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一梦绕黄粱
偶然间在得知一个要好的师妹去印尼实习了,看她去印尼以后的相册,我的眼神从兴奋到倦怠到模糊,那种感觉仿佛印尼都是我上辈子做的一个梦了,起码隔了两层,还有什么好激动的呢?我不禁回头去想那仅仅是不到两年前的自己。
不会汉语的Penny老师的第一堂课我就爱上了印尼语,她漂亮、可爱、有耐心、有亲和力,总之她当时就是我的女神,我喜欢一边听她上课一边看着她。没几天对语言的兴趣就疯狂起来,也许是学得快学得好有成就感吧,曾经连着好几天疯狂地练习那个颤音r,走路、坐公交,只要想起来就在练,直到觉得自己可以及格了。我打鸡血一样每天带着巧克力和咖啡去上课,保证自己只要上课就一定要精力充沛。我知道如果不珍惜课上外教上课的时间,印尼语几乎是一门没法自学的语言,资源少,精度差。回去以后我虽然也不算刻苦,但是脑子里几乎整天转着印尼语,每晚出去上一会网,几乎都花在facebook上,和印尼的华人在线聊天。当时在facebook上认识一个好朋友,他不会汉语,但是他会用简答的印尼语和我交流,如果我不懂就用更简单一点的方式解释给我,还是不行就用英语,我也会帮一些想学汉语的印尼人解答问题,共同学习。如果我又遇到了哪些不懂的词,下了网马上就会电话请教口语老师Sofyan,有时还在网吧电话求救场,想起来都觉得可笑。当时我的世界几乎是一头热的,国内能接触到的信息和舆论对印尼的印象都太差了,妈妈极力阻止我去,而我是宁可不和她联系也铁了心要去,我在生活中、在网上接触的印尼人、印尼华人都非常友好好客,我想象中的印尼山清水秀美景遍地。
我还记得和Sofyan成为朋友以后一起逛夜市、煲电话粥,我偶尔会教他一些粗话,他汉语好的简直不像外国人,长相清秀的就像一个福建小帅哥,我最喜欢在他上课的时候盯着他,以第一时间回答问题或者插科打诨。最后一次见他是他给我过生日,那个熬人的夏天啊,他给了我多少清凉,我们晚上在公园的水边聊未来的迷茫,聊对社会的失望。我还记得胖胖的但很漂亮豪爽的Yuli,她在开班两周后接替了Penny的位置,曾经让我陷入了长久的思念,不过因为她汉语好,有很多知识点确实讲解的很到位,我也喜欢她。还有Yuli的朋友Sandy,有时会给我们代课,Sofyan的朋友Dedy,有时我们会一起玩。我还记得那时和梦媛每天一起坐车一起吃午饭,我们总是餐厅里吃的最慢却最得意的人,我们最喜欢吃肉其次菜,喜欢米饭不爱面,有粥喝最好。我最喜欢她说“饱啊饱啊撑”那长长的一串,却又每次都告饶。我还记得欣彩妮儿,她和我坐了几个月的同桌,我累了就知道把身子沉沉地靠在她身上,她演出朗诵《我是一个固执的孩子》的时候,我仿佛走到了诗里的世界和她静默相视,她就是那么一个单纯的固执的孩子。
啊!那繁忙地奔波在东校区与西校区之间的几个月简直是我这还不长的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可是最后的结局也仅仅是收获了这一段时光,我们这个培训点取消了,几乎没有人可以去印尼,这一切以我在最后一次测验上的第二名的成绩赢得的Penny从印尼带来的乐器模型而告终了。一段前戏充足的性爱戛然而止,剩下的只能自己抚慰。
一年前的冬天,看到差不多同期的好友如约去了泰国的照片,我在遥远的围场县城做专职义工,对着电脑屏幕哭的稀里哗啦。本该是看到别人梦想升起的喜悦,它正是自己梦想陨殁的耳光。还可以哭,算有救的吧。那时的我多想去周游世界,我甚至策划了做几年的汉语志愿者,在几个不同的国家看山转水,仿佛这巨大世界的空间可以释放我体内过量的荷尔蒙,从而不再慌张焦虑。又是一年了,我却哭不出来了,一张一张的照片点过去,眼前越来越模糊,有什么地方在越来越麻木。
我觉得自己的激情和梦想都没了,有的只是比以前更泛滥的母爱,我试图静下来反思如今的自己是怎样炼成的,从哪一刻开始失足,却都找不到什么痕迹。有人会感叹时光的消磨,有人会叹息社会的氧化,可是我不想用这样类似托辞一样的东西去解释自己看来如此严肃的改变。我开始恐惧,恐惧我是不是真的就会一直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
