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过的奄美岛唄
这个东西是09年的时候写的。本来是预备给枣读用的稿子,都和了了说好了。结果写了一半太忙就给放下了。后来枣报都没有了,这个文件就一直放在桌面上。上周清理桌面文件看到它,踌躇之后还是决定勉强写完吧。也算不辜负那个时候特别的喜爱和投入。
奄美岛唄这样东西,虽然最近常被我挂在嘴上,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吧。不过如果我提一下周华健的《花心》,王杰的《祈祷》都是改编自古老的岛唄,是不是大家就能觉得熟悉了一些。还有象王心凌的《月光》,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也是源自几位唱岛唄出身的歌手的专辑(实际上这个单子还可以拉很长的)。
奄美
奄美,是指奄美大岛和周围包括德之岛,与論岛等在内的岛屿群。行政划分上属于日本鹿儿岛县(九州的最南端)。奄美虽然归属鹿儿岛,其实她离九州比较远。相对的,倒是离那霸所在的冲绳岛更近,地理归属上,奄美诸岛也属于冲绳群岛。而且由于相似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奄美诸岛的很多风俗文化(包括音乐)都与冲绳相近(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现在奄美岛唄被划分到冲绳民谣中去的原因)。实际上奄美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古老的琉球传说。
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联系着大陆台湾和日本,奄美曾是文化交流和通商的重要口岸,是日本派遣遣唐使的重要一站。也是大陆,台湾和日本之间商船停靠交易的重要港口。同时奄美也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不能逃脱战乱和倭寇的侵害(活跃与这一片海域的海盗,过去被我们称为倭寇,我们的历史教材也这么讲。但实际上,倭寇的早期是一些日本海盗,主要侵袭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中后期,真正侵害中国东海沿线的倭寇,主要组成则是明朝海禁之后闽浙沿海的中国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失业后沦为海盗,雇佣日本浪人和游民进行劫掠)。奄美曾是琉球的属国(大约中国宋的时期),15世纪划入琉球疆界。一直到17世纪,日本萨摩藩势力南侵琉球,奄美诸岛被割让到萨摩藩治下。奄美的特产是黑砂糖和大岛,主食是稻米。后来萨摩藩经济形势恶化,曾经残酷压榨奄美诸岛,要求所有的土地都种植甘蔗来榨糖,不许种植水稻,造成了一段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人称“砂糖地狱”。这些历史都在岛唄里留下了痕迹。(这个萨摩藩在日本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维新三杰中有2人,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鹿儿岛出身。西乡隆盛还曾经被流放奄美)。
也说一下冲绳吧。因为岛唄现在经常和冲绳民谣混淆,或者归类在一起,被称为琉球民谣。(岛唄的狭义理解就特指奄美诸岛的民歌,现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为冲绳民歌的代称)。冲绳群岛过去是琉球国和琉球周边一些附属于它的岛屿组成的,现在是日本的冲绳县。统一的琉球国建立于15世纪,明宣德年间。后来永乐帝为琉球王赐姓“尚”。明清2朝,琉球一直都是中国的属国,向中央朝贡。日本从16世纪开始窥伺琉球群岛,到17世纪侵占了奄美诸岛。明治维新后,日本侵入琉球全境。琉球王室曾经向中国(光绪朝)求援。中国那个时候自身难保,只能斡旋不能派兵,甲午战后,台湾澎湖尚且不保,何况琉球。