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袁枚诗几篇,清浅有味颇堪读
以前没怎么见过袁枚的诗,只知道他留下的《随园食谱》《瓶谱》什么的。偶尔在豆瓣首页书评里遇到有人转引了一句(就是《遣兴》三的最后一句),感觉很不错,于是在网上搜这首诗,就遇到了下面的几篇。袁枚诗类如白香山的清浅直白风格,又另有一番性格。随手转帖之余,一时兴起,顺便学着注些废话,试试看,呵呵~~~~希望大家不要嘲笑偶呀~~最好也一起来玩玩吧!
《遣兴》(二十四首选三)
清·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尾联极妙,一种哲学境界腾然寓于平淡诗句中。揭示了诗人眼中的世界,为何与他人不同;另外也提出“灵犀”,或者可理解为即深入地认知感受事物的重要性。由此诗看来,“性灵”论强调的灵犀并非“但肯寻诗”即得的,首阙所言“一诗千改”才是灵犀得来之关键,且到老得成“阿婆”时仍抱持如此刻苦态度,才是作诗、做学问的纯正态度。吾辈正需以此诗自勉。 *66注
《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二)
清·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看来泛泛总结说中国传统文化重老轻少确实片面,老夫子渴望青春,羡慕少年,是人本性共通的情感嘛~~ *66注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尾联是对独秀峰很好的炒作啊!这后两联甚是痛快。 颈联对仗似不工,毕竟不比唐人之才气捭阖矣。*66注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平民思想,很先进的说,很适合在民俗学论文里引用生发的样子。 *66注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享受失眠?享受寂寞? 屋内熄灯,更显窗外月色之明,寂静的深夜,感官会对环境更敏锐。 *66注
《偶作五绝句》
清·袁枚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学还是中学语文课本里背过的可爱小诗。袁枚阅历丰富,生活闲适,才能多出此类率真天然句,绝非穷达学问或苦大仇深的道学老夫子之流。比之今人,大概有点像梁实秋、林语堂或董桥罢 *66注
《消夏诗》
清·袁枚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富贵闲人语,又是温柔乡隐士的广告啊~无官固乐,只是不知是否吃不到葡萄的自我安慰? *66注
《寒夜》
清·袁枚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读书郎但得书中颜如玉,却忘衾中添香人矣,风流夫子,寒夜早寝去罢。不用典故,纯描实景,一出小戏,尽入四行小诗。 *66注
《听诗叟》
清·袁枚
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
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
~~~~~~~~~~~~~~~~~~~~~~~~~~~~作者自况?嘲笑友人?幽默的一首小诗 *66注
《大龙湫之瀑》
清·袁枚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桐江作》(四首选二)
清·袁枚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首阙的“绿如油”,有点唐突雅意的趣喻,不知前人诗中有否出现过;次阙的看山景,悟诗道,既为赞景句,又做悟道语。只是感觉这二首,用力太满,倒似不甚合用笔逋峭之美感。 *66注
《到石梁观瀑布》
清·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
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沙沟》
清·袁枚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清·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这句记得颇有名,四句都见“青/清”字,却不显重复笨拙,颇有一种爽利清新的民歌风趣。 *66注
《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
清·袁枚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
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
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这首记陶渊明醉卧石,典故在田晓菲研究陶文的文本传抄现象的《尘几录》中作为个案提到,尾联头句似缺一字。 *66注
《山中绝句》
清·袁枚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
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赤壁》
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人到极闲时,方有如此细致意趣耳.果然事事物物皆可入诗。想象作者那一抹老顽童的笑意 *66注
《大树》
清·袁枚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
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又为作者自况欤?自比爱惜羽翼的隐士~ *66注
《鸡》
清·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不愧为做《随园食谱》的美食家,果然懂人道而觉鸡道啊 *66注
《谒岳王墓》
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颇有后现代史学精神的解剖:人的物化,景的人化 *66注
《咏史》(六首选—)
清·袁枚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
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
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政治利用道德裁剪遮羞布,古今同理。然越到后世,权谋愈机诈而人情日远,大概也和政治可操作的道德及信仰资本日益繁富有关吧。 *66注
《明皇与贵妃》
清·袁枚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箴作诗者》
清·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现代读书人有几个能达到修炼境界?成名要趁早,职称要速升,诗到能迟是几时?怕是要等到花甲之后才迟得。 *66注
《仿元遗山论诗》(四十二首选—)
清·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这首意思不明白。。。*66注
《绝命词》
