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雀》:迷人的老港情怀
文雀的意义
文雀是一种向往自由的鸟,但影片中的文雀基本上都是以关在笼子里的形象出现的。同样,林熙蕾( blog)也被大佬傅先生牢牢地控制在掌心,无论去哪里都有保镖(确切地说是看守)跟踪。像一只雀鸟一样,林熙蕾渴望自由。她把希望的筹码压在了任达华四个“文雀”(港人戏称为小偷)身上,希望对方能够协助自己获得自由。而任达华等人由最初的为林的美色所勾引而解救转换到与大佬的“男人之间”的比拼上面。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建立在男权之间的故事,女人只是男人手中的欲望与争夺对象,并没有自身发展的性格轨迹。
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文雀,都陷入了某种困境不能脱出的境地,希望得到救赎和自由。傅先生软禁林熙蕾的动机不是很明确,但是最后他哇哇大哭,也意味着他某种心结的解脱和释放。
迷人的老港情怀
《文雀》很像7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电影, 它与《精疲力竭》中米歇尔行走的巴黎街巷形成有趣的互文对照关系。片中的林熙蕾一直在不停的跑动,经过的香港城市老街小巷,带出一副迷人的老香港风情画。
《文雀》中的香港没有这高楼大厦和拥挤的人群,反而出现的是小街小巷,街头的老字号牌坊以及老房子墙面的质感和夜晚宁静昏暗的灯光。
即使四个文雀追堵林熙蕾到楼房顶的场景,那栋楼房也不是《无间道》中的高楼大厦,而是一个年代已久的旧楼。
拍照与任达华的小偷身份并无关系,但导演选择让他骑着自行车行进在香港的街巷中拍摄照片。任达华拿得是旧式的旁轴取景相机,骑得也是一辆旧车,拍摄的是黑白照片。
任达华和林熙蕾居住的三角回廊旧楼也将面临消失。
光怪陆离的夜景,幽暗的灯光,狭小的过道,充满谜团的黑衣人。这不是真实的香港,而是导演眼中的香港。这套视觉编码充分显示出导演的怀旧情愫。
轻快的爵士乐从影片外部更增添了这种感觉,让人看上去不像一部“现代”电影,反而像是一部老电影。
整个老城区的香港呈现出一派消色的色调。正如只拍摄黑白照片的任达华,当林熙蕾问任达华为什么不拍摄彩色照片的时候,任达华只是说了一句:彩色的能骗人。与此呼应,片尾出字幕方式也比较独特,一张张定格的黑白照片在字幕旁边若隐若现,留住了杜琪峰心中最好的香港。
而片尾的字幕“再会”更是把向老电影致敬的意味暴露无遗。如果字幕的运动采用从小到大推进的运动形式出现,就能到达极致了。
表现小偷的电影与诗意的风格化
在表现小偷的影片中,布列松的《扒手》中的镜头切换和动作设计,可谓是其他所有同类影片的范本,贾樟柯就直接受到了《扒手》的影响从而拍摄了《小武》。《文雀》中几个文雀也功夫了得,将刀片含在嘴中,手法出神入化,可见在动作上导演下了很大功夫。据说导演专门请到一位退休已久的“文雀”出山担任动作指导。这样逼真的技巧出现在银幕上,极大的丰富了观影人的视听经验。
但是导演表现偷盗之术却又不是像布列松那样写实,而是用一种非常浪漫化的视听呈现。影片最为出色的还是结束前雨夜决斗的那场戏。所有人都拿着黑色的雨伞穿梭在古老的街道上。不像是古惑仔打斗的香港电影,好像变成了音乐片,是法国电影《瑟堡的雨伞》,是美国电影《雨中曲》。升格拍摄的打斗和比拼的每一招一式,不像暴力而像跳舞,极富诗意。所有的视觉元素:夜色中漫天的大雨和雨伞,人行道,升格的镜头共同构筑了这一华丽风格。
男人间的友谊
四个人的友谊在一个神秘女人的诱惑面前经历了考验,四个人的心开始不齐,身体也受了伤。四人包裹着受伤的身体在餐馆和电梯里面的戏,充分显示了影片的黑色幽默风格。
任达华阻止兄弟去找林熙蕾的整场戏充分表现了兄弟间的情谊。戏的动作设计极富层次,暗藏悬念,步步递进,最后制造出令人捧腹的笑料。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非常浪漫。作为黑色幽默来讲,可怜的警察又一次成了拿来开涮的对象。
神话传奇
影片结尾是对四人这段经历的总结:林熙蕾获得了自由,任达华的鸟也跑了出来。任达华想去捉它却尴尬地被淋了一手鸟屎,但是任达华四人却不为所扰,依旧嬉戏打闹在一起,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说明这只是一段传奇,如何评判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过之后的四人的快乐生活。四人的友谊是长久以来建立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怀旧的符号。兄弟之间因为女人被猜疑,被挑拨,但最后还是回归了单纯的友谊。
这个女人并不是本港人,也不是东南亚人,似乎是来自祖国大陆。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导演的某种暗示?