这之后奄美诸岛以南的琉球群岛就称为冲绳县。琉球曾是连接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南亚之间的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转站,有“万国津梁”之称。那个时代的琉球相对比较富裕,但是16世纪之后,战乱越来越频繁,贸易衰落,整个冲绳群岛都越来越贫困,常有饥荒发生,这些历史也都在冲绳民谣中有很多体现。冲绳民谣中的用的蛇皮线,就是中国的三弦流传当地,后来又流入日本,称为三味线(类似的,还有少林拳传入琉球而成的唐手,后来又流传日本成为空手道)。
岛唄
岛唄,字面直译是似乎是岛歌,其实这个理解是有误的。岛这次字,在这里是家乡土地之意,而唄和歌之间在日语中是有差异的。
关于岛唄的由来,和很多古老民族的音乐一样,最早可能来源于巫祝。奄美诸岛和琉球的其他岛屿的传统信仰都是多神崇拜的古老宗教形式(类似于北东北亚地区较多见的萨满教),和日本的神道有很多相似之处。早期主持通神仪式的灵媒多为巫女,而最早的岛唄可能是巫女们在仪式中咏唱的宗教歌曲。
现有流传的岛唄可以大致分为神歌(宗教仪式用),娱乐歌(节庆用),仕事歌(劳动号子),行事歌(教化用),童歌(摇篮曲)。这些分类并不新奇,几乎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传统民歌,都大致包括这些内容。也说明音乐,作为人的情绪和思想的发泄与传播手段,在每种文化中都是一致的。
岛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悠远飘渺,犹如悬于一线的假声高音(裏声)。假声在很多民族的民歌里都被广泛使用,但是象奄美岛唄这样如此高频度的使用假声,对歌者的假声技巧要求之高,确是比较独特的。对于这种独特技巧的产生,日本民谣学家猜测原因为:最早作为巫祝用途的神歌,假声高音能给人脱离现实的感觉;通神的过程使用假声,也能让男声女声的声音相似;高山大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传播远的高音;以人声的高音来补足整部音乐中的高音部分等等。
岛唄的音律比较独特,和日本本土的传统民歌(和歌)或者冲绳群岛的传统民歌(琉歌)都有不同。从音律上讲,冲绳群岛可以德之岛为线,以北使用的是五音音阶(同中国日本古代音律),以南则使用琉球音阶。和中国古代的诗歌一样,岛唄有一定固定的诗体。短歌通常是4句,1-3句每句8音节最后一句6音节(8886),共30音节组成。长歌,则是2句一阙,每句8音,最后一阙的最后一句6音乐(88,88,88。。。。。。86)。而日本本土的和歌是57分句,短歌5句,57577共31音节,长句则是57,57,57.。。。最后一句为单7这样的组成。传统的岛唄伴奏乐器是蛇皮线(同中国的三弦日本的三味线同系。日语把冲绳的三线和日本的三味线分开,主要是因为三线和中国的三弦一样,琴身是蒙蛇皮的,而日本三味线是蒙猫皮或者狗皮的),有时也在演唱中加入鼓的伴奏。多人合唱时,也有伴唱和和声的技巧。
奄美岛唄有两大流派:北部地区的笠利節,和南部地区的東節。在这里節,并不是节日的意思,而是类似我们说曲牌曲调的意思,比如豊年節,就是《豊年》这一调的意思。两大流派相比,笠利節偏重舒缓庄重的表现,而東節更激越一些,节奏上更富于变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岛唄歌曲包括:
09年写的时候就停在这里,之后一搁2年多,现在已经完全想不起来那个时候打算说什么。不过09和10年之间,因为沉迷奄美岛唄,收集了琉球民谣,岛唄和唄者演唱的pop专辑将近50多张。后来从里面专门挑了特别喜欢的曲目,做了2个给自己听的精选集。
其一是真正的奄美岛唄,都是传统曲目,唄者弹三线清唱。有些甚至是LIVE录音连后期制作都没有。是真正的民谣。不过可能会喜欢听这样古老演唱的人已经不多了吧。其二是奄美唄者或者琉球民谣歌手演唱的POP歌曲。其中有些是改编自岛唄,加了现代编曲的,有些就干脆是pop,不过用来唱岛唄的技巧,尤其是裏声来唱。第二集我尽量挑了听过的人每人一首,其中可以听出所谓“十人十色”的裏声表现。现在只能从这2个精选里的唄者,和曲目说说还能想的起来的东西。
