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迷魂记-心中的香格里拉]
![]() |
噶丹松赞林寺。 |
我说,我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虽然很多时候看待问题总是往最坏的方向打算,但是从来不曾想过,有什么难题是我不能克服的,也没有什么山头是我攻不下的。
yeah ,that's me.
组团去的香格里拉2日游。路上共有9人,3对情侣,3位单身女性。其中我最老,却显得最不成熟。
我宁愿在看到远山的时候高声呐喊,宁愿在车载CD响起卓玛的时候轻声的合,宁愿在队伍中保持250的状态,就好像每次就餐我就只跟老板求一道菜:给我土豆儿炖牛肉。我要土豆儿!
香格里拉其实并不是特指某个地方或区域,而是泛指周边相关的区域、藏文化、包括文化氛围。香格里拉这四个最初也并非是中国的地名,而是出自于一个没来过中国的老外学者写的《消失的地平线》。关于香格里拉,西藏,四川甘孜,包括云南康巴藏区都一直在争夺。最终究竟是谁获胜我不知道,但这四个字充满着对美的情结和向往。
普达措国家公园山脚下的藏民村子,是当地康巴藏区最最NB的村子,这里的藏民每年会从普达措公园领到补贴,或者叫分红,这里的藏民有些相当有钱,这么形容吧,不少人家有上千头的羊或者牦牛,一头按照最低价钱一万算的话,你可以想象。还有一些流传较广的风俗,比如藏刀的佩带,大刀,小刀,长刀等也不是你想带什么刀就可以带什么刀的,要分你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当然,藏刀最初只是用来吃肉的工具,后来渐渐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也比如藏袍,越脏的藏袍越显示了主人的财大气粗和显赫地位,因为当地人习惯吃肉之后,直接在藏袍上擦拭藏刀,这代表着他们是经常能吃到肉的。
还有,在藏区、尤其是藏传佛教寺庙、雪山等地区,切忌不要用单个手指指向任何地方。而是要五指并拢,用请的姿态。面对僧人、佛像、雪山的景色等,都要如此。在藏区,食指是用来数牲口的。
在噶丹松赞林寺,解说的向导全都是当地的藏民孩子,多为男子。我们的向导很有个性,面对游客会很直接的说:“你在说什么,我完全听不懂,要不然你重新组织一下语言。”或者“怎么那么笨,刚说过的神的来历,就给忘记了?你们这群人有没有在听讲啊?”哈哈,经过这么几次尴尬的提问,团里的几个姑娘被他弄得手足无措,不敢说话。我因为对藏传佛教浓厚的兴趣,一直在认真听讲并努力记得,所以跟他的交流还是很不错的。唯一忘记了的是,有八块牌子,写着藏传佛教的一些真理,扎西说要按照顺序拍照,一张不能少。我在他做这个提示之前拍了一张,后来下山的路上没有遇到这些,我应该按照规矩补拍完毕的。哦玛尼呗咪哄。
进到佛堂看到僧人在诵念佛经,我手冻僵了,掏了掏兜里能摸到的一个一元硬币,悄悄的轻轻的放在功德盒里,不想打扰在一旁诵经的僧人。谁知僧人睁开眼,拿着一块木头状的东西,指向我,示意我跪在他旁边的垫子上。我愣了一下,不晓得师傅是如何发现我的小动作。呆呆的跪下去,十指并拢,拇指内扣,低着头。师傅用木头在我的头上轻轻的拍了一下,接着念着经文。似乎在为我祈祷。我相信这是一种缘分,当然,也不排除我印堂发黑、师傅试图解救我的可能。因为看了后面,你就会明白……
在藏区,所有人是完全的彻底的政教合一,人们信活佛多过信政府。尤其在松赞林寺周边的藏民,家里的大事小情几乎都会找僧人商议并听从他们的建议。大到红白喜事,小到买一头羊。松赞林寺周边僧侣的宿舍,是僧人自发出资筹建的,某位僧人外出游学或者圆寂,这座僧舍是要归属到他原本的家族,但是家人对此并无使用权,不许改建,不许占用。若是有新入住的僧人想要住在这里,须向前任僧人及其家人先上最圣洁的哈达,代表一种敬意和感谢,其家人也完全不会拒绝这种神的旨意,都会接纳这个请求。
藏区最盛产的出了牦牛肉和青稞酒,还有藏刀。康巴藏区就有好几种藏刀,削铁如泥。比如卡玛刀,尼玛刀。。对于游客来说,轻则三四百的藏刀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这里盛产的菜刀也是天价,但是真的锋利。我们参观了卡玛刀的生产基地,吴奇隆在张杰谢娜结婚的期间,在这里定制了一把纯银的藏刀,因为纯银制材料比较软,加工难度大,如果一般的藏银刀具要一周的话,纯银的则要一个月时间来加工和雕工。
