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
二零一二年情人节的清晨,北风飘舞在京城的天空。我走在上班路上,回想着过去的短短数日内听闻的消息。无论对于广大的歌迷群体还是对于我自己,这些新闻均让人一时间无法接受。惠特尼休斯顿在格莱美前一天撒手人寰,帽子歌后凤飞飞也竟然就这样和我们说再见。而此前十余日,带我走入流行音乐殿堂的领路人,天津电台资深主播丁牧也已永生天国。当微博页面尽是蜡烛与眼泪的图标之时,我看到一个朋友写下了段动情文字:“我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那些曾陪伴我成长的熟悉的面孔一个个离去。而我也希望自己,终有一天与他们在某个地方相逢”。这样的心路历程,也让我百感交集。
唱歌的人与听歌的人,就在漫漫岁月中找到了心灵的交集。而那些做过的梦和爱过的人,曾经沧海却历久弥新。走过了那些年的纯真年代,让这世上爱音乐的人在追寻的路上永不停息。
在我那份延续了数年的由自己编制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上,首期上榜曲目中肯定有一首凤飞飞的歌。当年在天津电视台的《点播文艺》节目中,这歌的MV曾经反复播出,成为在我记忆深处留存的一段具有八十年代都市节奏的影像。“晚风吹来,那一阵舒畅,目光对正前方”。不知是否应为这段歌词的缘故,我一直将这首歌的名字记做“晚风吹来”。只是在去年底在网上搜索,才知道这首歌的本名叫做“新转向”,由刘家昌与林秋离共同创作完成。那些年,在我还是个小学生的年代里,我印象中的凤飞飞要么与琼瑶有关(如“我是一片云”),要么就是典型的西洋曲(如“凉啊凉”),正所谓“可以勇敢,可以温柔”。那个阶段只能说对她敬而远之,直至“追梦人”的出现才终于找到共鸣。
九一年底九二年年初,我中学时代的第一个假期,孟飞版的《雪山飞狐》红遍全城。那样豪迈的北国风光,让我记住了龚慈恩和伍宇娟,更难忘“雪中情”与“追梦人”。通过那时电台主播的讲解,我知道了“追梦人”乃是罗大佑为了悼念刚刚离世的三毛而作。而在演唱者的选择方面,没有选择与三毛合作《回声》专辑的齐豫与潘越云,而是交与了老牌歌后凤飞飞演绎。事实也早已证明,这歌足矣被称为千古绝唱。二十年来有太多人在赞美吟咏与传颂。从编配到词曲,到歌曲演唱中的举重若轻与声声入耳,让在华语乐坛中罗大佑的词实属一流,他尤其更擅长此类长句中的表达。“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足够的画面感,也足以让人魂萦梦牵。而每首传世之作,更是因为找到了最合适的人去演绎。“追梦人”与凤飞飞正是如此,就此联系在一起,永远被一代代歌迷所铭记。
当二月十三日她离世的消息传来之时,我们伤感之余发现,凤飞飞逝去的时间为一月三日。但因为农历新年的即将到来,她为了自己的歌迷不因她去世而受到影响,特意嘱托律师待后事完毕再对外公布。同时,在病痛中她依然为歌迷们挑选贺卡,拟写留言。我看到了陈乐融缅怀的文字,郭子制作的视频,南方二重唱贴出的贺卡。这怎不令人潸然泪下?于是,所有听过那些她唱的歌的人,无不动情地想念着,那个人,还有那些事。
我不希望写出一篇纯粹的悼念文字,毕竟几天以来饱含深情的文章已经足够的多。让我最感叹的是,在华语唱片业似乎已经沦为商业宣传的附庸之时,当昔日的内地大佬转身离去后引发阵阵哀鸣之际,这个世界上仍然不缺少用心在唱歌的人,不缺少在行业里努力工作的人,不缺少在各类媒体推荐好的音乐的人,更不缺少将音乐视为自己一生挚爱的人。他们都是追梦的人。那些全心全意吟咏歌唱着的人,他们的歌声将永远响在心上,值得一辈子收藏。而像我们这样从小便已将那些歌融入生活每个角落的人,在这条爱乐的路上永远没有梦的尽头。
零七年的初春,马兆骏挥手作别。而后岛内一众音乐人为其召开的那场泪流满面的纪念音乐会,名曰“发光入星”。而在本篇结尾,我想起的歌,就是歌者与远方星球的知音的一次对话,来自齐豫的“有一个人”。
空灵飘逸的不只是声音,也有词曲。童年时的我们,是不是在夜深之时都曾经遥望过窗外的星空,畅想着那外面的世界是否有和我们相似的那个人?长大后我们发现,有太多的人和你我一样,始终保持着那一块净土,从未改变。我们就在不同的地方,彼此守候。
在对星星做最后一次眺望后 我关上深夜的窗
在地球另一边的某个地方 有人默默的把窗打开了 有人默默的把窗打开了
说不出是冷漠或热情的那人的脸 全然的朝向我
我暗中给他祝福
他也许是守护我夜眠的人 也许是漫无目的在夜里彷徨的人
我不清楚他 我不清楚他
似曾醒来打开窗 我又看到
地球另一边的那一个地方 默默关窗的那人的姿势
我暗暗地给他祝福
是否轮到我守护他夜眠了吗 轮到我漫无目的在他夜里彷徨的人
说不出冷漠或热情的那个人 我和他常常这样相遇 常常这样别离
