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到大学路吃一碗面
年前的杭州尤其堵,寸步难行,本来,要去大学路南口,坐88路最便捷,5站路,金衙庄下,往西走几步就能到,然而千虑一失,88路终点站乃火车站,虽然雨里等了半小时愣是把车给等来了,却是再也塞不进一个人,只得曲线救国,坐68路换29路,比原定时间足足晚了1个小时。
大学路上有许多传奇的小店,今天的主题是春宏,吃面的,但它的招牌是春宏小吃。不像大餐厅、咖啡馆,先到先进去坐着等没到的那个,我打着伞左右转了转,拍了点儿照片,把朋友等到后一起进门。
菜单是贴在墙上的,其实就是浇头,没什么两样,就是品种多,猪肝、冬笋、腰花……写了整整两列,所谓宽汤窄面吧。这时,选择综合症者只得求助同伴,强大的摩羯座当机立断:我点腰花猪肝面,你就和我一样如何?我点头连声说“好好好”,老板娘的声音传了过来,要加笋吗?现在的笋很鲜的。拨开人群,才看到她弯着腰在那儿登记,50块钱,先付钱再吃。记得安峰还分析过为什么杭州人爱吃面,反正其中一条“性价比高”我是记得的,他说,面条是最平民化的食物。一碗面,有汤有水,有菜有肉,花一两块钱还可以加料。现在看来,早非如此,面也能吃出排场,就像单位附近的厕所面,新菜单在围脖上惊现时,人们惊呼:要等发了工资才能去吃了。
和所有小馆子一样,对面对两管白炽灯照得有点凄清,一间屋子里尽可能多的摆上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有自制辣椒酱、醋、筷筒,面巾纸要到外屋去取。面就是这点好,人再多也等不了太久,热腾腾的端上来立马可吃。光说这碗面,除了三样大浇头,另有蘑菇、青椒、葱段作辅料,没有勺子,捧着大腕大口喝汤,驱散一路的寒气。
按照沈宏非的说法,汤面一定要用特大海碗,碗口最好大过自己的脸。因为“当五官被熏得热腾腾的,就会有一阵紧似一阵的感动扑面而来。”所以,当我双手捧起大碗时,朋友连声说“当心”,就像我看到他喝汤时,眼前只见碗底,不见人面。
小店终归是小店,你若将这里作为集吃饭、聊天于一体的地方,肯定是要受气了,朋友的面碗刚放下,后门进来一婶,催促着要我们好走了。
这顿面和朋友约了很久,原本要以一种探访民间小吃的姿态来游荡大学路的,结果不巧,约来凑去,定下来的日子竟然大雨,只得奔赴目的地。考虑到年前可能要关门,来前心里还藏着一个被否决了的后备——奎元馆。但是同样是吃面,我并不想在明亮宽敞干净的馆子里有模有样有腔有调地吃。我问朋友,春宏是怎么个来头?虽然是他的提议,但他才不要将其神秘化,淡淡地说:杭州人嘛,不是有好几阵子一窝蜂的吃面嘛,你们媒体也是,到处搜罗什么草根面店。它家确实开得挺久了,味道什么的也差不多吧。这个风轻云淡,要比某餐饮大佬去吃板凳面这样的老套路清新的多。
说来,08年我一个人游走过大学路,那天天气很好,我从北往南走。翻出当年的日记——
老浙大横路——华藏寺巷——高官弄——小河下,大学路上有很多横马路,走到小河下,猛一拍头,原来几个月前我就来过,是接到热线后急急忙忙过来的。大学路分为两部分,下一部分更加民间,街头摆满了点心铺或是小饭店,非常嘈杂,女人们披头散发地跑来跑去,真当是自家院子了。直到快走出头来到解放路时,看到一家小饭店正在19周年店庆,挺逗的,店庆也草根。而我今天所在的春宏就是下一部分。
