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5课 “荒芜的花园”—给儿子“倒垃圾”所进行的对话
很惭愧,龙三年级时,我也很反感这篇课文,但仅是反感而已,真的没有认真对待,像这个妈妈那样用智慧的方法“反洗脑”。终究还是懒惰啊!
~~~~~~~~~~~~~~~~~~~~~~~~~~~~~~~~~~~~~~~~~~~~~~~~~~~~~~~~~~~~~~~~~~~~~~~~~~~~~~
今天和儿子一起预习他的语文课文”荒芜的花园”,读过之后不禁怒从心头起。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诸如地点、时间和人物的介绍首先就不全,文笔也乏善可陈,这些就不提了,最可恨的是这篇课文的编撰者为了实现“把孩子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的目的竟然颠倒是非,然后在课文的结尾安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主题先行的立场,纯粹为了说教而编了一个拙劣的故事。
平常对描述不清逻辑混乱无趣乏味之类的课文,我觉得通过广泛阅读儿子可以分清高下,可是对这类洗脑之作,我必须为儿子“倒垃圾“。深深吸口气,平静下心情,我和儿子进行了以下的对话。
妈妈:“你觉得这篇课文好玩吗?写得好吗?”
儿子:“不好玩,写得一般般。贝尔太太是谁呀?她住的城是什么城啊?是威尔镇吗?Will’s Town又不是城。”
妈妈:“是啊,不清楚。一篇好的文章应该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代以及人物的性格等背景,这样别人才能理解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这个人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举动,你以后写文章要记得啊。如果别人不清楚这些,他就不会进入你的故事,你写的东西别人就不能理解,也就不能分享你的感受。如果课文里能简要地说明下贝尔太太的情况,你作为读者也许就能理解贝尔太太的想法了。我猜啊,贝尔太太可能是英国的一个贵族夫人吧,所以她才有钱和地方修自己的大花园,可以容纳这么多人来玩。”儿子对英国很有感情,他看过很多英国的古老城堡,所以给他猜到英国去,以便在脑子里有直观印象。
妈妈接着说:“这个花园是贝尔太太的私人花园,她不喜欢别人随便来玩,可不可以写‘私人花园,请勿入内’呢?”
儿子:“当然可以,这是她自己的花园嘛。No Trespass。”
妈妈:“那那些看了告示还跑到贝尔太太家的花园来玩的人,做得对吗?”
儿子:“不对。他们不应该闯进别人的私人地方,并且贝尔太太已明确说了不欢迎。”
妈妈:“那后来贝尔太太出的第二份告示好不好呢?”
儿子:“不太好。”
妈妈:“为什么呢?”
儿子:“因为她说了假话,她的花园里没有那种毒蛇。”
妈妈:“是的,我也认为这样做不对,她不应该用这种假话通过恐吓来吓阻别人,其实她是采取了用一种错误的行为来制止另一种错误的行为的办法,自己也错了。如果她要阻止别人,可以有很多正确的办法,你觉得有哪些呢?”
儿子:“她可以修一个围墙。”
妈妈:“是的,她还可以把门修高一点,她还可以找一个看门人,如果有人强行翻墙入内的话,她还可以打电话报警,让警察把他抓走。”
儿子:“对,Trespassers will be prosecuted。”
妈妈马上要进入“反洗脑”流程了。
妈妈问道:“课文里说贝尔太太的花园后来荒芜了,原因是因为没有人来走动了,你觉得这个解释对吗?这是根本原因吗?花园是贝尔太太自己的,如果她打理的话,没有人来玩也不会荒芜的。当很多人来玩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来玩而已,课文里并没有说他们帮贝尔太太打扫整理花园。这个世界并不是二元的。”
儿子:“什么是二元?”汗,不注意用了高深的词。
妈妈:“二元就是非黑即白,只有两种绝对相反的情况,就像反义词一样。比如今年过年你觉得鞭炮放得太响,噪声烦人,二元的话,就是要不鞭炮轰鸣,要不就寂然无声,有人就会说这样悄无声息的没有过年气氛。在这里如果二元的话,就是要不人来人往,要不就一个人也不来。”
儿子:“哦,其实不放鞭炮,还可以听音乐、说话,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声音就是N元的。贝尔太太不让别人随便来,她还可以自己邀请朋友来玩,可以邀请别的小朋友来。”
妈妈:“对呀,这是她自己的花园嘛,她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人来玩,她还可以每个月开放几天让大家随便玩。关键是她自己的花园,她必须自己打理才不会荒芜的。否则再多的人来玩,都不会让它变好,很有可能变得更乱。别人来玩过之后,她还要自己整理,至少要把垃圾倒了,这样她的花园才会保持干净。如果别人来玩的时候,带来了花草,她还要自己动脑筋把它们种在合适的地方,让花园变得更美。”
妈妈:“课文结尾说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大花园,这是对的。可是这个大花园要谁来管呢?”