第一个想说的人肯定是中孝介,这是为我开门的人。08年开始看《夏目友人帐》的时候,那首ED《夏夕空》和片子本身一样美好,唱法也很有特色,我就记住了中孝介这个名字。巧的是很快又看了电影《海角7号》,虽然电影印象不深,可里面的音乐真是好,尤其中孝介唱的那首《各自远飏》格外打动人心。我由此开始关注中孝介,由他知道奄美岛唄,而后听了更多的唄者,最后反而快把中孝介忘记了。
中孝介是高三的时候,在奄美一个唄者开的居酒屋里第一次听到岛唄演唱,就为这种音乐倾倒,之后开始学习演唱。中孝介本人音色很好,而且师从岛唄第一人坪山豊,之后唱法又有自己的特色,声音可辨识度极高。我在第一集里用他唱的《嘉徳なべ加那》和《豊年節》,都是岛唄的经典传统曲目。第二集里又用了他的《真昼の花火》开篇。
中孝介的老师坪山豊,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本业奄美岛的“船大工”,就是造船的(不过是造那种传统木船的木工)。不仅善唱,也自己会创作新的岛唄,为延续和发展岛唄做了很大的贡献,被称为岛唄第一人。
再说,就是中孝介的“大师兄”築地俊造。他只比师父坪山豊小几岁而已。从小就喜欢岛唄,非常努力的自学,也试图拜过知名唄者福島幸義为师,可是福岛很早就死了,他后来就跟着坪山豊学。79年在日本民谣大赛上得了一等奖,那个时候他已经是40多岁的大叔了。如果说中孝介天生就有好嗓音的基础,技巧又使得音色听起来格外清越缠绵的话,築地俊造的就更加具备民歌的本色,声音里好像有土地和海风的味道。
之后要说朝崎郁恵老奶奶,她也70岁了。虽然朝崎郁恵是奄美出身,不过她结婚之后就离开了奄美,没有继续在奄美生活了。但是她在东京依然热心于研究,演唱,推广岛唄。因为音色优美,被称为“奄美的美空云雀”(美空云雀是二战后日本最著名的女歌手之一)。我06,07年的时候看《Samurai Champloo》里面有一首非常美的插曲,就是朝崎老奶奶改编的传统民谣《おぼくり~ええうみ》,大致的意思是八月里,大家一起努力的盖房子,天气凉起来了,还没有御寒的衣服。这是秋天月夜大家一起跳舞时唱的歌。这首歌让人百听不厌,有摄人心魄的魅力。不过因为是现代编曲,我就没有放在这里了。第一集我开篇放了朝崎老奶奶唱的《朝花節》,结尾放了《太陽ぬ落てぃまぐれ節》,都是岛唄的经典传统曲目。她是福島幸義的学生。
和朝崎老奶奶一样,奄美出生,师从福島幸義,而且没有留在奄美生活的唄者还有武下和平。他也是为岛唄在琉球以外地区的推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武下老人是岛唄世家出身,三线极为流畅,裏声高不可攀。我在线听过他的《六调》,真是令人赞叹,可惜收集音频没有收集到,所以在第一集里只放了2首传统曲目的《徳之島節》和《よいすら節》。武下和平和築地俊造,坪山豊并称岛唄的三位大师,築地俊造是“天之声”,坪山豊是“时之声”,而武下和平则被称为“百年不遇的唄者”。
继续说年轻一代的RIKKI,她是築地俊造的学生,15岁就得了日本民谣大赛的大奖。不过我找到的她的专辑都是唱pop的了,虽然在里面也会用很多唱岛唄学到的技巧。我没有她唱岛唄的专辑。Rikki本人的音色也非常美,也很独特,声音辨识率也很高。第一集我收了一首《いきゅんにゃ加那》,不过是有现代编曲的。
与之相比,中孝介和元千岁在唱pop赚钱之外,还是在继续唱岛唄的。元ちとせ也是奄美本地人。虽然在外面唱歌赢得了很大的声誉,她还是回家乡去居住,而且嫁了一位本地饮食店的老板,在家唱歌相夫教子,只有工作的时候才去东京。元千岁的裏声很有个人特色,和多数高音飘渺的女唄者不一样,她的声音有沉着的质感。打个比方说就是,如果RIKKI的歌声是那种轻风撩拨心弦的话,元千岁的声音就是击打在心门上。我从中孝介开始听唄者的演唱之后,第二个听的人就是元千岁,先是看《怪~ayakashi》的时候听到《春のかたみ》。之后电光石火一般辨识出,这就是05年看《BLOOD+》,唱那首ED《語り継ぐこと》的人。那个时候只是喜欢那首歌,还不知道这种唱法就是岛唄。