进到了普达措国家公园,这里完全是纯粹的原始森林和湿地。冬天的话确实看不到草原上五颜六色的花朵,但苍茫的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牦牛群以及藏民在夏季用来放牧的临时木屋,也真的给人一种安详,敬畏的感觉。藏民在夏天会来到公园里放牧,冬天因为太过寒冷,会回到山脚下的房子里住下。
碧塔湖是真的美,水清澈到可见深度达到12米。关于这里的空气,一线都市人是完全无法想象的纯净。尽管在海拔4200米左右的高度徒步爬坡还是很喘,但是我没有准备氧气,也完全不觉得需要拿东西。深深的吸进去,觉得吸过烟的肺也被涤荡清澈一般。
判断这里是否有污染的一个标志,就是长松萝。是一种长在树上的酷似绿色胡须状的东西。这是代表零污染的标志,当地人管它叫树胡子。在靠近游客的栈道附近,树胡子会稍微少一点儿点儿,长松萝对环境相当敏感,若有一点点污染的话,它就会消失。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徒步的时候,看到的最为奇异的景观除了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原始森林,还有不怕人的松树。它的移动状态真的是瞬移……另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手机功放农业重金属和上世纪迪曲并穿着10cm的high hill、还边走边自拍的女人究竟是要闹哪样……尊是令人费解,摊手╮( ̄▽ ̄")╭ ,完败~
给冬天来普达措的人一个建议就是:除非你相当虚,你可以不准备氧气。但是一定要准备秋裤……羽绒服可以租的,不管几天都是35(这是山下的价位,山上的话大概在50-60左右)。摄影爱好者你最好准备手套儿……容易饿的人最好准备至少一块以上的巧克力。高海拔的体力消耗不是闹着玩的。上山前我吃了敦实的牛肉和三碗饭,徒步4.2km后我饿得要死。
藏区藏民的房子很有趣,全都是梯形结构,连窗子周边的彩绘也都是梯形。他们盖一幢房子历时要好几年,成本可能要几十万甚至百万。最关键的并非打地基施工等环节,而是要请师傅来“雕梁画栋”,藏民喜欢在房檐、柱子等处雕花儿,一般都是藏传佛教中的吉祥图案,祈求平安健康的意思。所请的这些师傅,也需要提前半年预约,师傅不会请太多,因为大多要一个师父叫出来的徒弟,这样彩绘保持风格一致。
判断哪一户藏民在当时是否显贵,可以看他家的柱子。越粗的代表越有钱有势,这是当家的男性的社会地位等的象征。当然也不排除臭显摆的…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另外一个最关键的标志是,每一户藏民的房顶都会插旗子,普通人家是一面旗,中等人家是两面旗,三面旗的是相当牛逼的,说明这个家族曾出现过活佛,或者有人亲眼见过活佛。(活佛也不是想见就见的)所以,之前说普达措国家公园山脚下的存在很牛逼,就体现在这里了,这里好多人家都插着三面旗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里也是当地第一代活佛(囧,名字忘记。。)诞生的地方。
关于藏民的下葬方式,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在藏民眼里,土葬是最最低端的一种了,因为那代表着永世不得超生的意思。穷人、地位低贱的人通常采用这种方式。其他的还有水葬,火葬,天葬,以及塔葬。
单独说说天葬吧,天葬不是什么都可以采用的,这根你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把人仍在山坡上等着鹰来猎食。进行天葬的仪式,藏区一般都有自己特定的区域,或者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区域。当地的纳西人管那儿叫解剖台,顾名思义,真的是要“大卸八块”……
进行天葬仪式,需要请当地专门做这行的师傅,师傅会在天葬区域将逝者砍成若干部分,一定要血肉模糊。。这样才可以吸引到鹰。并且,师傅要在此次居住三天,若不如此操作,人们会认为师傅会把逝者的灵魂带走,这对彼此都是不好的。从侧面来讲,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
塔葬是藏民的最高级别的下葬仪式。据向导说,康巴藏区进行过塔葬的只有上一任活佛,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个存在中诞生的那位。形式是建一座许愿他,把活佛放在塔中间的底部。我听到这个的时候在琢磨,这不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土葬吗。。。十万个为什么。。