儿子:“当然是自己管了。”
妈妈:“是的,自己的花园要自己管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可以叫别人帮忙,可是你的物质食粮和你的精神食粮只能自己获得。”儿子最近正在想未来的机器人可以帮他做些什么事情,正好一起说。
妈妈:“比如我说,我吃了好多呀,你饱了吧。”
儿子:“那是你吃的,我又没有吃。”
妈妈:“比如我说,我看了好多书,你懂了吧”
儿子:“那是你看的,我又没有看。”
妈妈:“对呀,你的心灵大花园也是这样,只有你自己才能管理它,你看书得到的知识、你和别人交流得到的想法、你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乐趣都要你自己把它们放到你的心灵花园中去,才会变成你自己的。如果有些事有些人的想法你觉得不喜欢,你可以拒绝它们到你的心灵花园中来玩。”
妈妈:“你的快乐来自哪里呢?”
儿子:“当然是我自己感到的。”
妈妈:“是的。如果我说,我很快乐,你快乐吧,这也很好笑吧。这和吃饭是一样的道理。这篇课文最后说只有无条件地满足别人的快乐,你才快乐,是不对的。但是,你要记住,你首先要把自己的花园管理得很美,才会有很多人有兴趣来玩,你才有选择邀请谁来玩的自由,如果你自己的花园就是荒芜的,那也就没有人会来玩了,你邀请了别人也不来玩,因为大家在交往中要互相感到快乐才会继续。”
儿子:“那课文写成这样,是故意让我们这样深入想的吗?”
妈妈:“是的,它就是要提醒你不要全部相信它说的,要自己思考一下课文中那些说的有道理,那些没有,要自己动脑筋。”
我这时在心里想:“即使这是一所集中营,我也要用它来跟我儿子玩游戏,象《美丽人生》一样。”
~~~~~~~~~~~~~~~~~~~~~~~~~~~~~~~~~~~~~~~~~~~~~~~~~~~~~~~~~~~~~~~~~~~~~~~~~~~~~~
今天和儿子一起预习他的语文课文”荒芜的花园”,读过之后不禁怒从心头起。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诸如地点、时间和人物的介绍首先就不全,文笔也乏善可陈,这些就不提了,最可恨的是这篇课文的编撰者为了实现“把孩子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的目的竟然颠倒是非,然后在课文的结尾安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主题先行的立场,纯粹为了说教而编了一个拙劣的故事。
平常对描述不清逻辑混乱无趣乏味之类的课文,我觉得通过广泛阅读儿子可以分清高下,可是对这类洗脑之作,我必须为儿子“倒垃圾“。深深吸口气,平静下心情,我和儿子进行了以下的对话。
妈妈:“你觉得这篇课文好玩吗?写得好吗?”
儿子:“不好玩,写得一般般。贝尔太太是谁呀?她住的城是什么城啊?是威尔镇吗?Will’s Town又不是城。”
妈妈:“是啊,不清楚。一篇好的文章应该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代以及人物的性格等背景,这样别人才能理解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这个人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举动,你以后写文章要记得啊。如果别人不清楚这些,他就不会进入你的故事,你写的东西别人就不能理解,也就不能分享你的感受。如果课文里能简要地说明下贝尔太太的情况,你作为读者也许就能理解贝尔太太的想法了。我猜啊,贝尔太太可能是英国的一个贵族夫人吧,所以她才有钱和地方修自己的大花园,可以容纳这么多人来玩。”儿子对英国很有感情,他看过很多英国的古老城堡,所以给他猜到英国去,以便在脑子里有直观印象。
妈妈接着说:“这个花园是贝尔太太的私人花园,她不喜欢别人随便来玩,可不可以写‘私人花园,请勿入内’呢?”
儿子:“当然可以,这是她自己的花园嘛。No Trespass。”
妈妈:“那那些看了告示还跑到贝尔太太家的花园来玩的人,做得对吗?”
