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不知道什么力量驱使我写下这篇文字。
12年前,新千年的到来让大家无来由地恐慌,还记得现在三好街东软电脑城那个位置那时候是个小广场,裕宁大厦还没盖完。那个小广场上面摆放着一具千足虫的气球模型,大标语提示大家警惕千年虫。恐慌被具化为当时离普通民众较远的电脑病毒上,减压的效果很是明显,确实有人问那个虫子要用哪种杀虫剂除掉好。
我还记得1999年第一次坐海轮,正赶上天文大潮,行星排列成十字,记得好像8月18号吧(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浪很高但是无风无雨。全船人吐得一塌糊涂,当然我这种对一切交通工具具有天然抵抗力的除外,然后那个1999末世论就有个人在讲蛮多人在旁听,本人也在饶有兴趣地听着并且也就是听听。当那个人讲到2000年便是21世纪的第一年时,我这个9岁的孩童便毫不犹豫地怀疑他的姿势水平了。
不过这种恐慌,现在看来是极为合理的——至少比破译玛雅的石板要靠谱的多。在朱的带领下,社会正在深刻地变革,福利房和大锅饭彻底没能迈入新千年。旧的事物在一个个被推翻,新秩序还没能稳定地建立起来,公务员是个极其没出息的选择,能人都去搞软件开发生物制药了。
在我的家乡,商品房的买卖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在试水期,那时的房价远不像现在这样,再跌也跌不过股市。那时候倒腾房子买来卖去大部分人是要赔钱的,我们家在1999年赶上了最后一批福利分房,靠我妈的中级职称以低于市场价5万搬入一套楼层采光厕所味道举架都极为不理想的“偏偏拉子”,代价是1998年刚买的商品房以原价出售,再将沈河的一套小单间折价给组织,组织将那套单间分给了一位捡破烂的老太太。2003年我妈仅以3k一平的低价把这套福利房转给了同事。去年年底,金廊改造把那套小单间划入拆迁范围,据说补偿金惊人。
江naive的一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的使一大批IT宅男一夜暴富,5.19井喷后的大牛市行情,使一系列以科技为后缀的股票暴涨,2000年时候XX科技神马的要是不超过20块每股都不好意思见人。大概是身边人的刺激吧,我妈也开始买股票玩玩,还记得一只叫鲁石化的股票,改名为泰山石油之后,一路涨到30多块。我妈6块买的8块就卖了,当时后悔到不行。那时候专家还是很靠谱的,武汉新兰德什么的经常预测走势推荐个股,基本是准的。我妈炒菜时候就叫我盯着浙江卫视,看她的股票涨跌了多少,有一天我一蹦高大喊“鄂武商涨停板!”完全忘记那天家里还来了客人,然后还继续“十点零六啊!深市涨幅第一啊!”仿佛十点零六真滴比九点九八多很多钱似的。全家心情大好,客人都跟着高兴。股市和楼市,都很纯真。呵呵,想到现在我对武商量贩正眼都不看一眼,也确是讽刺。
昨天白天去洪山家乐福,买了将近300元的东西,让我忆起1999年第一次去大超市——也是家乐福,北站前面那一家。那一年全沈阳市只有两家大型超市,这家家乐福还有五爱的客来多,本土和法资,都比不过苗圃附近的信盟。放到现在来看,信盟只是一家中型超市,并有数十家连锁小门店开遍了沈城。但当时,由于它建在河畔花园等等高档小区的后身,便成了品位的象征。那个年代的沈阳人,去一次太原街的商贸和新世界可能都不算什么,要是说自己常常到信盟买东西,拎着筐自己挑东西统一付款,那可就要听到啧啧的称赞了。
信盟超市旁边是212的终点站。212的线路很直又很长,若是不要停站,司机不转方向盘都能差不多开完全程,也确乎是般奇迹了。我小时候很厌恶不拐弯的公交线路,又喜欢坐的时间长一些,更喜欢坐柴油味大,木椅子,有噪音,看上去比较新的车(那个年代的公交车越新柴油味越大,我现在也难以理解)。于是——从信盟超市坐到东基西门,我便很高兴,路过望花土杂仓库一带,闻着烧焦的木头味和旁边平房的煤烟味,兴奋的程度达到一个顶点。若是从广宜街或是更靠近望花的站上车,我便很不爽。
今天是2月12日,正适合纪念那条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公交线路。至于其他的,木兰家私或万泉旅社的通勤车,在无人的东滨河路上飞奔的17路,商业城对面的国际餐厅(那里有最早的吉野饭),顺通小区通向青年大街的小巷子(现在还有,在凯宾斯基后身,小区拆迁了这条小路也还坚挺着),孤悬在南塔和沈空之间的电子市场,小区市场的馅饼羊汤和半拉鸡,还有种种,愈发模糊不见。寒假时在车上路过木兰家私,那栋主楼已经卖给招商银行了,现在能想起的大概就是我经常跟妈妈去那,还不是买家具,似乎是认识那里的谁。然后我就认为木兰家私,这幢建在先农坛路和万柳塘路十字路口边,在那时候看起来很是宏伟的三层建筑,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12年前,新千年的到来让大家无来由地恐慌,还记得现在三好街东软电脑城那个位置那时候是个小广场,裕宁大厦还没盖完。那个小广场上面摆放着一具千足虫的气球模型,大标语提示大家警惕千年虫。恐慌被具化为当时离普通民众较远的电脑病毒上,减压的效果很是明显,确实有人问那个虫子要用哪种杀虫剂除掉好。
