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大剧院登台
我并不是那天的主角,因为那天的主角是孩子们——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里各种课程的学生们。上上周觉得排练特别多,8个我的学生有独奏,每个都在课上要演练上台的曲目,还要学会上下台的礼仪。某老年合唱队增加到每周2场,其中一场算无偿义务性帮忙,不然明年的音乐会和出国访问计划都会很糟糕,时间有限,而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大家所有人的精力体力也有限……我还接了一个外企年终活动的小合唱,想唱英文歌,我立马想到了非常上口又在中国巡演的音乐剧mamma mia,当然我们还是没有用上中文歌词,现在chorus部分排的3声部加领唱效果基本已经见雏形了。
于是上上周,各种排练(3场合唱排练,不算路程也要7小时以上),还有上课,我自己节目的练习,到了10号,11号,两天走台,演出,弄得体能损耗极大,似乎只有一周的旅游才会这么劳累却又有精神上满足感。虽然我平均每年在苏州科文,现在叫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看十多场演出,作为非大剧院工作人员,肯定算看的多的了,可从来没机会去过后台。尽管以前知道舞台是品字形的,所以之前也有预估到舞台很大,可没想到自己站到后台的时候,那种在黑暗世界的渺小感会如此的强烈。
在上个月确定曲目的时候,本来是纯学生的汇报,我还在跟学生说,你们机会非常难得哦,老师我都没有上过那么大的舞台哦。所以在演出前一天,年龄最大的学生跟我说紧张得不想演出的时候,我跟学生说,老师我也是第一次上这么大的舞台,大家一起努力进步,终于把学生的退堂鼓挡回去了。
到底是专业的舞台,所以,化妆间多的惊人,好几排,结构还挺复杂,在我的争取下,其实也是本来开会的时候就答应我的,我们终于在一间有钢琴的休息室。用的琴是埃塞克斯,算Steinway集团中低端的琴,尽管在家用琴里面算挺好了。据说李云迪到苏州来开音乐会,用的就是我们去过的那2间有钢琴的休息室。
恰逢降温,那几天休息室需要开很久的空调才能暖和,因为后台很大,休息室也很多,我们需要穿越很长的无空调寒冷过道才能从休息室到后台。走台那2天我就跑来跑去,科文的中央空调非常奇怪,简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吸湿器,把我喉咙,鼻子,嘴巴里所有的水分都差点弄干……让我感觉到,要同时让自己和学生表演好,真是非常纠结的事情。脑中会出现一个想法:我怎么会答应这次上台自弹自唱的啊?我是不是疯了,那么多小孩子上上就可以了,能让他们都顺利登台,背谱,遵守上台礼仪,不紧张我就需要多比平时辛苦很多,我还要自己去背谱呢,那歌曲我都多久没练了啊。我怎么把以前能背出来的歌词都忘记了?啊,不对,我以前只需要唱,不需背钢琴伴奏啊?但是我脑子里还有一个声音——就那么个小歌你怕什么? 那么好听的歌曲,科文那么好的舞台给你上不上是不是傻瓜?当然要上……我接到电话确定曲目的时候,心里想着,哇,我可以在苏州最好的舞台上表演节目了!不过当时要是知道大剧院后台中央空调的吸湿程度,我可能会拒绝,哈哈!
演出当天上午联排,下午正式演出,很有意思,当剧院坐满人的时候,我觉得舞台变小了,18米宽的台口不再觉得庞大,后台里各种工作人员和候场的小朋友们,让舞台不再那么空旷的可怕。
我和学生们都基本顺利的表演了自己的节目,那天似乎只有我一个老师上台,我也是到了11号当天才意识到,我是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除了颁奖和讲话只有一个口才班的朗诵了,似乎显得我很重要一样!I'm big!哈哈,所以11日之后,好多人据说是要找我上课,无奈我精力有限啊,分身乏术……用培训那边的工作人员的话,你红啦!在苏州这么一个小地方,我也算是慢慢站稳脚跟了。 希望明年琴行也能红起来,明年开春后,就要靠我一个人做下去了,一直挣扎在及格线的琴行,何去何从。
演出完当天就有家长跟我说,孩子兴趣又回来了不少,甚至还有原先不想学的小朋友,看了演出也想学了。我那2天也感觉到一种少见的鸡血状态,原来虽然我也会怕上台出错,怕紧张,但是上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这是音乐专业的人本应该有的。一直在大学时候被压抑,被所谓的学院派把本性藏起来了。感谢合唱团和学生回报音乐会,让我有更多演出的机会,把我激发出来了。我还需要感谢每次和我一起聚会的音乐剧圈内的票友们,他们每次聚会投入唱歌和表演的状态,都感染到我,我现在我每一个学生中召唤这样的感染力。音乐本来就应该一种表演,业余的表演给亲人朋友,职业的音乐家表演给买票的爱好者。
