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写作
译者按:本文为个人翻译习作,不用做任何商业用途。原文刊载于2102年1月纽约客杂志(链接见文后),任何转载请告之本人,并注明译文和原文出处。
Maya写的第一个故事中,人们生活在一个不需要繁殖的世界里,他们把自己分成两半。在那个世界里,任何人都能在任意时刻变成两个人,每个人的年纪是原来的一半。有些人选择在他们年轻时就分身;例如,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变成两个九岁的儿童。另一些人会等到他们人到中年功成名就时再分。Maya的故事中的女主角没有分身。她活到八十岁,顶住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坚持不分身。故事的最后,她死了。
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除了结尾。结尾有些压抑,Aviad想。压抑而且并不出人意料。但实际上,在写作班里,Maya的结尾获得了很多赞美。写作班的老师(据他本人说他是位知名的作家,可是Aviad从没听说过他)告诉她这个平凡的结尾蕴含着某种穿透灵魂的东西,以及其他一些废话。Aviad看出Maya对于得到这样的赞美是多么开心。当她告诉他时,她很兴奋。她背诵了“作家”对他说的话,就像背诵一段圣经上的经文。而Aviad本想建议她写另外一种结局,这时候把话咽回肚子,说这只是品味问题,而关于这方面他真的不是太懂。
让她去参加写作班是她母亲的建议。她母亲说她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参加过一个那样的班,感觉很好。Aviad也认为Maya应该多出去走走,去做一些事情对她有好处。自从她流产之后,他总是能让自己埋头于工作,而她则再也没有离开过房子。无论何时他回到家里,她都在起居室,笔直地坐在沙发上。没在看书,没在看电视,甚至没有在哭。当Maya犹豫着要不要去参加课程时,Aviad知道如何说服他。“就去一次,试一试,”他说,“就像孩子去一次露营。”随后他意识到,在经历了两个月前的痛苦之后,用孩子打比方有点不恰当。但Maya只笑了笑,说露营正是她需要的。
她写的第二个故事中,人们只能看得见他们所爱的人。主角是一个已婚男人,他爱着自己的妻子。一天,妻子在过道里径直撞到他身上,他手里的杯子掉了下来,碎了一地。几天后,当他在扶手椅上打盹时,她又坐到了他身上。这两次,妻子都支吾着,借口说她脑子里在想着别的事情,当她坐下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他。但丈夫开始怀疑她已经不再爱他了。为了证明这个猜测,他决定做些出格的事:他把自己左边的胡子剃了。他带着剩下的半撇胡子回到家,手捧着一束满天星。妻子微笑着谢了他的花。他能感觉到她在空中摸索着,想给他一个吻。Maya把这个故事命名为“半撇胡子”,她告诉Aviad当她在班上朗诵这个故事时有人哭了。Aviad说,“哇嗷,”然后在她额头亲了一下。那天晚上,他们为了某件愚蠢的小事——她忘了告诉他一条留言或者其他类似的事情——吵了一架。他对她吼叫。错在他,最后他道歉了。“我今天上班太烦了,”他说着,轻抚她的腿,想要为他的发怒做出补偿。“你原谅我吗?”她原谅了他。
写作班的老师出版了一部小说和一本短篇故事集。都不怎么成功,但引起了一些不错的评论。至少Aviad办公室附近书店的老板是这么说的。小说很厚,六百二十四页。Aviad买了那本故事集。他把它放在桌上,试着在午餐的空隙读上一点儿。集子中的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不同的国家。这是一种噱头而已。封底上的简介说作者在古巴和非洲当过几年的写作老师,他的旅行影响了他的写作。上面还有一张他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他脸上带着洋洋自得的笑,仿佛在告诉世界自己很庆幸能够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作家对Maya说——Maya告诉Aviad——当写作班课程结束时,他会把她的故事给他的编辑。而且(尽管她不应该抱有希望)如今的出版商都对文坛出现新的天才望眼欲穿。
她的第三个故事开头很有趣。一个女人生了一只猫。故事的主角是她的丈夫,他怀疑猫并不是自己的骨肉。每次他下楼倒垃圾时,睡在垃圾桶盖子上的一只姜黄色的又丑又肥的公猫都对他投来轻蔑的一瞥。最后,丈夫和公猫打了起来。丈夫用石头砸猫,猫用牙齿和爪子还击。受伤的丈夫、他的妻子和正在吃奶的小猫咪到诊所去打狂犬病疫苗。他浑身伤痛,满腹委屈,但控制住自己没有在等待打针时哭出来。猫咪感觉到了他的痛苦,伸直身子从妈妈的怀抱里挣脱出来,爬到他身边,温柔地舔着他的脸,同时安慰他似的叫道“喵~”“你听见了吗?”妈妈激动地问,“他在叫‘爸爸’呢。”那一刻,丈夫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泪水。当Aviad读到这段时,他同样尽力忍住才没有哭出来。Maya说她在写这个故事之前还不知道自己又怀孕了。“是不是很奇怪,”她问,“大脑还不知道,但潜意识已经知道了?”
