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受悲伤到享受悲伤
我所说的从感受悲伤到享受悲伤,并不是逆来顺受的无所谓心态,也不是看透事理超然的心境——前者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后者不能体验情感的情不自禁。
仿佛每段时间都应该对生活有所感悟,都应从一些事情里汲取提炼出高度精华的道理指引我以后应该如何如何。但事实真的如此?我认为不是的。如果是这样,世界观需要被摧毁重建多少次?在我看来,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于此同时,我敬佩精神病人坚不可催的世界观,比如他会认为自己是一群蚂蚁才叫一个生命体等等一些科学的谬论——问题是客观唯物主义还能持续多久。
谈及悲伤,以前会将其放大吓唬别人吓唬自己,若无人关心便自怨自艾,不能倾诉便更加悲伤,仿佛世界崩塌了一般。现在谈及悲伤,往往沉思,让自己理性地分析前因后果,感性地陷入悲伤的漩涡中——安全而又真实地体验悲伤。
真实的悲伤往往比一时的快乐更加深刻,好比一次落寞的牵手比一次无情感地做爱更加具有画面感更加具有故事。
明白自己现在在做什么,从感受悲伤到享受悲伤。
仿佛每段时间都应该对生活有所感悟,都应从一些事情里汲取提炼出高度精华的道理指引我以后应该如何如何。但事实真的如此?我认为不是的。如果是这样,世界观需要被摧毁重建多少次?在我看来,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于此同时,我敬佩精神病人坚不可催的世界观,比如他会认为自己是一群蚂蚁才叫一个生命体等等一些科学的谬论——问题是客观唯物主义还能持续多久。
谈及悲伤,以前会将其放大吓唬别人吓唬自己,若无人关心便自怨自艾,不能倾诉便更加悲伤,仿佛世界崩塌了一般。现在谈及悲伤,往往沉思,让自己理性地分析前因后果,感性地陷入悲伤的漩涡中——安全而又真实地体验悲伤。
真实的悲伤往往比一时的快乐更加深刻,好比一次落寞的牵手比一次无情感地做爱更加具有画面感更加具有故事。
明白自己现在在做什么,从感受悲伤到享受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