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好莱坞恐怖片看悬疑类型片的源起
在好莱坞众多类型电影当中恐怖片似乎是档次最低的一种,它一直被放置在一种主要依赖视觉血腥和听觉迷幻效果来给人以短暂的感官性刺激的短周期低投资的类型。实际上好莱坞的恐怖片与日韩的心理式恐怖确实走的是不同路线,这也许也是恐怖片始终在电影美学,艺术理论以及叙事技巧上饱受歧视的原因。其实如果从早期恐怖片的缘起一直到后来沿着叙事线索的脉络去检索就会发现其实好莱坞的恐怖片有很大一批也逐渐走向了心理氛围的营造以及在叙事方法技巧上的完善和复杂化,只是在这时好莱坞的类型体制的完整性使得这部分恐怖片逐渐从纯粹恐怖的类型当中分化出来形成另外一种另立门户的类型,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悬疑片。实际上在早期的电影当中也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之前悬疑片这一类型是不存在的,至今我们在分析基础的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时候都不会把悬疑片作为其中的一种来分析,可以说不同于原始的歌舞片情节剧这种类型片是电影本身叙事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当然这种类型的产生也依赖于观众对于电影叙事的期待视野的逐渐放宽和观影理解水平的提高,可是说是一个交互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电影创作者在技术水平和叙事技巧上以及观众对于电影共鸣理解上共同起到锻炼和经验交流的启蒙类型可以说就是恐怖片。
最早期的恐怖片系列是1910年代开始出现的《弗兰肯斯坦》短片以及之后拍摄的一系列弗兰肯斯坦系列,这最初的恐怖片系列奠定了美国恐怖片最早的恐怖式样,它们是试图营造一种恐怖氛围而是主要创造出一种monster的恐怖形象,而这一弗兰肯斯兰的形象最早来自于欧洲大陆,就如同五月花号从欧洲大陆漂泊而来,这些最初的清教徒们的内心深处始终带有对于那片古老大陆的驱逐恐惧,他们的异类感很强烈,这种弃婴情节从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恐怖的萌芽。于是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会成为他们最早构筑的monster形象,与此同时的欧洲大陆上一系列表现主义巨匠们的恐怖片显然与美国恐怖电影走了不同的路线,比如《卡里加里博士》当中的恐怖制造者已经不是一个依靠外表吓人的怪物,他是有着文化背景的木乃伊一样的尸魂,但是这个尸魂并不是恐怖的重点,重点在于控制这个尸魂的博士他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代表着一种权威,与此同时这个权威又是在精神上失常的,或者能够判定你的精神是否时常,所以本质上《卡里加里博士》讲述的故事与今天我们看到到的《禁闭岛》是同一个故事,而在那个时候的欧洲恐怖电影当中我们最早看到了精神失常者的恐怖性,这种恐怖性最可怕的地方不仅在于他们的嗜血而是这样一种你无法判断究竟真相是什么,何为正常何为失常,在电影当中对于道德判断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对于现实的迷茫,罗伯特维内依靠光影和造型来叙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营造出一个让人们不寒而栗的氛围,依靠这样一种氛围当时的人们感到了恐慌。而如今我们看到《禁闭岛》,我们不会把这样一个故事划分为恐怖片去看,而是作为一部悬疑片,虽然本质上故事的内核都是相同的,达到的最终效果也是一样的,这就是导演和观众共同合谋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在类型分割上达成一致了,因为我们通常不会真正相信恐怖片中某一确定形象的怪物真实存在,而恐怖形象的最终消解只是在心理层面上的自我慰藉,可是《禁闭岛》这样的悬疑电影这种精神失常者的形象和恐怖孤立的精神环境我们愿意相信并且在现实当中是真实存在的,他的恐怖性在于不仅存在而且就在你我身边。
