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车轮上的城市
周鸣之
很多次回想起万隆,都是一片深夜的静谧的景色,小巷曲折,蜿蜒地穿过许多被木栅栏环绕的花园与庭院。墨蓝色的天空中一轮金黄的圆月,古兰经的吟唱乐声悠扬,从屋顶上升起来。
要是到了是白天,你便可以看见这月光下近乎银色的木栅栏原本是淡淡的奶黄色,而庭院中的草坪会因赤道的阳光而散发出耀目的光泽。待到天蒙蒙亮时,此刻纠结在一起婆娑树影便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是芒果还是杨桃。曲折的小巷中,总有小孩拿着风筝彼此嬉戏,只是不多久,风筝准会缠在某家院子里的一棵不高的果树上。树上一道黑影闪动,是被打扰了清梦的大蜥蜴,不耐地甩着尾巴。而现在,这一切还都在安睡之中。
每次抵达万隆都是深夜,以至于让我不禁怀疑万隆是不是处在某个磁场的中心,时间走到这里便要归零,一切便又从午夜开始。事实上,在印度尼西亚的旅程,总免不了深夜赶路,而造成这种重大不便的罪魁祸首居然是因为服务上的异常周到。
此类经历的开头大多相似:当我向旅馆的服务员无意间透露要前往某个城市的计划时,他(们)便立刻告诉我有个亲戚恰是这方面的行家。未待我反应过来,一个貌似街头混混的当地人便出现在我面前,牙齿黑黄,谦恭地微笑着。我惴惴不安地从他手里买了车票,刚想索取“收据”时,他已钻进人群中不见了踪影。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我不免向介绍人抱怨,他也同样谦恭地笑笑,却毫无歉意,“这里是印度尼西亚,弹性时间”。他双手比划了一下,好像拉扯一根皮筋。就在我第N+1次怀疑是不是买到了假票,一辆小面包车终于晃晃悠悠地从逼仄的巷子里钻进来。
小面包车的服务的确让人欣喜不已,足以让你忘记之前等待的不耐。因为无论你身处如何逼仄的窄巷,无论你的动作有多么迟缓磨蹭,行李多么繁重,司机绝对不会多催促一句。他们会耐心的等到你上车,随后再去下一个目的地,接下一位客人。
渐渐地,我才充分理解“弹性时间”的真实含义。事实上一到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度,你就应该放弃一切关于效率的古板念头,丢掉原有的时间观念,来适应这场“慢生活”的修炼。因为前途等待着你的是因为过分周到而变得无比迟缓的接送服务。一顿慢悠悠的午餐,还有无休无止的大塞车。神奇的是,这一切当地人习以为常,从没见人抱怨过。就这样,我在某个深夜被毫发无损却元气大伤送抵了万隆。
百度百科上说万隆(Bandung)古称“勃良安”,意为“仙之国”,现名意为“山连山”。尽管它是西爪哇首府,印度尼西亚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雅加达和泗水),但在我对万隆的现代化几乎一无所感。它没有雅加达的那种夸张的反差——极尽富丽的金融街外便是破败的贫民窟,也没有巴厘岛令人震撼的国际化(英语比印尼官话还来得通用)。万隆这座城市的可识别性是模糊的,没有玻璃钢外墙的摩天大楼,也没有臆想中东南亚风的典雅与传统。它的美是停留在家庭式的庭院中,并成功的让它蔓延开来,成为这座城市统一而连贯的城市意象。在那些看似相似,却各有风韵的住宅与庭院中,可能藏着一家旅馆、一家知名的饭店,甚至是银行、服装店、美容院。荷兰式的屋顶、半开放式的围栏、随意栽种而自在生长的果树、花草,都构成了这座城市私人与公共之间隐秘的连接点。
