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
这个不眠之夜是看苏美书评看的。
第一次看她写的火山的时候脑子里有两个想法,第一个就是这个故事肯定写的有始无终,到了第四篇写陈凯(是叫这个来着吧)的时候就散了,觉着一下子就假掉了,只剩下文笔撑着。再一个想法就是这个阿姨真有才,读书,洒脱,关键是心诚。
从小就说,30岁以前不可能有厉害的作家出来,最多是本在路上或者麦田里有个稻草人,这样的话作者很容易就永远停留在青春的姿态上面,因为那是他成功的基石,这个世界上人都喜欢成功,加上这个世界那么操蛋,基石可能是任何东西,所以不分好坏就站上去了,于是一辈子走歪倒。
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不是我亲身经历的,我真没把握写好。比如严歌苓的料多但是就是觉着不够深,写到后面总感觉开始闭门造车,这一点无论她采访几个星球的人都不能改变。冯唐怎么写他的人物都要去美国去学医去经商,村上春树无论写多少书他的人物永远是一个德行,1Q84写的冗长的吓人,完全不如奇鸟行状录轻巧,虽然那也的确是本大部头。但是到最后你都觉着这些人写的很好。
陈忠实也好无精子也罢,就是长了一双我等狗眼无法匹敌的高清摄像头。所以说,有些作家是孙猴子,火眼金睛,打抱不平。有些是唐僧,你说他傻逼说他看不清,我觉着那是西游记还没读透,博爱沧桑到了一个地步,他是个离佛祖最近的人。我喜欢村上的一大原因是他说过,我写作的时候就是坐下来和读者谈心。
有时候被王朔韩寒这样裸奔一样的斗士鼓舞的多了,难免就忘记真诚和平和的力量了。
我有时候觉着,我这辈子就能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肯定就是我自己,也许稍有虚构,但是不能跑偏。我完全可以写一部有关克克勃的故事,我人在苏联,说来也不难,但是总的来说我是没有兴趣的,也是写不好的。
多年来我还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我们究竟是要去写一个故事然后发现一些道理,还是先知晓一些真理再去寻找并且将其付之于一个故事。当然我也清楚无论我怎么想我都没有成为前者的天赋。
写作是《灌篮高手》的话,我就是里面的樱木花道,并非说生来有多大的才能,而是忘不了里面他说过一句话“我感觉自己好像越打越好了”。
作家本身就是类似选手的生物吧,看到比自己牛逼的作家出现,怀有职业操守的作家们还是会五体投地的佩服,然后鼓起劲儿来好好写东西。打压和讽刺的人永远是那些评论家,说这个人跑不快那个人写不好,其实自己挺着个啤酒肚跑200米都大喘,写篇小说不到3000字保证就烂尾。有本事你就和姚明比个头,然后再写本围城出来。
在知道苏美是上了年纪的少妇之后,才感到舒了一口气。一个月下来她写的乱七八糟和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读了,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技巧上(听起来很猥琐啊!)都非常受益。上过中文系的人和业余选手就是有差异,当然你不写本中文系出来是最好的。
总之写作是为了自己,写得好不好全看你活得怎么样,要是郭敬明上山下乡过或者个头高点能从另一个制高点观察这个世界,以他这个才分,远不止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有人说我嫉妒他有钱,我觉着说我嫉妒他有钱的,是真嫉妒他有钱。
前些年看了塔埔,那叫一个痛苦,后来看到手机,就开心的高呼自己傻逼,看见一个写作者在成长,真的是令人欢欣鼓舞,浑身一震。
人的精力和经历不同,可能有些人就没有办法读好多书,命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很操蛋,你可能永远没法达到某种高度。不过反问自己,要是没有出版没有功名没有承认没有乱七八糟的文学奖,你会不会还写作呢?这就好像问西门庆要是没有潘金莲你会不会继续浪荡一样没有必要。
写作的本质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思考永远是痛苦的,什么时候你只去做形式意义上的思考摆出一副大文学家的嘴脸的时候,你已经停止受苦停止思考了,其实也就停止了有意义的写作。
因为任何一个合格的思考者都不会写出那么锋芒毕露目中无人的评论或者感想。乔布斯说要虚怀若谷,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许多人的理解就是改一下QQ签名,然后给所有身边的人一个耳光,叫嚣道:老子谦虚的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概意思就是要技巧与生活通抓吧。不过总是有些善于观察的人,他们心气也平和,不妄下结论,他们上了年纪,喝多了也不插嘴,他们给后辈说:什么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什么能比生活还高明?
