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的风景
就像在清晨破晓的时刻,突然就从梦中惊醒了过来。不禁后怕。
面前仍敞开着那本散文。是第二次从图书馆借来这本书。第一次是在一排一排的书架中与它偶遇,目光停驻在扉页上的一句话“淡定与超然,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宁静与沉思,则是文字的终极意义。”第二次则是抱着书名,在浩瀚的书海中把它寻了出来。
存放了听了三年的班得瑞、理查德的MP3已记不清多久没有再打开。总归是太浮,没有平和的心境又如何听的下这些空灵的旋律。一直想让自己安静下来。在阳光烂漫的午后,独坐窗台,捧一本书,听一首kiss the rain,待到阳光在纸上晕开来时,合上书;在熙攘的人流中,从容徐行,看尽世间冷暖、喜怒悲伤,付之一笑。清明淡远,静水流深。
喜欢这本书,只因作者淡然的生活态度与宁静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是我不曾拥有,也一直在追求的。想在作者睿智的文字里寻得一丝印迹,并踩着这些印迹,走向我想要的“高度”。
而此刻,看着这本书,心底却是另一番味道,有一丝歉意和悔意。向很多苦恼于不能“安静下来”的朋友推荐过这本书,甚至有买了送给别人。
我们总是这般,一直不停歇地追求未来、渴望成长。年幼时,向往少年的懵懂与忧伤;少年时,向往青年的自由与不羁;青年时,向往中年的成熟与稳重;中年时,估计我们还会向往老年的睿智与淡然。而往往这些,总是在我们踏入那个层次回首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得到。但我们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去欣喜,因为我们又有了下一个目标。最后的最后,我们回首一生时,发现,我们一直在奔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沿途的风景。
希望朋友们在听了我的推荐去看了这本书之后,不会刻意去追求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淡定与宁静。
所谓的超脱红尘,往往也是在经历了滚滚红尘之后,甚至比任何人经历的都多,然后有一天幡然醒悟,从而看穿尘世,立地成佛。而清明淡远 、静水流深的境界同样是要在经历岁月的打磨,生活的砥砺之后才会达到。
不要再苦恼于你没有平和、超然的心境。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张扬与喧闹才是我们生命中这个阶段的主旋律。活在当下,用你不竭的热情与激情去充实你的生活,增加你生命的重量。
人生,即是一场修行。
面前仍敞开着那本散文。是第二次从图书馆借来这本书。第一次是在一排一排的书架中与它偶遇,目光停驻在扉页上的一句话“淡定与超然,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宁静与沉思,则是文字的终极意义。”第二次则是抱着书名,在浩瀚的书海中把它寻了出来。
存放了听了三年的班得瑞、理查德的MP3已记不清多久没有再打开。总归是太浮,没有平和的心境又如何听的下这些空灵的旋律。一直想让自己安静下来。在阳光烂漫的午后,独坐窗台,捧一本书,听一首kiss the rain,待到阳光在纸上晕开来时,合上书;在熙攘的人流中,从容徐行,看尽世间冷暖、喜怒悲伤,付之一笑。清明淡远,静水流深。
喜欢这本书,只因作者淡然的生活态度与宁静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是我不曾拥有,也一直在追求的。想在作者睿智的文字里寻得一丝印迹,并踩着这些印迹,走向我想要的“高度”。
而此刻,看着这本书,心底却是另一番味道,有一丝歉意和悔意。向很多苦恼于不能“安静下来”的朋友推荐过这本书,甚至有买了送给别人。
我们总是这般,一直不停歇地追求未来、渴望成长。年幼时,向往少年的懵懂与忧伤;少年时,向往青年的自由与不羁;青年时,向往中年的成熟与稳重;中年时,估计我们还会向往老年的睿智与淡然。而往往这些,总是在我们踏入那个层次回首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得到。但我们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去欣喜,因为我们又有了下一个目标。最后的最后,我们回首一生时,发现,我们一直在奔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沿途的风景。
希望朋友们在听了我的推荐去看了这本书之后,不会刻意去追求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淡定与宁静。
所谓的超脱红尘,往往也是在经历了滚滚红尘之后,甚至比任何人经历的都多,然后有一天幡然醒悟,从而看穿尘世,立地成佛。而清明淡远 、静水流深的境界同样是要在经历岁月的打磨,生活的砥砺之后才会达到。
不要再苦恼于你没有平和、超然的心境。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张扬与喧闹才是我们生命中这个阶段的主旋律。活在当下,用你不竭的热情与激情去充实你的生活,增加你生命的重量。
人生,即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