关于许愿塔,每个存在都会有自己的许愿塔,周边围着各式的五色风马旗,村民会在这里进行祈祷、诵经等日常祈祷。许愿塔的大小和规模,也代表了该村子的经济实力及影响力等。
![]() |
香格里拉的云。总是那么厚重,又像是触手可及。 |
去往香格里拉的路上,你会路过彝人居住区,他们的围栏并非是用来围路,而是围了圈地。权势大的家族会有大片的土地,没权没势的土地就会很少。我在彝人区的山头上,见识了我2011年的第一场雪。在松赞林寺,见识了我2011年的雪冰雹,直径很小,并不砸人。可是转眼间就风轻云淡了。这是这里的天气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裹着毛衣羽绒服瑟缩的在寒风中发抖,我们的向导只穿了一件打底衫+薄外套。并且风中从容,不流鼻涕~
之前提到的杯具,我一直在想要不要仔细说出来。怕被人取笑,因为我自己都无法忍这样的自己。。
在香格里拉县赞助的一晚,因为被子潮湿,我用吹风机打算烘干一下,不料想准备洗澡什么的给忘了,着了……………………规模很壮观……微博控都忘记拍照了……赔了好多钱……你们不要学我……会屎很惨……
打开门整个楼道里都是烟雾,吹风机毁成了一坨黑色塑料。被子毁了两床,电热毯+1,床单+1,地摊+N……
我基本上想不起整个过程,只知道在发呆想心事的时候看到火光隔着磨砂玻璃忽明忽暗的闪烁,当时是我 此生最惊慌失措的一刻。不记得怎么只身一人把火扑灭的,只知道打给导游和前台的时候我要强忍着抽泣的强调,声音颤抖。但最神奇的是,我竟然在最慌乱的时候弄湿了毛巾捂着鼻子。所以我可能是一个,理智与失心疯并存的2次元存在。。。酒店老板很发飙,我不仅毁了财务,还破了他们的习俗,按理说是要先上三尺六的红布并做法事的,看在我照单赔钱,认错态度良好的基础上,老板也没有太为难我。
今天小凡说,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我觉得有理。
因为在丽江虽然没什么特别的艳遇,但是吃饭喝酒是从来没自己掏过钱啊。。。我真不是故意蹭吃蹭喝的,只是在这边结识了很多朋友。比如江湖乐队的马力、三爷,三爷还语重心长的个我讲过丽江的两杯酒故事(请参考之前的日志),第二次去坐下来的时候,卷毛就给我送上了六瓶啤酒。说这事三爷送的。
还有笑笑,还有在这边认识的开淘碟吧和青旅的杨哥,不仅送了我6张CD,还总喊我吃饭。
其实我感觉很有负担,因为不喜欢欠人的。所以跟笑笑和杨哥都说要找时间请他们吃饭,起码把人情还回来。但是可能男人总要保持绅士风度吧,我不知道。我很讨厌扮演一个蹭吃蹭喝的角色,但当着一群老爷们的面前去抢着买单,不知道这会不会坏了男人的尊严和当地的风俗。这个问题我真的要好好安排一下。还有乐队的人。。我打算逐个还清两不相欠。
晚上跟笑笑去阿潘哥的青旅,打了一会桌球,我先进球的。。所以我赢了。。
不知道怎样就说起网络营销,阿潘哥虽然对网络比较无爱,但还是很感兴趣,于是本打算去江湖听歌儿,最终变成了一场小讲座,我尽量用最通俗易懂的道理去给阿潘哥描述网络营销的原理和好处,但其实阿潘哥已经在不经意中开始了网络营销,他的主要客户都是老外,这简历在hostel网站的基础上。实体口碑他做的也不错,这方面是需要情商的,而我则做不到他这般如鱼得水,另外就是做生意的 头脑,我自叹弗如。
后来笑笑讲起他跟阿潘哥合作的一些具体细节,我唯一的感受就是:我得赶紧赚钱……所以开自己的店的美好愿望又不知道要等到神马时候了……所以我三十岁之前是不是就永远都是这幅屌样子了……所以我承诺给自己的那些小小的野心难道都要变成浮云了……
出游的日子,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不太会有人管我叫小姑娘了。我从镜子中也深切的看到一幅老女人的尊荣。但是笑笑说的很对,心态才是决定生活态度和年龄的关键。我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他一度以为我是78年生人……尤其是当杨哥的五六十岁的朋友喊我嫂子的时候,我除了感觉到复旦感,最沉重的就是岁月这把刀,我有点扛不起。相比衰老,我更害怕迷失原本的自己。
所以,在岁月的历练中,我变得安静,或者看似贤淑。从前那个野小子哪儿去了,我都完全不知道,他在何时藏匿起,何时消失掉,何时再回来。
真的很讨厌并且厌恶如此血肉模糊的自己,对着镜子我认不出这张脸是谁。
我很感伤,不敢想象你再次见到我的时候,我带着岁月的沧桑,
而你永远笑的那么欢快,像个孩子。
那时候,我再也不敢跟你并肩走在一起。
我要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