不会汉语的Penny老师的第一堂课我就爱上了印尼语,她漂亮、可爱、有耐心、有亲和力,总之她当时就是我的女神,我喜欢一边听她上课一边看着她。没几天对语言的兴趣就疯狂起来,也许是学得快学得好有成就感吧,曾经连着好几天疯狂地练习那个颤音r,走路、坐公交,只要想起来就在练,直到觉得自己可以及格了。我打鸡血一样每天带着巧克力和咖啡去上课,保证自己只要上课就一定要精力充沛。我知道如果不珍惜课上外教上课的时间,印尼语几乎是一门没法自学的语言,资源少,精度差。回去以后我虽然也不算刻苦,但是脑子里几乎整天转着印尼语,每晚出去上一会网,几乎都花在facebook上,和印尼的华人在线聊天。当时在facebook上认识一个好朋友,他不会汉语,但是他会用简答的印尼语和我交流,如果我不懂就用更简单一点的方式解释给我,还是不行就用英语,我也会帮一些想学汉语的印尼人解答问题,共同学习。如果我又遇到了哪些不懂的词,下了网马上就会电话请教口语老师Sofyan,有时还在网吧电话求救场,想起来都觉得可笑。当时我的世界几乎是一头热的,国内能接触到的信息和舆论对印尼的印象都太差了,妈妈极力阻止我去,而我是宁可不和她联系也铁了心要去,我在生活中、在网上接触的印尼人、印尼华人都非常友好好客,我想象中的印尼山清水秀美景遍地。
我还记得和Sofyan成为朋友以后一起逛夜市、煲电话粥,我偶尔会教他一些粗话,他汉语好的简直不像外国人,长相清秀的就像一个福建小帅哥,我最喜欢在他上课的时候盯着他,以第一时间回答问题或者插科打诨。最后一次见他是他给我过生日,那个熬人的夏天啊,他给了我多少清凉,我们晚上在公园的水边聊未来的迷茫,聊对社会的失望。我还记得胖胖的但很漂亮豪爽的Yuli,她在开班两周后接替了Penny的位置,曾经让我陷入了长久的思念,不过因为她汉语好,有很多知识点确实讲解的很到位,我也喜欢她。还有Yuli的朋友Sandy,有时会给我们代课,Sofyan的朋友Dedy,有时我们会一起玩。我还记得那时和梦媛每天一起坐车一起吃午饭,我们总是餐厅里吃的最慢却最得意的人,我们最喜欢吃肉其次菜,喜欢米饭不爱面,有粥喝最好。我最喜欢她说“饱啊饱啊撑”那长长的一串,却又每次都告饶。我还记得欣彩妮儿,她和我坐了几个月的同桌,我累了就知道把身子沉沉地靠在她身上,她演出朗诵《我是一个固执的孩子》的时候,我仿佛走到了诗里的世界和她静默相视,她就是那么一个单纯的固执的孩子。
啊!那繁忙地奔波在东校区与西校区之间的几个月简直是我这还不长的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可是最后的结局也仅仅是收获了这一段时光,我们这个培训点取消了,几乎没有人可以去印尼,这一切以我在最后一次测验上的第二名的成绩赢得的Penny从印尼带来的乐器模型而告终了。一段前戏充足的性爱戛然而止,剩下的只能自己抚慰。
一年前的冬天,看到差不多同期的好友如约去了泰国的照片,我在遥远的围场县城做专职义工,对着电脑屏幕哭的稀里哗啦。本该是看到别人梦想升起的喜悦,它正是自己梦想陨殁的耳光。还可以哭,算有救的吧。那时的我多想去周游世界,我甚至策划了做几年的汉语志愿者,在几个不同的国家看山转水,仿佛这巨大世界的空间可以释放我体内过量的荷尔蒙,从而不再慌张焦虑。又是一年了,我却哭不出来了,一张一张的照片点过去,眼前越来越模糊,有什么地方在越来越麻木。
我觉得自己的激情和梦想都没了,有的只是比以前更泛滥的母爱,我试图静下来反思如今的自己是怎样炼成的,从哪一刻开始失足,却都找不到什么痕迹。有人会感叹时光的消磨,有人会叹息社会的氧化,可是我不想用这样类似托辞一样的东西去解释自己看来如此严肃的改变。我开始恐惧,恐惧我是不是真的就会一直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