另外,再说一下几位比较有名的冲绳歌手。她们虽然不是奄美出身的人,但演唱都是有冲绳民歌特色的。BEGIN是三人组合,写了脍炙人口的那首《泪そうそう》,被无数歌手翻唱过。我在第二集里收了他们的另外一首歌《島人ぬ宝》。而《泪そうそう》用了夏川りみ唱的。夏川りみ也是冲绳出身的歌手,因为夏川的声音甜美,比大叔们的声音治愈多了。夏川这一版也算是本歌最经典的一版了吧。夏川唱的另外一首名曲是古謝美佐子大妈写的《童神》,据说是她为自己的女儿和刚出生的外孙写的歌。第二集里我用了古謝大妈唱的原版。第二集里的《唐船どーい》也是传统曲目改编。听起来非常欢乐的歌,可据说背后是很悲伤的故事。在“砂糖地狱”的时期,岛上食物匮乏,大米只能由外面运进来,所以每次有运米船到岛上的时候,人们都会奔走相告。这就是改编后的唐船。
差不多就能想起来这么多吧。11年之后又有其他兴趣,听岛唄也少了,关注也少。当时看过的很多知识也想不起来了。
精选收录的曲目如下:
I
01-朝花/朝崎郁恵
02-東門/具志堅京子
03-西武門節/具志堅京子
04-俊良主節/元ちとせ
05-かんつめ/元ちとせ
06-越来間切/築地俊造
07-子守唄-加那よねんねんこよ-/築地俊造
08-父想い/宫里奈美子
09-片思い/大城美佐子
10-赤ゆら/大島保克
11-仲里節/大島保克
12-嘉徳なべ加那/中孝介
13-豊年節/中孝介
14-よいすら節/武下和平
15-徳之島節/武下和平
16-いきゅんにゃ加那~ヨイスラ/Rikki
17- 太陽ぬ落てぃまぐれ節/朝崎郁恵
II
01-真昼の花火/中孝介
02-唄の島/やなわらばー
03-月の雫/我那覇美奈
04-カラ岳/宫良牧子
05-島唄2002/THE BOOM
06-えんどぅの花/嶋田綾
07-べーべーぬ/草刈いが
08-てぃんさぐぬ花/Kiroro
09-素敵だね(秋ヴァージョン)/Rikki
10-泪そうそう/夏川りみ
11-唐船どーい/よなは徹
12-さがり花/神谷千寻
13-童神(天の子守唄)/古谢美佐子
14-恋し恋しや/里アンナ
15-春のかたみ/元ちとせ
16-十九の春/朝崎郁恵
17-島人ぬ宝/BEGIN
岛唄豆列:
http://music.douban.com/doulist/1453615/
奄美岛唄这样东西,虽然最近常被我挂在嘴上,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吧。不过如果我提一下周华健的《花心》,王杰的《祈祷》都是改编自古老的岛唄,是不是大家就能觉得熟悉了一些。还有象王心凌的《月光》,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也是源自几位唱岛唄出身的歌手的专辑(实际上这个单子还可以拉很长的)。
奄美
奄美,是指奄美大岛和周围包括德之岛,与論岛等在内的岛屿群。行政划分上属于日本鹿儿岛县(九州的最南端)。奄美虽然归属鹿儿岛,其实她离九州比较远。相对的,倒是离那霸所在的冲绳岛更近,地理归属上,奄美诸岛也属于冲绳群岛。而且由于相似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奄美诸岛的很多风俗文化(包括音乐)都与冲绳相近(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现在奄美岛唄被划分到冲绳民谣中去的原因)。实际上奄美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古老的琉球传说。
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联系着大陆台湾和日本,奄美曾是文化交流和通商的重要口岸,是日本派遣遣唐使的重要一站。也是大陆,台湾和日本之间商船停靠交易的重要港口。同时奄美也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不能逃脱战乱和倭寇的侵害(活跃与这一片海域的海盗,过去被我们称为倭寇,我们的历史教材也这么讲。