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自传
每个人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符号,秋叶就是我在网络上用得最多的一个符号。其实有点后悔当初选择这个网名的,因为喜欢“秋叶”的人实在是太多,导致用GOOGLE和BAIDU搜索“秋叶”,怎么也轮不到我,不过我喜欢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到处发言,所以我把我的博客都称之为“秋叶漫谈”,这样大家如果想起我,用GOOGLE和BAIDU搜索“秋叶漫谈”就找到我了。
我认为自己有两个年龄,一个是我的实际年龄,一个典型的70后,一个是我的网龄,我是98年触网的,所以今年是08奥运年,我也可以庆祝我的网龄10岁,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开启了我的“第二人生”,在这里我还是属于青少年群体。
我的经历其实非常简单,没有任何惊心动魄的故事,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爷爷又农民转成工人,爸爸妈妈是普通人家的子女,也做着普通的工作(都是医疗系统,算国家干部),养了一对普通的儿子(我比弟弟正好大两岁半)。
如果要说我的父母有什么不普通的话,就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爱是唯一的。我和弟弟小时候都多病,身体不好就要打针,那个时候要打一种链霉素的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和弟弟小时候听力都受到损伤,我还勉强,我弟弟小时候直接就被人看做是聋子和哑巴,到了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
我妈妈一直都没有放弃,一有时间就坚持教弟弟说话,后来她成功了,医生说我们家创造了奇迹,很多人都说我妈妈不容易。
不过我对这事没感觉,虽然弟弟开始不会说话,我们一样可以玩游戏,我从来没把他当残疾,我们经常打架,打架的理由可以是任何事情,甚至就是为了打架而打架,经常是闹着玩,然后就变成真打,两个人不依不饶的对抗几个小时,然后以爸爸一顿棍子各搭50大板结束。
那个时候很有意思,重要的不是自己有没有挨打,而是各自统计自己挨的打是否公平,如果觉得不公平,两个人都要找爸爸告小状,直到把自己的不平衡弥补过来。
架打完了兄弟两个感情反而一样的好,这好总不长久,我们又要开始打架了,于是有循环到以爸爸的棍子或妈妈的巴掌结束。其实我觉得我们父母其实不愿意打我,证据就是他们棍子拿起来高,但落下去不是很重,而且也只打屁股(有人说人长屁股就是为了挨打的,我觉得很对^_^)。有时候真下狠心要打我,他们的表情就象打到自己的肉一样咬牙切齿的痛,要是我再大哭一下,效果就更明显了。
就这样我长大进了小学,直到小学我们家里都不富裕,也可能是当时物资紧张,我记得是妈妈努力让我们营养好一点,当时吃肉要用票买,妈妈总是积攒买一些肥多瘦少的肉,然后舍不得炒菜,就做一顿包面吃(类似北方的饺子,南方的馄饨),这样就可以吃的长一些。
即使是这样也才能一个月,后来是半个月,再后来是一周吃一次,每次吃都象过节一样,大家忙得很开心。一直到现在我都喜欢回家吃妈妈做的包面。
和现在相比,当时真的是不算生活水平好,不过一样很开心的长大了,我觉得自己真没吃过什么苦,都是父母吃的。
我的小学经历很简单,如果将来有一天我成名了,你们去我母校采访,你们一定很失望,就象网络上的签名:“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是啊,谁会记得一个没有任何特长,耳朵还有点背,成绩很少进班级前30名的一个小孩(当时一个班有6、70人,我弟弟读书的时候一个班100人)?
