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为善
孟子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这句话的逻辑曾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认为孟子将“可以为善”与“善”等同起来,将可能性与现实性等同起来。然而笔者认为,这正是孟夫子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地方。
诚然,孟子的话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孟子的出发点是可能性而非现实性,但人是唯一一种可以由可能性去定义的动物。动物只受制于现实性,并没有向善的可能(当然也不会向恶),而人则可以在理想的烛照下实现向善的可能。理想要维护和追求的,其实就是是一种更好的可能性。因为是可能性,所以它包容了人的脆弱和局限,没有导致“非如此不可”的道德专制,也正因为是可能性,所以使得善有了基于人性的内在根据。可能性意味着人无限的可塑性和自由,只是这种可能性需要付诸于选择的行动才能实现。孟子那著名的“四端”说,就是这样一种“更好的可能”,: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只是这种可能需要“得其养”,需要我们的培育和呵护。
有一个故事:一副对联写道“百行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一个书生提笔修改道:“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自古无完人。”就像基督教的圣保罗说的“立志行善由得我,行不行的由不得我。”的确,善的一个吊诡就在于它一直在迹与心之间游离,从而产生了一种评价的困难。但这个故事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揭示了善的本质就是一种可能性,孝子受制于经济条件而难以尽孝,但他的内心依然保存着善的根蒂,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孝的根子就一定会开花结果。而淫欲也是潜伏在人心中的恶魔,时时刻刻都有可能爆发,这就需要人时时刻刻将它看管好,不要让它泛滥成灾。因为是可能性,善是脆弱的,它需要条件,而也因为是可能性,善也是强大的,它会唤起人的潜能,让它一点一点地得以实现。
诚然,孟子的话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孟子的出发点是可能性而非现实性,但人是唯一一种可以由可能性去定义的动物。动物只受制于现实性,并没有向善的可能(当然也不会向恶),而人则可以在理想的烛照下实现向善的可能。理想要维护和追求的,其实就是是一种更好的可能性。因为是可能性,所以它包容了人的脆弱和局限,没有导致“非如此不可”的道德专制,也正因为是可能性,所以使得善有了基于人性的内在根据。可能性意味着人无限的可塑性和自由,只是这种可能性需要付诸于选择的行动才能实现。孟子那著名的“四端”说,就是这样一种“更好的可能”,: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只是这种可能需要“得其养”,需要我们的培育和呵护。
有一个故事:一副对联写道“百行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一个书生提笔修改道:“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自古无完人。”就像基督教的圣保罗说的“立志行善由得我,行不行的由不得我。”的确,善的一个吊诡就在于它一直在迹与心之间游离,从而产生了一种评价的困难。但这个故事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揭示了善的本质就是一种可能性,孝子受制于经济条件而难以尽孝,但他的内心依然保存着善的根蒂,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孝的根子就一定会开花结果。而淫欲也是潜伏在人心中的恶魔,时时刻刻都有可能爆发,这就需要人时时刻刻将它看管好,不要让它泛滥成灾。因为是可能性,善是脆弱的,它需要条件,而也因为是可能性,善也是强大的,它会唤起人的潜能,让它一点一点地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