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之蝴蝶君无责任猜想
案情就不赘述了,网上相关描述很多。
最大的死结在于Boursicot是否知道时佩璞的性别?如果不知道,这个故事几乎不可能进行下去。Boursicot的经历表明此人是双性恋,也可能是同性恋,但并非没有过异性关系。一个男人要在这方面瞒过有双性经验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Boursicot在监狱里的自杀也很难解释。一个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和同性生活在一起的人,就算突然知道“前妻”是个男人,会难过得要自杀吗?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中国方面,准备一个间谍,搞定法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倒是很有戏剧性,也很有可能的事。但具体到时佩璞,却有疑点重重:
首先是时佩璞缺乏成为一个间谍的素质。他会说几句法语,但绝谈不上流利,主业是戏剧,师从名家,却没有证据表明他在学习戏剧和外语之余还受过情报方面的训练。
其次他的目标Boursicot,开始只是法国大使馆的一个记账员,而且口味如此独特。从正常的情报工作来说,虽然也有从记账员之类低级职位入手,但不会为了一个独特口味的低级职位量身定做一个情报角色,那样投入未免太大,风险太大,而且所得甚微——考虑到那时6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很宝贵的时代,拿这么一个在当时可以算人才的时佩璞去做这种计划,几乎可称为无脑。
中国方面对时佩璞的态度不像对一个间谍该有的态度,时隔若干年之后,几乎在对外开放的第一时间,就放时去了国外,如果是一个国家精心培养的,同时可能身负国家秘密间谍,这也是不正常的。
法国人对待时佩璞同样不像对待一名老奸巨猾的间谍态度。虽然各方大肆渲染此案,但更像是八卦和宣传方面的题材。时佩璞本人在监狱里待了不满一年就获得特赦——虽然各国间谍也不乏台下交易获释的,但时佩璞显然与他们不同,他并没有返回祖国,而是在巴黎定居了下来。
最后一条,单独未必充分,但是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周公建立特科时便立下的几大规矩之一便是:不用美人计。而Boursicot来华时,周公尚在用事之时。
蝴蝶君案的谜团,不在于谜团的核心太过深陷,而在于谜团本身处处缺乏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很多矛盾,是根本不必要的——假如这真是一个老谋深算,精心构筑的阴谋,并且由强有力的手段有效实施的话——那些不必要的矛盾,只会增加暴露的风险,而无助于目的的达成。
那么做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这些矛盾本身是设计用来晃人耳目误导观众的;要么,就是并没有一个强力的执行者,一群人互相推进自己的阴谋之下,形成了各种相互嵌套的矛盾。
众所周知,太过复杂的系统容易崩溃,太过复杂的阴谋容易穿帮。一个阴谋的老手,绝对不会在无必要的情况下,设计出那种一点脱节就发生雪崩式崩溃的阴谋体系。
于是解决方法也就跃然而出了:
我们需要做的是,先不考虑这些信息,和相关矛盾之间的具体关系。先找到一条或者多条信息,假定为假,那么其他消息即使都为真也可以自圆其说——这意味着,至少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那么当这些“假定为假”的消息被限定在最少的时候,真相可能就出现了。
这样的假定存在吗?应该说,存在。
分析各种芜杂凌乱的消息来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最大可能性是,Boursicot在说谎!