我们镇上人不多,父母之间不是同事就是亲戚,要么就是街坊,我们自然是背着个带补丁的黄色军包做书包,一起跑着去上学,一起在学校玩耍,一起打闹着回家,作业也不多,作完就一起在单位院子里玩(院子里有很多树,有知了洞,有麻雀窝)。上学放学没有家长会去接,也没有人口贩子这样的坏人,路上见到的都是熟人。
小学时候要说有什么特别值得一记的,就是我妈妈坚决要我写日记和练字。我非常不喜欢写,每天都是完成任务的写,但写多了,写作能力的确有提高,到了高中写东西根本不难,往往一节课成文还被做范文读。练字倒没有成就,但让自己有一样爱好,现在偶尔还看看字帖,将来老了可以靠这个打发时间。
小时候有一个爱好,就是看《各国概况》,好象是上下本,写了世界地理各国首都国旗国家简介的,我经常看,然后到处卖弄,很得了些表扬。
不过小考(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发挥不错,进入了我们那里的重点初中,那个时候进入重点好象压根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自然认为我们要一起升学,事实也是这样,没有什么重点的感觉,就是离家近一些。
在中学我的成绩倒是有了稳步提高,我也进入了我的青春期,要说我的青春期做了什么蠢事的话,的确没有,主要是胆子小,初三时有早恋的机会,因为胆小和缺乏经验,只停留在写小纸条和捏捏小手(记忆中对那个温暖的小手始终有印象),很遗憾,我们约好要KISS一下,后来我发现找不到我认为安全的地方而作罢(真是没用,这里鄙视一下自己)。后来自己不用父母发现和警告,就很自觉地以学业为重理智地斩断了这段情思。
不过我中学没因为其它的小调皮或上学迟到被处罚,罚站是家常便饭,再就是留学,要家长来接,这个很怕,接回去就要被骂一顿或打一顿。再就是写检讨,我写检讨从来都是投入感情,反思深刻,关键是经常有机会写。
中考很顺利,又是超常发挥,进入重点高中,这次倒真感觉有竞争,毕竟是一个县最好的同学到这里来读书。
高中的时候我有三个愚蠢的想法:
1、我以为我很帅,而是是带有文学青年忧郁特质的帅,其实我是一个一脸雀斑的小男生,正是在发育阶段长得最丑的时候。不过那个时候我们的文学青年特别多,还记得席慕容和汪国真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本子,上面是我们抄的歌曲歌词和小诗。
2、我以为我歌唱得很好,其实我是跑调高手,五音不全,那个时候流行的是崔健,杭天琪以及张雨生,一句:“你是不是想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整整流行了一年半。
3、我以为一位班花喜欢我,其实她只是性格活泼,善于和男孩子打交道而已。我给她送了贺卡,然后被拒绝了,我当时快要发疯了,每天上课都无法集中精神。不过才过了一个月,她进了文科班,我进了理科班。我就恢复正常了。很多时候治疗感情最好的武器就一是时间,二是距离。
高中我本来做过一件可以进入学校历史的事情,不过估计没有人记载下来,所以我这里不得不多说明一下。我当时给一位同桌传递情书,被该女生举报,我当时检讨的错误是穿针引线,写了五页纸才过关。考虑到我和同桌成绩都特别好,学校不想对我们进行纪律处分,专门到我们班级开了一次青春期讲座,这估计是创校第一次,在92年的时候。
后来就参加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了581分(总分是720分),就我的成绩而言发挥失常就是进了一个普通的高校,于是我就来到武汉一个普通大学开始我的大学生涯。
我的大学生涯还是很简单,和天南海北的同学认识,慢慢学会一点人际沟通,和同学有过冲突,在大学做过班干(负责发国家补贴的饭票,这个让我养成了记帐的习惯,这个习惯对培养人的反思能力非常好),入过学生会和分团委,最高做到副主席,加入了党,过了四级,上课睡觉看书,经常逃课,去过网吧(那个时候网吧就是玩单机版的仙剑奇侠传),不过我们更经常去电子游戏机房打游戏,或者去赌马,一种赌博游戏机,我们寝室有一兄弟痴迷这个。
还有录象馆,一通宵2块钱看七部,买个烧饼进去,到了半夜一起喊老板:“换片子,换片子!”老板就很紧张,要求大家冷静,然后换上一部三级安慰我们,很快我们的胃口不满足了,最后终于在一个老生带领下,每人花了5块钱看了真正的毛片,呵呵,看了很多,回来就夜谈,不过现在看看,我们都没有变成色情狂。
我在学校外租了房子,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不过不是和女生住,是和男生住,那个时候男生和女生谈恋爱也就算了,要是住到一起绝对大家鄙视,学校开除。
不过我也追求过女生几次,还是以失败告终,也遇到两个喜欢我的,不过我不喜欢她,最后都没继续。那个时候我太纯洁了,如果现在有这种送上门的,说不定第一个想法就是先上了再说,当时总认为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