我和他常常这样相遇 常常这样别离
斯人已逝,梦继续在追寻,而我也相信那些音乐灵魂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守护夜眠,也永远给你我祝福。
博客地址:http://fuser.blogbus.com/logs/192573664.html
唱歌的人与听歌的人,就在漫漫岁月中找到了心灵的交集。而那些做过的梦和爱过的人,曾经沧海却历久弥新。走过了那些年的纯真年代,让这世上爱音乐的人在追寻的路上永不停息。
在我那份延续了数年的由自己编制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上,首期上榜曲目中肯定有一首凤飞飞的歌。当年在天津电视台的《点播文艺》节目中,这歌的MV曾经反复播出,成为在我记忆深处留存的一段具有八十年代都市节奏的影像。“晚风吹来,那一阵舒畅,目光对正前方”。不知是否应为这段歌词的缘故,我一直将这首歌的名字记做“晚风吹来”。只是在去年底在网上搜索,才知道这首歌的本名叫做“新转向”,由刘家昌与林秋离共同创作完成。那些年,在我还是个小学生的年代里,我印象中的凤飞飞要么与琼瑶有关(如“我是一片云”),要么就是典型的西洋曲(如“凉啊凉”),正所谓“可以勇敢,可以温柔”。那个阶段只能说对她敬而远之,直至“追梦人”的出现才终于找到共鸣。
九一年底九二年年初,我中学时代的第一个假期,孟飞版的《雪山飞狐》红遍全城。那样豪迈的北国风光,让我记住了龚慈恩和伍宇娟,更难忘“雪中情”与“追梦人”。通过那时电台主播的讲解,我知道了“追梦人”乃是罗大佑为了悼念刚刚离世的三毛而作。而在演唱者的选择方面,没有选择与三毛合作《回声》专辑的齐豫与潘越云,而是交与了老牌歌后凤飞飞演绎。事实也早已证明,这歌足矣被称为千古绝唱。二十年来有太多人在赞美吟咏与传颂。从编配到词曲,到歌曲演唱中的举重若轻与声声入耳,让在华语乐坛中罗大佑的词实属一流,他尤其更擅长此类长句中的表达。“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足够的画面感,也足以让人魂萦梦牵。而每首传世之作,更是因为找到了最合适的人去演绎。“追梦人”与凤飞飞正是如此,就此联系在一起,永远被一代代歌迷所铭记。
当二月十三日她离世的消息传来之时,我们伤感之余发现,凤飞飞逝去的时间为一月三日。但因为农历新年的即将到来,她为了自己的歌迷不因她去世而受到影响,特意嘱托律师待后事完毕再对外公布。同时,在病痛中她依然为歌迷们挑选贺卡,拟写留言。我看到了陈乐融缅怀的文字,郭子制作的视频,南方二重唱贴出的贺卡。这怎不令人潸然泪下?于是,所有听过那些她唱的歌的人,无不动情地想念着,那个人,还有那些事。
我不希望写出一篇纯粹的悼念文字,毕竟几天以来饱含深情的文章已经足够的多。让我最感叹的是,在华语唱片业似乎已经沦为商业宣传的附庸之时,当昔日的内地大佬转身离去后引发阵阵哀鸣之际,这个世界上仍然不缺少用心在唱歌的人,不缺少在行业里努力工作的人,不缺少在各类媒体推荐好的音乐的人,更不缺少将音乐视为自己一生挚爱的人。他们都是追梦的人。那些全心全意吟咏歌唱着的人,他们的歌声将永远响在心上,值得一辈子收藏。而像我们这样从小便已将那些歌融入生活每个角落的人,在这条爱乐的路上永远没有梦的尽头。
零七年的初春,马兆骏挥手作别。而后岛内一众音乐人为其召开的那场泪流满面的纪念音乐会,名曰“发光入星”。而在本篇结尾,我想起的歌,就是歌者与远方星球的知音的一次对话,来自齐豫的“有一个人”。
空灵飘逸的不只是声音,也有词曲。童年时的我们,是不是在夜深之时都曾经遥望过窗外的星空,畅想着那外面的世界是否有和我们相似的那个人?长大后我们发现,有太多的人和你我一样,始终保持着那一块净土,从未改变。我们就在不同的地方,彼此守候。
在对星星做最后一次眺望后 我关上深夜的窗
在地球另一边的某个地方 有人默默的把窗打开了 有人默默的把窗打开了
说不出是冷漠或热情的那人的脸 全然的朝向我
我暗中给他祝福
他也许是守护我夜眠的人 也许是漫无目的在夜里彷徨的人
我不清楚他 我不清楚他
似曾醒来打开窗 我又看到
地球另一边的那一个地方 默默关窗的那人的姿势
我暗暗地给他祝福
是否轮到我守护他夜眠了吗 轮到我漫无目的在他夜里彷徨的人
说不出冷漠或热情的那个人 我和他常常这样相遇 常常这样别离
我和他常常这样相遇 常常这样别离
斯人已逝,梦继续在追寻,而我也相信那些音乐灵魂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守护夜眠,也永远给你我祝福。
![]() |
博客地址:http://fuser.blogbus.com/logs/192573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