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
想自己给自己装作事不关己 ..而貌似事实也的确如此..可此刻感受却无法用一贯的理智去分析它的来龙去脉..“阶砖不会拒绝磨蚀”这句歌词总是让我抗拒。我太抗拒物是人非..可依旧亲眼目睹父母渐渐年老,爷爷奶奶逐渐蹒跚,曾经的angel虽笑容依旧,可它触碰出内心的颤动却已截然不同。身边的朋友渐渐成熟,谈论的话题不再是放学后如何玩乐,而是一如世故的互相攀比,衣着的品牌,房车的拥有,收入的高低,或是在调侃中特意加进朦胧暧昧的色情。
许久之前就感觉到,曾经的玩伴,同龄的友人,在多年分别之后如今都已变的世故。却很少有成熟。我自知自己眼光太过短浅,所以我无法看清此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亦不明了为何人们会变成如此。一个模板刻出来的生活:年少奋斗创业,谈情说爱;30余岁幸运则可收获曾经的汗水,得房得车得到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社会地位和银行积蓄,形式上的“爱人”婚姻,搭建给自己一幅美满幸福的人生景况。有人说我的字眼逐渐透露着愤青,可庆幸我已不再是从前那样,过于在乎他人的说法看法。人们也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少了太多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原则。而去刻意适应鱼龙混杂的各个意见。我因机缘巧合开始注重坚持小心改变。我亦相信相由心生,所以我的笑容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且重拾了曾经那份灿烂。
《lie to me》最近依然偶尔会看。这部美剧已来来回回看过好几遍。记得其中一篇情节:一名男子遭到自己妻子的背叛,女子在未结束于该男子的婚姻前,和另一国家的一个男子结婚。该男子在女子的婚礼上持枪行凶未遂,并被当场抓获。男子在针扎中不停的喊:“婚姻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不是要富贵同享,患难与共吗!... ...”虽然该男子的做法无一人会给与认同,可此番话却让全场人们突然沉默了。人们的脸上透露出的亦不仅是对该男子的同情,亦是对自己在此种社会的改变和一系列做法的同情。可怜着自己的诸多价值观,原来倘若被抛在赤裸裸的烈日下,自己亦不忍心看见那鲜血淋漓,且自己亦不会苟同。
“你现在有多少自己真心信耐的朋友?”
“没事干嘛扯到这个?”
“... ...”
“好吧,差不多十个。”
“...”
“好吧,有5个。”
“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那5个顶多也只剩2、3个。那如果... ...”
一开始问的人是个将近五十岁的男人,回答的是20多岁的女人。回想曾经,就如在童年时光,我什么人都相信,也感觉大家也都相信我。【当然,这里除了家人和教师。】可有天,某个小伙伴找我借了一个弹子球【童年的玩物】,并且他说明天我还你两个。那天我就开开心心的借给他,因为我知道明天我口袋里又能多一个弹子球了。可谁知,第二天我找他要,他说他昨天根本就没找我借过。且说我不要脸,说谎话。也许我会通过一些渠道,例如找爸妈,找老师,想让他们给我还回一个公道。因为同样的,我也相信他们,所以相信他们知道真相。真相就是我没有说谎,他昨天确实找我借了,且今天他应该还我两个。可最终也许我只能躲在角落里一个人哭。这番哭并不是谁欺负了我,或者我那里摔疼了。而是那些我原本信任的人他们不相信我。而我确实没有说谎。所以,我明白了这些不信任我的人亦不是我应该去相信的。
突然觉得上面的事例其实也就是如今所谓的成人世界的一种缩阴。不同的人,在自己处在的不同的境遇时,做着程度上或大或小的出卖着别人或者自己的事。为的,亦只是自己当下的某种欲望,或某些利益的索引。当然,上面的例子中家人和教师亦只是觉得小孩子的这些小事,他们做大人的不好去管,也没必要去管。可或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就如我很小时便知道纸上谈兵这个词,且思想中也确信着所有学校里的问答和操作都是此类。如老师问:“1加1等于多少啊?”我想都不想就会说:“2!”可生活中我知道1+1不等于2的情况到处都是。一个老鼠和一只猫;一个我和一颗糖;又或者是爸爸加妈妈【因为等于二的话我是咋来的】。
看见一颗老树布满皱纹,树干残破凹凸。同情不忍之心便会泛滥。看见童年的某件物品,虽因保存完好,其上亦毫无灰尘,可始终因感觉时光在其上留下的痕迹而感觉心灵触动。物是人非的感觉似乎对我的触动最为强烈。也如一些歌词:“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当风声吹乱你构想,可否抽空想这张旧模样。”“直到感觉你的发线有了白雪的痕迹。”“秒速,捉得紧了,而皮肤竟偷偷松了。”所有这番情景皆因能触动内心的怜悯和哀伤而使我欢喜。可我突然觉得我这种欢喜是一个病态。因欢喜本是一种快乐之感觉。而此种快乐却是因内心的哀伤的褶皱引起。而当我自己写歌写词时发现,原来时光的魅力不仅在于一往直前,甚至使人无暇顾及。亦在于它使人产生记忆,且可让人随意翻阅。当然,翻阅前我需有一定的觉悟。要了解脑中的回忆是曾经的经历,而不能因其过于美好而对其产生非分之想。完全客观的角度是谁亦不能做到。
爱情中的物是人非,现今应属于司空见惯。就如那句“成年人分手后,都像无所谓”。其实我觉得此话重点在于那个“像”,可现今却越来越有“真的无所谓”的趋势。而我自知无能,无力做到该点。我无法像掷飞镖那般:“这次一定正中红心。哎呀,歪了。”“这次一定正中红心!哎呀!差点!”“这次一定正中红心!... ...”... ...
