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diots》影评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的电影,然后觉得,如果张艺谋没有那么深沉,没有那么文艺;如果陈凯歌没有那么匪夷所思、天马行空的构想;如果徐克没有那么有才,没有那么充满想象力,没有雨化田、白面探官这样的天才级创作的话,或许,华语电影史上会多出一抹青春色彩,会多出一部精彩的电影,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既然提到华语电影,我想多啰嗦几句,就2011年来说,好的电影不少而且它们的票房表现不俗,《龙门飞甲》《失恋33天》《那些年》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也有好的电影不受观众待见的,例如《钢的琴》。并且,在2011年,最受关注的,无疑就是《金陵十三钗》,但是,我并没有认为这部片子有多么震撼,至少逊色于拍的同样的历史背景的《南京南京》,或许,这显得我有点冷血,我只想说,只是因为张艺谋的名字太响亮了而已。而《失恋33天》《那些年》或许更让人动容,没有大牌的电影,素得让人心动的电影,个人认为,才算得上是好电影,就像九把刀说的,他拍这部片子,没什么商业目的,没什么得奖目的,只是拍出了真实的东西,并且他说,就算拍下一部电影,也要再等等几年,就是为了洗去《那些年》的影子,再说,他并不是专业的导演,没有庞大的金融支持,没有跨国的技术支持。
接下来,回归到《3idiots》从这部电影本身来说,一切仿佛显得中规中矩,就题材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新颖之处,就演员来说,似乎没有特别的俊男美女为整部片子带来亮点,就故事的表现方式来说,导演无非将过去与现在进行了合理的穿插,加入浓郁的印度歌舞原素,以及另一位“idiot”的旁白。
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部感染力很强的片子,片头,印度美丽的风景,让我想起了《非诚勿扰1》里,冯小刚展现日本北海道的美丽风景的片段,非常震撼。充满张力的歌曲着实吸引住观众的耳朵。还有每一位演员的表演都夸张得恰到好处,配角学院院长Viru,死读书的学生Chatur是两个个性、表情都非常鲜明的角色,院长死板、固执甚至是专制,Chatur呆、势力、从不为他人着想,剧中因为这两个角色使得整部电影更加精彩、有趣,而院长最后的转变,以及将那支笔交给Rancho的时候,是整部戏感人之处,其实,我想,导演也想表明Rancho最后获得成功以及教育制度的未来或许会赢得转机,赢得更好的发展。所以,电影的最后,展现的是Rancho办的一个充满趣味的学校,让人既喜又悲。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时间长,但是,恰到好处,没有一点多余的阐述,没有一点表意不明的地方,
我这个小观众,是近乎一边哭着一边笑着把整部片子看完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或许,正如网上有的人所说的,“这是部感人却不矫情的电影”。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想,就算是大好男儿,也会因为男主人公的泪水而流泪的,三个大傻瓜之间牢固的友情,三个大傻瓜对于未来自我人生的奋斗,三个大傻瓜尽其心尽其力。我想,他们是愚者更是智者,愚者愚在坚持得固执,愚在他们看似滑稽的行为,就像在剧中,其实用1千克秋葵,5百克奶油,外加一个“免费”就能叫醒Raju,看似荒唐,另人发笑,但是,这正是贫苦孩子的真实写照,人们应该多点同情心才是。所以,笑过之后,往往是泪水的洗礼。他们更是智者,同样是智在他们的坚持,这份坚持中Rancho成了主力军,他更像是那些人的精神支柱。到最后,他们终于为自己迈出了一步,所有人都知道,这小小的一步将会改变三位主人公的命运。于是乎,导演通过此来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理想,要去发现自己真正所爱,为了自己的所爱而付出,这份付出也会是很快乐的,结果,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剧中,学生们对老师、同学的各种恶搞,也被人们津津乐道,而这些恶搞,并没有让这部片子显得俗不可耐,反而让人觉得,其中充满各种滋味各种智慧。同时。这些恶搞并非无理取闹,只是学生们对于旧的教学制度不满的宣泄,所以,电影的另一个主线,就是Rancho对教育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他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向传统挑战,甚至是去修改Chatur的演讲稿,进而唤醒Raju,进而向人们展现填鸭式的教育所带来的恶果。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其实也是畸形的体制,这其中的曲折就不多说了,只是,我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唤醒更多的中国学生,包括我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不受束缚,都可以自由自在,那该有多好啊,就像一位高中老师说的,如果一个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他们的思维、行为都是一样的话,那简直是件非常恐怖的事,那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未来一代的扼杀啊。
再说说电影的另一个主线好了,就是Rancho和Pia的爱情。
人们喜欢说,金钱买不到爱情,人们喜欢崇尚高尚、纯洁的爱情。我想,这两个部分,在这部电影中同样找得到。作为电影中绝对的女主角,Pia的转变有目共睹,从真正认识到“价格标签男”到爱上Rancho,从对于父亲,同样是院长的惟命是从,到后来的反抗。这样的女性角色,为这部由“男人主导”的电影带来了不一样的基调,包括最后她在婚礼上勇敢的握住Raju的手,奔向自己的幸福的时候,也将电影推向一个高潮。其实,在印度,男女的地位仍旧不平等,在很多亚洲国家多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Pia这一角色更像是导演的另一个希望,希望女性可以敢于突破传统,获得知识,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争取男女平等仍旧是个长久的命题。