反正我在大学基本上是认为自己对付女孩子是很烂的那种(一直到现在都遗憾自己不能成为楚留香),不过竞争也太激烈了,一个班男女比例是5:1正常,还有15:1的,要夺得美人心,不容易。而且在那个时候谈恋爱也是花钱的事情,我家里给我的生活费虽然每个学期都在增加,但还是谈不起。
最重要的是我成为了一名打拖拉机的高手,大二几乎就没什么上晚自习,结果就有了两门补考,也有考试前找老师套题考试后给老师求情的经历,不过大四上我在家人干涉下努力了一阵,我考上了研究生,这真是一件改变我命运的事情,否则按我当时签的就业协议我现在应该是一名建筑工地技术工人。
大学阶段还有一件事情值得吹一下,当年大学生辩论赛火暴,我们学校也组织了一次,我是首届辩论赛冠军队成员。
研究生阶段我遇到了很好的导师,把我送到了广东,在企业里读书做课题,真正的实际的项目,这种边学边读的经历让我提高很快,因为在企业,很多课题没有办法问人,就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找资料买书去解决的习惯,不知不觉就让自己能力提高很快。在这个企业我真正的去过客户做过销售,做过现场服务,做过设计,做过生产维护,让我对制造企业有了全面的认识,包括对公司政治也开始有一些了解,这些经历都是我在读书的时候同时获得,让我受益匪浅。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感谢我的几位导师。
研究生毕业我又在这个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直到一次回武汉意外遇到我的老婆。我们在武汉只见了一面,不到两个小时,然后我们通过网络邮件交流了三个月,写了一百多封电子情书,然后我们决定要在一起,经过权衡,我决定回武汉发展,我们认识六个月后,我们结婚了。
当时离开广东我内心经过一番挣扎,这份挣扎我写在这篇文章中(上班记(一)----第一次跳槽 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611781.html )
我们的婚姻没有得到任何人的祝福,除了我们自己。我的父母朋友都反对,她的父母朋友也一样。那个时候很少有人能接受仅仅通过网络交流就成家的婚姻,而且我们结婚前在一起真正接触时间不超过10天,而且都是一种激情状态下的接触,和过日子是不是一回事,谁也不知道。我们自己也没有把握,但幸好,回头来看,我们选对了。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她的事业也顺利,我也一直按自己的计划走。
回到武汉后我先加入武汉开目软件,在这个公司我开始成为PDM领域的民间专家,也开始深入观察整个中国信息化事业,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开目我做过新员工培训,做过软件测试,做过软件实施,做过售前顾问,工资也增加了很多,也为自己积攒了一批不同格式和身份的名片。
02年的时候有机会去一所大学教书,我就跳槽了,运气很好,我进去了。这次跳槽的经历很精彩,我也把它写下来(上班记(三十六)--第二次跳槽 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633724.html )
02年我有机会去E-WORKS网站做编辑,这次工作让我深深认识到网络的力量,为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为我现在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在E-WORKS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网站编辑,这和做IT管理软件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我还尝试以顾问的方式做咨询,不过只能算玩票。不过我在E-WORKS的时候的确让E-WORKS成为在技术信息化领域最有名的网站,这种影响力一直保持到现在,那个时候我的名气就开始大了,开始有人知道:“秋叶”了。
03年的时候我又被邀请回开目,这一做就做到了06年的最后一天。我回开目主要是想在实践中继续提高自己,在网站做了一年编辑,发现自己IT能力已经退化了,和朋友交流已经没有什么底子了,而且我需要钱,当时想买房子,开目的待遇更好。
这次回去我有意识的注意了总结和思考,毕竟在E-WORKS让我建立了对整个行业的认识,和至少上千位朋友在论坛上有过交流,我把自己工作经历总结和反思慢慢写下来,到了05年的时候,我把已经写出来的一部分叫做《项目经理的九阴真经》,放在支点网上连载,没有想到影响很大,用GOOGLE和BAIDU搜索,到处被转载,不过我自己不晓得,错过一次很好的自我品牌宣传机会。^_^
我在开目做得的确还不错,虽然自己也有毛病,但为公司打了很多项目,有了很多实际经验,我可以不客气的说大部分人一辈子从业经验也未必能象我这样遇到这么多不同企业不同客户不同层面的人,我自己负责主持就有30多个大型PDM/CAPP项目,深入接触过的企业不下一百家,有过沟通交流的企业超过300多家,去过中国的城市100多个。从售前到售后,从小产品到大项目,从私企到国企,从中小企业到集团从军方项目到国家863项目,我全部参与过,都至少经历过某类项目的完整过程。