在印度尼西亚,这个东南亚国度总在找寻机会向你证明一件事情的矛盾性,就像我说过优质的服务未必总会带来方便,又比如,绿树环绕,沿途风景如画的城市,它未必就要适合观赏,适合行走。
万隆从来都不是一个适宜行走的城市,且不说路上烟气弥漫,唯一可供行走的狭窄街沿总是坑坑洼洼。勉强盖上的石板遮不住下水道里淙淙的流水。像许多东南亚城市一样,摩托车是道路的绝对王者。高峰时间,连成一排的车队,从视线的尽头迅速迫近,直到把并不宽阔的马路的空隙全部占领,只有卖唱乞讨的流浪者与烟雾腾腾的尾气可在夹缝中穿梭。这里也极少见到红绿灯,因此要在这个混乱得自成一格的道路体系中穿越马路,也着实需要一番技巧。以我不多的经验,暂且归纳如下几点:首先、应该鼓足勇气,向布满车流的马路迈出勇敢的第一步。其次,瞪目决眦与飞驰而来的摩托车骑手对上一个坚定的眼神。其三,经过一段颇为缠绵的目光交流,让他深刻领会到你要过马路的决心。随后你便大可放心地溜达到马路的另一头。
万隆的人行道完全暴露了行人在这座城市里的绝对弱势,几乎毫无例外的崎岖不平,破损的石板险险地遮住地下水沟。老城区里有条步行街名曰“荷兰街”,以保留了荷兰殖民地时期的建筑而闻名。但希望你不要对它抱有任何希望。道路年久失修,横跨其间的铁桥上漏洞斑斓。步行街成为一些廉价而古怪的绘画作品的集散地,早有些店铺关门大吉,只留下卷门上那些古怪的涂鸦瞪视着路人。这里既不受当地人喜欢,也鲜有游人到访。
在这座摩托车背上的城市里,人们唯一热衷用双脚参与的活动,便是逛当地的basar(集市),万隆人似乎疯狂地热衷于购买各式各样的花布以及有品类繁多的油炸食品。下午四点,经过一整天的拼杀抢购,人们背着美轮美奂的印度布,扛着大包小包的油炸“饼干”,三五成群地骑坐上摩托车,绝尘而去。街头又恢复到空空荡荡的模样,拉下的卷门上也满是涂鸦,仿佛废弃工厂。
很多次回想起万隆,都是一片深夜的静谧的景色,小巷曲折,蜿蜒地穿过许多被木栅栏环绕的花园与庭院。墨蓝色的天空中一轮金黄的圆月,古兰经的吟唱乐声悠扬,从屋顶上升起来。
要是到了是白天,你便可以看见这月光下近乎银色的木栅栏原本是淡淡的奶黄色,而庭院中的草坪会因赤道的阳光而散发出耀目的光泽。待到天蒙蒙亮时,此刻纠结在一起婆娑树影便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是芒果还是杨桃。曲折的小巷中,总有小孩拿着风筝彼此嬉戏,只是不多久,风筝准会缠在某家院子里的一棵不高的果树上。树上一道黑影闪动,是被打扰了清梦的大蜥蜴,不耐地甩着尾巴。而现在,这一切还都在安睡之中。
每次抵达万隆都是深夜,以至于让我不禁怀疑万隆是不是处在某个磁场的中心,时间走到这里便要归零,一切便又从午夜开始。事实上,在印度尼西亚的旅程,总免不了深夜赶路,而造成这种重大不便的罪魁祸首居然是因为服务上的异常周到。
此类经历的开头大多相似:当我向旅馆的服务员无意间透露要前往某个城市的计划时,他(们)便立刻告诉我有个亲戚恰是这方面的行家。未待我反应过来,一个貌似街头混混的当地人便出现在我面前,牙齿黑黄,谦恭地微笑着。我惴惴不安地从他手里买了车票,刚想索取“收据”时,他已钻进人群中不见了踪影。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我不免向介绍人抱怨,他也同样谦恭地笑笑,却毫无歉意,“这里是印度尼西亚,弹性时间”。他双手比划了一下,好像拉扯一根皮筋。就在我第N+1次怀疑是不是买到了假票,一辆小面包车终于晃晃悠悠地从逼仄的巷子里钻进来。
小面包车的服务的确让人欣喜不已,足以让你忘记之前等待的不耐。因为无论你身处如何逼仄的窄巷,无论你的动作有多么迟缓磨蹭,行李多么繁重,司机绝对不会多催促一句。他们会耐心的等到你上车,随后再去下一个目的地,接下一位客人。
