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的见闻
过年买火车票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去了代售点,说是十天之内只有无座的票了,我想起新闻里说很多网上订好票的人也一样在火车站排起长队,又说农民工很可怜,没法上网根本订不到票。我心想去火车站排队不比在火车里站着好受多少,又觉得身为无产阶级,理应与农民工姐妹弟兄们同站,于是一狠心就买了张无座票。
其实呢,我一直都挺喜欢跟农民工们一起挤火车的,路上十几个小时,可以听听他们说什么,了解一下他们生活的变化,包括回家,都是田野调查的好机会。抱着这个念头,一切无聊乃至令人疲倦的聊天、探亲都变得有意思起来。
车厢里的拥挤与我想象得差不多,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女人,差不多全是男性农民工,只有几个是夫妻同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有座!少数几个站着的,除了我则多是寒假回家的学生。我当即心有点凉,这都是因为太懒不肯订票以及没有实据的阶级同情心造成的后果,不过事已至此,只好认命了。
一问,原来农民工兄弟订票并不难,有专门人士,也许是票贩子,负责为农民工订票,每张票多收5块钱而已,他们是集体订票,所以整整一个车厢差多不都是同乡和老熟人。这样一来,可以想象这车厢里是多么热闹了,聊天声不断,还经常你来我往地串座。有人拿手机放了一首歌,反复听,是一个女声唱的,但却是在外打工的男性农民工的口吻:“亲爱的妻子,你辛苦了,在家任劳任怨,照顾孩子,侍奉爹娘,请让我对你说声谢谢”,这一类歌词。有位农民工兄弟发出感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嘛,还是家里最好,踏实。听着这歌,说着这话的时候,我猜他们的思绪早都飞到了家里的妻子身边,这质朴的夫妻恩爱,真的挺温馨。
听到俩人对话,特逗。一个说,你以为现在还像以前啊,现在老板招不到工,都得好酒好饭招待你,招待不好咱就走人。一个问,那你们吃的什么? 面条? 前面那个笑了,说这年代谁还吃面条?四菜一汤,白米饭!后一个说,羊肉面牛肉面啊,那不挺好的?听到这话,我跟对面一个大嫂实在忍不住笑起来,当然没笑出声。
我要说农民工大伯们还真是质朴善良,站了几站,开始有人给我让座,我坐了一会儿让他继续坐。结果一会儿过来个串座的大伯,稍微年轻点儿,大声“批评”某大伯怎么不懂得让座呢,我替他分辩说刚才我已经坐了一会儿,他还在那不依不饶,当然也是开玩笑的。最后某大伯估计脸上实在挂不住,干脆跑去吸烟不回来了。身为年轻人却被老年人(他们多数都五六十岁了,年轻点儿也得四十多)给让座,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旁边一个干脆对着我讲起了他在外的工作经历,也许是让我觉得安心一点儿吧。我挺感谢他们的,真心觉得他们很可爱。
不多会儿,乘务员就来打扫卫生了。话说这乘务员是真勤快,也真辛苦,几乎每隔一两小时就来打扫一次。一个农民工对他说:你看,现在没人在车厢里吸烟了,素质提高了。有点自豪的语气。
乘务员没吱声,一会儿扫出一大堆垃圾。凌晨两点在安徽下了一批人,四点在河南又下一批之后,车厢顿时空荡起来,我就纳闷呢,在外很难碰到一个同乡,怎么过年会有这么多人回家?原来是一路的其他省份的人太多啦!待坐到终点站,每个车厢就剩十来人了,只能说我们老家人真的太恋家了,舍不得出门啊。
最后一个小插曲尤值得一提,大多数人下车后,乘务员又来打扫卫生了,这回他可是有话要说了:这些人,素质就是差!你看这车厢里到处都是水,明明桌子上有装垃圾的盘子,还往地上扔,搞得多脏!
听到这话我又在心里笑起来,想起我的友邻nell写的关于“素质”的一篇日志,的确,这个词真是什么人都在用,前面农民工自觉素质已提高,自身形象好起来;后面列车员可又不买账。
不过,说到他们为什么往地上扔垃圾,我猜大概是因为那个明晃晃擦得铮亮的不锈钢盘子在农民工眼里不太适合往里扔垃圾吧,家里洗菜盛饭的锅碗估计还没这么铮亮呢,怎好意思往这么个干净明亮的东西里放垃圾?
我昨天回来时,车厢里多是外出工作的年轻人,乘务员果然没那么勤快地打扫卫生了。
(本来是想把回家和路上见闻一块儿写的,想想不是很搭边,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要说我家乡的事儿,那更是好玩了,明天再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