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陈胖去旅行之台湾(4)-猴硐、九份
猴硐曾经是盛极一时的煤矿,如今因为矿脉衰竭人口外移,日渐寂寥。因为火车站旁上百只的街猫,又再热闹起来。sora酱们为猫而去,我则为了看一眼,NJ生活过的地方。
“猴硐多雨,每次回去,它总是在下雨,雨天灰暗的色调,潮湿而阴沉的氛围,正是每次回去的心情。这个我念小学的地方,离开故乡约一个小时的脚程,以前是煤矿的主要产区,现在因开采成本过高,挡不过进口煤的物美价廉,矿坑封闭,人去楼空。猴硐好像另一个九份,十几年前的九份,繁华落尽,只留下寂寞与空虚。
猴硐曾流传着一个凄美与浪漫的故事:故事实在九份发现矿脉之后,传说有两位日本人因为在大粗坑溪与基隆河交汇点上采到砂金,所以他们认为从大粗坑溪上溯,绝对可以找到矿脉,所以两个日本人在冬天溯溪而上。找到一半的时候,其中有一位日本人生病了,他们就搭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草寮住下来。有一天,生病的朋友说想喝一点热汤,另一个朋友就想办法去找,可是山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只有一种叫红凤菜的野菜长在茅草下。他去摘菜的过程中,因雨下很久,路滑而跌倒,他就抓着茅草往下滑,山的整个结构师石头壁,上面只有一层大约二十公分左右的泥巴,所以在山壁往下滑的时候,露出了石头壁上的矿脉,而矿脉传说也就是这样被发现的。生病的日本人不久过世,另外一个朋友认为,人的一被子能在这个世界上得到多少东西,好像是注定的,所以他就把开采所得的一些金子,以及朋友的尸体带回九份,告诉九份人说,“就在这个山的后面还有其他矿脉,你们去拿吧!”然后就带着朋友焚化的骨灰回日本。没想到不久,这个过世的日本人太太,因为在家乡一直等不到先生,所以坐轮船,听说是一面在船上打工,用来换取旅费,到台湾来,她从基隆沿着北海岸一路打探消息一直找到九份,得知先生已经过世,而且已经被朋友带回日本,这位太太一听,一病不起,也就死在九份。当地的人凑了些钱,把她埋在九份牡丹坑以及大粗坑交接点的一个山岗上面,并且非常浪漫的立了一个‘无缘の墓’的碑。
小时候听到这样的故事,也看过这个墓碑,觉得非常忧伤,而这样的故事也一直无法忘记,几年后也曾写过一个剧本,叫《无言的山丘》,讲的正是这个故事。‘无缘’对我来讲,就像矿工与土地的关系。他们通常来自外地,来到这里,把青春、体力埋葬在这里,然后所得到的除了孩子之外,只有病痛与绝望。”
“猴硐路二三八号,是早先非常典型的矿工宿舍,简称‘工寮’。以前每回走过这个地方的时候,都会听到许多生活的声音:骂小孩、夫妻吵架、矿工喝酒的声音,以及收音机里的台语老歌,可是现在一片安静。
杂草、生锈的采矿器材、长满苔藓的矿坑口,猴硐就像十几年前的九份。十几年后的九份因为许多人让它成名,现在变成有名的光临区。面对猴硐,自己的心情非常复杂,不晓得应该保留这样的凄清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还是让它成为另一个光临区,另一个九份?”