下一周的周二,Aviad本应该在妻子下课后去接她,但他提前了一个小时到,停了车,去班上找她。在教室见到他让Maya很吃惊,而且他坚持要她引见一下那位老师。“作家”身上散发着浓烈的润肤露的气味。他无力地和Aviad握了握手,告诉他既然Maya选择了他当老公,那么他一定是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三个星期后,Aviad报了一个初级的创造性写作班。他对Maya只字未提,而且为了保险起见,他告诉他的秘书,如果有从家里打来的电话就说他在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不能被打扰。班上的同学大部分是老年妇女,都鄙视地看着他。老师很瘦,年纪不大,戴着一条头巾。班上的妇女们八卦她,说她住在贫民区,而且得了癌症。她要求每个人做不假思索的写作练习。“把你脑子里冒出来的任何事情都写下来,”她说。“不要思考,写就好了。”Aviad试着不去思考。很难。他周围的妇女们都在奋笔疾书,就像考试时老师要他们停笔之前那样赛着写。几分钟之后,他也动手写了。
他写的是关于一条鱼的故事。鱼在海里幸福地游着,直到一个邪恶的女巫把它变成一个男人。鱼受不了自己变成人,于是决定去追邪恶的女巫,让她再把他变回鱼。因为他是一条反应敏捷且有上进心的鱼,所以他在追逐女巫的过程中结了婚,甚至成立了一家从远东进口塑料制品的公司。凭借着他以前当鱼时游历七大洋的知识,他的公司日益壮大,最后上市了。同时,那个邪恶的女巫对自己这些年的邪恶有些厌倦了,决定找到所有她以前施过咒的人和生物,向他们道歉,把他们变回原形。有一天,她找到了变成人的鱼。鱼的秘书让她等等,因为鱼正在和他的台湾客户进行卫星会议。到了生命的那个阶段,鱼已经不记得自己曾经是条鱼了,他的公司控制了半个地球的业务。女巫等了几个小时,但当她发现会议还没有一丝结束的迹象时,她坐上扫帚飞走了。鱼的事业越做越大,直到有一天,当他真正老去,他从他买下的几十栋巨型海景别墅的某间屋子的窗户望出去,看见了海。突然间,他想起来他曾是条鱼。他拥有数不清的子公司,能在全球的股票市场上交易,但他仍然是条鱼。一条,很久很久,都没有尝过海水咸味的鱼。
当老师看到Aviad停下了手中的笔,她向他投来一个询问的眼神。“我没有写结尾,”他抱歉地小声说道,把声音压得很低,免得打扰到那些还在奋笔疾书的老妇人。
http://www.newyorker.com/fiction/features/2012/01/02/120102fi_fiction_keret#ixzz1mEpsd700
Maya写的第一个故事中,人们生活在一个不需要繁殖的世界里,他们把自己分成两半。在那个世界里,任何人都能在任意时刻变成两个人,每个人的年纪是原来的一半。有些人选择在他们年轻时就分身;例如,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变成两个九岁的儿童。另一些人会等到他们人到中年功成名就时再分。Maya的故事中的女主角没有分身。她活到八十岁,顶住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坚持不分身。故事的最后,她死了。
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除了结尾。结尾有些压抑,Aviad想。压抑而且并不出人意料。但实际上,在写作班里,Maya的结尾获得了很多赞美。写作班的老师(据他本人说他是位知名的作家,可是Aviad从没听说过他)告诉她这个平凡的结尾蕴含着某种穿透灵魂的东西,以及其他一些废话。Aviad看出Maya对于得到这样的赞美是多么开心。当她告诉他时,她很兴奋。她背诵了“作家”对他说的话,就像背诵一段圣经上的经文。而Aviad本想建议她写另外一种结局,这时候把话咽回肚子,说这只是品味问题,而关于这方面他真的不是太懂。
让她去参加写作班是她母亲的建议。她母亲说她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参加过一个那样的班,感觉很好。Aviad也认为Maya应该多出去走走,去做一些事情对她有好处。自从她流产之后,他总是能让自己埋头于工作,而她则再也没有离开过房子。无论何时他回到家里,她都在起居室,笔直地坐在沙发上。没在看书,没在看电视,甚至没有在哭。当Maya犹豫着要不要去参加课程时,Aviad知道如何说服他。“就去一次,试一试,”他说,“就像孩子去一次露营。”随后他意识到,在经历了两个月前的痛苦之后,用孩子打比方有点不恰当。但Maya只笑了笑,说露营正是她需要的。
她写的第二个故事中,人们只能看得见他们所爱的人。主角是一个已婚男人,他爱着自己的妻子。一天,妻子在过道里径直撞到他身上,他手里的杯子掉了下来,碎了一地。几天后,当他在扶手椅上打盹时,她又坐到了他身上。这两次,妻子都支吾着,借口说她脑子里在想着别的事情,当她坐下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他。但丈夫开始怀疑她已经不再爱他了。为了证明这个猜测,他决定做些出格的事:他把自己左边的胡子剃了。他带着剩下的半撇胡子回到家,手捧着一束满天星。妻子微笑着谢了他的花。他能感觉到她在空中摸索着,想给他一个吻。Maya把这个故事命名为“半撇胡子”,她告诉Aviad当她在班上朗诵这个故事时有人哭了。Aviad说,“哇嗷,”然后在她额头亲了一下。那天晚上,他们为了某件愚蠢的小事——她忘了告诉他一条留言或者其他类似的事情——吵了一架。他对她吼叫。错在他,最后他道歉了。“我今天上班太烦了,”他说着,轻抚她的腿,想要为他的发怒做出补偿。“你原谅我吗?”她原谅了他。
