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儿戏
我不知道集体怀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很明显这股怀旧风还将延续下去,据说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已经消失很久的一些玩具,一些精明的商家已经开始重新生产了,不过,我对这种“怀旧”产业并不感兴趣,我始终认为,怀旧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过去不再来,除非时光逆流,否则一切复制,只是复制,他终究不能替代我们心中那些过往的美好。
斗鸡与骑马
我算半个乡下人,至今在乡下还有一大帮子亲戚,虽然户口改变了,但是怀念的依然是那些乡土的气息,那些青草,那些泥土,那些雨后的池塘腥味。
那时候,乡下的孩子们很是玩过一种“斗鸡”的游戏,这却不是赌博,而是每个人搬起自己的一条腿,以膝部去撞击对方,可以一对一斗,也可以群斗,体力好的,往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被封为“斗鸡王”的称号;而体质差的,如我之辈,最多坚持一会,就会被撞得人仰马翻,被轰离出场。
那时候,还有骑马打仗,一人做马一人骑在“马”上,这也是体力游戏,虽然体力小的人往往很快被打翻,但是骑马的感觉却很好,所以往往乐此不疲。不过有的时候,那“马”也要翻身做主人,如果协商不好,或者分量太重,那就要掂量掂量了。
烧锅捣洞
那时候,流行“烧锅捣洞”,其实这可以说是城里孩子过家家的乡村版,城里孩子有现场的道具,小锅子小叉子小桌子都是现场的,花花绿绿,还有洋娃娃可以扮爸爸妈妈,乡下孩子却没有,或者也买不起,那只有自己DIY,泥巴对上水,想要什么造型就有什么造型,另外,器具是假的,烧出来的东西确是真的,尤其是秋天,更是方便,该有的果子什么都出来了,东家偷一点花生,西家扒一点芋头,挖个洞找点柴火就能烘烤,水里的东西也能找,那时池塘很清的,那鱼也傻头傻脑地,小半天功夫就能捉不少,也没那么多讲究,简单“打浪打浪”就开始烤了,也不在意干不干净卫不卫生,也没记得那些小伙伴里有谁因为吃了这些东西而闹肚子的,这要是放在城里,保不齐就被家里人拎着耳朵拽回去了。
掏鸟,摸鱼,钓虾子
那时候,掏鸟、摸鱼、钓虾子、钓黄鳝、扒芋头偷花生,这样的事情似乎没少干,而且越干越有心得,记得有一次偷花生,一帮小家伙在商量偷谁家的好,有的说偷黑皮家的,因为他家是花生大户,偷一点不算什么,有的讲偷二宝蛋家的,他老是跟我们作对,也有的讲,两家都偷一点,要公平。最后,我们选了邻村的一家花生田,也许是做贼心虚,我们把花生从花生秧子上摘下来后,居然又把花生秧子种了回去,最后连脚印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钓虾子,所钓的其实就是现在的小龙虾,我小时候管它叫做海虾,因为这虾子红壳巨钳,很是威武,但是钓起来却最简单,因为这虾最笨也最馋,随便折个树枝,栓跟线,在捉个土田鸡扒皮拴在绳上,扔到小沟里,半天就能钓一大袋子,那时候乡下的水沟很干净,不像现在都是臭水黑水,要是没事,一边放牛,一边钓虾子,两个小时,晚上就能加餐了。那时候的我们,绝对想不到,这小小的虾子最后会成为合肥人口中的美食,而且一年还要消耗若干吨,早知道都去养虾子得了。
拍呀拍画片