我很喜欢《lie to me》中主角的女儿。我想若以后有机会可以有个女儿,我想我一定会很宠溺。其实如今回想,对待自己的女友,我似乎亦用了此种情感。可不管我如何宠溺,如何爱护。就如那主角一样,有一个烦恼始终存在。他〔我〕说:“emily,do not grow up too fast,ok?”
许久之前就感觉到,曾经的玩伴,同龄的友人,在多年分别之后如今都已变的世故。却很少有成熟。我自知自己眼光太过短浅,所以我无法看清此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亦不明了为何人们会变成如此。一个模板刻出来的生活:年少奋斗创业,谈情说爱;30余岁幸运则可收获曾经的汗水,得房得车得到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社会地位和银行积蓄,形式上的“爱人”婚姻,搭建给自己一幅美满幸福的人生景况。有人说我的字眼逐渐透露着愤青,可庆幸我已不再是从前那样,过于在乎他人的说法看法。人们也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少了太多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原则。而去刻意适应鱼龙混杂的各个意见。我因机缘巧合开始注重坚持小心改变。我亦相信相由心生,所以我的笑容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且重拾了曾经那份灿烂。
《lie to me》最近依然偶尔会看。这部美剧已来来回回看过好几遍。记得其中一篇情节:一名男子遭到自己妻子的背叛,女子在未结束于该男子的婚姻前,和另一国家的一个男子结婚。该男子在女子的婚礼上持枪行凶未遂,并被当场抓获。男子在针扎中不停的喊:“婚姻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不是要富贵同享,患难与共吗!... ...”虽然该男子的做法无一人会给与认同,可此番话却让全场人们突然沉默了。人们的脸上透露出的亦不仅是对该男子的同情,亦是对自己在此种社会的改变和一系列做法的同情。可怜着自己的诸多价值观,原来倘若被抛在赤裸裸的烈日下,自己亦不忍心看见那鲜血淋漓,且自己亦不会苟同。
“你现在有多少自己真心信耐的朋友?”
“没事干嘛扯到这个?”
“... ...”
“好吧,差不多十个。”
“...”
“好吧,有5个。”
“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那5个顶多也只剩2、3个。那如果... ...”
一开始问的人是个将近五十岁的男人,回答的是20多岁的女人。回想曾经,就如在童年时光,我什么人都相信,也感觉大家也都相信我。【当然,这里除了家人和教师。】可有天,某个小伙伴找我借了一个弹子球【童年的玩物】,并且他说明天我还你两个。那天我就开开心心的借给他,因为我知道明天我口袋里又能多一个弹子球了。可谁知,第二天我找他要,他说他昨天根本就没找我借过。且说我不要脸,说谎话。也许我会通过一些渠道,例如找爸妈,找老师,想让他们给我还回一个公道。因为同样的,我也相信他们,所以相信他们知道真相。真相就是我没有说谎,他昨天确实找我借了,且今天他应该还我两个。可最终也许我只能躲在角落里一个人哭。这番哭并不是谁欺负了我,或者我那里摔疼了。而是那些我原本信任的人他们不相信我。而我确实没有说谎。所以,我明白了这些不信任我的人亦不是我应该去相信的。
突然觉得上面的事例其实也就是如今所谓的成人世界的一种缩阴。不同的人,在自己处在的不同的境遇时,做着程度上或大或小的出卖着别人或者自己的事。为的,亦只是自己当下的某种欲望,或某些利益的索引。当然,上面的例子中家人和教师亦只是觉得小孩子的这些小事,他们做大人的不好去管,也没必要去管。可或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就如我很小时便知道纸上谈兵这个词,且思想中也确信着所有学校里的问答和操作都是此类。如老师问:“1加1等于多少啊?”我想都不想就会说:“2!”可生活中我知道1+1不等于2的情况到处都是。一个老鼠和一只猫;一个我和一颗糖;又或者是爸爸加妈妈【因为等于二的话我是咋来的】。
看见一颗老树布满皱纹,树干残破凹凸。同情不忍之心便会泛滥。看见童年的某件物品,虽因保存完好,其上亦毫无灰尘,可始终因感觉时光在其上留下的痕迹而感觉心灵触动。物是人非的感觉似乎对我的触动最为强烈。也如一些歌词:“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当风声吹乱你构想,可否抽空想这张旧模样。”“直到感觉你的发线有了白雪的痕迹。”“秒速,捉得紧了,而皮肤竟偷偷松了。”所有这番情景皆因能触动内心的怜悯和哀伤而使我欢喜。可我突然觉得我这种欢喜是一个病态。因欢喜本是一种快乐之感觉。而此种快乐却是因内心的哀伤的褶皱引起。而当我自己写歌写词时发现,原来时光的魅力不仅在于一往直前,甚至使人无暇顾及。亦在于它使人产生记忆,且可让人随意翻阅。当然,翻阅前我需有一定的觉悟。要了解脑中的回忆是曾经的经历,而不能因其过于美好而对其产生非分之想。完全客观的角度是谁亦不能做到。
爱情中的物是人非,现今应属于司空见惯。就如那句“成年人分手后,都像无所谓”。其实我觉得此话重点在于那个“像”,可现今却越来越有“真的无所谓”的趋势。而我自知无能,无力做到该点。我无法像掷飞镖那般:“这次一定正中红心。哎呀,歪了。”“这次一定正中红心!哎呀!差点!”“这次一定正中红心!... ...”... ...
我很喜欢《lie to me》中主角的女儿。我想若以后有机会可以有个女儿,我想我一定会很宠溺。其实如今回想,对待自己的女友,我似乎亦用了此种情感。可不管我如何宠溺,如何爱护。就如那主角一样,有一个烦恼始终存在。他〔我〕说:“emily,do not grow up too fas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