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
14
灯塔所在地果然像赵忠良说的一样,环境非常优美。建筑中心是两层楼的办公区,中间有个大院子,种着茶花、桂花等花草。灯塔在建筑的左侧,近看也不是特别高,二层一带布置了很多太阳能接收器。也许这里是全岛的至高点,就算行船远远地看过来,看起来灯塔也是高高地闪着光,视线良好。一楼北面都是像旅馆里一样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张干净白色床单的大床。后面的窗户看出去,就是茫茫大海,山的背阴都是芒草和岩石罅隙,没有一家住户,只有阵阵秋风呼呼刮着,但是望出去很辽阔,让人心情马上好起来。
到了他们的盥洗室洗了把脸,我就背上背包和渔具包,等着小柒收拾好东西一起出去。在南面的厨房里,一个20多岁的干瘦年轻人在做饭,一脸的木讷。边上还有一个30岁和一个50多岁的男子在帮忙洗菜,同样是迷彩服,都是一脸的拘谨。
我和小柒告别赵忠良,沿路到了渔村的中心地段,也就是码头不远处的山脚平坦处。这里几排石头房沿着一条笔直的小街而建,街头还有几名头上缠着纱巾的妇女蹲着卖刚打捞上来的螃蟹、贝壳等,每个人脸上都是古铜色的。我打听了一下,只有这条小街上有一家小饭馆和三家住宿的小旅馆。看到那个小饭馆前面摆了一大锅刚蒸熟的大油蠓,我和小柒的食欲都被吊起来了。于是在饭馆的小圆桌里落座,要了几个新鲜的油蠓,一盘佛手螺,一些蔬菜和鲳鱼,还有老板推荐的据说只有他这里才有的面粉炸鱼。
这个小店由一对中年夫妻和他们的老母亲在打理,因为平时很少有外人来岛上,一看到我们只有两个人过来,老板娘就很热情地问东问西,还问我们要不要住宿。我随口回答说:“你这里也有住宿吗?我希望能听到海浪的声音。”
老板娘又笑了笑说:“有的,正好有。就在街头的拐角。你们刚刚从码头进来就能看到,上面写着蓝天旅舍,就是我家开的,三楼层,随便你们挑,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大海。”
因为住宿只要60块钱,而且看样子环境还不错,我们就跟她定了一间。
很快菜就一一上来了。由于北麂岛附近都是渔场,这里的海鲜既新鲜又便宜,可以说是吃上了一顿难得幸福的午餐。我向老板要了两瓶冰啤酒,打开了慢慢喝。而小柒坐在身旁,几乎没闲地吃着各种端上桌的海鲜。
过了大概15分钟,一个40多岁的岛民走进来坐在了我们身边,我想起来了,航船上有四名船员,他就是其中之一,很强壮的身板。他主动递给了我一根烟,我也就接了,并邀请他一同吃午饭。他摆了摆手说:“我已经吃过午饭了。我在船上看到过你们两个,你还背着个钓鱼包,来这里钓鱼吧?”
我笑了笑回答说是。他又说道,这家餐馆的老板娘是他的姐姐,所以他除了开船,经常在这家店里晃悠。我赶忙和他套近乎,说自己是某杂志社来这采风写作的,还需要拍一堆的照片。同时问他能不能在船上帮我们留个房间。于是他掏出手机给他们的船老大打了个电话。很快,他挂了电话说,房间已经定下了,一号房,你们运气好。随后站起来拍了拍我的肩离开了。
我又向店老板问这里海钓是不是需要什么特殊地点,老板夸张地拖长声音说,整个岛上,只要有水的地方,没有不能钓鱼的。只要扔下鱼钩,几十斤鱼上钩是没问题的。
吃完了饭,我们走进了对面岛上唯一一家小卖部,买了牙刷牙膏等物,看到前面的柜台上还摆了一堆的钓鱼用品,于是向坐在柜台里面坐着看电视的老板询问我还需要买什么海钓用品。老板是个30多岁的岛民,看样子一直是开小卖部的,因为他虽然皮肤也略微发黑,相比其他岛民,还是有点细皮嫩肉的。他倒是很好奇怎么岛上突然会冒出我们这样两个人。他打量了我们一会儿后说:“你们看起来也不像是专业海钓的,还这里旅游?这么偏的岛你们怎么找到的?”