#Boursicot沉下海底,真相浮出水面# 括号,此处为向麦田老师致敬,反括号。
如果Boursicot在说话,那么一切疑惑就可以从他的经历里串起来了。Boursicot并非一个高官或者阴谋家,也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他是一个使馆雇员,对同性的爱好超过异性(可能有其偏爱中性的美),而时佩璞,正是能令他心动的那个类型。他的生活基本上也是围绕这两点——事业,和爱情——来展开。
Boursicot很可能是被中方收买——简单的收买,而不是什么复杂计策——的间谍,更大可能是双面间谍,他为中方提供情报而被法国情报部门指控。但相比那些被长期监禁甚至被消失的同行来说,他的运气好的离奇——仅仅49个月的监禁,随后过起普通人的生活。
时佩璞是他的间谍生涯的一段插曲,而且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插曲,只是时佩璞和他的间谍生活原本毫无关系,只不过是事业之余的爱情生活,并且——在Boursicot觉得有必要的时候,成为被他拉出来作为掩护和挡箭牌的倒霉蛋。为了时佩璞他时不时要说谎,与其说是为了保护时,不如说是为了保护他自己——当然,他对时绝不只是利用关系,否则也不会在之后帮时离开中国。
时佩璞是一个普通同性恋者,不幸地是,他生在一个把同性恋视为洪水猛兽的时代,其心中苦闷可想而知。而当年中国的物质生活也绝对称不上愉快。他最早结识Boursicot,只是因为把Boursicot当成了使馆的大官,因为“大使向他领钱”。后来深陷其中,也许知道Boursicot的交易,也许根本不知——当然,他的付出并非没有补偿,最终他离开了中国,无论是在取向方面,还是在物质生活方面,都比当年的中国改善了很多。
不幸地是,纸是包不住火的,何况又是毫无隐私众目睽睽地60年代中国,一个虽然没有契卡,但是有着无数居委会大妈的世界。时佩璞和Boursicot约会的事情终于被发现了,Boursicot的作为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法国都是见不得光的,但他们约会的事情却再也瞒不住人,在八卦之魂和忠心报国混杂的拷问下,时佩璞惊慌地承认了约会的事实,但没敢承认自己的取向,推脱说因为自己演的青衣,被Boursicot当成了女性。
然后事情向着所有人都控制不了的方向发展。那位制定了不许用美人计的伟大总理,同时也一再强调过一条脍炙人口的原则“外交无小事”。这条原则经过几个居委会大妈合计与联想之后被怪异地解读为让时佩璞继续把女性角色扮演下去以免使洋大人发觉受骗,哭笑不得的时佩璞眼看着自己成为闹剧的中心,但死也不敢承认自己的性取向,于是只好憋在心里忍着几位大妈出谋划策,这一幕的高潮是某位大妈怀着为祖国圆面子的悲壮信念远赴新疆,寻来一位看似混血的孤儿……OMG……这时候无论时佩璞还是Boursicot心中都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搞毛啊!”……但无论是中国人时佩璞,还是已经逐渐熟悉了中国文化的法国人Boursicot,都清楚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退一步就是死,于是只能继续配合着演下去……
岁月荏苒白驹过隙,Boursicot回到了法国,再次遇到了真爱并且建立起一个家庭——当然,对象是另外一枚帅哥。他并没有忘记远在中国的时佩璞,并且,经过努力,在接近20年之后,帮助时成功离开了故土,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法兰西,虽然,以色事人色衰则爱弛,此时维系他们的,已经只剩当初的一点回忆了……
但是命运还是没放过这对曾经的爱侣,一队法国警察打破了Boursicot生活的宁静。是的,当初Boursicot给中国当间谍的事情败露了,时过境迁,双面间谍Boursicot早已丢失了当初和法方的联系线索,在看守所里他不得不面对这种可能:他为法国情报部门效力归属于另外一条线,这桩旧事可能再也无法证实,他需要自救,至少,让自己的罪责显得轻一些,抱着一线希望,他把目光投向了闲居的时佩璞……是的,自己只是被骗,被迫参与的一个从犯,只要咬定这种说法,自己就可以尽量减轻罪责……时佩璞当然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背水一战,一个男人怎么能实施美人计?
