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的理想生活
七年前的夏天充满日光的白。在深圳的街头,我和美编东东把两台电脑一台打印机抱上出租车,流浪到陌生公司的办公楼,当时距杂志截稿还有十天,而那两台电脑,则是我们所在的日文免费杂志最后的救命稻草。
事出突然。总之有一家对手公司设了绊,导致杂志社被查封。在日本杂志界打拼多年的老板毕竟是外来客,不懂得如何应付这个国家的微妙细节。他忙着和政府机构交涉的当口,销售和其他部门统统放假,完成下一期杂志的任务则落到了我这个光杆编辑和美编的身上。
四川妹子东东似乎毫不为杂志社的前途担忧。即便我们突兀地置身他处——用他的办公室接纳我们的是个初次见面的台湾大叔,也是我们公司某销售的朋友——东东也只关心两件事:我和她的电脑的内部联网,还有午饭。前者既是工作,后者该算是生活。台湾大叔说办公室刚租下没几天,网络还没好,我不得不在路由器和电脑之间忙活一阵,终于解决问题。大叔十分高兴,做饭表示感谢。这么着,在外“流浪”的日子里,我们得以每天吃台湾炒饭炒粉之类的午餐。东东说,比公司楼下的茶餐厅好吃多了。
我还记得东东来面试的情景。原先的日籍美编走后,想在深圳找一个能看懂日语的美编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老板说那只有靠文编把关,美编从此仅仅负责排版和设计。免费杂志的设计量不大,主要还是排版。因为刊载饮食信息,很多地址和店名其实是日文混杂繁体中文,排起来不胜其烦。需要一个快手,而东东恰好是这样的人。她并非设计专业出身,和她在大型印刷公司的旧同事一样,这个来自四川乡下的女孩读了三年印刷学校,熟悉排版软件在苹果电脑上的每个快捷键。她只用几分钟就做完了面试的设计题,品味不高,速度着实惊人。东东就此成了杂志社不可或缺的人物,过去总是文编催美编赶工,如今事情起了颠覆性的变化。经常听见她在办公室大喊一声:你们还有什么稿子?
杂志美编照理来说是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物,东东却不是这样。设计对她来说只是工作,那份一丝不苟的劲头让人想起深圳画家村的赝品画创作者。她对老板买来增进设计感觉的港版杂志兴趣不大,却敏锐地发现公司每到出刊后装信封寄杂志的人手不足。很快,她的某位阿姨从四川来到深圳,成为打扫卫生寄杂志的杂工。
美编的薪水不菲,不过我们的东东并未试图把自己打扮成文艺女青年。她的节约不仅在衣服和食物上,当听说她租的是空无一物的农民房,销售部的某已婚妇女忍不住感叹:你存钱做什么,做嫁妆?
东东以川妹子的明快回答:过几年回老家买个铺面,当收租婆。
若论脚踏实地,我们都赶不上这个二十出头的女孩。离她最远的自然是满脑袋新想法的老板。“流浪”出刊的日子,靠着东东的快手,杂志得以按时送到各家日企和商户,没有人知道背后的波折。当公司终于恢复正常,我们再一次携电脑坐出租车穿过城市,东东忽然感叹:再也吃不到台式炒饭了。
事出突然。总之有一家对手公司设了绊,导致杂志社被查封。在日本杂志界打拼多年的老板毕竟是外来客,不懂得如何应付这个国家的微妙细节。他忙着和政府机构交涉的当口,销售和其他部门统统放假,完成下一期杂志的任务则落到了我这个光杆编辑和美编的身上。
四川妹子东东似乎毫不为杂志社的前途担忧。即便我们突兀地置身他处——用他的办公室接纳我们的是个初次见面的台湾大叔,也是我们公司某销售的朋友——东东也只关心两件事:我和她的电脑的内部联网,还有午饭。前者既是工作,后者该算是生活。台湾大叔说办公室刚租下没几天,网络还没好,我不得不在路由器和电脑之间忙活一阵,终于解决问题。大叔十分高兴,做饭表示感谢。这么着,在外“流浪”的日子里,我们得以每天吃台湾炒饭炒粉之类的午餐。东东说,比公司楼下的茶餐厅好吃多了。
我还记得东东来面试的情景。原先的日籍美编走后,想在深圳找一个能看懂日语的美编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老板说那只有靠文编把关,美编从此仅仅负责排版和设计。免费杂志的设计量不大,主要还是排版。因为刊载饮食信息,很多地址和店名其实是日文混杂繁体中文,排起来不胜其烦。需要一个快手,而东东恰好是这样的人。她并非设计专业出身,和她在大型印刷公司的旧同事一样,这个来自四川乡下的女孩读了三年印刷学校,熟悉排版软件在苹果电脑上的每个快捷键。她只用几分钟就做完了面试的设计题,品味不高,速度着实惊人。东东就此成了杂志社不可或缺的人物,过去总是文编催美编赶工,如今事情起了颠覆性的变化。经常听见她在办公室大喊一声:你们还有什么稿子?
杂志美编照理来说是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物,东东却不是这样。设计对她来说只是工作,那份一丝不苟的劲头让人想起深圳画家村的赝品画创作者。她对老板买来增进设计感觉的港版杂志兴趣不大,却敏锐地发现公司每到出刊后装信封寄杂志的人手不足。很快,她的某位阿姨从四川来到深圳,成为打扫卫生寄杂志的杂工。
美编的薪水不菲,不过我们的东东并未试图把自己打扮成文艺女青年。她的节约不仅在衣服和食物上,当听说她租的是空无一物的农民房,销售部的某已婚妇女忍不住感叹:你存钱做什么,做嫁妆?
东东以川妹子的明快回答:过几年回老家买个铺面,当收租婆。
若论脚踏实地,我们都赶不上这个二十出头的女孩。离她最远的自然是满脑袋新想法的老板。“流浪”出刊的日子,靠着东东的快手,杂志得以按时送到各家日企和商户,没有人知道背后的波折。当公司终于恢复正常,我们再一次携电脑坐出租车穿过城市,东东忽然感叹:再也吃不到台式炒饭了。
默音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事物的名字 (52人喜欢)
- 钓客闲谈 (33人喜欢)
- 生活需要几分甜 (74人喜欢)
- 行走于天地之间——木斯塘纪行 (72人喜欢)
- 木斯塘徒步吃什么 (2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