06年我开始计划写书,想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下来,这次就结合自己项目经验和《项目经理的九阴真经》,书的名字叫《超越对手-软件项目经理不可知的18种技能》,2007年3月出版。关于书的内容大家可以去看这里(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569222.html )
出版后我因为没有经验,没有办法在书店去卖,我选择了网络推广。推广的过程非常有意思,我觉得很成功,我把这次经历也写在了这里(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567551.html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06年初我就决定离开开目,不是觉得公司不好,公司都差不多,是因为我98年给自己定义的十年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都完成了,我觉得该选择自己未来十年的职业发展道路,整个07年我开始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慢才能更有效的思考。
慢慢地我把自己的方向考虑得越来越清楚了,我觉得这一年的休息是值得的,这些思考我写在了这篇文章中(写在32岁之前的人生规划 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625917.html )
整个07年我还是做了很多事情,我做了一个总结,写在了这里(我的2007年,很有意思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637623.html )。
特别是我又写了一本书,2007年6月和大项目营销专家丁兴良老师合著出版专著《技术演示技巧》一书,关于这本书大家可以看(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564442.html)。
还做了一个学校的兼职顾问,这次顾问对我帮助很大,我第一次深入观察里大批量推销的行业,我还做了很多企业和学校培训,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最后我又回到了网络,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网络上的新事物。
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想明白了三件事情:
1、我这个人喜欢自由的工作状态,我今后的道路是建立个人网络品牌,然后做一个SOHU的自由工作者,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它做好,然后分享,分享会给我带来机会和收入的。
2、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对很多人而言:人生的痛苦,就在于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而对我,人生的幸福,就在于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3、我喜欢工作,但我不喜欢为工作而没有生活,如果一定要选择,我愿意选择适当的收入,平静的生活,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慢慢变老。
因为做了这样的选择,也要考虑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络品牌,所以我从07年开始努力在网络上以“秋叶漫谈”为笔名,在畅享网、ERP100、赛迪网、支点网,E-WORKS、新浪等网站上开设博客,为网友分享自己职业成长的感悟,分享信息化项目心得,分享生活感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认同。
这些文章我分别形成这样几个系列:秋叶上班记、秋叶看职场、水煮信息化、秋叶时评、互联网个人品牌推广,我每天都会坚持写一些,欢迎大家经常来看,经常来顶!
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秋叶漫谈”也成为专业博客品牌之一,得到不同朋友发自内心的喜欢,我呢,会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今年我会尝试和研究很多网络推广的心得,逐步和大家分享!
更重要的是,我通过网络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现在不是一个人,我现在是一个网络团队中,我们永远都不会独行!