弗兰肯斯坦这一怪物的名字来源于制造他的科学家,他根据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怪物,我认为这种创造本身蕴含的意义在于这一怪物其实源自于人本身的罪恶,在西方的宗教文化当中原罪这一概念是他们所特别重视的sin这一单词在最初的意义当中只能指代原罪即人生而即有的,后来随着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完善建制才有了crime的概念。而弗兰肯斯坦的罪恶其实就是人自身的罪恶,他剥离自人疯狂而无法克制的欲望和贪念,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光明没有照到的一面,在很多西方的教派当中他们相信耶和华的另一面就是撒旦。
1910年版本的《弗兰肯斯坦》中造人的方法基本跟西方的炼金术和巫术差不多,通过坩埚和熔炼最终锻造出monster,可以说这一方法还是来自古老的欧洲文明,而这一文化渊源可以对应中国古典文化当中的炼丹术以及锻剑文化的崇拜。而等到1930年有声版本的《弗兰肯斯坦》就明显看到整个造人过程更加的科学化了,并且细节化了,美国人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基点即科学的方式,他们开始利用解刨和生理科学的方法去重构一个monster,但是一个细节是科学家及其助手找到的那个死人的大脑是病变的精神病患者的大脑,于是从叙事意义上来讲这个病变的大脑其实就是20年代卡里加里博士的大脑,此时monster在形象上外观上更正常化了,不必像10年代一样依靠古怪的发型和服装去恐吓观众,他甚至让我们有所同情,他被动的来到这个世界,对于现实的一切充满畏惧,在一次意外当中由于他的无知而杀了小女孩儿,这种本来被动的生而就有的sin 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crime.于是人们奔走相告,弗兰肯斯坦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真正怪物,我们说怪物的形象在此时才真正被创造出来。最终人们叫嚣着烧掉小屋杀死monster时的那种恐怖就像中世纪的人们在广场上烧死女巫的情景和方法如出一辙,他们围观者,带着恐惧的愤怒吼叫着,这种愤怒来自本身的恐惧,他们知道不论monster还是女巫都是来自人本身的罪恶其实一切诅咒都在自己内心当中。
好莱坞另一个恐怖片中渊源古老的形象是德拉库拉爵士,即吸血鬼。德拉库拉最早的传说是他只吸女人的血,在西方神学文化当中夏娃的诱惑也是一种原罪,女人本身就以为着一种罪恶。在此时的恐怖电影当中女性往往是被害着的形象,其实这种诱惑的原罪确实一直存在并且演化成为50年代的黑色电影时代这种蛇蝎美人的形象,正是她们的诱惑使得男人们由内心色欲的sin 变为crime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德拉库拉形象的这一叙事线索与弗兰肯斯坦是基本一直的。
与此同时我们能够看到monster本身由原来对于现实伦理的全然无知到后来了解世俗纲常,由原来的嗜血如命到后来温良美好的平民化形象的转化是与美国社会不断变迁的环境和科学发展的水平有关的,当然这后来吸血鬼变成美好形象,monster 变成帅哥之后的故事其实已经不属于恐怖片范畴了。在次不予讨论。
而具有恐怖意义的那些monster其实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一种企图寻求光明与现实和解祈祷被拯救的欲望,但是当人们真的去阻止这些罪恶的时候压制他本身难以自控的犯罪的时候他们又是抗争的反感的。因为作为一种原罪的现实化存在,这种拯救和对罪恶的阻止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毁灭和清理。monster们在这种复杂的困顿中发展着,而衍生的路线有两种一种是继续以monster具化形象存在的类型,就是现代纯严格意义上的恐怖片,依旧依靠形象和血腥的视觉冲击让人不太在心理上恐怖而多来自生理的不适以造成观影奇观效应,随着观众口味的不断浓厚恐怖片单纯依靠视觉刺激的奇观性在不断衰退。另一类的monster则在发展当中不断消解,他们的现实存在感一直在弱化,弱化到终极消解,就就形象化的monster并不为观众所见了,成为《女巫布莱尔》的这种感觉,整个故事真正的恐惧来自人物自身的恐惧和观影者本身自带的恐惧,及时没有确切的monster形象的出现,相同道理的还有英国电影《黑暗侵袭》这部片子虽然有类似异类生物存在的monster形象出现但是很明显整个故事最让人不寒而栗的重点在于人物内心深处的罪恶,这种人性的瓦解崩溃最终导致毁灭和观影者感受到的那种存在于发肤之间的不是远离一个偏远的山洞就能逃避的恐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恐怖片的monster形象并不是在发展更是再剥离在回归,讲这一形象的本质和原始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即由crime看到了sin.
