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学原理【薛兆丰博士】2011年9月10日【2】
北大经济学原理【薛兆丰博士】2011年9月10日【2】
http://www.douban.com/note/194652245/ 【上一讲】
进入正题,接上一讲
【一个同学提问,比较模糊,不再听写。他的意思是,他来听课,想听的内容是什么。他用了一个比喻,外科医生做手术知道怎么切,他想知道,或者他想学的是经济学怎么去思考问题,思考的切入口在哪里。这位同学我很有印象,白发较多,没有缺勤。因为我也没有缺勤,每次都看到他。包括12月17日最后一次课,课后他还在薛老师那问问题,当然我也在旁边听着】
很好的问题。正如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位同学是,不介意我说你的故事吧?【没关系】。是我们中心的老同学。以前林毅夫老师在的时候,就听过林毅夫老师的课。周老师的课他也听。他的问题是,你学经济学,看那个现象,你用什么角度去分析?我们这一门课讲的就是这些东西。我们从哪里开始切。医生看到病人,他看什么?他眼睛里看到的是什么?他受过的训练,他找病是不是?锤子走在世界上,它找什么?找钉子。经济学家找什么?OK?
经济学有很多定义。不止我这里列出来的。有更多的,但是我挑几个。一个最常见的,大家打开保罗•萨缪尔森的书,【他的书可能是经济学教科书最成功的,卖得最多的】,他曾经说过,我不需要制定法律的权力,我不介意谁制定法律,我不介意谁颁布政策,我只要我能够继续写教科书,我就可以改变世界。OK,这是他的雄心壮志。后面,可能最后一两次课,我会告诉大家,他的雄心壮志为什么不能成功。【笑】
就像撬地球。你给我一个支点,就把地球撬起来。这是可以成功的,只是你做不做得到。是吧,原理是对的。最后一两次课,我会告诉大家,他为什么做不到。
Anyway,他是我最早,20年前学经济学的课本。我第一本读的是他的课本。我以前也曾经逃课。本科的时候我是读数学的。但是读数学找不到工作,所以要找和数学最接近的,所以就读经济学。我逃课睡觉,醒来的时候,爱上课的同学回来说一下,今天老师讲了什么。有一天同学回来和我说,老师今天的话题是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三件。火、车轮、和中央银行。不管他说的对不对,比如会说火不是发明啦,是发现。当时我受到很大的震动。为什么?因为火对人类而言的重要性,熟食,是吧。车轮,运输,非常简单的一个设计。解决了多少问题。然后他把中央银行和它们放在一块。并驾齐驱。中央银行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能像火那样改变人类?那天开始,我开始学经济学。我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不是我以为的经济学,不是学派经济学,不是关于钱,不是关于货币。
所以,我那时候能找到的就是保罗•萨缪尔森的书。印象脑海里最深的,就是关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关于如何分配的学科。当然也对,你要用一行字,20个字,概括一个学科,所以的定义,只要不太错。错的定义,肯定有它偏颇的地方。【这一段听得比较模糊,如有出入,见谅。】
我不断地学。。。下面一条是回答刚才的问题。见到什么,第一个,在你脑子里想的就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是一个切入点。【回答开头的问题。】这是你们学完经济学以后,的一个切入点。还有别的切入点吗?