也有很多朋友看了我的博客后想联系我,我这里公布一些我的联系方式:
Email:zhangzhifs@sohu.com
Msn:zhangzhifs@yahoo.com.cn
生日:1976年人(水瓶座)
家乡:(湖北黄冈地区人)
目前居住地:(武汉)
查看该用户的博客:用GOOGLE和BAIDU搜索“秋叶”即可
个人专长:演讲,培训,写书,网络个人品牌推广
我认为自己有两个年龄,一个是我的实际年龄,一个典型的70后,一个是我的网龄,我是98年触网的,所以今年是08奥运年,我也可以庆祝我的网龄10岁,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开启了我的“第二人生”,在这里我还是属于青少年群体。
我的经历其实非常简单,没有任何惊心动魄的故事,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爷爷又农民转成工人,爸爸妈妈是普通人家的子女,也做着普通的工作(都是医疗系统,算国家干部),养了一对普通的儿子(我比弟弟正好大两岁半)。
如果要说我的父母有什么不普通的话,就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爱是唯一的。我和弟弟小时候都多病,身体不好就要打针,那个时候要打一种链霉素的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和弟弟小时候听力都受到损伤,我还勉强,我弟弟小时候直接就被人看做是聋子和哑巴,到了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
我妈妈一直都没有放弃,一有时间就坚持教弟弟说话,后来她成功了,医生说我们家创造了奇迹,很多人都说我妈妈不容易。
不过我对这事没感觉,虽然弟弟开始不会说话,我们一样可以玩游戏,我从来没把他当残疾,我们经常打架,打架的理由可以是任何事情,甚至就是为了打架而打架,经常是闹着玩,然后就变成真打,两个人不依不饶的对抗几个小时,然后以爸爸一顿棍子各搭50大板结束。
那个时候很有意思,重要的不是自己有没有挨打,而是各自统计自己挨的打是否公平,如果觉得不公平,两个人都要找爸爸告小状,直到把自己的不平衡弥补过来。
架打完了兄弟两个感情反而一样的好,这好总不长久,我们又要开始打架了,于是有循环到以爸爸的棍子或妈妈的巴掌结束。其实我觉得我们父母其实不愿意打我,证据就是他们棍子拿起来高,但落下去不是很重,而且也只打屁股(有人说人长屁股就是为了挨打的,我觉得很对^_^)。有时候真下狠心要打我,他们的表情就象打到自己的肉一样咬牙切齿的痛,要是我再大哭一下,效果就更明显了。
就这样我长大进了小学,直到小学我们家里都不富裕,也可能是当时物资紧张,我记得是妈妈努力让我们营养好一点,当时吃肉要用票买,妈妈总是积攒买一些肥多瘦少的肉,然后舍不得炒菜,就做一顿包面吃(类似北方的饺子,南方的馄饨),这样就可以吃的长一些。
即使是这样也才能一个月,后来是半个月,再后来是一周吃一次,每次吃都象过节一样,大家忙得很开心。一直到现在我都喜欢回家吃妈妈做的包面。
和现在相比,当时真的是不算生活水平好,不过一样很开心的长大了,我觉得自己真没吃过什么苦,都是父母吃的。
我的小学经历很简单,如果将来有一天我成名了,你们去我母校采访,你们一定很失望,就象网络上的签名:“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是啊,谁会记得一个没有任何特长,耳朵还有点背,成绩很少进班级前30名的一个小孩(当时一个班有6、70人,我弟弟读书的时候一个班100人)?
