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之前都是摘抄在本子上,现在时间不宽裕哇,so开辟个地。
《且听风吟》 村上春树
“哈特费尔德有部短篇小说叫《火星的井》,在他的作品中最为标新立异,仿佛暗示布拉德贝利的即将出现。书是很早以前读的,细节已经忘了,现将梗概写在下面:
那是一个青年钻进火星地表无数个无底深井的故事。井估计是几万年前由火星人挖掘的。奇特的是这些井全都巧妙地避开水脉。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挖这些东西出于什么目的。
实际上,除了这些井,火星人什么都未留下。没有文字没有住宅没有餐具没有铁没有墓没有火箭没有城镇没有自动售货机,连贝壳也没有。唯独有井。至于能否将其称为文明,作为地球人的学者甚难判断。的确,这些井建造得委实无懈可击,虽经几万年的岁月,而砖块却一块都未塌落。
不用说,曾有好几个探险家和考察队员钻进井去。携带绳索者,由于井纵向过深和横洞过长而不得不返回地面;未带绳索者,则无一人返回。
一天,一个在宇宙中往来仿惶的青年人钻人井内。他已经厌倦了宇宙的浩渺无垠,而期待悄然死去。随着身体的下降,青年觉得井洞逐渐变得舒服起来,一股奇 妙的力开始温柔地包拢他的全身。下降大约1公里之后,他觅得一处合适的横洞,钻入其中,沿着曲曲折折的路漫无目的地走动不止。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表早已停了。或许两小时,也可能两天。全然没有饥饿感和疲劳感,原先感觉到的不可思议的力依然包拢着他的身体。
某一时刻,他突然觉察到了日光,原来是横洞同别的井连在了一起。他沿井壁攀登,重新返回地面。他在井围弓身坐下,望着无遮无拦的茫茫荒野,又望望太阳。是有什么出了错!风的气息、太阳……太阳虽在中天,却如夕阳一般成了橙色的巨大块体。”-----------我喜欢这个故事。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说到底,写文章并非自我诊疗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自我疗养的一种小小的手段。
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庞大有时候会把事物的本质弄得面目全非。
“我一声不响地看着古坟,倾听风掠水面的声响。当时我体会到的心情,用语言绝对无法表达。不,那压根儿就不是心情,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完完全全被包围的感觉。就是说,蝉也罢蛙也罢蜘蛛也罢风也罢,统统融为一体在宇宙中漂流。”
-----------------------------------------------------------------
《世界如此你邪恶你要内心强大》
这是复制别人滴喲
这本书是天涯上的一个帖子整理出来的,这本书或许会对某些人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所以我总结了下。
现在好多畅销书都是这个路子,现在天涯上连载,有受众,然后有出版商联系,然后就出版。本来早已经读完,一直出差,没时间整理。我看这本书是因为这种互动性的帖子可能更加适用于现实情况,而非纯粹的理论研究。但是必然有其缺点,比如作者可能想法偏激(这样的帖子才受欢迎啊)。括号里是我自己的感受。
第一章 建立自己的心理优势
1、一个人越是感觉到自己要陷入灭顶之灾,软弱无力的自我不堪一击,他就越需要一个可以肯定他的价值,或者带他逃离心理上的危险之地的人。他越恐惧,这个人越像上帝。
社会制造“房奴”“孩奴”“卡奴”和“心奴”,前三者主要是缺钱,而“心奴”的根源是心理弱小。
2、内心强大的人有无法被摧毁的心理优势,其有如下版本:
A、世俗意义上,借助金钱、权力等,他们强则自我强大;
B、智力层面;
C、哲学宗教;
D、心理变态者:愤怒使人强大,战胜恐惧。
►我们常被失误的表象所骗,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象把别人想成某种样子,但可惜别人不是。(比如,恋爱时千般好,结婚后原形毕露)
3、过去常常给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下绊,创造和破坏都能给人力量,空虚无聊,有软弱无力感的人最可能破坏。(因为其最无力)
►一旦有人欺负自己,就要狠狠的回击,决不能让恐惧和不安全感在心理扎根。(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让恐惧和不安在心里扎根,以后会有心理疾病的)
第二章 那些内心强大的人
1、凤姐:在表演自己而已,演戏环节(大家回骂)消失,也就结束了。