当我学到了很多以后,我想到了一个切入点。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关于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刚才同学问,你见到一个现象怎么分析?我说那个现象里头有没有人?【如果没有人,。。。。。。这一段听不清】,如果有人,是关于人的行为。1996年,我第一次跑到厦门大学见张五常。我读过他的书,有我自己的体会。我有一些自鸣得意的体会。我要impress他一下。【笑】那么,我就说,我有很多问题问你,我要不要给你一定时间?他说,不用不用,你快点问。你问,我就给你回答。第一个我说,经济学我有一个定义,不是第一个【指上面说的关于生产、如何生产云云】。我说,经济学是关于人的理性行为的学科【科学?】。他说,错错错,你说的是错的。你听清楚没有,不管理性不理性。没有理性两个字。关于人的行为。这个等一下我们后面讲。后面细讲。
我们很多宏观政策,批评很多宏观政策,很多想法,很多更大的想法,大家如果上周老师的课【指新制度经济学,周六上午八点到十二点,薛的课是周六周日晚上七点四十到九点半】会知道,我们人类的理想是非常接近的。富裕、平等、尊严。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你看他们的著作,他们透露出来的理想都是非常接近的。但是他们的做法很不一样。结果就很不一样。其中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没有把人性考虑在内。人在机器里面,可不像机器。他可不像螺丝钉,是一个刚性的。放进去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会变,有应变能力。
每一个人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一件事情,我们在整个学科里面,在整个课程里,我们不断地看人是怎么变的。你缺了这一点,政策的设计就有问题。本来干下去,都很好。看上去很好,实施起来有问题,为什么?因为没有考虑到人性。倒过来,我们看到很多设计很古怪,但是它留下来,存活下来,为什么?我们批评它,觉得它不对。比如说,前两天在财经班上课,下课有同学过来问,说不需要结婚,结婚不公平,违反自由。哪一天我愿意跟你在一起,我就这一天跟你在一起。第二天不想和你在一起,我就走人。为什么要结婚?那个同学说,不就是一张纸吗?结婚的形式留下来。
它有原因的。你之所以觉得它不公平,很多万恶的政策,最近在讨论出租车司机交的车钱太多,不公平,它为什么存在?之所以觉得不公平,你之所以没有看到原因,是因为你没有看到人性。缺了一环。后面我们都会慢慢解释。
这是第二个定义。
阿尔钦的定义:大家翻开阅读材料里面,有一篇,叫《产权的范式》,开篇就批评,萨缪尔森的定义。就是第一个定义。
他说这个定义的缺点在哪里呢?在严密的计划经济的社会,
免不了有许多细节是无法设计的。在他的眼里,【当然他这话很深刻,我们后面会理解】,在他看来,经济学是关于竞争,选什么样的竞争规则,让什么人赢出来,什么样的竞争规则能够存活的一门学科。
这有点古怪。
但是你想,他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他是放得很远,好像上帝一样,好像在月亮上,看着地球,看着芸芸众生在干什么。
他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面临最大的约束是什么?竞争。
东西不够,怎么争?怎么斗?选规则啊。我们这样玩那样玩。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玩法。
To be continued
【接续,保留痕迹】有一些存活下来,是我们今天见得到的。人类历史很长时间,我们现在见到的可能都已经非常趋同了,都是存活下来的。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我们讲中国怎么富强,你是悲观还是乐观?我说我是,可以说相当悲观。大家觉得好像你提不出一个国富民强的政策在短期十年二十年之内能够见效的,就觉得不可能啊。但是大家放宽看,人类历史上,能够演变成像现在的西欧,美国这样的国家有多少?很少,是异常的状况。正常的状态不是那样的。怎样才能变到那样?至少不是必然的。人类多数的状态不是那样。不容易。把我们的竞争机制、机构、建制,下面所有的机构,机构不仅仅是有形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道德,不仅仅是学校这些有形的摸得着的,成文的,还有不成文的,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衍生出来,存活到今天,活得那么好,非常不容易。这机器是很健全的。
所以阿尔钦的定义,经济学是关于竞争。。。。【看PPT】
还有一个定义,是我经常批评政策时说的,是事与愿违。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事与愿违的规律的学科。都是好心,所有政策刚出来的时候都是好心,都是由好心人推出来的。都是被好心的人去执行的。没有一个坏人,我们没有见过一个坏人,他走出来说,对,我是坏人,我要让大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食不果腹倾家荡产。他会获得支持吗?不会。
但是我们回顾我们人类的历史。希特勒带领大家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长期的计划经济带来大家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的口号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他所想要的部分,愿望非常好,消除所有不平等,大家跟我来,要不要?要。所有的悲剧都不是坏人做的。坏人我们很容易识别,一看就知道。
康德曾经说过,不需要上帝教他怎么判断谁是敌人,他需要上帝帮他判断他的朋友里,哪些是坏的。因为那不容易看到。
这些好的愿望,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是你第一个会反对的结果。经济学告诉你,为什么,为什么出的结果你自己是反对的。OK?经济学是关于事与愿违的规律的学科。
比如说,政府的价格管制,各种合约,那些看上去不公平的合约,为什么会有不公平的合约?这是我们另外一个切入点。