Monster消解而成的另一类电影就是悬疑片的类型。悬疑片这一类型真正得到确立是在希区柯克这里,之前的电影虽然也具有悬疑元素但是作为一种标准的类型是从西区开始的,但是这种演变却是来自于美国传统恐怖片,当古老传说当中的或者是外星想像当中的monster形象来到我们身边,观众的猎奇性也不仅满足于见到罪恶的发生和那一瞬间画面的感官刺激而是企图寻求这些罪恶的根源分析其衍生到何方并探讨其发生的伦理动因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承认恶的普适性,不再在弗兰肯斯坦当中讲一切罪恶推向不属于真正人类的monster身上。于是在希区柯克的影片当中,这些犯罪者是我们的妻子,我们的丈夫,我们的朋友,他们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是monster,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病患者》当中被害的女主人公被精神病人所杀其诱因也是因为她本身的罪恶和诱惑性,而精神病这一形象其实也是来自卡里加里博士来自弗兰肯斯坦的叙事演变,后来这一形象在电影当中不断被细化被发展被各种形式包装又成为了现代悬疑电影当中得一系列精神病罪犯的角色,最典型的是《七宗罪》里的John,这一形象从头至尾都生活在宗教外衣包裹的带有宗教拯救意义上的杀戮之中,他跟弗兰肯斯坦一样拥有自己的法则因为他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伦理当中,他给警察发求救信企图被拯救但是当警察阻止他他却又奋力反抗并乐在其中,表面上看恐怖片的monster形象已经消解殆尽了,其实他们是走入了都市走到人群之中具化到我们之间,并且赤裸裸的把所有观影者内心的罪恶呈至于荧屏之上,这种复杂叙事和观影之后的后怕变诞生了现代好莱坞的悬疑类型片。
最早期的恐怖片系列是1910年代开始出现的《弗兰肯斯坦》短片以及之后拍摄的一系列弗兰肯斯坦系列,这最初的恐怖片系列奠定了美国恐怖片最早的恐怖式样,它们是试图营造一种恐怖氛围而是主要创造出一种monster的恐怖形象,而这一弗兰肯斯兰的形象最早来自于欧洲大陆,就如同五月花号从欧洲大陆漂泊而来,这些最初的清教徒们的内心深处始终带有对于那片古老大陆的驱逐恐惧,他们的异类感很强烈,这种弃婴情节从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恐怖的萌芽。于是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会成为他们最早构筑的monster形象,与此同时的欧洲大陆上一系列表现主义巨匠们的恐怖片显然与美国恐怖电影走了不同的路线,比如《卡里加里博士》当中的恐怖制造者已经不是一个依靠外表吓人的怪物,他是有着文化背景的木乃伊一样的尸魂,但是这个尸魂并不是恐怖的重点,重点在于控制这个尸魂的博士他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代表着一种权威,与此同时这个权威又是在精神上失常的,或者能够判定你的精神是否时常,所以本质上《卡里加里博士》讲述的故事与今天我们看到到的《禁闭岛》是同一个故事,而在那个时候的欧洲恐怖电影当中我们最早看到了精神失常者的恐怖性,这种恐怖性最可怕的地方不仅在于他们的嗜血而是这样一种你无法判断究竟真相是什么,何为正常何为失常,在电影当中对于道德判断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对于现实的迷茫,罗伯特维内依靠光影和造型来叙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营造出一个让人们不寒而栗的氛围,依靠这样一种氛围当时的人们感到了恐慌。而如今我们看到《禁闭岛》,我们不会把这样一个故事划分为恐怖片去看,而是作为一部悬疑片,虽然本质上故事的内核都是相同的,达到的最终效果也是一样的,这就是导演和观众共同合谋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在类型分割上达成一致了,因为我们通常不会真正相信恐怖片中某一确定形象的怪物真实存在,而恐怖形象的最终消解只是在心理层面上的自我慰藉,可是《禁闭岛》这样的悬疑电影这种精神失常者的形象和恐怖孤立的精神环境我们愿意相信并且在现实当中是真实存在的,他的恐怖性在于不仅存在而且就在你我身边。
弗兰肯斯坦这一怪物的名字来源于制造他的科学家,他根据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怪物,我认为这种创造本身蕴含的意义在于这一怪物其实源自于人本身的罪恶,在西方的宗教文化当中原罪这一概念是他们所特别重视的sin这一单词在最初的意义当中只能指代原罪即人生而即有的,后来随着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完善建制才有了crime的概念。而弗兰肯斯坦的罪恶其实就是人自身的罪恶,他剥离自人疯狂而无法克制的欲望和贪念,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光明没有照到的一面,在很多西方的教派当中他们相信耶和华的另一面就是撒旦。