Boursicot也不能退缩,绝对不能成为主犯,自己必须什么都不知道。他的性别?是的,也不知道,为了证明这点,一个自杀未遂的镜头悄悄加入了剧本。
在监狱的日子是漫长的。不过一个偶然的意外,让法国情报部门想起了这个曾经的,不起眼的小角色,在故纸堆里检索一番之后,确认此人确实曾经为大法兰西效力,一星期之后,Boursicot得到了假释,此时距他入狱已经过去了49个月,时佩璞获释也已经是两年以前的事情了。
此后的日子里,Boursicot过上了普通的生活,偶尔有人问起那个传奇的故事,他回答说“被欺骗总比骗人好些,我只遗憾事实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没错,这不是他原先设想的那样。两个并不算聪明的年轻人,为了自保不得不说出一个个谎言,为了圆谎,不得不继续补充新的谎言,完全没有事先设计精密阴谋,一个怪异的连环套终于在自身推动下膨胀到了离奇的地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美德。
最大的死结在于Boursicot是否知道时佩璞的性别?如果不知道,这个故事几乎不可能进行下去。Boursicot的经历表明此人是双性恋,也可能是同性恋,但并非没有过异性关系。一个男人要在这方面瞒过有双性经验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Boursicot在监狱里的自杀也很难解释。一个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和同性生活在一起的人,就算突然知道“前妻”是个男人,会难过得要自杀吗?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中国方面,准备一个间谍,搞定法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倒是很有戏剧性,也很有可能的事。但具体到时佩璞,却有疑点重重:
首先是时佩璞缺乏成为一个间谍的素质。他会说几句法语,但绝谈不上流利,主业是戏剧,师从名家,却没有证据表明他在学习戏剧和外语之余还受过情报方面的训练。
其次他的目标Boursicot,开始只是法国大使馆的一个记账员,而且口味如此独特。从正常的情报工作来说,虽然也有从记账员之类低级职位入手,但不会为了一个独特口味的低级职位量身定做一个情报角色,那样投入未免太大,风险太大,而且所得甚微——考虑到那时6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很宝贵的时代,拿这么一个在当时可以算人才的时佩璞去做这种计划,几乎可称为无脑。
中国方面对时佩璞的态度不像对一个间谍该有的态度,时隔若干年之后,几乎在对外开放的第一时间,就放时去了国外,如果是一个国家精心培养的,同时可能身负国家秘密间谍,这也是不正常的。
法国人对待时佩璞同样不像对待一名老奸巨猾的间谍态度。虽然各方大肆渲染此案,但更像是八卦和宣传方面的题材。时佩璞本人在监狱里待了不满一年就获得特赦——虽然各国间谍也不乏台下交易获释的,但时佩璞显然与他们不同,他并没有返回祖国,而是在巴黎定居了下来。
最后一条,单独未必充分,但是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周公建立特科时便立下的几大规矩之一便是:不用美人计。而Boursicot来华时,周公尚在用事之时。
蝴蝶君案的谜团,不在于谜团的核心太过深陷,而在于谜团本身处处缺乏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很多矛盾,是根本不必要的——假如这真是一个老谋深算,精心构筑的阴谋,并且由强有力的手段有效实施的话——那些不必要的矛盾,只会增加暴露的风险,而无助于目的的达成。
那么做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这些矛盾本身是设计用来晃人耳目误导观众的;要么,就是并没有一个强力的执行者,一群人互相推进自己的阴谋之下,形成了各种相互嵌套的矛盾。
众所周知,太过复杂的系统容易崩溃,太过复杂的阴谋容易穿帮。一个阴谋的老手,绝对不会在无必要的情况下,设计出那种一点脱节就发生雪崩式崩溃的阴谋体系。
于是解决方法也就跃然而出了:
我们需要做的是,先不考虑这些信息,和相关矛盾之间的具体关系。先找到一条或者多条信息,假定为假,那么其他消息即使都为真也可以自圆其说——这意味着,至少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那么当这些“假定为假”的消息被限定在最少的时候,真相可能就出现了。
这样的假定存在吗?应该说,存在。
分析各种芜杂凌乱的消息来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最大可能性是,Boursicot在说谎!