看得见看不见。第一篇文章,举了9个例子。大家可以去看。比如常见的,奥运会会刺激经济。在2001年的时候,我写过关于奥运的问题,当时中国政府申办奥运,我是持相当消极的态度批评它。今年呢,十年过去了,这观念是有很大的变化。中国不仅仅做了奥运,还做了很多运动会。它会刺激经济,它有乘数效应,政府花了钱就有乘数效应。那么私人花的钱就没有乘数效应?政府做的事情,要占资源,他占了,私人就不能用。如果他不能用,是私人可以用,为什么政府做有乘数效应,私人就没有?私人也可以有,私人可以做得更对。是不是?那么我们来看,有人说,私人做的对,也有政府做的是有效的,是哪些?边界范围是什么?原则是什么?这又是一个新的切入点。
【切换PPT】经济学帝国主义,是6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其认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不仅是使自己的学科有很大的变化,很大的革新,它同时入侵了很多的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政治学,这是两个被入侵最厉害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为什么可以入侵进去?有一种说法是说,经济学家更博学,懂得更多。但是这跟我们的观察不太一致。在200年前的经济学家,确实是非常博学。【中间略去几十字,实在听不清楚】经济学家懂数学。经济学家懂数学,可能是其入侵别的学科短暂的优势,你不懂刚好我懂。但是,如果数学在其他领域,真的那么有用的话,新一代的也会去学。你为什么可以入侵?入侵的理由。就是前面说的,看人性。他有人的行为在里面。只有这些学科研究人。只要它是看一些看不见的效果。它只要是去看事与愿违的规律,那么经济学家就可以有发言权。
所以,经济学我们要看到,要声明,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钱的。我们会讲很多现象,这些现象,规律是在即使没有钱的情况下,没有钱的时候,都起作用的。不仅仅是在市场经济下起作用,在监狱里面,在集中营里面都起作用。当然,在计划经济国家也起作用。
贯穿经济和非经济现象。有很多看上去不是经济现象的事,像家庭,道德、习俗,全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还有政治。我们要问一个问题,这么多人在一块的时候,不仅仅是家庭,更多人一起相处,组成社会的时候,我们要做大量的决策,会影响每一个人。我们要决定书做成什么颜色,
西装和什么鞋子配,还有其他的决定,要不要公费医疗,免费教育。在这些决定里头,我们有两大套的体系来做这些决定。把所有的决定一分为二,分两半。一半是市场,我们很多决定是市场做的。为什么做这瓶水,为什么这么大瓶?为什么要这价格?另外一种是政府决定的。大家发表意见、投票、参政议政,那是政治。不管什么制度的国家,那叫政治。不仅仅是投票可以搞民主,还有很多形式。古往今来有很多例子。政治和市场。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用经济学方式要回答的问题是,
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哪个好,哪个不好,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这水、手表、西装要市场,其他的用政治?倒过来行不行?我们回答这些问题。所以这是我们学经济学的理由。
我们先休息一下。
56‘17“ 第一节课 完 【7:40~8:30】
http://www.douban.com/note/194652245/ 【上一讲】
进入正题,接上一讲
【一个同学提问,比较模糊,不再听写。他的意思是,他来听课,想听的内容是什么。他用了一个比喻,外科医生做手术知道怎么切,他想知道,或者他想学的是经济学怎么去思考问题,思考的切入口在哪里。这位同学我很有印象,白发较多,没有缺勤。因为我也没有缺勤,每次都看到他。包括12月17日最后一次课,课后他还在薛老师那问问题,当然我也在旁边听着】
很好的问题。正如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位同学是,不介意我说你的故事吧?【没关系】。是我们中心的老同学。以前林毅夫老师在的时候,就听过林毅夫老师的课。周老师的课他也听。他的问题是,你学经济学,看那个现象,你用什么角度去分析?我们这一门课讲的就是这些东西。我们从哪里开始切。医生看到病人,他看什么?他眼睛里看到的是什么?他受过的训练,他找病是不是?锤子走在世界上,它找什么?找钉子。经济学家找什么?OK?
经济学有很多定义。不止我这里列出来的。有更多的,但是我挑几个。一个最常见的,大家打开保罗•萨缪尔森的书,【他的书可能是经济学教科书最成功的,卖得最多的】,他曾经说过,我不需要制定法律的权力,我不介意谁制定法律,我不介意谁颁布政策,我只要我能够继续写教科书,我就可以改变世界。OK,这是他的雄心壮志。后面,可能最后一两次课,我会告诉大家,他的雄心壮志为什么不能成功。【笑】
就像撬地球。你给我一个支点,就把地球撬起来。这是可以成功的,只是你做不做得到。是吧,原理是对的。最后一两次课,我会告诉大家,他为什么做不到。
Anyway,他是我最早,20年前学经济学的课本。我第一本读的是他的课本。我以前也曾经逃课。本科的时候我是读数学的。但是读数学找不到工作,所以要找和数学最接近的,所以就读经济学。我逃课睡觉,醒来的时候,爱上课的同学回来说一下,今天老师讲了什么。有一天同学回来和我说,老师今天的话题是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三件。火、车轮、和中央银行。不管他说的对不对,比如会说火不是发明啦,是发现。当时我受到很大的震动。为什么?因为火对人类而言的重要性,熟食,是吧。车轮,运输,非常简单的一个设计。解决了多少问题。然后他把中央银行和它们放在一块。并驾齐驱。中央银行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能像火那样改变人类?那天开始,我开始学经济学。我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不是我以为的经济学,不是学派经济学,不是关于钱,不是关于货币。
所以,我那时候能找到的就是保罗•萨缪尔森的书。印象脑海里最深的,就是关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关于如何分配的学科。当然也对,你要用一行字,20个字,概括一个学科,所以的定义,只要不太错。错的定义,肯定有它偏颇的地方。【这一段听得比较模糊,如有出入,见谅。】
我不断地学。。。下面一条是回答刚才的问题。见到什么,第一个,在你脑子里想的就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是一个切入点。【回答开头的问题。】这是你们学完经济学以后,的一个切入点。还有别的切入点吗?
