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万历十五年 的笔记 - 全文
这本书在书架上静静地躺了不知多少时间,今天总算是看完了,果然非常不错的。好久没有看过正经的书籍也不曾深入了解历史,初读此书,通俗易懂又绝非流水,很能吸引我。对历史的社会制度本就不太了解,故不做评论,仅在此对几个主要出现的人物做主观的简单评论,引以为鉴。
书中主要分析的人物可概括为: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皇帝之位得与不得乃属天命,故万历此人不加评论(从个人情感上同情他,但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不称职的)。李贽是一个思想家,为官时期是微末之职,书中也主要是讨论他的思想顿悟,理解上并不完整,所以也不多说。只对几个名留青史的权臣名臣做一些评论,仅从作者的描述中,个人最为欣赏戚继光,张居正和申时行次之,海瑞再次。
读到戚继光那章孤独的将领,心中顿生激动之情。从小就听闻他的大名,但在书中看过几位文官憋屈的一生之后,在观戚继光的一生,可谓酣畅淋漓。他有武将的严谨、坚韧、亲民,也有文臣的智慧、清明、圆通。此人一身致力于军事的现代化事业,打了倭寇,建了军防。不说他军事上的天赋,就在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在那个办事效率极低、避免任何推陈出新的环境中,他把他能够做的事情做到了如此极致,就是极为不容易的一件事。相比于一些武将理想化的军事理念,他聪明地根据实际情况和上层利益做出了妥善的让步,在不触犯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把自己的理念发扬光大。虽然也有一些事说明了他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人,但混迹于官场中,其中的人情世故怎么可能全然不顾,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人际和个人修养上,他都是无可厚非的优秀和成功。而且在读到他的事迹时,我往往会联想到《小楼传说》中的风劲节,生处类似的社会环境,如果说那白衣飘飘的风中劲节之所以能够万人敬仰,是占了前世今生的优势,那么这位历史上的大将也能做到这番功绩绝对是凭借个人的智慧与魅力了。
然在文臣之中,也不乏具有个人魅力的人物。张居正可谓不得不说到的一代名臣,他改革创新,知人善用,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是可明显看到的长处,在他在有生之年,事业上不得不说是成功的。但他却为自己的家庭亲族带来了无限的灾难,因为他挑战了大部分文臣也就是权贵的下限。做的最错的两点则是不能以身作则和不能放平心态。他要求别人节俭,自己确奢侈无度,这点另所有人包括后世之人都看不下去。而因为自己德行的欠缺却又不想流传于世,而对于一些有才的文人的打击,则是他自己心态无法做到通达。所以最终他也因自己的德行而付出代价,但这报应却报在他家人的身上,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与张居正正相反的是申时行。他一切讲究和谐。在不影响大局的事情上面尽量减少上层的矛盾,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众志成城了才能将事情办好,这是他的从政法则。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可以看到他任首辅的时代,并无大的祸乱发生,表面上可谓是一篇和谐。但是他的做法难免因循守旧,不能解决朝廷积重难返的种种问题,所以张居正的改革成果被否定以后,王朝起死回生的希望几乎也就灭绝了,他的执政虽无过却也无大功。但在申时行的有生之年还算是过得幸福,虽被迫退休,但家庭和睦,自己也又活了二十几年,社会名誉也有褒有贬,比起张居正来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了。所以要想平平安安地做官,走他这套还是有道理的。
最后要贬的是海瑞。以往的电视形象通常把海瑞描绘成一个公正不阿的良臣,海瑞斗严嵩还是一大戏目。但这仅仅是后世作为道德宣传的手段,真实的海瑞真是迂腐到不行,严嵩下台跟他也不算是直接关系。他对朝廷对皇帝的种种要求都是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提的苛刻要求。他在高利贷事件当中越管越烂可以看到他那种理想化的执政手段有明显的不足,而他的家庭又是乱中乱,他三出嫡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仅做到了修身这一条,事业上并无明显政绩和贡献,他的价值可能只是为当时的文人在德行上带来了一丝清凉之风。
