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观影
我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2012就到了。
申请,毕设,可以很忙,可以很闲。
而我似乎选择忙里偷闲的那一种。
吃完中饭晚饭的那一段时间,
找部影片对我还是很惬意的事情。
Impossible mission
2011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在公交车上听到碟中谍四的报导,因此新年也由这一系列影片作为开端。
导演是吴宇森,记得曾经在第十放映室中看到过有关他的动作片集锦,而变脸也是我唯一完整看过的一部他的作品。
整一系列的作品有着很浓重的美国风情,孤胆英雄,美女特工,幽默的同盟,圆满的结局和最终的呼应。至于剧情和悬念,似乎并没有引起我探索的兴趣,或许是心中抱着一种天塌了主角都不会挂的心理吧。不经意的伏笔或者线索,总是让我对于这样电影有着格外的喜欢。第二部中开头的攀岩和之后进入制药公司仓库的攀爬,别墅中反派被切断而包扎的小指,在赛马场和最终山洞中的出现,都让人觉得有种把握到影片中某种钥匙的感觉。值得称赞的还有打斗场景的慢速播放和特写,都隐约让人有一种中国风的味道。第三部最后女主角试图按压心脏来救治男主角时,声音的停止,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第一部中的鱼缸的破裂和第三部中山洞中的鸽子,也有一种独立于动作片的味道。
看完1-3部,剩下的片段却只有这些,正如终结者系列在我脑海中浮现的并不是火爆的打斗,而是第二部中终结者微笑的从车的后视镜中拿出钥匙钥匙的场景一般。
至于一切的导火索碟中谍四,冗长的对话,毫无诗意的打斗,勉强的呼应都让我为了吴宇森不再指导而惋惜。
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在豆瓣和IMDB上都好评如潮的片子,终于我也耐不住,下载来看。影片的开头我很是喜欢,利用旁白和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勾勒出整个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也为后来一些的发生埋下了伏笔。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在俚语中的豁出去,拼了,也暗合了影片中那两杆大烟枪。至于最后各种势力对拼后的死亡,存活下来的杀手,主角四人,让我看到了一丝象征的意味。和网上评论的一环套一环相反,我并没有感觉到最后的情节有多少引人入胜的意味,反而有那么点牵强附会的味道。
也许是习惯了美国大片中火爆的场面,黑人的幽默,这一部被称为英伦黑色幽默的影片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可能是片中几个对立的团体间的矛盾并没有被深化,而且我本身也缺少那一个时代英国青年的背景的缘故。猜想那个时候的英国青年人对于影片中的青年人可能产生很深的共鸣吧,酒吧,叛逆,大胆,义气。
Gattaca
粗看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高中学习中提到的A-G,T-C碱基配对,以及一些相关的计算题。以至于我在看之前自己虚构了影片的场景和脉络,有人利用了破解的基因序列制造了某种变异人,之后就是变异人和制药公司的决战,之后当然是本片的英雄获胜,抱的美人归。
而从头至尾,影片中也没有出现一个高科技的制药公司和所谓的变异人,有的只是一个在未来完美基因的概念下的一个瑕疵人假扮完美人的故事。故事情节没有很大的起伏,导演也试图在每个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中阐述自己对于确定孩子基因这一伦理问题的看法。崇尚自然总是比制造基因来的有人性一些。影片中的尿液检测师,被冒充者和女主角都给这个冰冷的,基因决定一切的世界增添了温暖。
而在现实中,将来基因的秘密也终将破解。你会选择一个有99%概率心脏有问题而夭折的孩子,还是一个经过基因筛选趋于完美的婴儿呢?
对于一部影片来讲,导演想要阐述的观点很可能只有一个。监督教员的被谋杀,弟弟在海中游泳中的失败,哥哥的最终上天,都是对基因决定一切这一观点的讽刺。但是回到现实中,如果这样的故事发生100次,1000次,成功的会是那个基因有缺陷的人吗?人类是否必须接受基因优良的论点,接受缺陷者的歧视呢。基因的秘密就像一个伊甸园中的苹果,一旦摘下,就无法挽回了。究其本源,基因研究的悖论正是由于其确定性和人类的本质属性,自由产生的一个矛盾。正如康德所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可以自由选择,这里的自由指的是可以独立于动物所具有的对食物,繁殖,生存等一些本能行为,做出自己的选择。基因的出现,尽管说一切都以概率来衡量,但是一个人的生命如果能用数字来衡量,可以比较,那么就变成了一种生存的逻辑关系。选择一个好的基因并不是自由的选择,而是从生存角度做出的选择,这就违背了自由选择这一基本的,人才有的准则。其实我一直不了解,康德做出的独立于这一些本能行为的自由选择的源头在哪里,是来自于人性?那岂不是又变成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悖论了。也许对于人来说,哲学的源头只能止于人性了吧。
当然,我觉得这个影片中可以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那个被冒充的人,他是一个基因趋于完美的人,却不幸遭遇了车祸,折断了自己在游泳中取得金牌的梦想。在影片中,他说过:尽管我那么的完美,却只能获得银牌。这似乎也揭示了作为一个完美基因的人无法获得完美的窘境,这些被规划了基因,背负了完美的枷锁的人才是真正需要同情的人。主角的弟弟,主角的父母,都是对于这个观点很好的切入点。影片花了大笔墨在这个监督教员被杀的案件上,通过案件的侦破来触发女主角对于完美的思考,当然也无可厚非,毕竟影片定位于科幻片惊悚片,如果单单谈伦理,估计要流失大部分的观众了。
总之,西方这一类对于人本源,人性的探索总是让我肃然起敬。这部影片也让我想起了一部科幻小说,迟暮鸟语。