我们镇上人不多,父母之间不是同事就是亲戚,要么就是街坊,我们自然是背着个带补丁的黄色军包做书包,一起跑着去上学,一起在学校玩耍,一起打闹着回家,作业也不多,作完就一起在单位院子里玩(院子里有很多树,有知了洞,有麻雀窝)。上学放学没有家长会去接,也没有人口贩子这样的坏人,路上见到的都是熟人。
小学时候要说有什么特别值得一记的,就是我妈妈坚决要我写日记和练字。我非常不喜欢写,每天都是完成任务的写,但写多了,写作能力的确有提高,到了高中写东西根本不难,往往一节课成文还被做范文读。练字倒没有成就,但让自己有一样爱好,现在偶尔还看看字帖,将来老了可以靠这个打发时间。
小时候有一个爱好,就是看《各国概况》,好象是上下本,写了世界地理各国首都国旗国家简介的,我经常看,然后到处卖弄,很得了些表扬。
不过小考(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发挥不错,进入了我们那里的重点初中,那个时候进入重点好象压根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自然认为我们要一起升学,事实也是这样,没有什么重点的感觉,就是离家近一些。
在中学我的成绩倒是有了稳步提高,我也进入了我的青春期,要说我的青春期做了什么蠢事的话,的确没有,主要是胆子小,初三时有早恋的机会,因为胆小和缺乏经验,只停留在写小纸条和捏捏小手(记忆中对那个温暖的小手始终有印象),很遗憾,我们约好要KISS一下,后来我发现找不到我认为安全的地方而作罢(真是没用,这里鄙视一下自己)。后来自己不用父母发现和警告,就很自觉地以学业为重理智地斩断了这段情思。
不过我中学没因为其它的小调皮或上学迟到被处罚,罚站是家常便饭,再就是留学,要家长来接,这个很怕,接回去就要被骂一顿或打一顿。再就是写检讨,我写检讨从来都是投入感情,反思深刻,关键是经常有机会写。
中考很顺利,又是超常发挥,进入重点高中,这次倒真感觉有竞争,毕竟是一个县最好的同学到这里来读书。
高中的时候我有三个愚蠢的想法:
1、我以为我很帅,而是是带有文学青年忧郁特质的帅,其实我是一个一脸雀斑的小男生,正是在发育阶段长得最丑的时候。不过那个时候我们的文学青年特别多,还记得席慕容和汪国真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本子,上面是我们抄的歌曲歌词和小诗。
2、我以为我歌唱得很好,其实我是跑调高手,五音不全,那个时候流行的是崔健,杭天琪以及张雨生,一句:“你是不是想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整整流行了一年半。
3、我以为一位班花喜欢我,其实她只是性格活泼,善于和男孩子打交道而已。我给她送了贺卡,然后被拒绝了,我当时快要发疯了,每天上课都无法集中精神。不过才过了一个月,她进了文科班,我进了理科班。我就恢复正常了。很多时候治疗感情最好的武器就一是时间,二是距离。
高中我本来做过一件可以进入学校历史的事情,不过估计没有人记载下来,所以我这里不得不多说明一下。我当时给一位同桌传递情书,被该女生举报,我当时检讨的错误是穿针引线,写了五页纸才过关。考虑到我和同桌成绩都特别好,学校不想对我们进行纪律处分,专门到我们班级开了一次青春期讲座,这估计是创校第一次,在92年的时候。
后来就参加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了581分(总分是720分),就我的成绩而言发挥失常就是进了一个普通的高校,于是我就来到武汉一个普通大学开始我的大学生涯。
我的大学生涯还是很简单,和天南海北的同学认识,慢慢学会一点人际沟通,和同学有过冲突,在大学做过班干(负责发国家补贴的饭票,这个让我养成了记帐的习惯,这个习惯对培养人的反思能力非常好),入过学生会和分团委,最高做到副主席,加入了党,过了四级,上课睡觉看书,经常逃课,去过网吧(那个时候网吧就是玩单机版的仙剑奇侠传),不过我们更经常去电子游戏机房打游戏,或者去赌马,一种赌博游戏机,我们寝室有一兄弟痴迷这个。
还有录象馆,一通宵2块钱看七部,买个烧饼进去,到了半夜一起喊老板:“换片子,换片子!”老板就很紧张,要求大家冷静,然后换上一部三级安慰我们,很快我们的胃口不满足了,最后终于在一个老生带领下,每人花了5块钱看了真正的毛片,呵呵,看了很多,回来就夜谈,不过现在看看,我们都没有变成色情狂。
我在学校外租了房子,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不过不是和女生住,是和男生住,那个时候男生和女生谈恋爱也就算了,要是住到一起绝对大家鄙视,学校开除。
不过我也追求过女生几次,还是以失败告终,也遇到两个喜欢我的,不过我不喜欢她,最后都没继续。那个时候我太纯洁了,如果现在有这种送上门的,说不定第一个想法就是先上了再说,当时总认为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
反正我在大学基本上是认为自己对付女孩子是很烂的那种(一直到现在都遗憾自己不能成为楚留香),不过竞争也太激烈了,一个班男女比例是5:1正常,还有15:1的,要夺得美人心,不容易。而且在那个时候谈恋爱也是花钱的事情,我家里给我的生活费虽然每个学期都在增加,但还是谈不起。
