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梦”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植梦”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Leonardo所扮演的角色在影片中的另一项任务,便是把梦“植入”到一个人的大脑中。对此Gackenbach表示,“植梦”在梦学研究中其实是一种稀松平常的实验手段,只不过不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花里胡哨而已。
例如,有的人在作出工作上的抉择时,可能会去寻求深层潜意识的指引。Gackenbach说,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把近几天所发生的能够影响到情绪的事情写到纸上,借此清除掉头脑中多余的“原料”,这样在睡眠时,大脑就会空出来处理有关工作的信息。
“然后在你睡觉之前,要就想从梦中获取答案的问题对自己发问。”Gackenbach补充说,“当然,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你需要把昨晚的梦写下来,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信息。因为梦的含义有时候是很直接的,但有时候却非常隐晦。”
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先教一群学生如何通过一个三维迷宫,然后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在测试之前睡了两小时,另一组则没有睡觉。测试结果表明,睡觉组中梦到三维迷宫的那些学生的成绩要好于没有梦到迷宫的人,以及根本没有睡觉的人。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Robert Stickgold说:“我们认为梦境能够记录大脑在不同层面处理同一问题时产生的各种信息,梦境可能反映了大脑对记忆进行串联的企图,这些记忆一旦串联起来,将对人更有帮助。”
“俄罗斯方块”解梦
在一项研究中,Stickgold让受试者每天睡前玩上几个小时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借此发现了梦在大脑中构建的秘密。有些受试者患有健忘症,他们的特点是缺乏对储存在海马体中的“陈述性记忆”进行回忆的能力。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如对人名、地名、名词以及定理、定律等的记忆。陈述性记忆的特征是,在需要时可以将事实陈述出来。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健忘症患者还是正常人,都梦到了俄罗斯方块下落、旋转、变形的情景。这说明梦与陈述性记忆并无关系,它是由大脑的另一项记忆功能——内隐记忆掌管的。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刻意回忆的条件下,人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比如有的人虽然很多年不骑自行车了,但给他一辆自行车还是会骑,这就属于内隐记忆。
健忘症患者虽然缺乏陈述性记忆,但和正常人一样具备内隐记忆,这使得科学家确信正是内隐记忆把“原材料”组装起来,编织成了梦。Stickgold和他的同事将这一结果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电子游戏助梦“进化”
Gackenbach发现,电子游戏是一种虚拟现实,这跟做梦非常相似。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玩游戏来控制自己的梦,乃至战胜噩梦。“如果你梦见一头怪物在追你,你不是逃跑和尖叫,而是回过头来反击,并从中获得许多乐趣,你就控制了自己的梦。”Gackenbach说。目前她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电子游戏帮助士兵克服由于战争造成的创伤后精神失调症。
而芬兰图尔库大学的心理学家Antti Revonsuo发现,做梦有助于人们处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危险。他提出了一个名为“威胁模拟”的理论,用以解释我们的远古祖先在梦见遭受剑齿虎袭击时,也训练了自己在真实生活中与剑齿虎周旋的能力。
Gackenbach认为电子游戏能够满足这种模拟威胁的需要,进而让人们的梦得到“进化”。她形容说:“到那时,人们做噩梦的时候就不会再喊‘天哪,这太可怕了’。他们会说‘天哪,这太好玩了’。”(丁佳)
Leonardo所扮演的角色在影片中的另一项任务,便是把梦“植入”到一个人的大脑中。对此Gackenbach表示,“植梦”在梦学研究中其实是一种稀松平常的实验手段,只不过不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花里胡哨而已。
例如,有的人在作出工作上的抉择时,可能会去寻求深层潜意识的指引。Gackenbach说,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把近几天所发生的能够影响到情绪的事情写到纸上,借此清除掉头脑中多余的“原料”,这样在睡眠时,大脑就会空出来处理有关工作的信息。
“然后在你睡觉之前,要就想从梦中获取答案的问题对自己发问。”Gackenbach补充说,“当然,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你需要把昨晚的梦写下来,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信息。因为梦的含义有时候是很直接的,但有时候却非常隐晦。”
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先教一群学生如何通过一个三维迷宫,然后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在测试之前睡了两小时,另一组则没有睡觉。测试结果表明,睡觉组中梦到三维迷宫的那些学生的成绩要好于没有梦到迷宫的人,以及根本没有睡觉的人。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Robert Stickgold说:“我们认为梦境能够记录大脑在不同层面处理同一问题时产生的各种信息,梦境可能反映了大脑对记忆进行串联的企图,这些记忆一旦串联起来,将对人更有帮助。”
“俄罗斯方块”解梦
在一项研究中,Stickgold让受试者每天睡前玩上几个小时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借此发现了梦在大脑中构建的秘密。有些受试者患有健忘症,他们的特点是缺乏对储存在海马体中的“陈述性记忆”进行回忆的能力。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如对人名、地名、名词以及定理、定律等的记忆。陈述性记忆的特征是,在需要时可以将事实陈述出来。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健忘症患者还是正常人,都梦到了俄罗斯方块下落、旋转、变形的情景。这说明梦与陈述性记忆并无关系,它是由大脑的另一项记忆功能——内隐记忆掌管的。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刻意回忆的条件下,人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比如有的人虽然很多年不骑自行车了,但给他一辆自行车还是会骑,这就属于内隐记忆。
健忘症患者虽然缺乏陈述性记忆,但和正常人一样具备内隐记忆,这使得科学家确信正是内隐记忆把“原材料”组装起来,编织成了梦。Stickgold和他的同事将这一结果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电子游戏助梦“进化”
Gackenbach发现,电子游戏是一种虚拟现实,这跟做梦非常相似。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玩游戏来控制自己的梦,乃至战胜噩梦。“如果你梦见一头怪物在追你,你不是逃跑和尖叫,而是回过头来反击,并从中获得许多乐趣,你就控制了自己的梦。”Gackenbach说。目前她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电子游戏帮助士兵克服由于战争造成的创伤后精神失调症。
而芬兰图尔库大学的心理学家Antti Revonsuo发现,做梦有助于人们处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危险。他提出了一个名为“威胁模拟”的理论,用以解释我们的远古祖先在梦见遭受剑齿虎袭击时,也训练了自己在真实生活中与剑齿虎周旋的能力。
Gackenbach认为电子游戏能够满足这种模拟威胁的需要,进而让人们的梦得到“进化”。她形容说:“到那时,人们做噩梦的时候就不会再喊‘天哪,这太可怕了’。他们会说‘天哪,这太好玩了’。”(丁佳)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