清·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此公一生富贵闲人,何故自形这番丐帮面目?颈联尾联直如画图真切,原来却是为夸大自家之文章抱负啊~~ *66注
《遣兴》(二十四首选三)
清·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尾联极妙,一种哲学境界腾然寓于平淡诗句中。揭示了诗人眼中的世界,为何与他人不同;另外也提出“灵犀”,或者可理解为即深入地认知感受事物的重要性。由此诗看来,“性灵”论强调的灵犀并非“但肯寻诗”即得的,首阙所言“一诗千改”才是灵犀得来之关键,且到老得成“阿婆”时仍抱持如此刻苦态度,才是作诗、做学问的纯正态度。吾辈正需以此诗自勉。 *66注
《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二)
清·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看来泛泛总结说中国传统文化重老轻少确实片面,老夫子渴望青春,羡慕少年,是人本性共通的情感嘛~~ *66注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尾联是对独秀峰很好的炒作啊!这后两联甚是痛快。 颈联对仗似不工,毕竟不比唐人之才气捭阖矣。*66注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平民思想,很先进的说,很适合在民俗学论文里引用生发的样子。 *66注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享受失眠?享受寂寞? 屋内熄灯,更显窗外月色之明,寂静的深夜,感官会对环境更敏锐。 *66注
《偶作五绝句》
清·袁枚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学还是中学语文课本里背过的可爱小诗。袁枚阅历丰富,生活闲适,才能多出此类率真天然句,绝非穷达学问或苦大仇深的道学老夫子之流。比之今人,大概有点像梁实秋、林语堂或董桥罢 *66注
《消夏诗》
清·袁枚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富贵闲人语,又是温柔乡隐士的广告啊~无官固乐,只是不知是否吃不到葡萄的自我安慰? *66注
《寒夜》
清·袁枚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读书郎但得书中颜如玉,却忘衾中添香人矣,风流夫子,寒夜早寝去罢。不用典故,纯描实景,一出小戏,尽入四行小诗。 *66注
《听诗叟》
清·袁枚
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
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
~~~~~~~~~~~~~~~~~~~~~~~~~~~~作者自况?嘲笑友人?幽默的一首小诗 *66注
《大龙湫之瀑》
清·袁枚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桐江作》(四首选二)
清·袁枚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首阙的“绿如油”,有点唐突雅意的趣喻,不知前人诗中有否出现过;次阙的看山景,悟诗道,既为赞景句,又做悟道语。只是感觉这二首,用力太满,倒似不甚合用笔逋峭之美感。 *66注
《到石梁观瀑布》
清·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
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沙沟》
清·袁枚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清·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这句记得颇有名,四句都见“青/清”字,却不显重复笨拙,颇有一种爽利清新的民歌风趣。 *66注
《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
清·袁枚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
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
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这首记陶渊明醉卧石,典故在田晓菲研究陶文的文本传抄现象的《尘几录》中作为个案提到,尾联头句似缺一字。 *66注
《山中绝句》
清·袁枚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
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赤壁》
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人到极闲时,方有如此细致意趣耳.果然事事物物皆可入诗。想象作者那一抹老顽童的笑意 *66注
《大树》
清·袁枚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
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又为作者自况欤?自比爱惜羽翼的隐士~ *66注
《鸡》
清·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不愧为做《随园食谱》的美食家,果然懂人道而觉鸡道啊 *66注
《谒岳王墓》
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颇有后现代史学精神的解剖:人的物化,景的人化 *66注
《咏史》(六首选—)
清·袁枚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
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
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政治利用道德裁剪遮羞布,古今同理。然越到后世,权谋愈机诈而人情日远,大概也和政治可操作的道德及信仰资本日益繁富有关吧。 *66注
《明皇与贵妃》
清·袁枚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箴作诗者》
清·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现代读书人有几个能达到修炼境界?成名要趁早,职称要速升,诗到能迟是几时?怕是要等到花甲之后才迟得。 *66注
《仿元遗山论诗》(四十二首选—)
清·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这首意思不明白。。。*66注
《绝命词》
清·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此公一生富贵闲人,何故自形这番丐帮面目?颈联尾联直如画图真切,原来却是为夸大自家之文章抱负啊~~ *66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