儿子:“不对。他们不应该闯进别人的私人地方,并且贝尔太太已明确说了不欢迎。”
妈妈:“那后来贝尔太太出的第二份告示好不好呢?”
儿子:“不太好。”
妈妈:“为什么呢?”
儿子:“因为她说了假话,她的花园里没有那种毒蛇。”
妈妈:“是的,我也认为这样做不对,她不应该用这种假话通过恐吓来吓阻别人,其实她是采取了用一种错误的行为来制止另一种错误的行为的办法,自己也错了。如果她要阻止别人,可以有很多正确的办法,你觉得有哪些呢?”
儿子:“她可以修一个围墙。”
妈妈:“是的,她还可以把门修高一点,她还可以找一个看门人,如果有人强行翻墙入内的话,她还可以打电话报警,让警察把他抓走。”
儿子:“对,Trespassers will be prosecuted。”
妈妈马上要进入“反洗脑”流程了。
妈妈问道:“课文里说贝尔太太的花园后来荒芜了,原因是因为没有人来走动了,你觉得这个解释对吗?这是根本原因吗?花园是贝尔太太自己的,如果她打理的话,没有人来玩也不会荒芜的。当很多人来玩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来玩而已,课文里并没有说他们帮贝尔太太打扫整理花园。这个世界并不是二元的。”
儿子:“什么是二元?”汗,不注意用了高深的词。
妈妈:“二元就是非黑即白,只有两种绝对相反的情况,就像反义词一样。比如今年过年你觉得鞭炮放得太响,噪声烦人,二元的话,就是要不鞭炮轰鸣,要不就寂然无声,有人就会说这样悄无声息的没有过年气氛。在这里如果二元的话,就是要不人来人往,要不就一个人也不来。”
儿子:“哦,其实不放鞭炮,还可以听音乐、说话,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声音就是N元的。贝尔太太不让别人随便来,她还可以自己邀请朋友来玩,可以邀请别的小朋友来。”
妈妈:“对呀,这是她自己的花园嘛,她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人来玩,她还可以每个月开放几天让大家随便玩。关键是她自己的花园,她必须自己打理才不会荒芜的。否则再多的人来玩,都不会让它变好,很有可能变得更乱。别人来玩过之后,她还要自己整理,至少要把垃圾倒了,这样她的花园才会保持干净。如果别人来玩的时候,带来了花草,她还要自己动脑筋把它们种在合适的地方,让花园变得更美。”
妈妈:“课文结尾说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大花园,这是对的。可是这个大花园要谁来管呢?”
儿子:“当然是自己管了。”
妈妈:“是的,自己的花园要自己管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可以叫别人帮忙,可是你的物质食粮和你的精神食粮只能自己获得。”儿子最近正在想未来的机器人可以帮他做些什么事情,正好一起说。
妈妈:“比如我说,我吃了好多呀,你饱了吧。”
儿子:“那是你吃的,我又没有吃。”
妈妈:“比如我说,我看了好多书,你懂了吧”
儿子:“那是你看的,我又没有看。”
妈妈:“对呀,你的心灵大花园也是这样,只有你自己才能管理它,你看书得到的知识、你和别人交流得到的想法、你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乐趣都要你自己把它们放到你的心灵花园中去,才会变成你自己的。如果有些事有些人的想法你觉得不喜欢,你可以拒绝它们到你的心灵花园中来玩。”
妈妈:“你的快乐来自哪里呢?”
儿子:“当然是我自己感到的。”
妈妈:“是的。如果我说,我很快乐,你快乐吧,这也很好笑吧。这和吃饭是一样的道理。这篇课文最后说只有无条件地满足别人的快乐,你才快乐,是不对的。但是,你要记住,你首先要把自己的花园管理得很美,才会有很多人有兴趣来玩,你才有选择邀请谁来玩的自由,如果你自己的花园就是荒芜的,那也就没有人会来玩了,你邀请了别人也不来玩,因为大家在交往中要互相感到快乐才会继续。”
儿子:“那课文写成这样,是故意让我们这样深入想的吗?”
妈妈:“是的,它就是要提醒你不要全部相信它说的,要自己思考一下课文中那些说的有道理,那些没有,要自己动脑筋。”
我这时在心里想:“即使这是一所集中营,我也要用它来跟我儿子玩游戏,象《美丽人生》一样。”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