记得那时候城里的孩子流行拍画片,都是动画片里的人物,有变形金刚葫芦管黑猫警长什么的,老人们管这个叫“洋画”,城里的孩子有讲究,分什么画片是可以拍的,可以交易可以互换,而有的只能被称之为“游戏牌”,只是比对和做固定的规则游戏,比如军棋游戏牌,只不过把棋子变成纸片,拿着这种游戏牌是不能参加拍打的。而乡下的孩子则简单得多,无论什么种类,大的也好,小的也好,只要拍就一定奉陪,不过这种游戏最大的坏处就是会让手和衣服奇脏无比,尤其是袖子和腿,因为一旦进入状态,往往就跪在地上趴在地上了。所以这种游戏也是老师和家长最深恶痛绝的。
乡下的孩子还玩一种类似拍画片的游戏,叫做拍“宝”。其实就是用纸叠出来的正方形的东西,两人或多人参加,拍翻即为胜利,那时乡下报纸不多,于是很多孩子都喜欢撕书撕本子,而有的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宝”被轻易赢走,又挖空心思,不断增加纸,成为加厚型的,这种东西一出现真可谓是“神器”,落在地下,灰尘扬起,半天才落尽。很显然,这种作弊行径是不受欢迎的,于是往往被开除在外,但依然有孩子这么干,大约是觉得读书太过没劲吧。
男女界限分明
那时候男女生的界限似乎很严格,一般女孩子的游戏男孩子是不参与的,因为会有"娘娘腔"之类的嫌疑,不过有的身体较差的男生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和女孩子玩了,记得班里有两位先天性气管炎的同学,他们就有这样的待遇,这很是让我们羡慕嫉妒恨了一阵了,所以有时候会故意摘走他们的帽子扔到花坛中间,我也干过这样的事情,结果是被约见家长。老爷子回去后很是揍了我一顿,一半是因为我的恶作剧让他失了面子,一半是因为那个气管炎小子的爹是他的直接顶头上司。
占山为王
男孩子中最大的群体性游戏,应当是“占山为王”一类,若干人群组成一派,另一人群组成一派,双方敌对,这大概是受电视剧的影响,我就记得,人人都有当山大王的欲望,而为此发生的争斗也就不少,山大王的胜出始终是建立在“弱肉强食”的基础上的,这说得可能有点像动物世界,但确是事实。不过这种游戏在乡下玩起来可能比较方便一些,因为一条小沟都能成为山大王的屏障,如果有一座小土坡而四面又是树木,那就是天然的堡垒了,一群人积聚其中,出谋划策,各有定位,也许是谋士,也许是武将,总是属于角色扮演一类,甚至有的时候会很入戏,而一旦两军交阵,一帮人打成一团,“刀枪剑戟”其实都是树枝竹竿一类,孩子闹得不亦乐乎,大人却是胆战心惊,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尤其是担心那些棍子树枝戳了眼睛之类弄破了相。
男孩子身上多几个疤痕没什么,女孩子要是破了相,以后能不能嫁出去都不好说,所以大人们一看到我们聚到一起密谋,就要强行拆开,以有事、做作业为借口各自领回。前些日子,我回了乡下一趟,当年占山的小伙伴也多结婚,有的甚至已经为父为母久矣,当我们聊到小时候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在摇头,都说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玩这样的游戏了,“太危险”。他们的表情淡淡的,很自然。我知道,“占山为王”已经成为绝唱。
不准“打弹子”
另外就是打弹子,这小物件又叫弹球,就是跳棋里那些小球。散卖时一角钱五个,大些的约一角钱两个,有单色,彩色,还有奶色的,最后还出了一种巨无霸型的,但是一个要五角,虽然样子颜色都不错,但是无人问津,那时候的小孩子可不像现在,没那么多零花钱的。
打弹子这个游戏要技术一些,因为很讲究准头,我曾见过一个孩子,二米开外站着弹出也能击中对方的弹子,一时被奉为神人,因为很想学习这一招,被他很是敲诈了不少。现在想想,真是傻啊,被他敲诈走的比我自己输给别人的还多。同样是这弹子,因为玩得人多了,居然也有女孩子参与进来,还是那位班主任,大概是因为觉着女孩子趴在地下撅着屁股实在不雅,于是班里禁令又多了一条,不准打弹子。