►一招:要看穿一个人的心思,判断他是什么人,特别要注意从他嘴巴里捧出来的一些词,不管他们的词义是什么,都提供了一个人心底的信息,说谎时,一个人的眼睛和手势会出卖他;和人打交道时,一个人的用词也会出卖他。
2、范跑跑:A、占领道义、北大等制高点;B、对抗伪道德斗士。
3、任志强:
A、理性又冷静,在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基础上保持心理定力,在博弈时候绝对不让别人掠起自己的一丝情绪;对手想自己发出任何信息,都可以用自己的大脑进行解读并瞬间做出反应;
B、志强还有显赫的身份和家庭背景;
C、投入到演戏的情境中。
4、诸葛孔明:智力上的自信带入心理上(举得例子是空城计,实际上历史上空城计不是小明弄得,有曹操说,赵云说等等)
5、苏格拉底:哲学思考,理性能力
心理强大的指标
(1)不自卑;
(2)能够看穿别人的表演,以及一些圈套;(需要智慧啊)
(3)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应对,不为环境和他人所操纵,并且能快速地做出判断。
(4)在很大的打击前面,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理智,因此从未被什么击倒过。
(5)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一直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绝不动摇。
(6)绝不患得患失。
(7)能理性的树立、分析,客观看待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情。
(8)对自己适合做什么,有什么潜力,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9)宠辱不惊。
第三章 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
►社会有其“正义的规则”,要获得利益就要清楚规则,如自由主义等。
►人人面前有条“存在之河”,在这边的是现实主义,在河里挣扎的是理想主义者,在河里挣扎过,没过去的是实用主义,在河里挣扎过,度过去的是大彻大悟者。
►是什么在操纵我们
(1)社会价值排序;
(2)“自我”的虚假,(社会上的东西在自己心里的“代理人”)
(3)不确定性;
(4)别人言行的作用力指向自己。(别人的言行的作用力就是指向他的,力的方向,决定了心理的优势和劣势)
►窥视别人的快感:力是由我们指向被我们窥视的人,而且在心理上解除了他的防御。
(5)社会等级暴力
(6)他人的伤害
(7)死亡恐惧。
►影响我们心理的,是事情本身在我们心理上的投影,我们要理解它是怎么起作用的,可以防止别人攻击
(1)人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2)人有“社会组织”的属性
(3)心理生存影响大。人在心理上必须要生存,如被人打输了,大喊“你等着”
第四章 打破社会价值排序
►外部的“自我”进入我们心理,是我们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注定我们被自卑、焦虑、烦躁等情绪袭扰,价值排序的来源是摆脱泥土、汗水的永恒渴望。(笔者认为是离开泥土的人为了保住自己努力果实的心理)
►人与人是等同的,其他社会属性(钱啦、权力啦,上下级啦)是可以比较的。
►牛人=自我+社会价值排序的皮 所以将其皮剥去,就能够解放自己的心灵
训练:1、心理上对白眼的承受力;2、与让我自卑的人的平等对话。====》缺点:首先承认了社会价值排序
原则:只用大脑打交道,不以心理去面对,斩断其光环对我的心理的影响。
步骤:
(1)头脑敏锐,情绪稳定------>去“皮”
(2)找出其缺陷。大明星也要上厕所。
(3)以其“平常人”的背景(潜意识中的),代替“成功人士”背景。(成功人士也要吃喝拉撒的,有可能哪天和你成为厕友了呢,不要自己把别人神话掉)
第五章 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
►要获得某个具有一定权力或者资源的人的相助,找准他过去的自我和他对自我的态度非常关键。
其认同过去的自我,若我和他相同,可以得到帮助,其实在心理上“成功人士”是在补偿自己,若不认同过去的自我,那就完了。区别于拿过去备尝炫耀的“成功人士”
►在社会价值排序的命令下,一个人有什么东西最拿得出手,他就最喜欢把它拿来当成自己的“自我",他在心理上认同这个“自我”,也期待或“命令”:别人也这样认同他。但是,让这个自我不足以HOLD住的话,还用这个自我去和别人打交道,则无效。如:一个公司的老总,去另一个公司,还把自己当回事。
►判断一个人的自我是否为真的标准
1、这样做时,他是直面现实还是采取了心理防御。
2、做事时,是否在扮演一个角色。