答:样板戏。
彻夜不眠,早上跟着苏联人走,晚上跟着党的时间走,写起东西来已经大头方耳,不知所云。
总之感谢苏美等一切豆瓣上的写作者们,给我许多的免费的财富。并且方晓这个名字在新的小说里还在用。
第一次看她写的火山的时候脑子里有两个想法,第一个就是这个故事肯定写的有始无终,到了第四篇写陈凯(是叫这个来着吧)的时候就散了,觉着一下子就假掉了,只剩下文笔撑着。再一个想法就是这个阿姨真有才,读书,洒脱,关键是心诚。
从小就说,30岁以前不可能有厉害的作家出来,最多是本在路上或者麦田里有个稻草人,这样的话作者很容易就永远停留在青春的姿态上面,因为那是他成功的基石,这个世界上人都喜欢成功,加上这个世界那么操蛋,基石可能是任何东西,所以不分好坏就站上去了,于是一辈子走歪倒。
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不是我亲身经历的,我真没把握写好。比如严歌苓的料多但是就是觉着不够深,写到后面总感觉开始闭门造车,这一点无论她采访几个星球的人都不能改变。冯唐怎么写他的人物都要去美国去学医去经商,村上春树无论写多少书他的人物永远是一个德行,1Q84写的冗长的吓人,完全不如奇鸟行状录轻巧,虽然那也的确是本大部头。但是到最后你都觉着这些人写的很好。
陈忠实也好无精子也罢,就是长了一双我等狗眼无法匹敌的高清摄像头。所以说,有些作家是孙猴子,火眼金睛,打抱不平。有些是唐僧,你说他傻逼说他看不清,我觉着那是西游记还没读透,博爱沧桑到了一个地步,他是个离佛祖最近的人。我喜欢村上的一大原因是他说过,我写作的时候就是坐下来和读者谈心。
有时候被王朔韩寒这样裸奔一样的斗士鼓舞的多了,难免就忘记真诚和平和的力量了。
我有时候觉着,我这辈子就能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肯定就是我自己,也许稍有虚构,但是不能跑偏。我完全可以写一部有关克克勃的故事,我人在苏联,说来也不难,但是总的来说我是没有兴趣的,也是写不好的。
多年来我还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我们究竟是要去写一个故事然后发现一些道理,还是先知晓一些真理再去寻找并且将其付之于一个故事。当然我也清楚无论我怎么想我都没有成为前者的天赋。
写作是《灌篮高手》的话,我就是里面的樱木花道,并非说生来有多大的才能,而是忘不了里面他说过一句话“我感觉自己好像越打越好了”。
作家本身就是类似选手的生物吧,看到比自己牛逼的作家出现,怀有职业操守的作家们还是会五体投地的佩服,然后鼓起劲儿来好好写东西。打压和讽刺的人永远是那些评论家,说这个人跑不快那个人写不好,其实自己挺着个啤酒肚跑200米都大喘,写篇小说不到3000字保证就烂尾。有本事你就和姚明比个头,然后再写本围城出来。
在知道苏美是上了年纪的少妇之后,才感到舒了一口气。一个月下来她写的乱七八糟和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读了,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技巧上(听起来很猥琐啊!)都非常受益。上过中文系的人和业余选手就是有差异,当然你不写本中文系出来是最好的。
总之写作是为了自己,写得好不好全看你活得怎么样,要是郭敬明上山下乡过或者个头高点能从另一个制高点观察这个世界,以他这个才分,远不止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有人说我嫉妒他有钱,我觉着说我嫉妒他有钱的,是真嫉妒他有钱。
前些年看了塔埔,那叫一个痛苦,后来看到手机,就开心的高呼自己傻逼,看见一个写作者在成长,真的是令人欢欣鼓舞,浑身一震。
人的精力和经历不同,可能有些人就没有办法读好多书,命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很操蛋,你可能永远没法达到某种高度。不过反问自己,要是没有出版没有功名没有承认没有乱七八糟的文学奖,你会不会还写作呢?这就好像问西门庆要是没有潘金莲你会不会继续浪荡一样没有必要。
写作的本质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思考永远是痛苦的,什么时候你只去做形式意义上的思考摆出一副大文学家的嘴脸的时候,你已经停止受苦停止思考了,其实也就停止了有意义的写作。
因为任何一个合格的思考者都不会写出那么锋芒毕露目中无人的评论或者感想。乔布斯说要虚怀若谷,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许多人的理解就是改一下QQ签名,然后给所有身边的人一个耳光,叫嚣道:老子谦虚的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概意思就是要技巧与生活通抓吧。不过总是有些善于观察的人,他们心气也平和,不妄下结论,他们上了年纪,喝多了也不插嘴,他们给后辈说:什么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什么能比生活还高明?
答:样板戏。
彻夜不眠,早上跟着苏联人走,晚上跟着党的时间走,写起东西来已经大头方耳,不知所云。
总之感谢苏美等一切豆瓣上的写作者们,给我许多的免费的财富。并且方晓这个名字在新的小说里还在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