写作班的老师出版了一部小说和一本短篇故事集。都不怎么成功,但引起了一些不错的评论。至少Aviad办公室附近书店的老板是这么说的。小说很厚,六百二十四页。Aviad买了那本故事集。他把它放在桌上,试着在午餐的空隙读上一点儿。集子中的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不同的国家。这是一种噱头而已。封底上的简介说作者在古巴和非洲当过几年的写作老师,他的旅行影响了他的写作。上面还有一张他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他脸上带着洋洋自得的笑,仿佛在告诉世界自己很庆幸能够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作家对Maya说——Maya告诉Aviad——当写作班课程结束时,他会把她的故事给他的编辑。而且(尽管她不应该抱有希望)如今的出版商都对文坛出现新的天才望眼欲穿。
她的第三个故事开头很有趣。一个女人生了一只猫。故事的主角是她的丈夫,他怀疑猫并不是自己的骨肉。每次他下楼倒垃圾时,睡在垃圾桶盖子上的一只姜黄色的又丑又肥的公猫都对他投来轻蔑的一瞥。最后,丈夫和公猫打了起来。丈夫用石头砸猫,猫用牙齿和爪子还击。受伤的丈夫、他的妻子和正在吃奶的小猫咪到诊所去打狂犬病疫苗。他浑身伤痛,满腹委屈,但控制住自己没有在等待打针时哭出来。猫咪感觉到了他的痛苦,伸直身子从妈妈的怀抱里挣脱出来,爬到他身边,温柔地舔着他的脸,同时安慰他似的叫道“喵~”“你听见了吗?”妈妈激动地问,“他在叫‘爸爸’呢。”那一刻,丈夫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泪水。当Aviad读到这段时,他同样尽力忍住才没有哭出来。Maya说她在写这个故事之前还不知道自己又怀孕了。“是不是很奇怪,”她问,“大脑还不知道,但潜意识已经知道了?”
下一周的周二,Aviad本应该在妻子下课后去接她,但他提前了一个小时到,停了车,去班上找她。在教室见到他让Maya很吃惊,而且他坚持要她引见一下那位老师。“作家”身上散发着浓烈的润肤露的气味。他无力地和Aviad握了握手,告诉他既然Maya选择了他当老公,那么他一定是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三个星期后,Aviad报了一个初级的创造性写作班。他对Maya只字未提,而且为了保险起见,他告诉他的秘书,如果有从家里打来的电话就说他在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不能被打扰。班上的同学大部分是老年妇女,都鄙视地看着他。老师很瘦,年纪不大,戴着一条头巾。班上的妇女们八卦她,说她住在贫民区,而且得了癌症。她要求每个人做不假思索的写作练习。“把你脑子里冒出来的任何事情都写下来,”她说。“不要思考,写就好了。”Aviad试着不去思考。很难。他周围的妇女们都在奋笔疾书,就像考试时老师要他们停笔之前那样赛着写。几分钟之后,他也动手写了。
他写的是关于一条鱼的故事。鱼在海里幸福地游着,直到一个邪恶的女巫把它变成一个男人。鱼受不了自己变成人,于是决定去追邪恶的女巫,让她再把他变回鱼。因为他是一条反应敏捷且有上进心的鱼,所以他在追逐女巫的过程中结了婚,甚至成立了一家从远东进口塑料制品的公司。凭借着他以前当鱼时游历七大洋的知识,他的公司日益壮大,最后上市了。同时,那个邪恶的女巫对自己这些年的邪恶有些厌倦了,决定找到所有她以前施过咒的人和生物,向他们道歉,把他们变回原形。有一天,她找到了变成人的鱼。鱼的秘书让她等等,因为鱼正在和他的台湾客户进行卫星会议。到了生命的那个阶段,鱼已经不记得自己曾经是条鱼了,他的公司控制了半个地球的业务。女巫等了几个小时,但当她发现会议还没有一丝结束的迹象时,她坐上扫帚飞走了。鱼的事业越做越大,直到有一天,当他真正老去,他从他买下的几十栋巨型海景别墅的某间屋子的窗户望出去,看见了海。突然间,他想起来他曾是条鱼。他拥有数不清的子公司,能在全球的股票市场上交易,但他仍然是条鱼。一条,很久很久,都没有尝过海水咸味的鱼。
当老师看到Aviad停下了手中的笔,她向他投来一个询问的眼神。“我没有写结尾,”他抱歉地小声说道,把声音压得很低,免得打扰到那些还在奋笔疾书的老妇人。
http://www.newyorker.com/fiction/features/2012/01/02/120102fi_fiction_keret#ixzz1mEpsd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