以上仅是读《万历十五年》一书之后的人物评价,可能读了其他书以后会有所变化。仅做记录。
书中主要分析的人物可概括为: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皇帝之位得与不得乃属天命,故万历此人不加评论(从个人情感上同情他,但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不称职的)。李贽是一个思想家,为官时期是微末之职,书中也主要是讨论他的思想顿悟,理解上并不完整,所以也不多说。只对几个名留青史的权臣名臣做一些评论,仅从作者的描述中,个人最为欣赏戚继光,张居正和申时行次之,海瑞再次。
读到戚继光那章孤独的将领,心中顿生激动之情。从小就听闻他的大名,但在书中看过几位文官憋屈的一生之后,在观戚继光的一生,可谓酣畅淋漓。他有武将的严谨、坚韧、亲民,也有文臣的智慧、清明、圆通。此人一身致力于军事的现代化事业,打了倭寇,建了军防。不说他军事上的天赋,就在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在那个办事效率极低、避免任何推陈出新的环境中,他把他能够做的事情做到了如此极致,就是极为不容易的一件事。相比于一些武将理想化的军事理念,他聪明地根据实际情况和上层利益做出了妥善的让步,在不触犯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把自己的理念发扬光大。虽然也有一些事说明了他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人,但混迹于官场中,其中的人情世故怎么可能全然不顾,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人际和个人修养上,他都是无可厚非的优秀和成功。而且在读到他的事迹时,我往往会联想到《小楼传说》中的风劲节,生处类似的社会环境,如果说那白衣飘飘的风中劲节之所以能够万人敬仰,是占了前世今生的优势,那么这位历史上的大将也能做到这番功绩绝对是凭借个人的智慧与魅力了。
然在文臣之中,也不乏具有个人魅力的人物。张居正可谓不得不说到的一代名臣,他改革创新,知人善用,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是可明显看到的长处,在他在有生之年,事业上不得不说是成功的。但他却为自己的家庭亲族带来了无限的灾难,因为他挑战了大部分文臣也就是权贵的下限。做的最错的两点则是不能以身作则和不能放平心态。他要求别人节俭,自己确奢侈无度,这点另所有人包括后世之人都看不下去。而因为自己德行的欠缺却又不想流传于世,而对于一些有才的文人的打击,则是他自己心态无法做到通达。所以最终他也因自己的德行而付出代价,但这报应却报在他家人的身上,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与张居正正相反的是申时行。他一切讲究和谐。在不影响大局的事情上面尽量减少上层的矛盾,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众志成城了才能将事情办好,这是他的从政法则。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可以看到他任首辅的时代,并无大的祸乱发生,表面上可谓是一篇和谐。但是他的做法难免因循守旧,不能解决朝廷积重难返的种种问题,所以张居正的改革成果被否定以后,王朝起死回生的希望几乎也就灭绝了,他的执政虽无过却也无大功。但在申时行的有生之年还算是过得幸福,虽被迫退休,但家庭和睦,自己也又活了二十几年,社会名誉也有褒有贬,比起张居正来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了。所以要想平平安安地做官,走他这套还是有道理的。
最后要贬的是海瑞。以往的电视形象通常把海瑞描绘成一个公正不阿的良臣,海瑞斗严嵩还是一大戏目。但这仅仅是后世作为道德宣传的手段,真实的海瑞真是迂腐到不行,严嵩下台跟他也不算是直接关系。他对朝廷对皇帝的种种要求都是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提的苛刻要求。他在高利贷事件当中越管越烂可以看到他那种理想化的执政手段有明显的不足,而他的家庭又是乱中乱,他三出嫡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仅做到了修身这一条,事业上并无明显政绩和贡献,他的价值可能只是为当时的文人在德行上带来了一丝清凉之风。
以上仅是读《万历十五年》一书之后的人物评价,可能读了其他书以后会有所变化。仅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