还有豆友给我留言:大学路上不起眼的小面店可是在杭城有点小名气的呀,他家的猪肝面味道鲜美,老板娘记性极好,几个人吃了几碗,什么品种,加不加料……吃完后付钱,决不会搞错!其实,她说的就是春宏,只是现在改为先付钱再吃了。
大学路上有许多传奇的小店,今天的主题是春宏,吃面的,但它的招牌是春宏小吃。不像大餐厅、咖啡馆,先到先进去坐着等没到的那个,我打着伞左右转了转,拍了点儿照片,把朋友等到后一起进门。
菜单是贴在墙上的,其实就是浇头,没什么两样,就是品种多,猪肝、冬笋、腰花……写了整整两列,所谓宽汤窄面吧。这时,选择综合症者只得求助同伴,强大的摩羯座当机立断:我点腰花猪肝面,你就和我一样如何?我点头连声说“好好好”,老板娘的声音传了过来,要加笋吗?现在的笋很鲜的。拨开人群,才看到她弯着腰在那儿登记,50块钱,先付钱再吃。记得安峰还分析过为什么杭州人爱吃面,反正其中一条“性价比高”我是记得的,他说,面条是最平民化的食物。一碗面,有汤有水,有菜有肉,花一两块钱还可以加料。现在看来,早非如此,面也能吃出排场,就像单位附近的厕所面,新菜单在围脖上惊现时,人们惊呼:要等发了工资才能去吃了。
和所有小馆子一样,对面对两管白炽灯照得有点凄清,一间屋子里尽可能多的摆上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有自制辣椒酱、醋、筷筒,面巾纸要到外屋去取。面就是这点好,人再多也等不了太久,热腾腾的端上来立马可吃。光说这碗面,除了三样大浇头,另有蘑菇、青椒、葱段作辅料,没有勺子,捧着大腕大口喝汤,驱散一路的寒气。
按照沈宏非的说法,汤面一定要用特大海碗,碗口最好大过自己的脸。因为“当五官被熏得热腾腾的,就会有一阵紧似一阵的感动扑面而来。”所以,当我双手捧起大碗时,朋友连声说“当心”,就像我看到他喝汤时,眼前只见碗底,不见人面。
小店终归是小店,你若将这里作为集吃饭、聊天于一体的地方,肯定是要受气了,朋友的面碗刚放下,后门进来一婶,催促着要我们好走了。
这顿面和朋友约了很久,原本要以一种探访民间小吃的姿态来游荡大学路的,结果不巧,约来凑去,定下来的日子竟然大雨,只得奔赴目的地。考虑到年前可能要关门,来前心里还藏着一个被否决了的后备——奎元馆。但是同样是吃面,我并不想在明亮宽敞干净的馆子里有模有样有腔有调地吃。我问朋友,春宏是怎么个来头?虽然是他的提议,但他才不要将其神秘化,淡淡地说:杭州人嘛,不是有好几阵子一窝蜂的吃面嘛,你们媒体也是,到处搜罗什么草根面店。它家确实开得挺久了,味道什么的也差不多吧。这个风轻云淡,要比某餐饮大佬去吃板凳面这样的老套路清新的多。
说来,08年我一个人游走过大学路,那天天气很好,我从北往南走。翻出当年的日记——
老浙大横路——华藏寺巷——高官弄——小河下,大学路上有很多横马路,走到小河下,猛一拍头,原来几个月前我就来过,是接到热线后急急忙忙过来的。大学路分为两部分,下一部分更加民间,街头摆满了点心铺或是小饭店,非常嘈杂,女人们披头散发地跑来跑去,真当是自家院子了。直到快走出头来到解放路时,看到一家小饭店正在19周年店庆,挺逗的,店庆也草根。而我今天所在的春宏就是下一部分。
还有豆友给我留言:大学路上不起眼的小面店可是在杭城有点小名气的呀,他家的猪肝面味道鲜美,老板娘记性极好,几个人吃了几碗,什么品种,加不加料……吃完后付钱,决不会搞错!其实,她说的就是春宏,只是现在改为先付钱再吃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