但实际上,倭寇的早期是一些日本海盗,主要侵袭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中后期,真正侵害中国东海沿线的倭寇,主要组成则是明朝海禁之后闽浙沿海的中国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失业后沦为海盗,雇佣日本浪人和游民进行劫掠)。奄美曾是琉球的属国(大约中国宋的时期),15世纪划入琉球疆界。一直到17世纪,日本萨摩藩势力南侵琉球,奄美诸岛被割让到萨摩藩治下。奄美的特产是黑砂糖和大岛,主食是稻米。后来萨摩藩经济形势恶化,曾经残酷压榨奄美诸岛,要求所有的土地都种植甘蔗来榨糖,不许种植水稻,造成了一段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人称“砂糖地狱”。这些历史都在岛唄里留下了痕迹。(这个萨摩藩在日本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维新三杰中有2人,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鹿儿岛出身。西乡隆盛还曾经被流放奄美)。
也说一下冲绳吧。因为岛唄现在经常和冲绳民谣混淆,或者归类在一起,被称为琉球民谣。(岛唄的狭义理解就特指奄美诸岛的民歌,现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为冲绳民歌的代称)。冲绳群岛过去是琉球国和琉球周边一些附属于它的岛屿组成的,现在是日本的冲绳县。统一的琉球国建立于15世纪,明宣德年间。后来永乐帝为琉球王赐姓“尚”。明清2朝,琉球一直都是中国的属国,向中央朝贡。日本从16世纪开始窥伺琉球群岛,到17世纪侵占了奄美诸岛。明治维新后,日本侵入琉球全境。琉球王室曾经向中国(光绪朝)求援。中国那个时候自身难保,只能斡旋不能派兵,甲午战后,台湾澎湖尚且不保,何况琉球。这之后奄美诸岛以南的琉球群岛就称为冲绳县。琉球曾是连接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南亚之间的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转站,有“万国津梁”之称。那个时代的琉球相对比较富裕,但是16世纪之后,战乱越来越频繁,贸易衰落,整个冲绳群岛都越来越贫困,常有饥荒发生,这些历史也都在冲绳民谣中有很多体现。冲绳民谣中的用的蛇皮线,就是中国的三弦流传当地,后来又流入日本,称为三味线(类似的,还有少林拳传入琉球而成的唐手,后来又流传日本成为空手道)。
岛唄
岛唄,字面直译是似乎是岛歌,其实这个理解是有误的。岛这次字,在这里是家乡土地之意,而唄和歌之间在日语中是有差异的。
关于岛唄的由来,和很多古老民族的音乐一样,最早可能来源于巫祝。奄美诸岛和琉球的其他岛屿的传统信仰都是多神崇拜的古老宗教形式(类似于北东北亚地区较多见的萨满教),和日本的神道有很多相似之处。早期主持通神仪式的灵媒多为巫女,而最早的岛唄可能是巫女们在仪式中咏唱的宗教歌曲。
现有流传的岛唄可以大致分为神歌(宗教仪式用),娱乐歌(节庆用),仕事歌(劳动号子),行事歌(教化用),童歌(摇篮曲)。这些分类并不新奇,几乎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传统民歌,都大致包括这些内容。也说明音乐,作为人的情绪和思想的发泄与传播手段,在每种文化中都是一致的。
岛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悠远飘渺,犹如悬于一线的假声高音(裏声)。假声在很多民族的民歌里都被广泛使用,但是象奄美岛唄这样如此高频度的使用假声,对歌者的假声技巧要求之高,确是比较独特的。对于这种独特技巧的产生,日本民谣学家猜测原因为:最早作为巫祝用途的神歌,假声高音能给人脱离现实的感觉;通神的过程使用假声,也能让男声女声的声音相似;高山大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传播远的高音;以人声的高音来补足整部音乐中的高音部分等等。