最重要的是我成为了一名打拖拉机的高手,大二几乎就没什么上晚自习,结果就有了两门补考,也有考试前找老师套题考试后给老师求情的经历,不过大四上我在家人干涉下努力了一阵,我考上了研究生,这真是一件改变我命运的事情,否则按我当时签的就业协议我现在应该是一名建筑工地技术工人。
大学阶段还有一件事情值得吹一下,当年大学生辩论赛火暴,我们学校也组织了一次,我是首届辩论赛冠军队成员。
研究生阶段我遇到了很好的导师,把我送到了广东,在企业里读书做课题,真正的实际的项目,这种边学边读的经历让我提高很快,因为在企业,很多课题没有办法问人,就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找资料买书去解决的习惯,不知不觉就让自己能力提高很快。在这个企业我真正的去过客户做过销售,做过现场服务,做过设计,做过生产维护,让我对制造企业有了全面的认识,包括对公司政治也开始有一些了解,这些经历都是我在读书的时候同时获得,让我受益匪浅。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感谢我的几位导师。
研究生毕业我又在这个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直到一次回武汉意外遇到我的老婆。我们在武汉只见了一面,不到两个小时,然后我们通过网络邮件交流了三个月,写了一百多封电子情书,然后我们决定要在一起,经过权衡,我决定回武汉发展,我们认识六个月后,我们结婚了。
当时离开广东我内心经过一番挣扎,这份挣扎我写在这篇文章中(上班记(一)----第一次跳槽 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611781.html )
我们的婚姻没有得到任何人的祝福,除了我们自己。我的父母朋友都反对,她的父母朋友也一样。那个时候很少有人能接受仅仅通过网络交流就成家的婚姻,而且我们结婚前在一起真正接触时间不超过10天,而且都是一种激情状态下的接触,和过日子是不是一回事,谁也不知道。我们自己也没有把握,但幸好,回头来看,我们选对了。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她的事业也顺利,我也一直按自己的计划走。
回到武汉后我先加入武汉开目软件,在这个公司我开始成为PDM领域的民间专家,也开始深入观察整个中国信息化事业,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开目我做过新员工培训,做过软件测试,做过软件实施,做过售前顾问,工资也增加了很多,也为自己积攒了一批不同格式和身份的名片。
02年的时候有机会去一所大学教书,我就跳槽了,运气很好,我进去了。这次跳槽的经历很精彩,我也把它写下来(上班记(三十六)--第二次跳槽 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633724.html )
02年我有机会去E-WORKS网站做编辑,这次工作让我深深认识到网络的力量,为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为我现在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在E-WORKS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网站编辑,这和做IT管理软件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我还尝试以顾问的方式做咨询,不过只能算玩票。不过我在E-WORKS的时候的确让E-WORKS成为在技术信息化领域最有名的网站,这种影响力一直保持到现在,那个时候我的名气就开始大了,开始有人知道:“秋叶”了。
03年的时候我又被邀请回开目,这一做就做到了06年的最后一天。我回开目主要是想在实践中继续提高自己,在网站做了一年编辑,发现自己IT能力已经退化了,和朋友交流已经没有什么底子了,而且我需要钱,当时想买房子,开目的待遇更好。
这次回去我有意识的注意了总结和思考,毕竟在E-WORKS让我建立了对整个行业的认识,和至少上千位朋友在论坛上有过交流,我把自己工作经历总结和反思慢慢写下来,到了05年的时候,我把已经写出来的一部分叫做《项目经理的九阴真经》,放在支点网上连载,没有想到影响很大,用GOOGLE和BAIDU搜索,到处被转载,不过我自己不晓得,错过一次很好的自我品牌宣传机会。^_^
我在开目做得的确还不错,虽然自己也有毛病,但为公司打了很多项目,有了很多实际经验,我可以不客气的说大部分人一辈子从业经验也未必能象我这样遇到这么多不同企业不同客户不同层面的人,我自己负责主持就有30多个大型PDM/CAPP项目,深入接触过的企业不下一百家,有过沟通交流的企业超过300多家,去过中国的城市100多个。从售前到售后,从小产品到大项目,从私企到国企,从中小企业到集团从军方项目到国家863项目,我全部参与过,都至少经历过某类项目的完整过程。
06年我开始计划写书,想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下来,这次就结合自己项目经验和《项目经理的九阴真经》,书的名字叫《超越对手-软件项目经理不可知的18种技能》,2007年3月出版。关于书的内容大家可以去看这里(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569222.html )