其实,这所有的沉重,是观影后的些许思考罢了,先前说过了,观看电影的时候,更多的只是本能的笑,发自内心的哭而已。一部好的电影的魅力即在于此,让人们在看的时候尽情的沉醉于电影之中,尽情地享受这一过程,尽情地宣泄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
既然提到华语电影,我想多啰嗦几句,就2011年来说,好的电影不少而且它们的票房表现不俗,《龙门飞甲》《失恋33天》《那些年》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也有好的电影不受观众待见的,例如《钢的琴》。并且,在2011年,最受关注的,无疑就是《金陵十三钗》,但是,我并没有认为这部片子有多么震撼,至少逊色于拍的同样的历史背景的《南京南京》,或许,这显得我有点冷血,我只想说,只是因为张艺谋的名字太响亮了而已。而《失恋33天》《那些年》或许更让人动容,没有大牌的电影,素得让人心动的电影,个人认为,才算得上是好电影,就像九把刀说的,他拍这部片子,没什么商业目的,没什么得奖目的,只是拍出了真实的东西,并且他说,就算拍下一部电影,也要再等等几年,就是为了洗去《那些年》的影子,再说,他并不是专业的导演,没有庞大的金融支持,没有跨国的技术支持。
接下来,回归到《3idiots》从这部电影本身来说,一切仿佛显得中规中矩,就题材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新颖之处,就演员来说,似乎没有特别的俊男美女为整部片子带来亮点,就故事的表现方式来说,导演无非将过去与现在进行了合理的穿插,加入浓郁的印度歌舞原素,以及另一位“idiot”的旁白。
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部感染力很强的片子,片头,印度美丽的风景,让我想起了《非诚勿扰1》里,冯小刚展现日本北海道的美丽风景的片段,非常震撼。充满张力的歌曲着实吸引住观众的耳朵。还有每一位演员的表演都夸张得恰到好处,配角学院院长Viru,死读书的学生Chatur是两个个性、表情都非常鲜明的角色,院长死板、固执甚至是专制,Chatur呆、势力、从不为他人着想,剧中因为这两个角色使得整部电影更加精彩、有趣,而院长最后的转变,以及将那支笔交给Rancho的时候,是整部戏感人之处,其实,我想,导演也想表明Rancho最后获得成功以及教育制度的未来或许会赢得转机,赢得更好的发展。所以,电影的最后,展现的是Rancho办的一个充满趣味的学校,让人既喜又悲。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时间长,但是,恰到好处,没有一点多余的阐述,没有一点表意不明的地方,
我这个小观众,是近乎一边哭着一边笑着把整部片子看完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或许,正如网上有的人所说的,“这是部感人却不矫情的电影”。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想,就算是大好男儿,也会因为男主人公的泪水而流泪的,三个大傻瓜之间牢固的友情,三个大傻瓜对于未来自我人生的奋斗,三个大傻瓜尽其心尽其力。我想,他们是愚者更是智者,愚者愚在坚持得固执,愚在他们看似滑稽的行为,就像在剧中,其实用1千克秋葵,5百克奶油,外加一个“免费”就能叫醒Raju,看似荒唐,另人发笑,但是,这正是贫苦孩子的真实写照,人们应该多点同情心才是。所以,笑过之后,往往是泪水的洗礼。他们更是智者,同样是智在他们的坚持,这份坚持中Rancho成了主力军,他更像是那些人的精神支柱。到最后,他们终于为自己迈出了一步,所有人都知道,这小小的一步将会改变三位主人公的命运。于是乎,导演通过此来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理想,要去发现自己真正所爱,为了自己的所爱而付出,这份付出也会是很快乐的,结果,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剧中,学生们对老师、同学的各种恶搞,也被人们津津乐道,而这些恶搞,并没有让这部片子显得俗不可耐,反而让人觉得,其中充满各种滋味各种智慧。同时。这些恶搞并非无理取闹,只是学生们对于旧的教学制度不满的宣泄,所以,电影的另一个主线,就是Rancho对教育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他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向传统挑战,甚至是去修改Chatur的演讲稿,进而唤醒Raju,进而向人们展现填鸭式的教育所带来的恶果。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其实也是畸形的体制,这其中的曲折就不多说了,只是,我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唤醒更多的中国学生,包括我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不受束缚,都可以自由自在,那该有多好啊,就像一位高中老师说的,如果一个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他们的思维、行为都是一样的话,那简直是件非常恐怖的事,那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未来一代的扼杀啊。
再说说电影的另一个主线好了,就是Rancho和Pia的爱情。
人们喜欢说,金钱买不到爱情,人们喜欢崇尚高尚、纯洁的爱情。我想,这两个部分,在这部电影中同样找得到。作为电影中绝对的女主角,Pia的转变有目共睹,从真正认识到“价格标签男”到爱上Rancho,从对于父亲,同样是院长的惟命是从,到后来的反抗。这样的女性角色,为这部由“男人主导”的电影带来了不一样的基调,包括最后她在婚礼上勇敢的握住Raju的手,奔向自己的幸福的时候,也将电影推向一个高潮。其实,在印度,男女的地位仍旧不平等,在很多亚洲国家多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Pia这一角色更像是导演的另一个希望,希望女性可以敢于突破传统,获得知识,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争取男女平等仍旧是个长久的命题。
其实,这所有的沉重,是观影后的些许思考罢了,先前说过了,观看电影的时候,更多的只是本能的笑,发自内心的哭而已。一部好的电影的魅力即在于此,让人们在看的时候尽情的沉醉于电影之中,尽情地享受这一过程,尽情地宣泄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