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客宗
把马拉进马廊,把茶叶和盐巴扔进货仓或就是客栈房间的一角,就着浓浓的酥油味,穿过厅堂,到外边撒上一泡热热的尿,抬头看看户外,月光朗照,整个独克宗的白房子在月光的辉映下向这个马夫的眼帘袭来。
远远近近的房屋安静地与马夫对视,月光下房屋阴影的部分与明亮的白色形成错落的动感,铺展到山坡上面。
天有些凉,马夫猛地打了个冷战。这时候房间里传来相好的央金爽脆的呼喊,边系着裤子,边懒懒地进屋,顺道用后脚跟把大门带上,月光之城轰然关在门外。
这是我能够想象得到的,独克宗最美的场景。
它一定发生过,一切道具都有了,怎会没有?
上千年来它都这么热闹。一千多年前,云南思茅地区的商人知道很多地方都需要他们的茶叶,于是把普洱等茶叶装上马,就出发了。旅程一般都很遥远,最远要运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常常是一年以后,才能回到家乡。云南这边的路还好走一些,大理、丽江我替他们走过了,我知道这并不难,然后,就到了这里,独克宗。这段路,也不好走,但艰难的地方不多,望得到休憩的地方,内心也不会绝望。但从这里开始,就是藏区了。再往前,是一条走了一辈子都头疼的路:德钦、察隅、左贡、拉萨、亚东、日喀则、柏林山口。崇山峻岭、峡谷深溪。山都陡峭,路都艰险,思念都没有边际。
于是独克宗这个中转站,对于马帮来说,便具有特殊的意义。
独克宗,藏语意为月光城。这典故源于最初兴建时的建筑材料。工匠们发现当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墙的涂料,于是古城民居外墙皆涂成白色,这种风格一直沿用至今。月夜,银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娆,于是,当地人就把古城称做“独克宗”。
独克宗并非仅仅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它也曾经有过战火,也曾市声哗然。
三百多年前的达赖喇嘛给康熙写了封信,请求互市于金沙江,清廷允准在中甸立市,独克宗成为滇藏贸易的重要集市。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同样热闹。由于日军占领缅甸,切断滇缅交通,大批援华物资只能越过喜马拉雅山从拉萨经滇西北运抵昆明,独克宗又成为滇、藏、印贸易的中转站。
但我们知道,最热闹的时候,是今天。
自从中甸被改称“香格里拉”以来,独克宗就变成“香格里拉老城区”。大批失落的人群到这里寻找天堂,于是独克宗被无可避免地涂了脂,抹了粉,镶了边。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另一个丽江,买卖的商品都相似,行走的面孔都相同,建设者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弄得跟别人一样,喧哗扰民,灯火辉煌,我看不到宁静的月光映射在白墙。这里只有灯光,没有月光。
那个马夫呢?还有央金。那些茶香呢?还有马的腥膻。我多想坐下来,跟他聊聊他已经走过的澜沧江、金沙江,听他说说一路的见闻,溜索和飞石,寒冷与希望。
是的,在这自我放逐的时光里,我愿意作那个马夫。有艰险,但可以越过,问题是目标清晰,在到达独克宗以后,知道可以短暂地休憩一下神经。犹如重体力劳作一天之后,知道有一个热水澡在等候,无论明天怎样,你可以当作全不存在。彼时彼刻,那个月光朗照的夜晚就是美好的一切,就是香格里拉。
清晨,小孙子坐在转经筒旁边,看着奶奶转经。独克宗是游人的,但也是原住民的。这里仍旧是藏民族聚居的地方。
在转经的山顶,风马旗下,是香格里拉县城。近景的地方是老城区,也就是独克宗,远处是新城。
一只小狗在清晨的四方街看零落的行人。四方街是独克宗的中心广场,这个时间,古城里还没有来自异族的喧哗与骚动。
小巷幽深。当年的马帮就是从这些小巷进入古城。在今天,要走得深一些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再走远一些,走到独克宗的边缘,还能够看到原始的景象。但新兴的“古建筑”正一段一段蚕食过来。
居民墙上鲜花盛开。墙上的颜色是出自当地的白色粘土,月光之下,它们发出洁白的颜色。就是这颜色凝练出“月光之城”圣洁宁静的气质。
一个婚纱摄影师在以老城区为背景,为新人拍照片。独克宗的风景吸引各色人等赶到这里。但他们到来时,看到的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独克宗。
独特的屋顶不同于其他臧式建筑,但人工的痕迹还是随处可见。人们喜欢在旧的东西上把东西弄得很新,然后,他们仍旧说这是旧的。
黄昏降临,独客宗开始亮起了灯光,在现代文明的粉饰下,它不再需要月光的辉映。
远远近近的房屋安静地与马夫对视,月光下房屋阴影的部分与明亮的白色形成错落的动感,铺展到山坡上面。
天有些凉,马夫猛地打了个冷战。这时候房间里传来相好的央金爽脆的呼喊,边系着裤子,边懒懒地进屋,顺道用后脚跟把大门带上,月光之城轰然关在门外。
这是我能够想象得到的,独克宗最美的场景。
它一定发生过,一切道具都有了,怎会没有?
