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king----难King
2007年在北外千人礼堂看了《南京》
2008年在宿舍窝着看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2009年跟大V看了来北京的第一场电影《南京!南京!》
2010年又是在宿舍看掉了《拉贝日记》
2011年跟着豆瓣观影看了《金陵十三钗》
已经不记得当时从千礼出来是找不着北的惆怅,记不得在宿舍麻木的发呆,记不得阳光明媚但出了影院却觉得乌云密布,记不得寒冬北京零下八度冻的浑身发抖......
记得的,只是麻木、惆怅、难以释怀的抑郁。
不要问我电影好不好看,拍的好不好,谁谁谁导的怎么样,谁谁谁演的怎么样。。。
我想说我只是一个南京人,我的小学以前是难民营、我的中学以前是安全区,中间夹着拉贝故居,旁边倚着基督教堂。。。这些影片中的场景,就是我前18年生活学习的地方。我从胶片中瞥见的家乡最痛的伤疤。你说好不好,我...说不出来。
正如刚在人人看到那篇《南方周末》的《南京,你悲伤吗?》中提到的,南京人绝不缺爱国主义教育 ,从小在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 、总统府 、梅园、静海寺、中山陵etc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春游、秋游、组织活动的我们,从小最多的作文也就是观后感,游后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鉴”“国耻难忘”这些字眼是南京的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你说南京悲伤吗?南京伤到了骨头里。It is in our blood, in our spine.
大屠杀纪念馆新馆成立后,这也去了两三次了,每次都是带着外地的同学喷油一起,每次看到外地游客的唏嘘、感叹、桑感,自己都会默默一笑,真心是麻木了,那些照片、影视资料早已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这种殇从记事儿的时候就开始了,20多年不断重复着。由于个人原因,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也去过两三次,现在想想真心只有他们才能体味我们的感受吧,呵呵。
来到北京之后已经有5年没有听到12月13日那响彻全城的警报声,但每年都会默默的在心中聆听。第一次对我的家乡有如此强烈的悲伤感也是我来了北京之后,南京这个我十分羡慕自豪的名字,在北京居然一点市场都没有,当看到宁沪杭变长沪宁杭再变长沪杭宁,就连老字号三甲的南京大学也被浙大、复旦所取代,南京留给国人的印象只剩下了:大屠杀、古都、短命王朝、秦淮风流、南京大萝卜、民国遗风...... 可能只有当宋楚瑜、连战等访问大陆造访南京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南京昔日的地位。而如今,当你漫步于中山【陵】、明孝【陵】、南京【大屠杀】、烈士【陵园】时只会勾起一段像是漫步在【T‘A’M S】的阴气。
作为国之命脉江苏省会的南京,面临惨淡的政治格局、尴尬的经济地位、苟延的文化传统,小媳妇不养后妈不爱的南京人倒是很淡然,我们也不希冀于重振什么,我们只希望安康的活着,或许麻木,或许天然呆,但南京血液中流淌着我们自己的不服输、积极向上的脉动,虎踞龙盘千万别当病猫了。
我不自恋,但我最恋自己是个南京人。
2008年在宿舍窝着看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2009年跟大V看了来北京的第一场电影《南京!南京!》
2010年又是在宿舍看掉了《拉贝日记》
2011年跟着豆瓣观影看了《金陵十三钗》
已经不记得当时从千礼出来是找不着北的惆怅,记不得在宿舍麻木的发呆,记不得阳光明媚但出了影院却觉得乌云密布,记不得寒冬北京零下八度冻的浑身发抖......
记得的,只是麻木、惆怅、难以释怀的抑郁。
不要问我电影好不好看,拍的好不好,谁谁谁导的怎么样,谁谁谁演的怎么样。。。
我想说我只是一个南京人,我的小学以前是难民营、我的中学以前是安全区,中间夹着拉贝故居,旁边倚着基督教堂。。。这些影片中的场景,就是我前18年生活学习的地方。我从胶片中瞥见的家乡最痛的伤疤。你说好不好,我...说不出来。
正如刚在人人看到那篇《南方周末》的《南京,你悲伤吗?》中提到的,南京人绝不缺爱国主义教育 ,从小在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 、总统府 、梅园、静海寺、中山陵etc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春游、秋游、组织活动的我们,从小最多的作文也就是观后感,游后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鉴”“国耻难忘”这些字眼是南京的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你说南京悲伤吗?南京伤到了骨头里。It is in our blood, in our spine.
大屠杀纪念馆新馆成立后,这也去了两三次了,每次都是带着外地的同学喷油一起,每次看到外地游客的唏嘘、感叹、桑感,自己都会默默一笑,真心是麻木了,那些照片、影视资料早已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这种殇从记事儿的时候就开始了,20多年不断重复着。由于个人原因,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也去过两三次,现在想想真心只有他们才能体味我们的感受吧,呵呵。
来到北京之后已经有5年没有听到12月13日那响彻全城的警报声,但每年都会默默的在心中聆听。第一次对我的家乡有如此强烈的悲伤感也是我来了北京之后,南京这个我十分羡慕自豪的名字,在北京居然一点市场都没有,当看到宁沪杭变长沪宁杭再变长沪杭宁,就连老字号三甲的南京大学也被浙大、复旦所取代,南京留给国人的印象只剩下了:大屠杀、古都、短命王朝、秦淮风流、南京大萝卜、民国遗风...... 可能只有当宋楚瑜、连战等访问大陆造访南京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南京昔日的地位。而如今,当你漫步于中山【陵】、明孝【陵】、南京【大屠杀】、烈士【陵园】时只会勾起一段像是漫步在【T‘A’M S】的阴气。
作为国之命脉江苏省会的南京,面临惨淡的政治格局、尴尬的经济地位、苟延的文化传统,小媳妇不养后妈不爱的南京人倒是很淡然,我们也不希冀于重振什么,我们只希望安康的活着,或许麻木,或许天然呆,但南京血液中流淌着我们自己的不服输、积极向上的脉动,虎踞龙盘千万别当病猫了。
我不自恋,但我最恋自己是个南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