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岁月神偷》说:“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这部受好评的港片,想必香港人看起来会更有感触,其中的深水埗、米字旗、英籍警察、英文中学,都是香港自己的独家记忆。TVB的商战时装剧展示的是中环意气风发的香港,《岁月神偷》钩沉的是深水埗卑微纯朴的香港。
涓传给我一首歌,刘美君的《浮花》,她说这首歌有“纤细的坚持,有些顾影自怜,有些自说自话”。推荐给我,当然是我俩的自况。打开听,原来是粤语歌,不曾听过的女声,咿咿婉婉。粤语果然是古语,旋律婉转些的粤语歌,总让我想起高妆大袖的粤剧。这种语言自带铿锵,念起来,舌颚间的气流如有实感。
香港是一个新旧反差非常大的城市。中环的高楼直刺天空,填海建成的新楼让曾经的海景房退居三线,地铁上的人群西装革履。而在油麻地的天后庙,挂满天井的盘香袅袅燃烧,竟是别处少见的香火鼎盛;干货街上的货郎,推着老式的自行车爬坡,车后捆着在大陆的城市也少见的竹筐。
前些日子去看詹宏志导演、孟京辉监制的《桃色办公室》。我们总拿电视剧里的香港职场当模板,可这部港式职场话剧里的金色幕布、风油精公司、滑稽的手法,都提醒我香港另外一半被我遗忘的风情。我喜欢香港,喜欢分割天空的写字楼群,喜欢彬彬有礼的职场人士,喜欢体贴入微的公共设施——那些都是新的香港,是与国际接轨的香港,在任何经济发达的地方,都可能找到同样的感觉。走马观花的旅行看不出的传统香港,老人讲着听不懂的粤语,电影里的笑料直白流俗,人们总是喜欢“发”、“财”、“运”,比大陆的许多城市更传统,比许多传统的城市更俗气。
新买了一本书《天工开物-栩栩如真》,香港人董启章写的“双声部”小说。韵小猪也买了这本书,因为“喜欢香港风物”。我们都是第一次游走香港,就喜欢上那个地方。当然我们都没有完全了解那个地方。
若是再去,我仍然愿意只是乘乘整洁的地铁、逛逛奢侈的中环,到太平山顶观赏辉煌的夜景。我只取惊鸿一瞥。岁月的韵味,是留给港人自己的。
涓传给我一首歌,刘美君的《浮花》,她说这首歌有“纤细的坚持,有些顾影自怜,有些自说自话”。推荐给我,当然是我俩的自况。打开听,原来是粤语歌,不曾听过的女声,咿咿婉婉。粤语果然是古语,旋律婉转些的粤语歌,总让我想起高妆大袖的粤剧。这种语言自带铿锵,念起来,舌颚间的气流如有实感。
香港是一个新旧反差非常大的城市。中环的高楼直刺天空,填海建成的新楼让曾经的海景房退居三线,地铁上的人群西装革履。而在油麻地的天后庙,挂满天井的盘香袅袅燃烧,竟是别处少见的香火鼎盛;干货街上的货郎,推着老式的自行车爬坡,车后捆着在大陆的城市也少见的竹筐。
前些日子去看詹宏志导演、孟京辉监制的《桃色办公室》。我们总拿电视剧里的香港职场当模板,可这部港式职场话剧里的金色幕布、风油精公司、滑稽的手法,都提醒我香港另外一半被我遗忘的风情。我喜欢香港,喜欢分割天空的写字楼群,喜欢彬彬有礼的职场人士,喜欢体贴入微的公共设施——那些都是新的香港,是与国际接轨的香港,在任何经济发达的地方,都可能找到同样的感觉。走马观花的旅行看不出的传统香港,老人讲着听不懂的粤语,电影里的笑料直白流俗,人们总是喜欢“发”、“财”、“运”,比大陆的许多城市更传统,比许多传统的城市更俗气。
新买了一本书《天工开物-栩栩如真》,香港人董启章写的“双声部”小说。韵小猪也买了这本书,因为“喜欢香港风物”。我们都是第一次游走香港,就喜欢上那个地方。当然我们都没有完全了解那个地方。
若是再去,我仍然愿意只是乘乘整洁的地铁、逛逛奢侈的中环,到太平山顶观赏辉煌的夜景。我只取惊鸿一瞥。岁月的韵味,是留给港人自己的。
-
spacebou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01 15: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