上千年来它都这么热闹。一千多年前,云南思茅地区的商人知道很多地方都需要他们的茶叶,于是把普洱等茶叶装上马,就出发了。旅程一般都很遥远,最远要运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常常是一年以后,才能回到家乡。云南这边的路还好走一些,大理、丽江我替他们走过了,我知道这并不难,然后,就到了这里,独克宗。这段路,也不好走,但艰难的地方不多,望得到休憩的地方,内心也不会绝望。但从这里开始,就是藏区了。再往前,是一条走了一辈子都头疼的路:德钦、察隅、左贡、拉萨、亚东、日喀则、柏林山口。崇山峻岭、峡谷深溪。山都陡峭,路都艰险,思念都没有边际。
于是独克宗这个中转站,对于马帮来说,便具有特殊的意义。
独克宗,藏语意为月光城。这典故源于最初兴建时的建筑材料。工匠们发现当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墙的涂料,于是古城民居外墙皆涂成白色,这种风格一直沿用至今。月夜,银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娆,于是,当地人就把古城称做“独克宗”。
独克宗并非仅仅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它也曾经有过战火,也曾市声哗然。
三百多年前的达赖喇嘛给康熙写了封信,请求互市于金沙江,清廷允准在中甸立市,独克宗成为滇藏贸易的重要集市。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同样热闹。由于日军占领缅甸,切断滇缅交通,大批援华物资只能越过喜马拉雅山从拉萨经滇西北运抵昆明,独克宗又成为滇、藏、印贸易的中转站。
但我们知道,最热闹的时候,是今天。
自从中甸被改称“香格里拉”以来,独克宗就变成“香格里拉老城区”。大批失落的人群到这里寻找天堂,于是独克宗被无可避免地涂了脂,抹了粉,镶了边。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另一个丽江,买卖的商品都相似,行走的面孔都相同,建设者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弄得跟别人一样,喧哗扰民,灯火辉煌,我看不到宁静的月光映射在白墙。这里只有灯光,没有月光。
那个马夫呢?还有央金。那些茶香呢?还有马的腥膻。我多想坐下来,跟他聊聊他已经走过的澜沧江、金沙江,听他说说一路的见闻,溜索和飞石,寒冷与希望。
是的,在这自我放逐的时光里,我愿意作那个马夫。有艰险,但可以越过,问题是目标清晰,在到达独克宗以后,知道可以短暂地休憩一下神经。犹如重体力劳作一天之后,知道有一个热水澡在等候,无论明天怎样,你可以当作全不存在。彼时彼刻,那个月光朗照的夜晚就是美好的一切,就是香格里拉。
清晨,小孙子坐在转经筒旁边,看着奶奶转经。独克宗是游人的,但也是原住民的。这里仍旧是藏民族聚居的地方。
![]() |
![]() |
在转经的山顶,风马旗下,是香格里拉县城。近景的地方是老城区,也就是独克宗,远处是新城。
![]() |
一只小狗在清晨的四方街看零落的行人。四方街是独克宗的中心广场,这个时间,古城里还没有来自异族的喧哗与骚动。
![]() |
小巷幽深。当年的马帮就是从这些小巷进入古城。在今天,要走得深一些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 |
再走远一些,走到独克宗的边缘,还能够看到原始的景象。但新兴的“古建筑”正一段一段蚕食过来。
![]() |
居民墙上鲜花盛开。墙上的颜色是出自当地的白色粘土,月光之下,它们发出洁白的颜色。就是这颜色凝练出“月光之城”圣洁宁静的气质。
![]() |
一个婚纱摄影师在以老城区为背景,为新人拍照片。独克宗的风景吸引各色人等赶到这里。但他们到来时,看到的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独克宗。
![]() |
独特的屋顶不同于其他臧式建筑,但人工的痕迹还是随处可见。人们喜欢在旧的东西上把东西弄得很新,然后,他们仍旧说这是旧的。
![]() |
黄昏降临,独客宗开始亮起了灯光,在现代文明的粉饰下,它不再需要月光的辉映。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