我还记得1999年第一次坐海轮,正赶上天文大潮,行星排列成十字,记得好像8月18号吧(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浪很高但是无风无雨。全船人吐得一塌糊涂,当然我这种对一切交通工具具有天然抵抗力的除外,然后那个1999末世论就有个人在讲蛮多人在旁听,本人也在饶有兴趣地听着并且也就是听听。当那个人讲到2000年便是21世纪的第一年时,我这个9岁的孩童便毫不犹豫地怀疑他的姿势水平了。
不过这种恐慌,现在看来是极为合理的——至少比破译玛雅的石板要靠谱的多。在朱的带领下,社会正在深刻地变革,福利房和大锅饭彻底没能迈入新千年。旧的事物在一个个被推翻,新秩序还没能稳定地建立起来,公务员是个极其没出息的选择,能人都去搞软件开发生物制药了。
在我的家乡,商品房的买卖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在试水期,那时的房价远不像现在这样,再跌也跌不过股市。那时候倒腾房子买来卖去大部分人是要赔钱的,我们家在1999年赶上了最后一批福利分房,靠我妈的中级职称以低于市场价5万搬入一套楼层采光厕所味道举架都极为不理想的“偏偏拉子”,代价是1998年刚买的商品房以原价出售,再将沈河的一套小单间折价给组织,组织将那套单间分给了一位捡破烂的老太太。2003年我妈仅以3k一平的低价把这套福利房转给了同事。去年年底,金廊改造把那套小单间划入拆迁范围,据说补偿金惊人。
江naive的一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的使一大批IT宅男一夜暴富,5.19井喷后的大牛市行情,使一系列以科技为后缀的股票暴涨,2000年时候XX科技神马的要是不超过20块每股都不好意思见人。大概是身边人的刺激吧,我妈也开始买股票玩玩,还记得一只叫鲁石化的股票,改名为泰山石油之后,一路涨到30多块。我妈6块买的8块就卖了,当时后悔到不行。那时候专家还是很靠谱的,武汉新兰德什么的经常预测走势推荐个股,基本是准的。我妈炒菜时候就叫我盯着浙江卫视,看她的股票涨跌了多少,有一天我一蹦高大喊“鄂武商涨停板!”完全忘记那天家里还来了客人,然后还继续“十点零六啊!深市涨幅第一啊!”仿佛十点零六真滴比九点九八多很多钱似的。全家心情大好,客人都跟着高兴。股市和楼市,都很纯真。呵呵,想到现在我对武商量贩正眼都不看一眼,也确是讽刺。
昨天白天去洪山家乐福,买了将近300元的东西,让我忆起1999年第一次去大超市——也是家乐福,北站前面那一家。那一年全沈阳市只有两家大型超市,这家家乐福还有五爱的客来多,本土和法资,都比不过苗圃附近的信盟。放到现在来看,信盟只是一家中型超市,并有数十家连锁小门店开遍了沈城。但当时,由于它建在河畔花园等等高档小区的后身,便成了品位的象征。那个年代的沈阳人,去一次太原街的商贸和新世界可能都不算什么,要是说自己常常到信盟买东西,拎着筐自己挑东西统一付款,那可就要听到啧啧的称赞了。
信盟超市旁边是212的终点站。212的线路很直又很长,若是不要停站,司机不转方向盘都能差不多开完全程,也确乎是般奇迹了。我小时候很厌恶不拐弯的公交线路,又喜欢坐的时间长一些,更喜欢坐柴油味大,木椅子,有噪音,看上去比较新的车(那个年代的公交车越新柴油味越大,我现在也难以理解)。于是——从信盟超市坐到东基西门,我便很高兴,路过望花土杂仓库一带,闻着烧焦的木头味和旁边平房的煤烟味,兴奋的程度达到一个顶点。若是从广宜街或是更靠近望花的站上车,我便很不爽。
今天是2月12日,正适合纪念那条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公交线路。至于其他的,木兰家私或万泉旅社的通勤车,在无人的东滨河路上飞奔的17路,商业城对面的国际餐厅(那里有最早的吉野饭),顺通小区通向青年大街的小巷子(现在还有,在凯宾斯基后身,小区拆迁了这条小路也还坚挺着),孤悬在南塔和沈空之间的电子市场,小区市场的馅饼羊汤和半拉鸡,还有种种,愈发模糊不见。寒假时在车上路过木兰家私,那栋主楼已经卖给招商银行了,现在能想起的大概就是我经常跟妈妈去那,还不是买家具,似乎是认识那里的谁。然后我就认为木兰家私,这幢建在先农坛路和万柳塘路十字路口边,在那时候看起来很是宏伟的三层建筑,是这个世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