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醉中偏是月中行。冰影太分明。
人影太分明。背风处、泠泠暗惊。
残年冻水,长街走叶,闲事恨关情。
往事不关情。杏花底、春醪为倾。
==============================
今夜冬月十五。雪后(姑且算雪后吧,虽然两回了都雪得太不够意思)这几天,柳树叶子落得厉害,路两边积满了不说,路中央夹在来往车辆间也是一条长长的柳叶堆积带,还随风应车簌簌活动。
昨晚翻到纳兰的《临江仙·寒柳》:“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此前我这支已得了,笔下无柳而心中有柳,于是留神瞅了瞅。然后觉得,这“一树五更”大概和李商隐的“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有关,虽然那是咏蝉的,不过李商隐写柳也写了“已带斜阳又带蝉”,顺藤想过去很自然。此思路中华和上古的笺均未涉及,果然作笺难。至于“憔悴也相关”,那是“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了。
纳兰有两支《太常引》:
1自题小照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2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这两支用的小技巧一致:上结的平平仄平,二和四重;过片的44,首字相重。押的韵同为八庚九青,结局俱”梦醒“,开篇都风起。四个无打头的短句,甚至可以对位相应,山色无穷而踪迹无凭,往事无边却心绪无聊。
第二支更合乎纳兰词给人的印象,怨不得《国朝词综》干脆不选第一支,而把第二支标为“自题小照”了。
平平仄平这个四言的技巧是常见的,《醉太平》里这种句子最多。这个仄能用去声固然好,去不了也无妨,意思好更重要,顺口就是了。
过片两句重字,高观国填的就这么用了,“不飘红雨,不贪青子”,后来用的人也不少。有重首字;也有重前两字,比如龚自珍的“似他身世,似他心性”;夏承焘填这个调算多的,更爱重第二字,“风前愁鬓,尊前醒眼”,“鉴湖烟雨,鹅湖风雪”,“筑成台榭,种成梅柳”。
我这支上下片中部的两句五言重字相应,更像是《采桑子》的技巧,用的人少,学的是项鸿祚的《客中闻歌》: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觉得这样的声情实在动人,忍不住就学了。华东师大出的《忆云词》集评里,所引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提到冯柳东有支同样的,如下:
落花一院雨丝丝。无计挽春归。纵使挽春归。已误了、莺期燕期。
红阑十二,画帘廿四,长定是相思。何苦苦相思。翻悔了、当时见时。
真是好好玩啊~~~
人影太分明。背风处、泠泠暗惊。
残年冻水,长街走叶,闲事恨关情。
往事不关情。杏花底、春醪为倾。
==============================
今夜冬月十五。雪后(姑且算雪后吧,虽然两回了都雪得太不够意思)这几天,柳树叶子落得厉害,路两边积满了不说,路中央夹在来往车辆间也是一条长长的柳叶堆积带,还随风应车簌簌活动。
昨晚翻到纳兰的《临江仙·寒柳》:“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此前我这支已得了,笔下无柳而心中有柳,于是留神瞅了瞅。然后觉得,这“一树五更”大概和李商隐的“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有关,虽然那是咏蝉的,不过李商隐写柳也写了“已带斜阳又带蝉”,顺藤想过去很自然。此思路中华和上古的笺均未涉及,果然作笺难。至于“憔悴也相关”,那是“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了。
纳兰有两支《太常引》:
1自题小照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2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这两支用的小技巧一致:上结的平平仄平,二和四重;过片的44,首字相重。押的韵同为八庚九青,结局俱”梦醒“,开篇都风起。四个无打头的短句,甚至可以对位相应,山色无穷而踪迹无凭,往事无边却心绪无聊。
第二支更合乎纳兰词给人的印象,怨不得《国朝词综》干脆不选第一支,而把第二支标为“自题小照”了。
平平仄平这个四言的技巧是常见的,《醉太平》里这种句子最多。这个仄能用去声固然好,去不了也无妨,意思好更重要,顺口就是了。
过片两句重字,高观国填的就这么用了,“不飘红雨,不贪青子”,后来用的人也不少。有重首字;也有重前两字,比如龚自珍的“似他身世,似他心性”;夏承焘填这个调算多的,更爱重第二字,“风前愁鬓,尊前醒眼”,“鉴湖烟雨,鹅湖风雪”,“筑成台榭,种成梅柳”。
我这支上下片中部的两句五言重字相应,更像是《采桑子》的技巧,用的人少,学的是项鸿祚的《客中闻歌》: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觉得这样的声情实在动人,忍不住就学了。华东师大出的《忆云词》集评里,所引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提到冯柳东有支同样的,如下:
落花一院雨丝丝。无计挽春归。纵使挽春归。已误了、莺期燕期。
红阑十二,画帘廿四,长定是相思。何苦苦相思。翻悔了、当时见时。
真是好好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