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录》观后感
前一阵经徐皓邀请看了过士行先生导演的《备忘录》《L'Aide-mémoire》,其中提到作者让•克劳德•卡里埃尔[Jean-Claude Carrière],虽然看过他不少电影,但最这部戏还是很陌生的。他是1968年写的这部戏,于是找了一下1968年的背景材料,结果还是很让人吃惊。由于背景资料,这部戏从荒诞的感觉一下变成了写实主义的作品。68年的法国性解放和我们90年代的“繁荣娼盛”似乎还是有区别,当时这个观念还是在49年后50年代波伏娃的《第二性》影响下的时髦和前卫的观念和行为!而我们对于街边按摩女和高级娱乐场所的想象,只是明末情_色繁华投影与8_9后不合作者犬儒主义的避风港,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还是需要秩序的,只不过,一夫一妻多妾制和一夫一妻多情人制的区别而已。所以为什么会出现流传甚广的关于红旗不倒和彩旗飘飘的笑话。百姓的智慧还是很可爱的!
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观念中蓄养歌姬似乎一直是个传统,是饶有风韵的事,和不道德无关,只是到了后来党——国希望移风易俗,才弄成了地下状态,在沙漠之下是暗流汹涌。相对“有情义”的人也会附庸苏东坡学士的风雅,找找他们的朝云,唯一的好处是提升了文化品位,不同之处在于苏学士的妻妾是一位去世后另一位续弦的,而很多国人是排星期几的,这点就有比较大的区别了。
《备忘录》的真诚正在于此,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无聊和空虚建立在一本记忆之中,解放所带来的除了自由以外还有彻底的无聊,一方面我们害怕两人关系中任何一种谎言和不真实的东西,因为这些仿佛木头里的钉子一样即使拔出来也会留下痕迹。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受不了在一起的极致状态。熟悉到连口臭和粪便的味道都无所遁形(太熟了之后反而是一种亲切感)。其实我们真的需要的只是诚实和真诚的一部分,看上去象的和真相的区别就是信任,为了信任有了耶稣基督。为了相信的感觉有了佛陀的智慧。记得徐皓当年把墙上的电线指给我,对我说那是永乐宫壁画的时候,困惑的我却真的感到了那种柔韧稳定绵长的线的魅力,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吧。其结果未见的不好!就像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个伟大的理想。
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观念中蓄养歌姬似乎一直是个传统,是饶有风韵的事,和不道德无关,只是到了后来党——国希望移风易俗,才弄成了地下状态,在沙漠之下是暗流汹涌。相对“有情义”的人也会附庸苏东坡学士的风雅,找找他们的朝云,唯一的好处是提升了文化品位,不同之处在于苏学士的妻妾是一位去世后另一位续弦的,而很多国人是排星期几的,这点就有比较大的区别了。
《备忘录》的真诚正在于此,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无聊和空虚建立在一本记忆之中,解放所带来的除了自由以外还有彻底的无聊,一方面我们害怕两人关系中任何一种谎言和不真实的东西,因为这些仿佛木头里的钉子一样即使拔出来也会留下痕迹。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受不了在一起的极致状态。熟悉到连口臭和粪便的味道都无所遁形(太熟了之后反而是一种亲切感)。其实我们真的需要的只是诚实和真诚的一部分,看上去象的和真相的区别就是信任,为了信任有了耶稣基督。为了相信的感觉有了佛陀的智慧。记得徐皓当年把墙上的电线指给我,对我说那是永乐宫壁画的时候,困惑的我却真的感到了那种柔韧稳定绵长的线的魅力,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吧。其结果未见的不好!就像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个伟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