出版后我因为没有经验,没有办法在书店去卖,我选择了网络推广。推广的过程非常有意思,我觉得很成功,我把这次经历也写在了这里(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567551.html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06年初我就决定离开开目,不是觉得公司不好,公司都差不多,是因为我98年给自己定义的十年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都完成了,我觉得该选择自己未来十年的职业发展道路,整个07年我开始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慢才能更有效的思考。
慢慢地我把自己的方向考虑得越来越清楚了,我觉得这一年的休息是值得的,这些思考我写在了这篇文章中(写在32岁之前的人生规划 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625917.html )
整个07年我还是做了很多事情,我做了一个总结,写在了这里(我的2007年,很有意思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637623.html )。
特别是我又写了一本书,2007年6月和大项目营销专家丁兴良老师合著出版专著《技术演示技巧》一书,关于这本书大家可以看(http://blog.vsharing.com/hopeful/A564442.html)。
还做了一个学校的兼职顾问,这次顾问对我帮助很大,我第一次深入观察里大批量推销的行业,我还做了很多企业和学校培训,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最后我又回到了网络,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网络上的新事物。
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想明白了三件事情:
1、我这个人喜欢自由的工作状态,我今后的道路是建立个人网络品牌,然后做一个SOHU的自由工作者,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它做好,然后分享,分享会给我带来机会和收入的。
2、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对很多人而言:人生的痛苦,就在于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而对我,人生的幸福,就在于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3、我喜欢工作,但我不喜欢为工作而没有生活,如果一定要选择,我愿意选择适当的收入,平静的生活,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慢慢变老。
因为做了这样的选择,也要考虑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络品牌,所以我从07年开始努力在网络上以“秋叶漫谈”为笔名,在畅享网、ERP100、赛迪网、支点网,E-WORKS、新浪等网站上开设博客,为网友分享自己职业成长的感悟,分享信息化项目心得,分享生活感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认同。
这些文章我分别形成这样几个系列:秋叶上班记、秋叶看职场、水煮信息化、秋叶时评、互联网个人品牌推广,我每天都会坚持写一些,欢迎大家经常来看,经常来顶!
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秋叶漫谈”也成为专业博客品牌之一,得到不同朋友发自内心的喜欢,我呢,会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今年我会尝试和研究很多网络推广的心得,逐步和大家分享!
更重要的是,我通过网络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现在不是一个人,我现在是一个网络团队中,我们永远都不会独行!
也有很多朋友看了我的博客后想联系我,我这里公布一些我的联系方式:
Email:zhangzhifs@sohu.com
Msn:zhangzhifs@yahoo.com.cn
生日:1976年人(水瓶座)
家乡:(湖北黄冈地区人)
目前居住地:(武汉)
查看该用户的博客:用GOOGLE和BAIDU搜索“秋叶”即可
个人专长:演讲,培训,写书,网络个人品牌推广
-
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27 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