1910年版本的《弗兰肯斯坦》中造人的方法基本跟西方的炼金术和巫术差不多,通过坩埚和熔炼最终锻造出monster,可以说这一方法还是来自古老的欧洲文明,而这一文化渊源可以对应中国古典文化当中的炼丹术以及锻剑文化的崇拜。而等到1930年有声版本的《弗兰肯斯坦》就明显看到整个造人过程更加的科学化了,并且细节化了,美国人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基点即科学的方式,他们开始利用解刨和生理科学的方法去重构一个monster,但是一个细节是科学家及其助手找到的那个死人的大脑是病变的精神病患者的大脑,于是从叙事意义上来讲这个病变的大脑其实就是20年代卡里加里博士的大脑,此时monster在形象上外观上更正常化了,不必像10年代一样依靠古怪的发型和服装去恐吓观众,他甚至让我们有所同情,他被动的来到这个世界,对于现实的一切充满畏惧,在一次意外当中由于他的无知而杀了小女孩儿,这种本来被动的生而就有的sin 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crime.于是人们奔走相告,弗兰肯斯坦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真正怪物,我们说怪物的形象在此时才真正被创造出来。最终人们叫嚣着烧掉小屋杀死monster时的那种恐怖就像中世纪的人们在广场上烧死女巫的情景和方法如出一辙,他们围观者,带着恐惧的愤怒吼叫着,这种愤怒来自本身的恐惧,他们知道不论monster还是女巫都是来自人本身的罪恶其实一切诅咒都在自己内心当中。
好莱坞另一个恐怖片中渊源古老的形象是德拉库拉爵士,即吸血鬼。德拉库拉最早的传说是他只吸女人的血,在西方神学文化当中夏娃的诱惑也是一种原罪,女人本身就以为着一种罪恶。在此时的恐怖电影当中女性往往是被害着的形象,其实这种诱惑的原罪确实一直存在并且演化成为50年代的黑色电影时代这种蛇蝎美人的形象,正是她们的诱惑使得男人们由内心色欲的sin 变为crime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德拉库拉形象的这一叙事线索与弗兰肯斯坦是基本一直的。
与此同时我们能够看到monster本身由原来对于现实伦理的全然无知到后来了解世俗纲常,由原来的嗜血如命到后来温良美好的平民化形象的转化是与美国社会不断变迁的环境和科学发展的水平有关的,当然这后来吸血鬼变成美好形象,monster 变成帅哥之后的故事其实已经不属于恐怖片范畴了。在次不予讨论。
而具有恐怖意义的那些monster其实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一种企图寻求光明与现实和解祈祷被拯救的欲望,但是当人们真的去阻止这些罪恶的时候压制他本身难以自控的犯罪的时候他们又是抗争的反感的。因为作为一种原罪的现实化存在,这种拯救和对罪恶的阻止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毁灭和清理。monster们在这种复杂的困顿中发展着,而衍生的路线有两种一种是继续以monster具化形象存在的类型,就是现代纯严格意义上的恐怖片,依旧依靠形象和血腥的视觉冲击让人不太在心理上恐怖而多来自生理的不适以造成观影奇观效应,随着观众口味的不断浓厚恐怖片单纯依靠视觉刺激的奇观性在不断衰退。另一类的monster则在发展当中不断消解,他们的现实存在感一直在弱化,弱化到终极消解,就就形象化的monster并不为观众所见了,成为《女巫布莱尔》的这种感觉,整个故事真正的恐惧来自人物自身的恐惧和观影者本身自带的恐惧,及时没有确切的monster形象的出现,相同道理的还有英国电影《黑暗侵袭》这部片子虽然有类似异类生物存在的monster形象出现但是很明显整个故事最让人不寒而栗的重点在于人物内心深处的罪恶,这种人性的瓦解崩溃最终导致毁灭和观影者感受到的那种存在于发肤之间的不是远离一个偏远的山洞就能逃避的恐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恐怖片的monster形象并不是在发展更是再剥离在回归,讲这一形象的本质和原始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即由crime看到了sin.
Monster消解而成的另一类电影就是悬疑片的类型。悬疑片这一类型真正得到确立是在希区柯克这里,之前的电影虽然也具有悬疑元素但是作为一种标准的类型是从西区开始的,但是这种演变却是来自于美国传统恐怖片,当古老传说当中的或者是外星想像当中的monster形象来到我们身边,观众的猎奇性也不仅满足于见到罪恶的发生和那一瞬间画面的感官刺激而是企图寻求这些罪恶的根源分析其衍生到何方并探讨其发生的伦理动因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承认恶的普适性,不再在弗兰肯斯坦当中讲一切罪恶推向不属于真正人类的monster身上。于是在希区柯克的影片当中,这些犯罪者是我们的妻子,我们的丈夫,我们的朋友,他们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是monster,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病患者》当中被害的女主人公被精神病人所杀其诱因也是因为她本身的罪恶和诱惑性,而精神病这一形象其实也是来自卡里加里博士来自弗兰肯斯坦的叙事演变,后来这一形象在电影当中不断被细化被发展被各种形式包装又成为了现代悬疑电影当中得一系列精神病罪犯的角色,最典型的是《七宗罪》里的John,这一形象从头至尾都生活在宗教外衣包裹的带有宗教拯救意义上的杀戮之中,他跟弗兰肯斯坦一样拥有自己的法则因为他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伦理当中,他给警察发求救信企图被拯救但是当警察阻止他他却又奋力反抗并乐在其中,表面上看恐怖片的monster形象已经消解殆尽了,其实他们是走入了都市走到人群之中具化到我们之间,并且赤裸裸的把所有观影者内心的罪恶呈至于荧屏之上,这种复杂叙事和观影之后的后怕变诞生了现代好莱坞的悬疑类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