岛唄的音律比较独特,和日本本土的传统民歌(和歌)或者冲绳群岛的传统民歌(琉歌)都有不同。从音律上讲,冲绳群岛可以德之岛为线,以北使用的是五音音阶(同中国日本古代音律),以南则使用琉球音阶。和中国古代的诗歌一样,岛唄有一定固定的诗体。短歌通常是4句,1-3句每句8音节最后一句6音节(8886),共30音节组成。长歌,则是2句一阙,每句8音,最后一阙的最后一句6音乐(88,88,88。。。。。。86)。而日本本土的和歌是57分句,短歌5句,57577共31音节,长句则是57,57,57.。。。最后一句为单7这样的组成。传统的岛唄伴奏乐器是蛇皮线(同中国的三弦日本的三味线同系。日语把冲绳的三线和日本的三味线分开,主要是因为三线和中国的三弦一样,琴身是蒙蛇皮的,而日本三味线是蒙猫皮或者狗皮的),有时也在演唱中加入鼓的伴奏。多人合唱时,也有伴唱和和声的技巧。
奄美岛唄有两大流派:北部地区的笠利節,和南部地区的東節。在这里節,并不是节日的意思,而是类似我们说曲牌曲调的意思,比如豊年節,就是《豊年》这一调的意思。两大流派相比,笠利節偏重舒缓庄重的表现,而東節更激越一些,节奏上更富于变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岛唄歌曲包括:
09年写的时候就停在这里,之后一搁2年多,现在已经完全想不起来那个时候打算说什么。不过09和10年之间,因为沉迷奄美岛唄,收集了琉球民谣,岛唄和唄者演唱的pop专辑将近50多张。后来从里面专门挑了特别喜欢的曲目,做了2个给自己听的精选集。
其一是真正的奄美岛唄,都是传统曲目,唄者弹三线清唱。有些甚至是LIVE录音连后期制作都没有。是真正的民谣。不过可能会喜欢听这样古老演唱的人已经不多了吧。其二是奄美唄者或者琉球民谣歌手演唱的POP歌曲。其中有些是改编自岛唄,加了现代编曲的,有些就干脆是pop,不过用来唱岛唄的技巧,尤其是裏声来唱。第二集我尽量挑了听过的人每人一首,其中可以听出所谓“十人十色”的裏声表现。现在只能从这2个精选里的唄者,和曲目说说还能想的起来的东西。
第一个想说的人肯定是中孝介,这是为我开门的人。08年开始看《夏目友人帐》的时候,那首ED《夏夕空》和片子本身一样美好,唱法也很有特色,我就记住了中孝介这个名字。巧的是很快又看了电影《海角7号》,虽然电影印象不深,可里面的音乐真是好,尤其中孝介唱的那首《各自远飏》格外打动人心。我由此开始关注中孝介,由他知道奄美岛唄,而后听了更多的唄者,最后反而快把中孝介忘记了。
中孝介是高三的时候,在奄美一个唄者开的居酒屋里第一次听到岛唄演唱,就为这种音乐倾倒,之后开始学习演唱。中孝介本人音色很好,而且师从岛唄第一人坪山豊,之后唱法又有自己的特色,声音可辨识度极高。我在第一集里用他唱的《嘉徳なべ加那》和《豊年節》,都是岛唄的经典传统曲目。第二集里又用了他的《真昼の花火》开篇。
中孝介的老师坪山豊,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本业奄美岛的“船大工”,就是造船的(不过是造那种传统木船的木工)。不仅善唱,也自己会创作新的岛唄,为延续和发展岛唄做了很大的贡献,被称为岛唄第一人。
再说,就是中孝介的“大师兄”築地俊造。他只比师父坪山豊小几岁而已。从小就喜欢岛唄,非常努力的自学,也试图拜过知名唄者福島幸義为师,可是福岛很早就死了,他后来就跟着坪山豊学。79年在日本民谣大赛上得了一等奖,那个时候他已经是40多岁的大叔了。如果说中孝介天生就有好嗓音的基础,技巧又使得音色听起来格外清越缠绵的话,築地俊造的就更加具备民歌的本色,声音里好像有土地和海风的味道。
之后要说朝崎郁恵老奶奶,她也70岁了。虽然朝崎郁恵是奄美出身,不过她结婚之后就离开了奄美,没有继续在奄美生活了。但是她在东京依然热心于研究,演唱,推广岛唄。因为音色优美,被称为“奄美的美空云雀”(美空云雀是二战后日本最著名的女歌手之一)。我06,07年的时候看《Samurai Champloo》里面有一首非常美的插曲,就是朝崎老奶奶改编的传统民谣《おぼくり~ええうみ》,大致的意思是八月里,大家一起努力的盖房子,天气凉起来了,还没有御寒的衣服。这是秋天月夜大家一起跳舞时唱的歌。这首歌让人百听不厌,有摄人心魄的魅力。不过因为是现代编曲,我就没有放在这里了。第一集我开篇放了朝崎老奶奶唱的《朝花節》,结尾放了《太陽ぬ落てぃまぐれ節》,都是岛唄的经典传统曲目。她是福島幸義的学生。