渐渐地,我才充分理解“弹性时间”的真实含义。事实上一到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度,你就应该放弃一切关于效率的古板念头,丢掉原有的时间观念,来适应这场“慢生活”的修炼。因为前途等待着你的是因为过分周到而变得无比迟缓的接送服务。一顿慢悠悠的午餐,还有无休无止的大塞车。神奇的是,这一切当地人习以为常,从没见人抱怨过。就这样,我在某个深夜被毫发无损却元气大伤送抵了万隆。
百度百科上说万隆(Bandung)古称“勃良安”,意为“仙之国”,现名意为“山连山”。尽管它是西爪哇首府,印度尼西亚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雅加达和泗水),但在我对万隆的现代化几乎一无所感。它没有雅加达的那种夸张的反差——极尽富丽的金融街外便是破败的贫民窟,也没有巴厘岛令人震撼的国际化(英语比印尼官话还来得通用)。万隆这座城市的可识别性是模糊的,没有玻璃钢外墙的摩天大楼,也没有臆想中东南亚风的典雅与传统。它的美是停留在家庭式的庭院中,并成功的让它蔓延开来,成为这座城市统一而连贯的城市意象。在那些看似相似,却各有风韵的住宅与庭院中,可能藏着一家旅馆、一家知名的饭店,甚至是银行、服装店、美容院。荷兰式的屋顶、半开放式的围栏、随意栽种而自在生长的果树、花草,都构成了这座城市私人与公共之间隐秘的连接点。
在印度尼西亚,这个东南亚国度总在找寻机会向你证明一件事情的矛盾性,就像我说过优质的服务未必总会带来方便,又比如,绿树环绕,沿途风景如画的城市,它未必就要适合观赏,适合行走。
万隆从来都不是一个适宜行走的城市,且不说路上烟气弥漫,唯一可供行走的狭窄街沿总是坑坑洼洼。勉强盖上的石板遮不住下水道里淙淙的流水。像许多东南亚城市一样,摩托车是道路的绝对王者。高峰时间,连成一排的车队,从视线的尽头迅速迫近,直到把并不宽阔的马路的空隙全部占领,只有卖唱乞讨的流浪者与烟雾腾腾的尾气可在夹缝中穿梭。这里也极少见到红绿灯,因此要在这个混乱得自成一格的道路体系中穿越马路,也着实需要一番技巧。以我不多的经验,暂且归纳如下几点:首先、应该鼓足勇气,向布满车流的马路迈出勇敢的第一步。其次,瞪目决眦与飞驰而来的摩托车骑手对上一个坚定的眼神。其三,经过一段颇为缠绵的目光交流,让他深刻领会到你要过马路的决心。随后你便大可放心地溜达到马路的另一头。
万隆的人行道完全暴露了行人在这座城市里的绝对弱势,几乎毫无例外的崎岖不平,破损的石板险险地遮住地下水沟。老城区里有条步行街名曰“荷兰街”,以保留了荷兰殖民地时期的建筑而闻名。但希望你不要对它抱有任何希望。道路年久失修,横跨其间的铁桥上漏洞斑斓。步行街成为一些廉价而古怪的绘画作品的集散地,早有些店铺关门大吉,只留下卷门上那些古怪的涂鸦瞪视着路人。这里既不受当地人喜欢,也鲜有游人到访。
在这座摩托车背上的城市里,人们唯一热衷用双脚参与的活动,便是逛当地的basar(集市),万隆人似乎疯狂地热衷于购买各式各样的花布以及有品类繁多的油炸食品。下午四点,经过一整天的拼杀抢购,人们背着美轮美奂的印度布,扛着大包小包的油炸“饼干”,三五成群地骑坐上摩托车,绝尘而去。街头又恢复到空空荡荡的模样,拉下的卷门上也满是涂鸦,仿佛废弃工厂。
![]() |
小巷 |
![]() |
![]() |
Lembang山上一处奇怪的餐厅。是文艺复兴+巴洛克+金色控+游乐场的混搭。食物倒很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