抓子
还有抓子,这是一种锻炼人眼力和反应力的游戏,我很喜欢,虽然我不是玩得最好的那个。开始要选五个石子,最好大小均匀,逐一抛起然后接住,从一开始接下去是二是三直到九,中间还有喝酒吃菜环节,这就要用手做成酒杯状,石头抛上去然后再顺利接住,才算过关。
斗鸡与骑马
我算半个乡下人,至今在乡下还有一大帮子亲戚,虽然户口改变了,但是怀念的依然是那些乡土的气息,那些青草,那些泥土,那些雨后的池塘腥味。
那时候,乡下的孩子们很是玩过一种“斗鸡”的游戏,这却不是赌博,而是每个人搬起自己的一条腿,以膝部去撞击对方,可以一对一斗,也可以群斗,体力好的,往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被封为“斗鸡王”的称号;而体质差的,如我之辈,最多坚持一会,就会被撞得人仰马翻,被轰离出场。
那时候,还有骑马打仗,一人做马一人骑在“马”上,这也是体力游戏,虽然体力小的人往往很快被打翻,但是骑马的感觉却很好,所以往往乐此不疲。不过有的时候,那“马”也要翻身做主人,如果协商不好,或者分量太重,那就要掂量掂量了。
烧锅捣洞
那时候,流行“烧锅捣洞”,其实这可以说是城里孩子过家家的乡村版,城里孩子有现场的道具,小锅子小叉子小桌子都是现场的,花花绿绿,还有洋娃娃可以扮爸爸妈妈,乡下孩子却没有,或者也买不起,那只有自己DIY,泥巴对上水,想要什么造型就有什么造型,另外,器具是假的,烧出来的东西确是真的,尤其是秋天,更是方便,该有的果子什么都出来了,东家偷一点花生,西家扒一点芋头,挖个洞找点柴火就能烘烤,水里的东西也能找,那时池塘很清的,那鱼也傻头傻脑地,小半天功夫就能捉不少,也没那么多讲究,简单“打浪打浪”就开始烤了,也不在意干不干净卫不卫生,也没记得那些小伙伴里有谁因为吃了这些东西而闹肚子的,这要是放在城里,保不齐就被家里人拎着耳朵拽回去了。
掏鸟,摸鱼,钓虾子
那时候,掏鸟、摸鱼、钓虾子、钓黄鳝、扒芋头偷花生,这样的事情似乎没少干,而且越干越有心得,记得有一次偷花生,一帮小家伙在商量偷谁家的好,有的说偷黑皮家的,因为他家是花生大户,偷一点不算什么,有的讲偷二宝蛋家的,他老是跟我们作对,也有的讲,两家都偷一点,要公平。最后,我们选了邻村的一家花生田,也许是做贼心虚,我们把花生从花生秧子上摘下来后,居然又把花生秧子种了回去,最后连脚印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钓虾子,所钓的其实就是现在的小龙虾,我小时候管它叫做海虾,因为这虾子红壳巨钳,很是威武,但是钓起来却最简单,因为这虾最笨也最馋,随便折个树枝,栓跟线,在捉个土田鸡扒皮拴在绳上,扔到小沟里,半天就能钓一大袋子,那时候乡下的水沟很干净,不像现在都是臭水黑水,要是没事,一边放牛,一边钓虾子,两个小时,晚上就能加餐了。那时候的我们,绝对想不到,这小小的虾子最后会成为合肥人口中的美食,而且一年还要消耗若干吨,早知道都去养虾子得了。
拍呀拍画片
记得那时候城里的孩子流行拍画片,都是动画片里的人物,有变形金刚葫芦管黑猫警长什么的,老人们管这个叫“洋画”,城里的孩子有讲究,分什么画片是可以拍的,可以交易可以互换,而有的只能被称之为“游戏牌”,只是比对和做固定的规则游戏,比如军棋游戏牌,只不过把棋子变成纸片,拿着这种游戏牌是不能参加拍打的。而乡下的孩子则简单得多,无论什么种类,大的也好,小的也好,只要拍就一定奉陪,不过这种游戏最大的坏处就是会让手和衣服奇脏无比,尤其是袖子和腿,因为一旦进入状态,往往就跪在地上趴在地上了。所以这种游戏也是老师和家长最深恶痛绝的。