#Boursicot沉下海底,真相浮出水面# 括号,此处为向麦田老师致敬,反括号。
如果Boursicot在说话,那么一切疑惑就可以从他的经历里串起来了。Boursicot并非一个高官或者阴谋家,也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他是一个使馆雇员,对同性的爱好超过异性(可能有其偏爱中性的美),而时佩璞,正是能令他心动的那个类型。他的生活基本上也是围绕这两点——事业,和爱情——来展开。
Boursicot很可能是被中方收买——简单的收买,而不是什么复杂计策——的间谍,更大可能是双面间谍,他为中方提供情报而被法国情报部门指控。但相比那些被长期监禁甚至被消失的同行来说,他的运气好的离奇——仅仅49个月的监禁,随后过起普通人的生活。
时佩璞是他的间谍生涯的一段插曲,而且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插曲,只是时佩璞和他的间谍生活原本毫无关系,只不过是事业之余的爱情生活,并且——在Boursicot觉得有必要的时候,成为被他拉出来作为掩护和挡箭牌的倒霉蛋。为了时佩璞他时不时要说谎,与其说是为了保护时,不如说是为了保护他自己——当然,他对时绝不只是利用关系,否则也不会在之后帮时离开中国。
时佩璞是一个普通同性恋者,不幸地是,他生在一个把同性恋视为洪水猛兽的时代,其心中苦闷可想而知。而当年中国的物质生活也绝对称不上愉快。他最早结识Boursicot,只是因为把Boursicot当成了使馆的大官,因为“大使向他领钱”。后来深陷其中,也许知道Boursicot的交易,也许根本不知——当然,他的付出并非没有补偿,最终他离开了中国,无论是在取向方面,还是在物质生活方面,都比当年的中国改善了很多。
不幸地是,纸是包不住火的,何况又是毫无隐私众目睽睽地60年代中国,一个虽然没有契卡,但是有着无数居委会大妈的世界。时佩璞和Boursicot约会的事情终于被发现了,Boursicot的作为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法国都是见不得光的,但他们约会的事情却再也瞒不住人,在八卦之魂和忠心报国混杂的拷问下,时佩璞惊慌地承认了约会的事实,但没敢承认自己的取向,推脱说因为自己演的青衣,被Boursicot当成了女性。
然后事情向着所有人都控制不了的方向发展。那位制定了不许用美人计的伟大总理,同时也一再强调过一条脍炙人口的原则“外交无小事”。这条原则经过几个居委会大妈合计与联想之后被怪异地解读为让时佩璞继续把女性角色扮演下去以免使洋大人发觉受骗,哭笑不得的时佩璞眼看着自己成为闹剧的中心,但死也不敢承认自己的性取向,于是只好憋在心里忍着几位大妈出谋划策,这一幕的高潮是某位大妈怀着为祖国圆面子的悲壮信念远赴新疆,寻来一位看似混血的孤儿……OMG……这时候无论时佩璞还是Boursicot心中都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搞毛啊!”……但无论是中国人时佩璞,还是已经逐渐熟悉了中国文化的法国人Boursicot,都清楚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退一步就是死,于是只能继续配合着演下去……
岁月荏苒白驹过隙,Boursicot回到了法国,再次遇到了真爱并且建立起一个家庭——当然,对象是另外一枚帅哥。他并没有忘记远在中国的时佩璞,并且,经过努力,在接近20年之后,帮助时成功离开了故土,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法兰西,虽然,以色事人色衰则爱弛,此时维系他们的,已经只剩当初的一点回忆了……
但是命运还是没放过这对曾经的爱侣,一队法国警察打破了Boursicot生活的宁静。是的,当初Boursicot给中国当间谍的事情败露了,时过境迁,双面间谍Boursicot早已丢失了当初和法方的联系线索,在看守所里他不得不面对这种可能:他为法国情报部门效力归属于另外一条线,这桩旧事可能再也无法证实,他需要自救,至少,让自己的罪责显得轻一些,抱着一线希望,他把目光投向了闲居的时佩璞……是的,自己只是被骗,被迫参与的一个从犯,只要咬定这种说法,自己就可以尽量减轻罪责……时佩璞当然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背水一战,一个男人怎么能实施美人计?
Boursicot也不能退缩,绝对不能成为主犯,自己必须什么都不知道。他的性别?是的,也不知道,为了证明这点,一个自杀未遂的镜头悄悄加入了剧本。
在监狱的日子是漫长的。不过一个偶然的意外,让法国情报部门想起了这个曾经的,不起眼的小角色,在故纸堆里检索一番之后,确认此人确实曾经为大法兰西效力,一星期之后,Boursicot得到了假释,此时距他入狱已经过去了49个月,时佩璞获释也已经是两年以前的事情了。
此后的日子里,Boursicot过上了普通的生活,偶尔有人问起那个传奇的故事,他回答说“被欺骗总比骗人好些,我只遗憾事实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没错,这不是他原先设想的那样。两个并不算聪明的年轻人,为了自保不得不说出一个个谎言,为了圆谎,不得不继续补充新的谎言,完全没有事先设计精密阴谋,一个怪异的连环套终于在自身推动下膨胀到了离奇的地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美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