3、“自我”是让内心有力量,“假我”是把内心破坏。(如,“听话的小孩)
4、违反人性和理性的“自我”都是假的。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取决于别人的看法(就是社会价值排序啊),灾难就开始了。(如,一个大专生面试,可能没有怕考官,却被周围的一群高学历吓到了)
►一个人总是带着他的往事和心理背景去和别人打交道(即带着自我和“假自我“),用智力分析,从而保护心理结构不受攻击,即刺激----判断----反映。心理结构分为:1、身体身份特征;2、往事;3、性格;4、情感;5、价值偏好。即对某事认可,如果否认这些,等于否认“自我”。
►一个人在他人眼中越透明,他就越没有力量。我们越是搞不清楚别人要对我们做什么,他对我们心理上的威胁就越大。(就是不确定性,也就是所,力是由别人指向我们的)。如:领导突然阴沉着脸叫你过来,我们必须1、智力拦截,2、分析预测。这样子才能保持心理优势。
►偷窥的快感:力是由我们指向被偷窥对象,我们控制这不确定性,所以快感。
►七重收获:
1、在做判断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愿望时,一个人必然变得极为愚蠢、无逻辑和理性,他看到的一切都是歪曲的,并且把“自我”至于呗外界控制的境地。
2、认定或者设定一种“事实”,注入情感的能量,一个人就会变得执着甚至疯狂。(宗教极端分子)
3、很多人的心理优势是这样获得的:利用自己我身份、地位等社会价值排序中靠前的,用智力结构上拿这些和别人做歧视性对比。
4、一个观念从大脑中,带到心理结构里,就会变成一个人的信仰,那个人就会无比强大。(革命之士)
5、如果理性的认知改变了人的认知结构,并且带到心理结构,引发情绪的释放,那就能改变他的心理结构,即改变一个人。
6、保持心理结构不动作,以智力结构观察、应对外部世界,并迅速解读和预测外部世界的信息,一个人就建立了心理防御,并且随时可以出击。
7、当个体A以智力结构和个体B的心理结构打交道时,B只能输家。
第六章 险恶社会,博弈法则
►遇到挑衅时,你对别人做出什么反应,往往决定了他对你的后续态度和行为。在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制造一个强大的印象,往往使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你造成的印象一再不利于自己的时候,想挽救是很难得,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他人的心理结构。(所以第一印象一定要HOLD住)
►表演是维护牛叉的重要手段。(其实大家都是演员)
►用表情、姿态、动作(表演出来,而非说出来,让对方自己思考)传达信息,更能迷惑人。(等一下,我两个小时候答复你)
►一件事虽然在你心中有很高的分量,但在领导心中根本就是一件屁事,由于其不愉快性质,领导心中倾向于遗忘。
►让别人给你一个机会的方法是,你先给比人一个你对他有用的预期。(比如面试)
►如果自己被夹在两方之间,那么就有办法左右局势。(比如做业务,让客户明白是他和公司对弈,不是和业务员,对公司同理,然后在建立一个个人身份,即替公司和客户着想的身份)
►我们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情绪就不会呗“装饰”所惑,从而内心强大。(用智力保护心理结构,不被忽悠)
第七章 对抗不确定性 ,重建我们和世界的联系
►在暗处挑逗和威胁一个人,这是一种无以伦比的心理折磨,因为这把他置于羞辱和不确定性的巨大威胁中,不确定性让人焦虑。
►通过知识可以增加对抗不确定性的能力。
►”主体-----客体”结构:当力是有人指向外部世界的,那他就有力量感,因为这个时候他是主体。
►情绪是携带者心理能量的。
►三种不确定情景:
1、干了大事,结果未知;
2、做人生选择;
3、社会大潮中感觉无力
一般的对抗方法:
1、掌权;
2、玩洁癖(相当于在自己的地盘玩掌权);
3、知识。
以上三种方法并不能够全面彻底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法门是:理性和自我修炼。
理性:逻辑思考,洞察世事。
自我修炼:
1、遇到不确定性时,告诫自己冷静;
2、静观(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我被激怒了么?他为什么要激怒我?)
3、形成新的心理模式代替原来的。
两个规律:
1、感觉和思考不能共存;
2、情绪是携带心理能量的(比如愤怒,可以战胜恐惧)
第八章 说说死亡恐惧
►一个人怕死到什么程度,他就会非理性到什么程度。
►哲学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怕死,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活过?
