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当中聊起感情。他说,他这个年岁,感情已经不能成为生活的重心了,这和他之前鄙视我的麻木不仁感情淡薄是不是有矛盾呢?我还是不太理解也无法辩驳。不过反而提醒了我,如果有三十上下的单身男性朋友,不要对他们去产生什么过多的期待,想要罗曼蒂克,想要轰轰烈烈,为什么17、8的时候不去争取,为什么大学的时候不去好好爱,现在想早恋也晚了,怪不了别人,只能说悟的太晚,不过既然晚了也没什么好去年念叨了,至少不要让自己生活在过去里,无论是过去的快乐还是忧伤。
当然后来争论的重心在受人和社会的影响。人生在世,总是免不了受人影响。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江南,小时候听着吴语长大,杨柳荫荫,桃花灿灿;若是生在贫瘠不毛之地,可能便是朔风阵阵,杀气腾腾,便是生于淮北则为枳了吧。放在更大的层面说,生在这个国家,从小学的汉语,吃得大米,如果生在地球的另一端,大抵是说着洋文,吃着面包土豆。如果说要不被这个世界所影响的活着,那就是荒谬而可笑的,有能脱离于实践和空间的存在么,又有能抓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的人么?这种交互的影响不可避免,却未必是什么好事:我总是很容易把道理想通,殊不知那也是别人的道理和思想,一点小聪明使我加速地被同化实在糟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发现自己毫无建树也不可能再有所成就的时候感叹“这个社会是多么的残忍,我不过是墙上的一块砖”,这种卢瑟式的感叹,真是够了。小时候老师总是问理想,长大了一些再谈就会被人嘲笑,不一会儿又有人跳出来眼眶湿润如余大湿一般地呼号,“不要嘲笑别人的理想”,“你的理想去了哪里”。他们真的在乎别人的理想么,只是想要找一点叫人湿态的句子,让自己看起来不这么可悲罢了。事实上,别人的理想,与我何干?同样的,别人的嘲笑很重要么?如果自己还贼心不死就去做点事情吧,不然就算是推倒了将你当作砖的高墙,又会茫然的痛苦于空无一物的荒芜。
曾经有个s/b表情犀利的告诉我:“要好读书不求甚解。”那时候我还小,被忽悠了一把,放到今天,我一定用中指对着他说,我/草/泥/马/勒/隔/壁。如果是童年岁月,这样可能无可厚非,因为对这个世界了解太少,读什么都是一知半解。成长了,有自己的审美观了,如果再把时间花在泛读中,便是彻彻底底的浪费时间。试想花了一周时间,速速读完了一本庸作或者劣作,然后花三天时间就抛在脑后,留下的大概只有豆瓣上的一个评分,只言片语看似有理其实不知是哪里抄来的评价,时间却溜走了,人却还在原地踏步。一次被问及非常喜欢的书并且说出其内容为什么喜欢,我搜索枯肠,只得寥寥数本,哑口无言,实在是丢人现眼。泛读的好处只有一个,花三分钟时间去判断这本书适不适合精读。电影也是一样,看过一千部,一万部又怎么样呢,大多数还是浪费时间,顶多是在IMDB,时光,或者豆瓣上留一个评星作为统计数据,微不足道,到时候又要哭着说“after all, a brick on the wall.”
过年回家扔了小时候买的很多书,CD,和衣服,以前认为是回忆,事实很残酷——这只是灰尘的堆积场所。
2012,准备两场考试,不做多说。
当然后来争论的重心在受人和社会的影响。人生在世,总是免不了受人影响。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江南,小时候听着吴语长大,杨柳荫荫,桃花灿灿;若是生在贫瘠不毛之地,可能便是朔风阵阵,杀气腾腾,便是生于淮北则为枳了吧。放在更大的层面说,生在这个国家,从小学的汉语,吃得大米,如果生在地球的另一端,大抵是说着洋文,吃着面包土豆。如果说要不被这个世界所影响的活着,那就是荒谬而可笑的,有能脱离于实践和空间的存在么,又有能抓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的人么?这种交互的影响不可避免,却未必是什么好事:我总是很容易把道理想通,殊不知那也是别人的道理和思想,一点小聪明使我加速地被同化实在糟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发现自己毫无建树也不可能再有所成就的时候感叹“这个社会是多么的残忍,我不过是墙上的一块砖”,这种卢瑟式的感叹,真是够了。小时候老师总是问理想,长大了一些再谈就会被人嘲笑,不一会儿又有人跳出来眼眶湿润如余大湿一般地呼号,“不要嘲笑别人的理想”,“你的理想去了哪里”。他们真的在乎别人的理想么,只是想要找一点叫人湿态的句子,让自己看起来不这么可悲罢了。事实上,别人的理想,与我何干?同样的,别人的嘲笑很重要么?如果自己还贼心不死就去做点事情吧,不然就算是推倒了将你当作砖的高墙,又会茫然的痛苦于空无一物的荒芜。
曾经有个s/b表情犀利的告诉我:“要好读书不求甚解。”那时候我还小,被忽悠了一把,放到今天,我一定用中指对着他说,我/草/泥/马/勒/隔/壁。如果是童年岁月,这样可能无可厚非,因为对这个世界了解太少,读什么都是一知半解。成长了,有自己的审美观了,如果再把时间花在泛读中,便是彻彻底底的浪费时间。试想花了一周时间,速速读完了一本庸作或者劣作,然后花三天时间就抛在脑后,留下的大概只有豆瓣上的一个评分,只言片语看似有理其实不知是哪里抄来的评价,时间却溜走了,人却还在原地踏步。一次被问及非常喜欢的书并且说出其内容为什么喜欢,我搜索枯肠,只得寥寥数本,哑口无言,实在是丢人现眼。泛读的好处只有一个,花三分钟时间去判断这本书适不适合精读。电影也是一样,看过一千部,一万部又怎么样呢,大多数还是浪费时间,顶多是在IMDB,时光,或者豆瓣上留一个评星作为统计数据,微不足道,到时候又要哭着说“after all, a brick on the wall.”
过年回家扔了小时候买的很多书,CD,和衣服,以前认为是回忆,事实很残酷——这只是灰尘的堆积场所。
2012,准备两场考试,不做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