乡下的孩子还玩一种类似拍画片的游戏,叫做拍“宝”。其实就是用纸叠出来的正方形的东西,两人或多人参加,拍翻即为胜利,那时乡下报纸不多,于是很多孩子都喜欢撕书撕本子,而有的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宝”被轻易赢走,又挖空心思,不断增加纸,成为加厚型的,这种东西一出现真可谓是“神器”,落在地下,灰尘扬起,半天才落尽。很显然,这种作弊行径是不受欢迎的,于是往往被开除在外,但依然有孩子这么干,大约是觉得读书太过没劲吧。
男女界限分明
那时候男女生的界限似乎很严格,一般女孩子的游戏男孩子是不参与的,因为会有"娘娘腔"之类的嫌疑,不过有的身体较差的男生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和女孩子玩了,记得班里有两位先天性气管炎的同学,他们就有这样的待遇,这很是让我们羡慕嫉妒恨了一阵了,所以有时候会故意摘走他们的帽子扔到花坛中间,我也干过这样的事情,结果是被约见家长。老爷子回去后很是揍了我一顿,一半是因为我的恶作剧让他失了面子,一半是因为那个气管炎小子的爹是他的直接顶头上司。
占山为王
男孩子中最大的群体性游戏,应当是“占山为王”一类,若干人群组成一派,另一人群组成一派,双方敌对,这大概是受电视剧的影响,我就记得,人人都有当山大王的欲望,而为此发生的争斗也就不少,山大王的胜出始终是建立在“弱肉强食”的基础上的,这说得可能有点像动物世界,但确是事实。不过这种游戏在乡下玩起来可能比较方便一些,因为一条小沟都能成为山大王的屏障,如果有一座小土坡而四面又是树木,那就是天然的堡垒了,一群人积聚其中,出谋划策,各有定位,也许是谋士,也许是武将,总是属于角色扮演一类,甚至有的时候会很入戏,而一旦两军交阵,一帮人打成一团,“刀枪剑戟”其实都是树枝竹竿一类,孩子闹得不亦乐乎,大人却是胆战心惊,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尤其是担心那些棍子树枝戳了眼睛之类弄破了相。
男孩子身上多几个疤痕没什么,女孩子要是破了相,以后能不能嫁出去都不好说,所以大人们一看到我们聚到一起密谋,就要强行拆开,以有事、做作业为借口各自领回。前些日子,我回了乡下一趟,当年占山的小伙伴也多结婚,有的甚至已经为父为母久矣,当我们聊到小时候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在摇头,都说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玩这样的游戏了,“太危险”。他们的表情淡淡的,很自然。我知道,“占山为王”已经成为绝唱。
不准“打弹子”
另外就是打弹子,这小物件又叫弹球,就是跳棋里那些小球。散卖时一角钱五个,大些的约一角钱两个,有单色,彩色,还有奶色的,最后还出了一种巨无霸型的,但是一个要五角,虽然样子颜色都不错,但是无人问津,那时候的小孩子可不像现在,没那么多零花钱的。
打弹子这个游戏要技术一些,因为很讲究准头,我曾见过一个孩子,二米开外站着弹出也能击中对方的弹子,一时被奉为神人,因为很想学习这一招,被他很是敲诈了不少。现在想想,真是傻啊,被他敲诈走的比我自己输给别人的还多。同样是这弹子,因为玩得人多了,居然也有女孩子参与进来,还是那位班主任,大概是因为觉着女孩子趴在地下撅着屁股实在不雅,于是班里禁令又多了一条,不准打弹子。
抓子
还有抓子,这是一种锻炼人眼力和反应力的游戏,我很喜欢,虽然我不是玩得最好的那个。开始要选五个石子,最好大小均匀,逐一抛起然后接住,从一开始接下去是二是三直到九,中间还有喝酒吃菜环节,这就要用手做成酒杯状,石头抛上去然后再顺利接住,才算过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