文雀是一种向往自由的鸟,但影片中的文雀基本上都是以关在笼子里的形象出现的。同样,林熙蕾( blog)也被大佬傅先生牢牢地控制在掌心,无论去哪里都有保镖(确切地说是看守)跟踪。像一只雀鸟一样,林熙蕾渴望自由。她把希望的筹码压在了任达华四个“文雀”(港人戏称为小偷)身上,希望对方能够协助自己获得自由。而任达华等人由最初的为林的美色所勾引而解救转换到与大佬的“男人之间”的比拼上面。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建立在男权之间的故事,女人只是男人手中的欲望与争夺对象,并没有自身发展的性格轨迹。
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文雀,都陷入了某种困境不能脱出的境地,希望得到救赎和自由。傅先生软禁林熙蕾的动机不是很明确,但是最后他哇哇大哭,也意味着他某种心结的解脱和释放。
迷人的老港情怀
《文雀》很像7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电影, 它与《精疲力竭》中米歇尔行走的巴黎街巷形成有趣的互文对照关系。片中的林熙蕾一直在不停的跑动,经过的香港城市老街小巷,带出一副迷人的老香港风情画。
《文雀》中的香港没有这高楼大厦和拥挤的人群,反而出现的是小街小巷,街头的老字号牌坊以及老房子墙面的质感和夜晚宁静昏暗的灯光。
即使四个文雀追堵林熙蕾到楼房顶的场景,那栋楼房也不是《无间道》中的高楼大厦,而是一个年代已久的旧楼。
拍照与任达华的小偷身份并无关系,但导演选择让他骑着自行车行进在香港的街巷中拍摄照片。任达华拿得是旧式的旁轴取景相机,骑得也是一辆旧车,拍摄的是黑白照片。
任达华和林熙蕾居住的三角回廊旧楼也将面临消失。
光怪陆离的夜景,幽暗的灯光,狭小的过道,充满谜团的黑衣人。这不是真实的香港,而是导演眼中的香港。这套视觉编码充分显示出导演的怀旧情愫。
轻快的爵士乐从影片外部更增添了这种感觉,让人看上去不像一部“现代”电影,反而像是一部老电影。
整个老城区的香港呈现出一派消色的色调。正如只拍摄黑白照片的任达华,当林熙蕾问任达华为什么不拍摄彩色照片的时候,任达华只是说了一句:彩色的能骗人。与此呼应,片尾出字幕方式也比较独特,一张张定格的黑白照片在字幕旁边若隐若现,留住了杜琪峰心中最好的香港。
而片尾的字幕“再会”更是把向老电影致敬的意味暴露无遗。如果字幕的运动采用从小到大推进的运动形式出现,就能到达极致了。
表现小偷的电影与诗意的风格化
在表现小偷的影片中,布列松的《扒手》中的镜头切换和动作设计,可谓是其他所有同类影片的范本,贾樟柯就直接受到了《扒手》的影响从而拍摄了《小武》。《文雀》中几个文雀也功夫了得,将刀片含在嘴中,手法出神入化,可见在动作上导演下了很大功夫。据说导演专门请到一位退休已久的“文雀”出山担任动作指导。这样逼真的技巧出现在银幕上,极大的丰富了观影人的视听经验。
但是导演表现偷盗之术却又不是像布列松那样写实,而是用一种非常浪漫化的视听呈现。影片最为出色的还是结束前雨夜决斗的那场戏。所有人都拿着黑色的雨伞穿梭在古老的街道上。不像是古惑仔打斗的香港电影,好像变成了音乐片,是法国电影《瑟堡的雨伞》,是美国电影《雨中曲》。升格拍摄的打斗和比拼的每一招一式,不像暴力而像跳舞,极富诗意。所有的视觉元素:夜色中漫天的大雨和雨伞,人行道,升格的镜头共同构筑了这一华丽风格。
男人间的友谊
四个人的友谊在一个神秘女人的诱惑面前经历了考验,四个人的心开始不齐,身体也受了伤。四人包裹着受伤的身体在餐馆和电梯里面的戏,充分显示了影片的黑色幽默风格。
任达华阻止兄弟去找林熙蕾的整场戏充分表现了兄弟间的情谊。戏的动作设计极富层次,暗藏悬念,步步递进,最后制造出令人捧腹的笑料。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非常浪漫。作为黑色幽默来讲,可怜的警察又一次成了拿来开涮的对象。
神话传奇
影片结尾是对四人这段经历的总结:林熙蕾获得了自由,任达华的鸟也跑了出来。任达华想去捉它却尴尬地被淋了一手鸟屎,但是任达华四人却不为所扰,依旧嬉戏打闹在一起,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说明这只是一段传奇,如何评判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过之后的四人的快乐生活。四人的友谊是长久以来建立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怀旧的符号。兄弟之间因为女人被猜疑,被挑拨,但最后还是回归了单纯的友谊。
这个女人并不是本港人,也不是东南亚人,似乎是来自祖国大陆。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导演的某种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