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也会衰老及其他
1.
小时候,《十万个为什么》里说太阳已存在了五十亿年,好比人到中年,再过五十亿年熄灭,既而地球上的一切也将终结。
六岁的时候我因此长时间的伤感:原来太阳和我都会老。
任何永恒的幻象最终都将崩颓,而人们为之伤感,沉沦或者抗争,即使那其间隔着五十亿年的距离。
2.
写日记和吃早饭。生活无规律者所能想象的最美好的生活习惯。在2011年的下半年,我准时将他们恢复,从此晚上和早上,机械运动,从神经元到消化液,这是世界的排列、宇宙的作息,是山上的盐和面包。
3.
朋友从家里返回香港,十二月末的香港,我在办公室里坚持使用电暖器,以此对抗整个走廊的空空荡荡。
“我奶奶九十二,我姥姥八十一,我姥爷八十,我一回去觉得他们都不行了,随时可能见不到。”
好像也并不遥远,仅仅需要一个学期的距离,整理散乱在桌子上的书籍纸张,关灯锁门之后。这世界开始整齐的衰老,并通知你或将到来的死亡。朋友的婚姻和父亲的胃,可能在同一时间拉响警报。
抱歉,世界没时间穷开心。
4.
七年前,也是最后一天。坐车去新街口,808上只有三个人,我前面是两件火红的羽绒服,两面热烈的旗,两杯酒精。车窗上蒙起粘稠的雾,好多车窗上,世界在中国书店前的丁字路口上停止了,因为好多车窗上的好多粘稠的雾而互相躲避。
5.
好像“年华逝去”之类的表述,仅仅对含苞待放构成威胁,年轻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秋天的阳光倾泻,他或她手足无措:我应当做点什么。
人总是脆弱的,害怕所谓“白驹过隙”,害怕“了无意义”,害怕“虚掷光阴”,于是憧憬出走的浪子,羡慕远行,鄙夷城市梦想麦田或者远方……
幸福在何处?不知道。但到达幸福之前,先应当明白时光就是分配给“浪费”,生命的意义好似碎玻璃锋利但稀薄,自然好像一个酒鬼,并不完美。
6.
美好和清澈属于白天,夜晚负责复杂和深刻。熬夜是廉价的麻醉品,我喜欢网络时代的原因之一是午夜时分大家因技术的无差别而事实上团聚在一起。仇深似海的黑名单和暧昧不明的在线隐身,无非宣告瘾君子们准时出没、互不相扰。
若非通宵喝酒,不会有机会亲眼目睹城市的睡醒,若非送走猫的失声痛哭,不会享受邻居的关照,若非在千里之外等待孩子的降生,不会明白故事开始前耳膜深处全是轰鸣。
7.
巴别尔的小说集里,写一个从军的犹太青年为了博得哥萨克战友的接纳,不动声色踩死房东的鹅,“里头的东西都流出来了”。我们都一样,穿着沾满秽物的靴子,从小学走到生老病死。世界并非庄子的“浑沌”,并不因凿开空洞透出气味、光亮而死去。在不完美中等待完美,以悲观做不悲观。
8.
好心的朋友提醒我:你写东西越来越看不懂了。惭愧并且自私地,我请求在写作的领土上恬不知耻的自我放纵。
略萨说他此生最幸福的事情是学会阅读和写作。严重理解并深刻同情,于某些人而言,写作是为了对抗清醒时刻所有的空洞和痛苦。写,是求生的本能而并非炫耀或表达。年关的当口,先是木心先生的去世,而后是高华的死,写作者们狂欢或痛哭都是同伴们的哀鸣。如果真有死后世界,我奢望写作之永恒。
9.
1917年,旧历除夕,是夜鲁迅在日记里写道:“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