小柒接过话说:“这是我来过最好的一个岛屿了,没有汽车,又没有工厂废气污染,感觉完全就是世外桃源,我都有种冲动一直住在这岛上。”
也许是觉得我们对他家乡由衷感到赞美,他的脸上又感觉亲和了很多,就介绍开了:“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不错的,那时候大陆上许多贫穷的村民都往这里赶,建房子捕鱼为业,后来,大陆上慢慢发展起来了,他们也都回去开小作坊、建工厂什么的了。现在这里剩下的,你们看,年轻人都基本看不到,因为交通实在太不便了,两天才一班船,而且遇上大风浪船还要停航。你们要想在这里买房子倒是很方便,我这个店这么一栋石头房,也就四五万搞定。”
我惊呼起来:“四五万可以在岛上买一套房!太诱人了。真的,回去我马上合计合计。”
小柒对着我笑,似乎她的脑子也闪过憧憬这个岛屿生活的未来片断。我向老板买了一瓶子冰冻的海虾之后,两个人沿着海边的水泥小道一直往西走去,随手掏出相机边走边拍。
岛上的房子都集中建在山的向阳面,从山脚到半山腰都有独门独院的石头房。所谓的独门独院,也就是用石头垒成的围墙,中间一个平坦的小院子,围墙上用大盆子什么的种上蔬菜花草。
灯塔所在地果然像赵忠良说的一样,环境非常优美。建筑中心是两层楼的办公区,中间有个大院子,种着茶花、桂花等花草。灯塔在建筑的左侧,近看也不是特别高,二层一带布置了很多太阳能接收器。也许这里是全岛的至高点,就算行船远远地看过来,看起来灯塔也是高高地闪着光,视线良好。一楼北面都是像旅馆里一样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张干净白色床单的大床。后面的窗户看出去,就是茫茫大海,山的背阴都是芒草和岩石罅隙,没有一家住户,只有阵阵秋风呼呼刮着,但是望出去很辽阔,让人心情马上好起来。
到了他们的盥洗室洗了把脸,我就背上背包和渔具包,等着小柒收拾好东西一起出去。在南面的厨房里,一个20多岁的干瘦年轻人在做饭,一脸的木讷。边上还有一个30岁和一个50多岁的男子在帮忙洗菜,同样是迷彩服,都是一脸的拘谨。
我和小柒告别赵忠良,沿路到了渔村的中心地段,也就是码头不远处的山脚平坦处。这里几排石头房沿着一条笔直的小街而建,街头还有几名头上缠着纱巾的妇女蹲着卖刚打捞上来的螃蟹、贝壳等,每个人脸上都是古铜色的。我打听了一下,只有这条小街上有一家小饭馆和三家住宿的小旅馆。看到那个小饭馆前面摆了一大锅刚蒸熟的大油蠓,我和小柒的食欲都被吊起来了。于是在饭馆的小圆桌里落座,要了几个新鲜的油蠓,一盘佛手螺,一些蔬菜和鲳鱼,还有老板推荐的据说只有他这里才有的面粉炸鱼。
这个小店由一对中年夫妻和他们的老母亲在打理,因为平时很少有外人来岛上,一看到我们只有两个人过来,老板娘就很热情地问东问西,还问我们要不要住宿。我随口回答说:“你这里也有住宿吗?我希望能听到海浪的声音。”
老板娘又笑了笑说:“有的,正好有。就在街头的拐角。你们刚刚从码头进来就能看到,上面写着蓝天旅舍,就是我家开的,三楼层,随便你们挑,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大海。”
因为住宿只要60块钱,而且看样子环境还不错,我们就跟她定了一间。
很快菜就一一上来了。由于北麂岛附近都是渔场,这里的海鲜既新鲜又便宜,可以说是吃上了一顿难得幸福的午餐。我向老板要了两瓶冰啤酒,打开了慢慢喝。而小柒坐在身旁,几乎没闲地吃着各种端上桌的海鲜。
过了大概15分钟,一个40多岁的岛民走进来坐在了我们身边,我想起来了,航船上有四名船员,他就是其中之一,很强壮的身板。他主动递给了我一根烟,我也就接了,并邀请他一同吃午饭。他摆了摆手说:“我已经吃过午饭了。我在船上看到过你们两个,你还背着个钓鱼包,来这里钓鱼吧?”
我笑了笑回答说是。他又说道,这家餐馆的老板娘是他的姐姐,所以他除了开船,经常在这家店里晃悠。我赶忙和他套近乎,说自己是某杂志社来这采风写作的,还需要拍一堆的照片。同时问他能不能在船上帮我们留个房间。于是他掏出手机给他们的船老大打了个电话。很快,他挂了电话说,房间已经定下了,一号房,你们运气好。随后站起来拍了拍我的肩离开了。
我又向店老板问这里海钓是不是需要什么特殊地点,老板夸张地拖长声音说,整个岛上,只要有水的地方,没有不能钓鱼的。只要扔下鱼钩,几十斤鱼上钩是没问题的。
吃完了饭,我们走进了对面岛上唯一一家小卖部,买了牙刷牙膏等物,看到前面的柜台上还摆了一堆的钓鱼用品,于是向坐在柜台里面坐着看电视的老板询问我还需要买什么海钓用品。老板是个30多岁的岛民,看样子一直是开小卖部的,因为他虽然皮肤也略微发黑,相比其他岛民,还是有点细皮嫩肉的。他倒是很好奇怎么岛上突然会冒出我们这样两个人。他打量了我们一会儿后说:“你们看起来也不像是专业海钓的,还这里旅游?这么偏的岛你们怎么找到的?”
小柒接过话说:“这是我来过最好的一个岛屿了,没有汽车,又没有工厂废气污染,感觉完全就是世外桃源,我都有种冲动一直住在这岛上。”
也许是觉得我们对他家乡由衷感到赞美,他的脸上又感觉亲和了很多,就介绍开了:“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不错的,那时候大陆上许多贫穷的村民都往这里赶,建房子捕鱼为业,后来,大陆上慢慢发展起来了,他们也都回去开小作坊、建工厂什么的了。现在这里剩下的,你们看,年轻人都基本看不到,因为交通实在太不便了,两天才一班船,而且遇上大风浪船还要停航。你们要想在这里买房子倒是很方便,我这个店这么一栋石头房,也就四五万搞定。”
我惊呼起来:“四五万可以在岛上买一套房!太诱人了。真的,回去我马上合计合计。”
小柒对着我笑,似乎她的脑子也闪过憧憬这个岛屿生活的未来片断。我向老板买了一瓶子冰冻的海虾之后,两个人沿着海边的水泥小道一直往西走去,随手掏出相机边走边拍。
岛上的房子都集中建在山的向阳面,从山脚到半山腰都有独门独院的石头房。所谓的独门独院,也就是用石头垒成的围墙,中间一个平坦的小院子,围墙上用大盆子什么的种上蔬菜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