►哲学家的告诫是:用心生活,死亡恐惧就不在成为一个问题。
►人堆对付死亡恐惧的方法如下:
1、找平衡(大家都会死,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2、蔑视;(情绪是带有力量的)
3、接收;
4、死亡宗教化;
5、死亡哲学化:利用理性的强大力量。
体现在:1、他与世界的客观逻辑结构相对应;2、他诉诸于逻辑推理。
解决方案:
1、用心生活,死亡恐惧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2、死亡本质:我们每天都要被夺走一本分,也就是死亡一部分。
《且听风吟》 村上春树
“哈特费尔德有部短篇小说叫《火星的井》,在他的作品中最为标新立异,仿佛暗示布拉德贝利的即将出现。书是很早以前读的,细节已经忘了,现将梗概写在下面:
那是一个青年钻进火星地表无数个无底深井的故事。井估计是几万年前由火星人挖掘的。奇特的是这些井全都巧妙地避开水脉。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挖这些东西出于什么目的。
实际上,除了这些井,火星人什么都未留下。没有文字没有住宅没有餐具没有铁没有墓没有火箭没有城镇没有自动售货机,连贝壳也没有。唯独有井。至于能否将其称为文明,作为地球人的学者甚难判断。的确,这些井建造得委实无懈可击,虽经几万年的岁月,而砖块却一块都未塌落。
不用说,曾有好几个探险家和考察队员钻进井去。携带绳索者,由于井纵向过深和横洞过长而不得不返回地面;未带绳索者,则无一人返回。
一天,一个在宇宙中往来仿惶的青年人钻人井内。他已经厌倦了宇宙的浩渺无垠,而期待悄然死去。随着身体的下降,青年觉得井洞逐渐变得舒服起来,一股奇 妙的力开始温柔地包拢他的全身。下降大约1公里之后,他觅得一处合适的横洞,钻入其中,沿着曲曲折折的路漫无目的地走动不止。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表早已停了。或许两小时,也可能两天。全然没有饥饿感和疲劳感,原先感觉到的不可思议的力依然包拢着他的身体。
某一时刻,他突然觉察到了日光,原来是横洞同别的井连在了一起。他沿井壁攀登,重新返回地面。他在井围弓身坐下,望着无遮无拦的茫茫荒野,又望望太阳。是有什么出了错!风的气息、太阳……太阳虽在中天,却如夕阳一般成了橙色的巨大块体。”-----------我喜欢这个故事。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说到底,写文章并非自我诊疗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自我疗养的一种小小的手段。
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庞大有时候会把事物的本质弄得面目全非。
“我一声不响地看着古坟,倾听风掠水面的声响。当时我体会到的心情,用语言绝对无法表达。不,那压根儿就不是心情,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完完全全被包围的感觉。就是说,蝉也罢蛙也罢蜘蛛也罢风也罢,统统融为一体在宇宙中漂流。”
-----------------------------------------------------------------
《世界如此你邪恶你要内心强大》
这是复制别人滴喲
这本书是天涯上的一个帖子整理出来的,这本书或许会对某些人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所以我总结了下。
现在好多畅销书都是这个路子,现在天涯上连载,有受众,然后有出版商联系,然后就出版。本来早已经读完,一直出差,没时间整理。我看这本书是因为这种互动性的帖子可能更加适用于现实情况,而非纯粹的理论研究。但是必然有其缺点,比如作者可能想法偏激(这样的帖子才受欢迎啊)。括号里是我自己的感受。
第一章 建立自己的心理优势
1、一个人越是感觉到自己要陷入灭顶之灾,软弱无力的自我不堪一击,他就越需要一个可以肯定他的价值,或者带他逃离心理上的危险之地的人。他越恐惧,这个人越像上帝。
社会制造“房奴”“孩奴”“卡奴”和“心奴”,前三者主要是缺钱,而“心奴”的根源是心理弱小。
2、内心强大的人有无法被摧毁的心理优势,其有如下版本:
A、世俗意义上,借助金钱、权力等,他们强则自我强大;
B、智力层面;
C、哲学宗教;
D、心理变态者:愤怒使人强大,战胜恐惧。
►我们常被失误的表象所骗,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象把别人想成某种样子,但可惜别人不是。(比如,恋爱时千般好,结婚后原形毕露)
3、过去常常给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下绊,创造和破坏都能给人力量,空虚无聊,有软弱无力感的人最可能破坏。(因为其最无力)
►一旦有人欺负自己,就要狠狠的回击,决不能让恐惧和不安全感在心理扎根。(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让恐惧和不安在心里扎根,以后会有心理疾病的)
第二章 那些内心强大的人
1、凤姐:在表演自己而已,演戏环节(大家回骂)消失,也就结束了。