这次的演出,还有一点非常难得,演出前不像琴行那种学生汇报,租一个场子,几乎没有多少走台机会就上去,现场秩序乱七八糟……但这次不是,毕竟大剧院的舞台免费让我们来使用演出要对得起这个场子嘛,提前确定曲目,开会,吃饭,电话各种联系,彩排2天,灯光,音响,搬运,现场导演,后勤统筹一个不少。还有摄影班的师生们给我们拍照。下次,我要记得把我头发梳起来一半。
于是上上周,各种排练(3场合唱排练,不算路程也要7小时以上),还有上课,我自己节目的练习,到了10号,11号,两天走台,演出,弄得体能损耗极大,似乎只有一周的旅游才会这么劳累却又有精神上满足感。虽然我平均每年在苏州科文,现在叫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看十多场演出,作为非大剧院工作人员,肯定算看的多的了,可从来没机会去过后台。尽管以前知道舞台是品字形的,所以之前也有预估到舞台很大,可没想到自己站到后台的时候,那种在黑暗世界的渺小感会如此的强烈。
在上个月确定曲目的时候,本来是纯学生的汇报,我还在跟学生说,你们机会非常难得哦,老师我都没有上过那么大的舞台哦。所以在演出前一天,年龄最大的学生跟我说紧张得不想演出的时候,我跟学生说,老师我也是第一次上这么大的舞台,大家一起努力进步,终于把学生的退堂鼓挡回去了。
到底是专业的舞台,所以,化妆间多的惊人,好几排,结构还挺复杂,在我的争取下,其实也是本来开会的时候就答应我的,我们终于在一间有钢琴的休息室。用的琴是埃塞克斯,算Steinway集团中低端的琴,尽管在家用琴里面算挺好了。据说李云迪到苏州来开音乐会,用的就是我们去过的那2间有钢琴的休息室。
恰逢降温,那几天休息室需要开很久的空调才能暖和,因为后台很大,休息室也很多,我们需要穿越很长的无空调寒冷过道才能从休息室到后台。走台那2天我就跑来跑去,科文的中央空调非常奇怪,简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吸湿器,把我喉咙,鼻子,嘴巴里所有的水分都差点弄干……让我感觉到,要同时让自己和学生表演好,真是非常纠结的事情。脑中会出现一个想法:我怎么会答应这次上台自弹自唱的啊?我是不是疯了,那么多小孩子上上就可以了,能让他们都顺利登台,背谱,遵守上台礼仪,不紧张我就需要多比平时辛苦很多,我还要自己去背谱呢,那歌曲我都多久没练了啊。我怎么把以前能背出来的歌词都忘记了?啊,不对,我以前只需要唱,不需背钢琴伴奏啊?但是我脑子里还有一个声音——就那么个小歌你怕什么? 那么好听的歌曲,科文那么好的舞台给你上不上是不是傻瓜?当然要上……我接到电话确定曲目的时候,心里想着,哇,我可以在苏州最好的舞台上表演节目了!不过当时要是知道大剧院后台中央空调的吸湿程度,我可能会拒绝,哈哈!
演出当天上午联排,下午正式演出,很有意思,当剧院坐满人的时候,我觉得舞台变小了,18米宽的台口不再觉得庞大,后台里各种工作人员和候场的小朋友们,让舞台不再那么空旷的可怕。
我和学生们都基本顺利的表演了自己的节目,那天似乎只有我一个老师上台,我也是到了11号当天才意识到,我是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除了颁奖和讲话只有一个口才班的朗诵了,似乎显得我很重要一样!I'm big!哈哈,所以11日之后,好多人据说是要找我上课,无奈我精力有限啊,分身乏术……用培训那边的工作人员的话,你红啦!在苏州这么一个小地方,我也算是慢慢站稳脚跟了。 希望明年琴行也能红起来,明年开春后,就要靠我一个人做下去了,一直挣扎在及格线的琴行,何去何从。
演出完当天就有家长跟我说,孩子兴趣又回来了不少,甚至还有原先不想学的小朋友,看了演出也想学了。我那2天也感觉到一种少见的鸡血状态,原来虽然我也会怕上台出错,怕紧张,但是上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这是音乐专业的人本应该有的。一直在大学时候被压抑,被所谓的学院派把本性藏起来了。感谢合唱团和学生回报音乐会,让我有更多演出的机会,把我激发出来了。我还需要感谢每次和我一起聚会的音乐剧圈内的票友们,他们每次聚会投入唱歌和表演的状态,都感染到我,我现在我每一个学生中召唤这样的感染力。音乐本来就应该一种表演,业余的表演给亲人朋友,职业的音乐家表演给买票的爱好者。
这次的演出,还有一点非常难得,演出前不像琴行那种学生汇报,租一个场子,几乎没有多少走台机会就上去,现场秩序乱七八糟……但这次不是,毕竟大剧院的舞台免费让我们来使用演出要对得起这个场子嘛,提前确定曲目,开会,吃饭,电话各种联系,彩排2天,灯光,音响,搬运,现场导演,后勤统筹一个不少。还有摄影班的师生们给我们拍照。下次,我要记得把我头发梳起来一半。
-
mecc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7 03: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