至于我的人生哲学,也许就三个字“做自己”吧
申请,毕设,可以很忙,可以很闲。
而我似乎选择忙里偷闲的那一种。
吃完中饭晚饭的那一段时间,
找部影片对我还是很惬意的事情。
Impossible mission
2011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在公交车上听到碟中谍四的报导,因此新年也由这一系列影片作为开端。
导演是吴宇森,记得曾经在第十放映室中看到过有关他的动作片集锦,而变脸也是我唯一完整看过的一部他的作品。
整一系列的作品有着很浓重的美国风情,孤胆英雄,美女特工,幽默的同盟,圆满的结局和最终的呼应。至于剧情和悬念,似乎并没有引起我探索的兴趣,或许是心中抱着一种天塌了主角都不会挂的心理吧。不经意的伏笔或者线索,总是让我对于这样电影有着格外的喜欢。第二部中开头的攀岩和之后进入制药公司仓库的攀爬,别墅中反派被切断而包扎的小指,在赛马场和最终山洞中的出现,都让人觉得有种把握到影片中某种钥匙的感觉。值得称赞的还有打斗场景的慢速播放和特写,都隐约让人有一种中国风的味道。第三部最后女主角试图按压心脏来救治男主角时,声音的停止,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第一部中的鱼缸的破裂和第三部中山洞中的鸽子,也有一种独立于动作片的味道。
看完1-3部,剩下的片段却只有这些,正如终结者系列在我脑海中浮现的并不是火爆的打斗,而是第二部中终结者微笑的从车的后视镜中拿出钥匙钥匙的场景一般。
至于一切的导火索碟中谍四,冗长的对话,毫无诗意的打斗,勉强的呼应都让我为了吴宇森不再指导而惋惜。
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在豆瓣和IMDB上都好评如潮的片子,终于我也耐不住,下载来看。影片的开头我很是喜欢,利用旁白和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勾勒出整个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也为后来一些的发生埋下了伏笔。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在俚语中的豁出去,拼了,也暗合了影片中那两杆大烟枪。至于最后各种势力对拼后的死亡,存活下来的杀手,主角四人,让我看到了一丝象征的意味。和网上评论的一环套一环相反,我并没有感觉到最后的情节有多少引人入胜的意味,反而有那么点牵强附会的味道。
也许是习惯了美国大片中火爆的场面,黑人的幽默,这一部被称为英伦黑色幽默的影片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可能是片中几个对立的团体间的矛盾并没有被深化,而且我本身也缺少那一个时代英国青年的背景的缘故。猜想那个时候的英国青年人对于影片中的青年人可能产生很深的共鸣吧,酒吧,叛逆,大胆,义气。
Gattaca
粗看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高中学习中提到的A-G,T-C碱基配对,以及一些相关的计算题。以至于我在看之前自己虚构了影片的场景和脉络,有人利用了破解的基因序列制造了某种变异人,之后就是变异人和制药公司的决战,之后当然是本片的英雄获胜,抱的美人归。
而从头至尾,影片中也没有出现一个高科技的制药公司和所谓的变异人,有的只是一个在未来完美基因的概念下的一个瑕疵人假扮完美人的故事。故事情节没有很大的起伏,导演也试图在每个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中阐述自己对于确定孩子基因这一伦理问题的看法。崇尚自然总是比制造基因来的有人性一些。影片中的尿液检测师,被冒充者和女主角都给这个冰冷的,基因决定一切的世界增添了温暖。
而在现实中,将来基因的秘密也终将破解。你会选择一个有99%概率心脏有问题而夭折的孩子,还是一个经过基因筛选趋于完美的婴儿呢?
对于一部影片来讲,导演想要阐述的观点很可能只有一个。监督教员的被谋杀,弟弟在海中游泳中的失败,哥哥的最终上天,都是对基因决定一切这一观点的讽刺。但是回到现实中,如果这样的故事发生100次,1000次,成功的会是那个基因有缺陷的人吗?人类是否必须接受基因优良的论点,接受缺陷者的歧视呢。基因的秘密就像一个伊甸园中的苹果,一旦摘下,就无法挽回了。究其本源,基因研究的悖论正是由于其确定性和人类的本质属性,自由产生的一个矛盾。正如康德所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可以自由选择,这里的自由指的是可以独立于动物所具有的对食物,繁殖,生存等一些本能行为,做出自己的选择。基因的出现,尽管说一切都以概率来衡量,但是一个人的生命如果能用数字来衡量,可以比较,那么就变成了一种生存的逻辑关系。选择一个好的基因并不是自由的选择,而是从生存角度做出的选择,这就违背了自由选择这一基本的,人才有的准则。其实我一直不了解,康德做出的独立于这一些本能行为的自由选择的源头在哪里,是来自于人性?那岂不是又变成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悖论了。也许对于人来说,哲学的源头只能止于人性了吧。
当然,我觉得这个影片中可以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那个被冒充的人,他是一个基因趋于完美的人,却不幸遭遇了车祸,折断了自己在游泳中取得金牌的梦想。在影片中,他说过:尽管我那么的完美,却只能获得银牌。这似乎也揭示了作为一个完美基因的人无法获得完美的窘境,这些被规划了基因,背负了完美的枷锁的人才是真正需要同情的人。主角的弟弟,主角的父母,都是对于这个观点很好的切入点。影片花了大笔墨在这个监督教员被杀的案件上,通过案件的侦破来触发女主角对于完美的思考,当然也无可厚非,毕竟影片定位于科幻片惊悚片,如果单单谈伦理,估计要流失大部分的观众了。
总之,西方这一类对于人本源,人性的探索总是让我肃然起敬。这部影片也让我想起了一部科幻小说,迟暮鸟语。
至于我的人生哲学,也许就三个字“做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