►一招:要看穿一个人的心思,判断他是什么人,特别要注意从他嘴巴里捧出来的一些词,不管他们的词义是什么,都提供了一个人心底的信息,说谎时,一个人的眼睛和手势会出卖他;和人打交道时,一个人的用词也会出卖他。
2、范跑跑:A、占领道义、北大等制高点;B、对抗伪道德斗士。
3、任志强:
A、理性又冷静,在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基础上保持心理定力,在博弈时候绝对不让别人掠起自己的一丝情绪;对手想自己发出任何信息,都可以用自己的大脑进行解读并瞬间做出反应;
B、志强还有显赫的身份和家庭背景;
C、投入到演戏的情境中。
4、诸葛孔明:智力上的自信带入心理上(举得例子是空城计,实际上历史上空城计不是小明弄得,有曹操说,赵云说等等)
5、苏格拉底:哲学思考,理性能力
心理强大的指标
(1)不自卑;
(2)能够看穿别人的表演,以及一些圈套;(需要智慧啊)
(3)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应对,不为环境和他人所操纵,并且能快速地做出判断。
(4)在很大的打击前面,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理智,因此从未被什么击倒过。
(5)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一直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绝不动摇。
(6)绝不患得患失。
(7)能理性的树立、分析,客观看待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情。
(8)对自己适合做什么,有什么潜力,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9)宠辱不惊。
第三章 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
►社会有其“正义的规则”,要获得利益就要清楚规则,如自由主义等。
►人人面前有条“存在之河”,在这边的是现实主义,在河里挣扎的是理想主义者,在河里挣扎过,没过去的是实用主义,在河里挣扎过,度过去的是大彻大悟者。
►是什么在操纵我们
(1)社会价值排序;
(2)“自我”的虚假,(社会上的东西在自己心里的“代理人”)
(3)不确定性;
(4)别人言行的作用力指向自己。(别人的言行的作用力就是指向他的,力的方向,决定了心理的优势和劣势)
►窥视别人的快感:力是由我们指向被我们窥视的人,而且在心理上解除了他的防御。
(5)社会等级暴力
(6)他人的伤害
(7)死亡恐惧。
►影响我们心理的,是事情本身在我们心理上的投影,我们要理解它是怎么起作用的,可以防止别人攻击
(1)人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2)人有“社会组织”的属性
(3)心理生存影响大。人在心理上必须要生存,如被人打输了,大喊“你等着”
第四章 打破社会价值排序
►外部的“自我”进入我们心理,是我们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注定我们被自卑、焦虑、烦躁等情绪袭扰,价值排序的来源是摆脱泥土、汗水的永恒渴望。(笔者认为是离开泥土的人为了保住自己努力果实的心理)
►人与人是等同的,其他社会属性(钱啦、权力啦,上下级啦)是可以比较的。
►牛人=自我+社会价值排序的皮 所以将其皮剥去,就能够解放自己的心灵
训练:1、心理上对白眼的承受力;2、与让我自卑的人的平等对话。====》缺点:首先承认了社会价值排序
原则:只用大脑打交道,不以心理去面对,斩断其光环对我的心理的影响。
步骤:
(1)头脑敏锐,情绪稳定------>去“皮”
(2)找出其缺陷。大明星也要上厕所。
(3)以其“平常人”的背景(潜意识中的),代替“成功人士”背景。(成功人士也要吃喝拉撒的,有可能哪天和你成为厕友了呢,不要自己把别人神话掉)
第五章 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
►要获得某个具有一定权力或者资源的人的相助,找准他过去的自我和他对自我的态度非常关键。
其认同过去的自我,若我和他相同,可以得到帮助,其实在心理上“成功人士”是在补偿自己,若不认同过去的自我,那就完了。区别于拿过去备尝炫耀的“成功人士”
►在社会价值排序的命令下,一个人有什么东西最拿得出手,他就最喜欢把它拿来当成自己的“自我",他在心理上认同这个“自我”,也期待或“命令”:别人也这样认同他。但是,让这个自我不足以HOLD住的话,还用这个自我去和别人打交道,则无效。如:一个公司的老总,去另一个公司,还把自己当回事。
►判断一个人的自我是否为真的标准
1、这样做时,他是直面现实还是采取了心理防御。
2、做事时,是否在扮演一个角色。
3、“自我”是让内心有力量,“假我”是把内心破坏。(如,“听话的小孩)
4、违反人性和理性的“自我”都是假的。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取决于别人的看法(就是社会价值排序啊),灾难就开始了。(如,一个大专生面试,可能没有怕考官,却被周围的一群高学历吓到了)