和朝崎老奶奶一样,奄美出生,师从福島幸義,而且没有留在奄美生活的唄者还有武下和平。他也是为岛唄在琉球以外地区的推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武下老人是岛唄世家出身,三线极为流畅,裏声高不可攀。我在线听过他的《六调》,真是令人赞叹,可惜收集音频没有收集到,所以在第一集里只放了2首传统曲目的《徳之島節》和《よいすら節》。武下和平和築地俊造,坪山豊并称岛唄的三位大师,築地俊造是“天之声”,坪山豊是“时之声”,而武下和平则被称为“百年不遇的唄者”。
继续说年轻一代的RIKKI,她是築地俊造的学生,15岁就得了日本民谣大赛的大奖。不过我找到的她的专辑都是唱pop的了,虽然在里面也会用很多唱岛唄学到的技巧。我没有她唱岛唄的专辑。Rikki本人的音色也非常美,也很独特,声音辨识率也很高。第一集我收了一首《いきゅんにゃ加那》,不过是有现代编曲的。
与之相比,中孝介和元千岁在唱pop赚钱之外,还是在继续唱岛唄的。元ちとせ也是奄美本地人。虽然在外面唱歌赢得了很大的声誉,她还是回家乡去居住,而且嫁了一位本地饮食店的老板,在家唱歌相夫教子,只有工作的时候才去东京。元千岁的裏声很有个人特色,和多数高音飘渺的女唄者不一样,她的声音有沉着的质感。打个比方说就是,如果RIKKI的歌声是那种轻风撩拨心弦的话,元千岁的声音就是击打在心门上。我从中孝介开始听唄者的演唱之后,第二个听的人就是元千岁,先是看《怪~ayakashi》的时候听到《春のかたみ》。之后电光石火一般辨识出,这就是05年看《BLOOD+》,唱那首ED《語り継ぐこと》的人。那个时候只是喜欢那首歌,还不知道这种唱法就是岛唄。
另外,再说一下几位比较有名的冲绳歌手。她们虽然不是奄美出身的人,但演唱都是有冲绳民歌特色的。BEGIN是三人组合,写了脍炙人口的那首《泪そうそう》,被无数歌手翻唱过。我在第二集里收了他们的另外一首歌《島人ぬ宝》。而《泪そうそう》用了夏川りみ唱的。夏川りみ也是冲绳出身的歌手,因为夏川的声音甜美,比大叔们的声音治愈多了。夏川这一版也算是本歌最经典的一版了吧。夏川唱的另外一首名曲是古謝美佐子大妈写的《童神》,据说是她为自己的女儿和刚出生的外孙写的歌。第二集里我用了古謝大妈唱的原版。第二集里的《唐船どーい》也是传统曲目改编。听起来非常欢乐的歌,可据说背后是很悲伤的故事。在“砂糖地狱”的时期,岛上食物匮乏,大米只能由外面运进来,所以每次有运米船到岛上的时候,人们都会奔走相告。这就是改编后的唐船。
差不多就能想起来这么多吧。11年之后又有其他兴趣,听岛唄也少了,关注也少。当时看过的很多知识也想不起来了。
精选收录的曲目如下:
I
01-朝花/朝崎郁恵
02-東門/具志堅京子
03-西武門節/具志堅京子
04-俊良主節/元ちとせ
05-かんつめ/元ちとせ
06-越来間切/築地俊造
07-子守唄-加那よねんねんこよ-/築地俊造
08-父想い/宫里奈美子
09-片思い/大城美佐子
10-赤ゆら/大島保克
11-仲里節/大島保克
12-嘉徳なべ加那/中孝介
13-豊年節/中孝介
14-よいすら節/武下和平
15-徳之島節/武下和平
16-いきゅんにゃ加那~ヨイスラ/Rikki
17- 太陽ぬ落てぃまぐれ節/朝崎郁恵
II
01-真昼の花火/中孝介
02-唄の島/やなわらばー
03-月の雫/我那覇美奈
04-カラ岳/宫良牧子
05-島唄2002/THE BOOM
06-えんどぅの花/嶋田綾
07-べーべーぬ/草刈いが
08-てぃんさぐぬ花/Kiroro
09-素敵だね(秋ヴァージョン)/Rikki
10-泪そうそう/夏川りみ
11-唐船どーい/よなは徹
12-さがり花/神谷千寻
13-童神(天の子守唄)/古谢美佐子
14-恋し恋しや/里アンナ
15-春のかたみ/元ちとせ
16-十九の春/朝崎郁恵
17-島人ぬ宝/BEGIN
岛唄豆列:
http://music.douban.com/doulist/1453615/
-
大雄NaO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3 01: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