当我学到了很多以后,我想到了一个切入点。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关于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刚才同学问,你见到一个现象怎么分析?我说那个现象里头有没有人?【如果没有人,。。。。。。这一段听不清】,如果有人,是关于人的行为。1996年,我第一次跑到厦门大学见张五常。我读过他的书,有我自己的体会。我有一些自鸣得意的体会。我要impress他一下。【笑】那么,我就说,我有很多问题问你,我要不要给你一定时间?他说,不用不用,你快点问。你问,我就给你回答。第一个我说,经济学我有一个定义,不是第一个【指上面说的关于生产、如何生产云云】。我说,经济学是关于人的理性行为的学科【科学?】。他说,错错错,你说的是错的。你听清楚没有,不管理性不理性。没有理性两个字。关于人的行为。这个等一下我们后面讲。后面细讲。
我们很多宏观政策,批评很多宏观政策,很多想法,很多更大的想法,大家如果上周老师的课【指新制度经济学,周六上午八点到十二点,薛的课是周六周日晚上七点四十到九点半】会知道,我们人类的理想是非常接近的。富裕、平等、尊严。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你看他们的著作,他们透露出来的理想都是非常接近的。但是他们的做法很不一样。结果就很不一样。其中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没有把人性考虑在内。人在机器里面,可不像机器。他可不像螺丝钉,是一个刚性的。放进去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会变,有应变能力。
每一个人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一件事情,我们在整个学科里面,在整个课程里,我们不断地看人是怎么变的。你缺了这一点,政策的设计就有问题。本来干下去,都很好。看上去很好,实施起来有问题,为什么?因为没有考虑到人性。倒过来,我们看到很多设计很古怪,但是它留下来,存活下来,为什么?我们批评它,觉得它不对。比如说,前两天在财经班上课,下课有同学过来问,说不需要结婚,结婚不公平,违反自由。哪一天我愿意跟你在一起,我就这一天跟你在一起。第二天不想和你在一起,我就走人。为什么要结婚?那个同学说,不就是一张纸吗?结婚的形式留下来。
它有原因的。你之所以觉得它不公平,很多万恶的政策,最近在讨论出租车司机交的车钱太多,不公平,它为什么存在?之所以觉得不公平,你之所以没有看到原因,是因为你没有看到人性。缺了一环。后面我们都会慢慢解释。
这是第二个定义。
阿尔钦的定义:大家翻开阅读材料里面,有一篇,叫《产权的范式》,开篇就批评,萨缪尔森的定义。就是第一个定义。
他说这个定义的缺点在哪里呢?在严密的计划经济的社会,
免不了有许多细节是无法设计的。在他的眼里,【当然他这话很深刻,我们后面会理解】,在他看来,经济学是关于竞争,选什么样的竞争规则,让什么人赢出来,什么样的竞争规则能够存活的一门学科。
这有点古怪。
但是你想,他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他是放得很远,好像上帝一样,好像在月亮上,看着地球,看着芸芸众生在干什么。
他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面临最大的约束是什么?竞争。
东西不够,怎么争?怎么斗?选规则啊。我们这样玩那样玩。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玩法。
To be continued
【接续,保留痕迹】有一些存活下来,是我们今天见得到的。人类历史很长时间,我们现在见到的可能都已经非常趋同了,都是存活下来的。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我们讲中国怎么富强,你是悲观还是乐观?我说我是,可以说相当悲观。大家觉得好像你提不出一个国富民强的政策在短期十年二十年之内能够见效的,就觉得不可能啊。但是大家放宽看,人类历史上,能够演变成像现在的西欧,美国这样的国家有多少?很少,是异常的状况。正常的状态不是那样的。怎样才能变到那样?至少不是必然的。人类多数的状态不是那样。不容易。把我们的竞争机制、机构、建制,下面所有的机构,机构不仅仅是有形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道德,不仅仅是学校这些有形的摸得着的,成文的,还有不成文的,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衍生出来,存活到今天,活得那么好,非常不容易。这机器是很健全的。
所以阿尔钦的定义,经济学是关于竞争。。。。【看PPT】
