样春。
这样差不多的千年银杏,有一十二十多棵。
雪霁新晴,两个僧人在竹林与僧田间漫步,无所事事,如步玉京。虽是高山之中,但四围有屏山拥卫,所以没有凛冽的冷风。唉,这样的一个好地方!
匆匆一游,聊赋四韵以纪。
诗云:
天上星坪水一泓,群峰拱卫似华城。
仰观云阙双龙局,引领沙门四主盟。
眼照空纯窗雪静,人随僧定午钟鸣。
未妨桑下耽三宿,法性真如月正明。
直到这次有机缘随喜亲自登上云居山拜谒,才对云居山有了比较全面和直接的了解。以前在风景境界层面觉得它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天下的寺庙大体雷同。现在发现自己终是错了的。其实摄影师和传话者,最少也没能让人知道它是一个高山之颠双龙环抱,平畴万亩,一顾惊艳再顾而忘世,归来永生难忘的自然奇境、天外禅门。
![]() |
盘旋上1100高峰之上,天生千亩平原,一小口而入,中有十亩之湖,两围山势环抱如双龙戏珠,平原之内正中宝座之位有古寺,其他良田菜地之属,僧人耕其以自养。高山之上豁然出现如此天上之城,恍惚已离人世而入九重。
![]() |
云居山前门,内边还有一道门,名为赵州关。云居山,海拔1100多米,因多白云而名,位于江西永修县内,临鄱阳湖而望庐山。不知何人为它取名云居,委实风雅之极。不由得想起郑板桥诗意来:离天百尺有一山,僧住半山云半山。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 |
“松枯生藓遍,梅老著花疎”;山中地气旺盛,植物丰富,一路而去,都是古色苍苍的树林,地下落叶深深,如宋人的林泉山水画。
![]() |
跨入山顶之赵州关,但见方圆宽广,平旷千顷,两边山势拱卫,成双龙戏珠风水格局,有如山顶盛开之莲花,又如天皇宝座,莲花城内真如禅寺位于宝座之中。
![]() |
高山之颠,每年早早的就会雨雪霏霏,屋上正一层残雪,雪霁新晴,寺庙内外的各种花木冲寒而开。
![]() |
由唐至现在,云中高处的真如禅寺也没有能够逃过历史的浩劫,几经兴废。1956年,近代著名传奇和尚虚云大师以百岁之高龄驻锡云居山,亲率子弟,复兴真如寺,他们以百丈家风严格要求自己,生活非常简朴,自己种田种菜,寺也建得很简朴,不过并没有影响法喜庄严。
![]() |
云居山离九江、南昌各80多公里,从山下到山上又15公里盘山路,独有天外禅门清净境界,交通却不是很方便,但从各地来的香客却很多,近年更成为著名的世界禅修中心。寺内有一个文物——康熙千僧粥铁锅。那时来此参修的释子特别多,多达一千两千,一锅粥就可以供一千人喝。
![]() |
简朴古雅的寺庙风格,和云中世外的地理条件、追求本源的禅门意趣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门柱对联:
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
胸中无所得, 满湖明月满云山。
未见落款,不知何人所作。文辞和意境皆好。
![]() |
大千世界,各具法性,或喜或嗔,我佛一如。
一位僧人在怒斥大声喧哗不懂规矩的游客。游客对他也抵触了起来,觉得他作为修行人不应如此火暴。僧人说:“如果是宣鉴禅师,早就用棍子敲到头上来了。”所谓当头棒喝也是禅师让人醒悟。“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可是这些人知道德山棒临济喝么?不与之浪费口舌也罢。
![]() |
护法安僧亲受灵山咐嘱。天上云居客,真如寺里僧。一僧亭亭鹤立,一僧团团拜倒。充满欢喜。寺里的僧人大多看起来都很清净和美,没有人间烟火气。
![]() |
山下突来的冬寒,山寺率先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
![]() |
天上云居客,真如寺里僧。一僧双手拢袖,一僧法衣飘飘。
![]() |
宁静的古寺,本来充满法喜周流,点缀一些花木,又平添无限生机。
![]() |
午斋过后,一位年轻僧人,在屋角的太阳下若有所思。一阵风来,铁马叮当作响。
![]() |
寺里都是年代久远的麻石板,历史感让人安静,和城市公园的水泥大理石感觉有云泥之别
![]() |
扫落叶的僧人,声音很年轻,样子却显得颇为沧桑,不知道又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他叫我不要拍他,拍树。
![]() |
曲院回廊几起几进的古寺中,僧客俗子,在时光里穿行。
![]() |
很多禅寺都张贴着“照顾话头。念佛是谁”的法语,话头大概是话头禅吧,颇有来历。
![]() |
高天中漏出几线光,照耀古树下小小的人们
![]() |
蓝天如洗,黛瓦朱栏,虬枝落叶,阳光普照。
![]() |
![]() |
![]() |
真如禅寺为全国三大样板寺之一。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农禅一体”,古人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寺里的和尚自己种田,耕牛,种菜。寺门口有田地一百多亩,这种规模性的农禅家风,现在好像没有几家了。我们在斋堂席上的素菜大多是他们所种,山高水清气洁,各种蔬菜特别清甜。
![]() |
云居山近年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与复兴云居山的虚云大师有很大的关系。虚云大师为近代传奇色彩的著名和尚。资料记载,他活了120岁,后来在云居山无疾而终。生平如他的自挽联一样: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无常。
![]() |
虚云法师一生充满了传奇,以复兴佛教,重光庙寺为己任。网络、书本、口头传说中有关他的传奇故事不计其数。后来有好多高僧大德曾为大师门下。
![]() |
最老的一棵树,白果树,即为银杏,不知道寺里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不过一入秋冬以来,黄叶飘飘,遍地铺金,大美难以言表。此树为唐代的道膺禅师手植。诗云:有实无心事最真,难将此语对旁人。只须自己新尝嚼,始信欧峰别样春。
![]() |
这样差不多的千年银杏,有一十二十多棵。
![]() |
雪霁新晴,两个僧人在竹林与僧田间漫步,无所事事,如步玉京。虽是高山之中,但四围有屏山拥卫,所以没有凛冽的冷风。唉,这样的一个好地方!
![]() |
匆匆一游,聊赋四韵以纪。
诗云:
天上星坪水一泓,群峰拱卫似华城。
仰观云阙双龙局,引领沙门四主盟。
眼照空纯窗雪静,人随僧定午钟鸣。
未妨桑下耽三宿,法性真如月正明。
-
夏十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2-07 2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