►一个人总是带着他的往事和心理背景去和别人打交道(即带着自我和“假自我“),用智力分析,从而保护心理结构不受攻击,即刺激----判断----反映。心理结构分为:1、身体身份特征;2、往事;3、性格;4、情感;5、价值偏好。即对某事认可,如果否认这些,等于否认“自我”。
►一个人在他人眼中越透明,他就越没有力量。我们越是搞不清楚别人要对我们做什么,他对我们心理上的威胁就越大。(就是不确定性,也就是所,力是由别人指向我们的)。如:领导突然阴沉着脸叫你过来,我们必须1、智力拦截,2、分析预测。这样子才能保持心理优势。
►偷窥的快感:力是由我们指向被偷窥对象,我们控制这不确定性,所以快感。
►七重收获:
1、在做判断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愿望时,一个人必然变得极为愚蠢、无逻辑和理性,他看到的一切都是歪曲的,并且把“自我”至于呗外界控制的境地。
2、认定或者设定一种“事实”,注入情感的能量,一个人就会变得执着甚至疯狂。(宗教极端分子)
3、很多人的心理优势是这样获得的:利用自己我身份、地位等社会价值排序中靠前的,用智力结构上拿这些和别人做歧视性对比。
4、一个观念从大脑中,带到心理结构里,就会变成一个人的信仰,那个人就会无比强大。(革命之士)
5、如果理性的认知改变了人的认知结构,并且带到心理结构,引发情绪的释放,那就能改变他的心理结构,即改变一个人。
6、保持心理结构不动作,以智力结构观察、应对外部世界,并迅速解读和预测外部世界的信息,一个人就建立了心理防御,并且随时可以出击。
7、当个体A以智力结构和个体B的心理结构打交道时,B只能输家。
第六章 险恶社会,博弈法则
►遇到挑衅时,你对别人做出什么反应,往往决定了他对你的后续态度和行为。在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制造一个强大的印象,往往使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你造成的印象一再不利于自己的时候,想挽救是很难得,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他人的心理结构。(所以第一印象一定要HOLD住)
►表演是维护牛叉的重要手段。(其实大家都是演员)
►用表情、姿态、动作(表演出来,而非说出来,让对方自己思考)传达信息,更能迷惑人。(等一下,我两个小时候答复你)
►一件事虽然在你心中有很高的分量,但在领导心中根本就是一件屁事,由于其不愉快性质,领导心中倾向于遗忘。
►让别人给你一个机会的方法是,你先给比人一个你对他有用的预期。(比如面试)
►如果自己被夹在两方之间,那么就有办法左右局势。(比如做业务,让客户明白是他和公司对弈,不是和业务员,对公司同理,然后在建立一个个人身份,即替公司和客户着想的身份)
►我们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情绪就不会呗“装饰”所惑,从而内心强大。(用智力保护心理结构,不被忽悠)
第七章 对抗不确定性 ,重建我们和世界的联系
►在暗处挑逗和威胁一个人,这是一种无以伦比的心理折磨,因为这把他置于羞辱和不确定性的巨大威胁中,不确定性让人焦虑。
►通过知识可以增加对抗不确定性的能力。
►”主体-----客体”结构:当力是有人指向外部世界的,那他就有力量感,因为这个时候他是主体。
►情绪是携带者心理能量的。
►三种不确定情景:
1、干了大事,结果未知;
2、做人生选择;
3、社会大潮中感觉无力
一般的对抗方法:
1、掌权;
2、玩洁癖(相当于在自己的地盘玩掌权);
3、知识。
以上三种方法并不能够全面彻底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法门是:理性和自我修炼。
理性:逻辑思考,洞察世事。
自我修炼:
1、遇到不确定性时,告诫自己冷静;
2、静观(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我被激怒了么?他为什么要激怒我?)
3、形成新的心理模式代替原来的。
两个规律:
1、感觉和思考不能共存;
2、情绪是携带心理能量的(比如愤怒,可以战胜恐惧)
第八章 说说死亡恐惧
►一个人怕死到什么程度,他就会非理性到什么程度。
►哲学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怕死,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活过?
►哲学家的告诫是:用心生活,死亡恐惧就不在成为一个问题。
►人堆对付死亡恐惧的方法如下:
1、找平衡(大家都会死,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2、蔑视;(情绪是带有力量的)
3、接收;
4、死亡宗教化;
5、死亡哲学化:利用理性的强大力量。
体现在:1、他与世界的客观逻辑结构相对应;2、他诉诸于逻辑推理。
解决方案:
1、用心生活,死亡恐惧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2、死亡本质:我们每天都要被夺走一本分,也就是死亡一部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