还有一个定义,是我经常批评政策时说的,是事与愿违。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事与愿违的规律的学科。都是好心,所有政策刚出来的时候都是好心,都是由好心人推出来的。都是被好心的人去执行的。没有一个坏人,我们没有见过一个坏人,他走出来说,对,我是坏人,我要让大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食不果腹倾家荡产。他会获得支持吗?不会。
但是我们回顾我们人类的历史。希特勒带领大家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长期的计划经济带来大家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的口号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他所想要的部分,愿望非常好,消除所有不平等,大家跟我来,要不要?要。所有的悲剧都不是坏人做的。坏人我们很容易识别,一看就知道。
康德曾经说过,不需要上帝教他怎么判断谁是敌人,他需要上帝帮他判断他的朋友里,哪些是坏的。因为那不容易看到。
这些好的愿望,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是你第一个会反对的结果。经济学告诉你,为什么,为什么出的结果你自己是反对的。OK?经济学是关于事与愿违的规律的学科。
比如说,政府的价格管制,各种合约,那些看上去不公平的合约,为什么会有不公平的合约?这是我们另外一个切入点。
看得见看不见。第一篇文章,举了9个例子。大家可以去看。比如常见的,奥运会会刺激经济。在2001年的时候,我写过关于奥运的问题,当时中国政府申办奥运,我是持相当消极的态度批评它。今年呢,十年过去了,这观念是有很大的变化。中国不仅仅做了奥运,还做了很多运动会。它会刺激经济,它有乘数效应,政府花了钱就有乘数效应。那么私人花的钱就没有乘数效应?政府做的事情,要占资源,他占了,私人就不能用。如果他不能用,是私人可以用,为什么政府做有乘数效应,私人就没有?私人也可以有,私人可以做得更对。是不是?那么我们来看,有人说,私人做的对,也有政府做的是有效的,是哪些?边界范围是什么?原则是什么?这又是一个新的切入点。
【切换PPT】经济学帝国主义,是6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其认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不仅是使自己的学科有很大的变化,很大的革新,它同时入侵了很多的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政治学,这是两个被入侵最厉害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为什么可以入侵进去?有一种说法是说,经济学家更博学,懂得更多。但是这跟我们的观察不太一致。在200年前的经济学家,确实是非常博学。【中间略去几十字,实在听不清楚】经济学家懂数学。经济学家懂数学,可能是其入侵别的学科短暂的优势,你不懂刚好我懂。但是,如果数学在其他领域,真的那么有用的话,新一代的也会去学。你为什么可以入侵?入侵的理由。就是前面说的,看人性。他有人的行为在里面。只有这些学科研究人。只要它是看一些看不见的效果。它只要是去看事与愿违的规律,那么经济学家就可以有发言权。
所以,经济学我们要看到,要声明,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钱的。我们会讲很多现象,这些现象,规律是在即使没有钱的情况下,没有钱的时候,都起作用的。不仅仅是在市场经济下起作用,在监狱里面,在集中营里面都起作用。当然,在计划经济国家也起作用。
贯穿经济和非经济现象。有很多看上去不是经济现象的事,像家庭,道德、习俗,全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还有政治。我们要问一个问题,这么多人在一块的时候,不仅仅是家庭,更多人一起相处,组成社会的时候,我们要做大量的决策,会影响每一个人。我们要决定书做成什么颜色,
西装和什么鞋子配,还有其他的决定,要不要公费医疗,免费教育。在这些决定里头,我们有两大套的体系来做这些决定。把所有的决定一分为二,分两半。一半是市场,我们很多决定是市场做的。为什么做这瓶水,为什么这么大瓶?为什么要这价格?另外一种是政府决定的。大家发表意见、投票、参政议政,那是政治。不管什么制度的国家,那叫政治。不仅仅是投票可以搞民主,还有很多形式。古往今来有很多例子。政治和市场。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用经济学方式要回答的问题是,
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哪个好,哪个不好,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这水、手表、西装要市场,其他的用政治?倒过来行不行?我们回答这些问题。所以这是我们学经济学的理由。
我们先休息一下。
56‘17“ 第一节课 完 【7: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