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想一想
卧病在床 看起前几季的 The IT crowd,其中有一个段子,男主角Roy音乐剧时内急,因为普通男厕站着一个waiter看着,搞得他尿不出来还付了一磅小费,情急下去残疾人用洗手间方便,冲水的时候误拉紧急帮助线,工作人员冲过来撞门,为了不暴露身份,他马上倒地装成轮椅被偷走的残障人士,后来发生了许多有苦难言的趣事。
虽然男主有点反应过激,被发现也不会怎么样。但在英国,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保护确实随时可以感受到,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学姐开车送我认路,第一个教的就是,残障人士的车位神圣不可侵犯。公共场合一切设施都有方便残障人士独立活动的设计。在我工作的一个小学,经常有个腿部瘫痪的7,8岁妹妹,自己转着小轮椅到处走,还积极帮忙分发绘画材料,因为设备和设施完善,从小就培养了很好的自理能力,但也不逞强,遇到困难就大方求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残障,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有special needs(特殊需要),而对校方的照顾也非常周到谨慎。
不过生活久了发现,这种特殊需要并不仅限于残障人士,从很早期开始,英国小朋友就常常被诊断出这种那种的症状然后加以保护,dyslexia(诵读困难症)都分很多种。通俗兼逗趣一点说,就有“数学学不好病”,“看到长句子就难受病”,”背书背不下来病“和 “算不清楚时间症”啦 等等,我在大学的一个导师,小三的时候因为背不了九九乘法表被确诊为数字方面的学习障碍,很早就被赦免不要修数学,可以开心专注于她擅长的craft和art课程,她就这么长大了,现在是我们学校textile系的主任,博士修行中。
被给予自由做自己擅长的事确实很不错,可是我也在想,是不是这么早就被定性,会像被催眠一样,失去了人生很多其他的可能呢。我的父母是工程师,理科无敌,可惜一点都没遗传到我身上,从小悲剧的数学,让我变成了腹黑版的窗边小豆豆,整天幻想宇宙魔王击溃学校,就不用考代数了。若果和爸爸商量自己是不是有学习障碍可不可以不上数学课,肯定被揪着耳朵一顿好说。但是后来被压着硬着头皮学到讨厌的经济学士毕业,也觉得至少算账挺快,懂些投资常识,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比以以前理性一点。“硬要学还是学的好的嘛”--爸爸赞。(不过可能在不用学数学的平行宇宙里,我已经是个不错的艺术家了。。。这个悲剧还是不要去想)
我有个好朋友叫伊利莎白,英国文学和艺术的双学士,学识丰富人又好。她有个小毛病,就是差时症,经常觉得过了五分钟实际上已经20分钟了,所以约去玩什么的经常迟到,就算我在旁边也会出差池,去看电影明明还有3分钟开演,她在路上遇到熟人,会一边说哎呀我要去看电影来不及了,一边和人家絮叨个5分钟。因为我也随性,一般就由着她去,有时候想发作,她又会说:“我有差时症的嘛”,就作罢了。
有一次真的怒了,她一提差时症我就说“well get over it!”(管你啦自己去整),伊利莎白愣了一会说,你还是第一个对我这么说的,我试试吧,搞不好能行。
在英国这几年,确实感受到许多文化差异,是体贴心细地包容并照顾各种人的需要,还是应该让人尽量在逆境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呢,未必有肯定的答案,还是互相借鉴吧。
我梦想做个好服务设计师,能让偏科的小朋友上着美术课学数学,比如用伊斯兰传统服装的图案来教几何什么的。但是没特别好的主意,这时候就觉得自己真的才疏学浅,让我好好想一想吧。
虽然男主有点反应过激,被发现也不会怎么样。但在英国,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保护确实随时可以感受到,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学姐开车送我认路,第一个教的就是,残障人士的车位神圣不可侵犯。公共场合一切设施都有方便残障人士独立活动的设计。在我工作的一个小学,经常有个腿部瘫痪的7,8岁妹妹,自己转着小轮椅到处走,还积极帮忙分发绘画材料,因为设备和设施完善,从小就培养了很好的自理能力,但也不逞强,遇到困难就大方求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残障,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有special needs(特殊需要),而对校方的照顾也非常周到谨慎。
不过生活久了发现,这种特殊需要并不仅限于残障人士,从很早期开始,英国小朋友就常常被诊断出这种那种的症状然后加以保护,dyslexia(诵读困难症)都分很多种。通俗兼逗趣一点说,就有“数学学不好病”,“看到长句子就难受病”,”背书背不下来病“和 “算不清楚时间症”啦 等等,我在大学的一个导师,小三的时候因为背不了九九乘法表被确诊为数字方面的学习障碍,很早就被赦免不要修数学,可以开心专注于她擅长的craft和art课程,她就这么长大了,现在是我们学校textile系的主任,博士修行中。
被给予自由做自己擅长的事确实很不错,可是我也在想,是不是这么早就被定性,会像被催眠一样,失去了人生很多其他的可能呢。我的父母是工程师,理科无敌,可惜一点都没遗传到我身上,从小悲剧的数学,让我变成了腹黑版的窗边小豆豆,整天幻想宇宙魔王击溃学校,就不用考代数了。若果和爸爸商量自己是不是有学习障碍可不可以不上数学课,肯定被揪着耳朵一顿好说。但是后来被压着硬着头皮学到讨厌的经济学士毕业,也觉得至少算账挺快,懂些投资常识,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比以以前理性一点。“硬要学还是学的好的嘛”--爸爸赞。(不过可能在不用学数学的平行宇宙里,我已经是个不错的艺术家了。。。这个悲剧还是不要去想)
我有个好朋友叫伊利莎白,英国文学和艺术的双学士,学识丰富人又好。她有个小毛病,就是差时症,经常觉得过了五分钟实际上已经20分钟了,所以约去玩什么的经常迟到,就算我在旁边也会出差池,去看电影明明还有3分钟开演,她在路上遇到熟人,会一边说哎呀我要去看电影来不及了,一边和人家絮叨个5分钟。因为我也随性,一般就由着她去,有时候想发作,她又会说:“我有差时症的嘛”,就作罢了。
有一次真的怒了,她一提差时症我就说“well get over it!”(管你啦自己去整),伊利莎白愣了一会说,你还是第一个对我这么说的,我试试吧,搞不好能行。
在英国这几年,确实感受到许多文化差异,是体贴心细地包容并照顾各种人的需要,还是应该让人尽量在逆境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呢,未必有肯定的答案,还是互相借鉴吧。
我梦想做个好服务设计师,能让偏科的小朋友上着美术课学数学,比如用伊斯兰传统服装的图案来教几何什么的。但是没特别好的主意,这时候就觉得自己真的才疏学浅,让我好好想一想吧。
![]() |
Maureen太太和大家。最喜欢你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