——摘自《台湾念真情》/另一个九份。这本书看了几眼,远不如《这些人,那些事》动情,不过平凡人的平凡事,没有那么多生离死别,才是常态吧。而且其实是节目稿,配合影像看应该更有感觉。
去九份的时候天下着雨,整个山城雾蒙蒙的。这是我们整个行程里唯一下着正儿八经的雨的一天。
九份老街和其他地方的老街一样,各种商铺,加上是周末,人头攒动,寸步难移。到了传说中保留旧时建筑最完整的那一段路,戏梦人生、悲情城市都被拿来做了招牌,变成游客摆pose的背景。我一边在人群中艰难的移动着脚步,一边想,这就是我想看的九份吗。与其如此,毋宁它是一个侯硐般寂寥的地方呢。
好在有升平戏院。戏院整体保留了旧时的原样,去的时候正在放《恋恋风尘》,去当兵的那一段。辛树芬是要多纯多美啊,完全我的菜啊。看了半个多小时,唉,我又想念陌陌桑了,你若在场,该很好。
“猴硐多雨,每次回去,它总是在下雨,雨天灰暗的色调,潮湿而阴沉的氛围,正是每次回去的心情。这个我念小学的地方,离开故乡约一个小时的脚程,以前是煤矿的主要产区,现在因开采成本过高,挡不过进口煤的物美价廉,矿坑封闭,人去楼空。猴硐好像另一个九份,十几年前的九份,繁华落尽,只留下寂寞与空虚。
猴硐曾流传着一个凄美与浪漫的故事:故事实在九份发现矿脉之后,传说有两位日本人因为在大粗坑溪与基隆河交汇点上采到砂金,所以他们认为从大粗坑溪上溯,绝对可以找到矿脉,所以两个日本人在冬天溯溪而上。找到一半的时候,其中有一位日本人生病了,他们就搭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草寮住下来。有一天,生病的朋友说想喝一点热汤,另一个朋友就想办法去找,可是山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只有一种叫红凤菜的野菜长在茅草下。他去摘菜的过程中,因雨下很久,路滑而跌倒,他就抓着茅草往下滑,山的整个结构师石头壁,上面只有一层大约二十公分左右的泥巴,所以在山壁往下滑的时候,露出了石头壁上的矿脉,而矿脉传说也就是这样被发现的。生病的日本人不久过世,另外一个朋友认为,人的一被子能在这个世界上得到多少东西,好像是注定的,所以他就把开采所得的一些金子,以及朋友的尸体带回九份,告诉九份人说,“就在这个山的后面还有其他矿脉,你们去拿吧!”然后就带着朋友焚化的骨灰回日本。没想到不久,这个过世的日本人太太,因为在家乡一直等不到先生,所以坐轮船,听说是一面在船上打工,用来换取旅费,到台湾来,她从基隆沿着北海岸一路打探消息一直找到九份,得知先生已经过世,而且已经被朋友带回日本,这位太太一听,一病不起,也就死在九份。当地的人凑了些钱,把她埋在九份牡丹坑以及大粗坑交接点的一个山岗上面,并且非常浪漫的立了一个‘无缘の墓’的碑。
小时候听到这样的故事,也看过这个墓碑,觉得非常忧伤,而这样的故事也一直无法忘记,几年后也曾写过一个剧本,叫《无言的山丘》,讲的正是这个故事。‘无缘’对我来讲,就像矿工与土地的关系。他们通常来自外地,来到这里,把青春、体力埋葬在这里,然后所得到的除了孩子之外,只有病痛与绝望。”
“猴硐路二三八号,是早先非常典型的矿工宿舍,简称‘工寮’。以前每回走过这个地方的时候,都会听到许多生活的声音:骂小孩、夫妻吵架、矿工喝酒的声音,以及收音机里的台语老歌,可是现在一片安静。
杂草、生锈的采矿器材、长满苔藓的矿坑口,猴硐就像十几年前的九份。十几年后的九份因为许多人让它成名,现在变成有名的光临区。面对猴硐,自己的心情非常复杂,不晓得应该保留这样的凄清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还是让它成为另一个光临区,另一个九份?”
——摘自《台湾念真情》/另一个九份。这本书看了几眼,远不如《这些人,那些事》动情,不过平凡人的平凡事,没有那么多生离死别,才是常态吧。而且其实是节目稿,配合影像看应该更有感觉。
去九份的时候天下着雨,整个山城雾蒙蒙的。这是我们整个行程里唯一下着正儿八经的雨的一天。
九份老街和其他地方的老街一样,各种商铺,加上是周末,人头攒动,寸步难移。到了传说中保留旧时建筑最完整的那一段路,戏梦人生、悲情城市都被拿来做了招牌,变成游客摆pose的背景。我一边在人群中艰难的移动着脚步,一边想,这就是我想看的九份吗。与其如此,毋宁它是一个侯硐般寂寥的地方呢。
好在有升平戏院。戏院整体保留了旧时的原样,去的时候正在放《恋恋风尘》,去当兵的那一段。辛树芬是要多纯多美啊,完全我的菜啊。看了半个多小时,唉,我又想念陌陌桑了,你若在场,该很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