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与朋友相处时应避免过分依赖危害友情
引用自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qg/2009-12-04/1537263651.shtml
四种友谊,四种挑战
当研究人员让人们描述最看重朋友的哪些品质时,有两个词被反复提及,那就是宽容和信任。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我们总希望朋友对我们没有成见,他们能无条件地容忍我们的怪癖,从不发出疑问或抱怨。我们需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就像杰森),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会伸出援手,并且在关键时刻我们能指望他们。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友谊都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异。心理学家将友谊分为四类:毕生的友谊、短期的友谊、断续的友谊和特定情况下的友谊。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在每种友谊中,你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健康依赖技巧。
朋友就是了解我们的本质,而仍然爱我们的人。
——杰罗姆·康明斯(Jerome Cummings)
------------------------------------------
毕生的友谊:避免过度依赖
毕生的友谊可能会像爱情一样热烈。像恋人一样,毕生挚友认为他们之间具有特殊的“纽带”或“联结”;研究表明,毕生挚友常常对彼此的感受和需要特别敏感。也许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许多人说他们从友谊中获得的满足感丝毫不亚于刻骨铭心的爱情,甚至比爱情更多。
这是毕生友谊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当这种友谊变得过于强烈,就会让人深陷。老朋友之间的相处如此愉快,以致他们忽视了其他人际关系的建立。他们将其他人排除在自己的社交圈子之外,然后越来越多的时间腻在一起。关键是避免“友谊的过度依赖”。你需要学会依靠朋友,而不是完全依赖他。
为了避免过度依赖,这里有几条有用的策略:
●把你的朋友看做军师,而不是拐杖。
这两者有微妙的区别,涉及成长动机。首先审视你自己是怎样对待朋友的建议的。如果仅仅是让朋友帮你找一些借口或者理由,那么你就是在利用他逃避责任。但是,如果你就生活中的问题去向朋友们讨教一些真诚、坦率的建议,那么你就是把这个人当做军师而不是拐杖。关键是看,朋友的建议是否对你形成挑战,甚至让你觉得焦虑或者不舒服。如果有的话,那才是好的。你的朋友在帮你而不是拖你后腿。这样的友谊能让你有所收获,并在友谊中成长。
●有意识地拓展你的社交圈。
在亲密的朋友关系中寻求舒适感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为了避免友谊的过度依赖,你必须有意识地把其他人拉进来(不需要总这样,只是偶尔为之)。刚开始,新朋友可能显得像个入侵者。他的出现会让你收敛你们之间早有默契的小玩笑,搞得你们之间的互动又费劲又拘谨。你可以运用对关系的理解将那个人和他的行为分开来看待,从而避免为此感到不满:是变化的环境造成了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而不是新朋友的错。而且你要意识到,在改变一个长期的友情模式的时候,不舒服是必然的反应,这些反应会随着时间而淡化。
●不要把友谊当成零和游戏。
我们感觉新朋友造成威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倾向于认为友谊是一个“零和游戏”。我们相信每个人的感情总量是有限的,所以对其他人的善意和友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的友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个信念(友谊什么时候变成有限的了?)。总的来说,结论完全相反:新的朋友意味着新的关系、新的机会,为友谊注入生机,带来全新的视角。
---------------------------------------
短期的友谊:好的结束
有一些友谊能够持续几十年;另一些只能维持几星期或者几个月。
有时候某种机缘让两个人走到一起,然后又将他们分开了。大学毕业、跳槽、搬家——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会让正在形成中的友谊变成短期的友谊。
太早的分离令人痛苦,但是并不一定会动摇你们之间已经形成的联结。为了重塑你们的友谊,并使之延续,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结束。你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以目前状态存在的这段友谊,将要结束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新的环境下延续这段友谊。
以下几个策略是有帮助的:
●表达忧伤,继续前行。
短暂的友谊也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假装不在意只能让过渡期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找理由说服自己,那段友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可能就是在“否认结束”。你最好允许自己感到悲伤(受伤、挫败或者生气),深切地、彻底地哀悼你所失去的友谊。如果你压抑不好的感觉,它们将会延续更长的时间,最后你会一直被过去所困扰而不能着眼于未来。当你开始向前看的时候,运用关系弹性的技巧来促进这种转变。不要认为一段改变了的关系就是破灭了的关系。加强你们之间仍然保留着的联系,而不是沉湎于对损失的哀痛不能自拔。
●设立更现实的友谊目标。
否认结束的一个关键特点就是设定不现实的友谊目标(“我们将会每天打电话!”)。刚开始,这很正常——这是减轻打击,应对痛苦的一个方法。这种想法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有帮助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必须变得更现实。让你们之间的互动顺其自然地发展,直到形成你们两个都可以接受的交流方式和频率。对有的朋友来说,可能是每天一封邮件;对另一些人,可能只是偶尔打个电话聊聊天。还有一些人,节日的时候发发贺卡就足够了。
●了解远距离友谊的力量。
有时候我们对于远距离友谊的期望太高了,有时候,我们又期望得太少了。研究人员詹姆斯·帕尼贝克(James Pennebaker)发现,远距离友谊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有强大的积极影响,因为它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让我们能“安全”地释放消极情绪。在一些开拓性的研究之后,帕尼贝克发现在丧偶女性中,与那些从不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的人相比跟远方的朋友分享她们的感受的人看上去更乐观——健康问题也少得多。总而言之,友谊并不一定要面对面地交流才有效。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你应该更开放、更愿意跟别人分享你生活中的事情。
友谊契约
为了让友谊加深,朋友们要满足彼此的需求,研究人员迈克尔·雅格(Michael Argyle)和莫妮卡·亨德森(MonicaHenderson)归纳出了潜在的“友谊契约”的几条原则,在这种契约中,朋友应该:
1) 提供情感支持
2) 信任对方并互相倾诉
3) 给予真诚的建议
4) 困难的时候能拉一把
5) 容忍对方的朋友(哪怕是让人讨厌的人)
友谊就像金钱一样,获得容易,保存很难。——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
------------------------------------------------
断续的友谊:周期性地重建联系
比短暂的友谊更复杂的是断续的友谊——友谊总是要周期性地重启,然后随着情况的变化又要中断。也许你每年都要在一个学术会议或者研讨会上遇到某个人一两次。你们在一起的时候非常享受彼此的陪伴,但是一分开,你们几乎就没有联系。
这种关系里最大的挑战就是周期性地重建联系。不像那些经常见面的朋友,断续的双方有时候会发现,在没有联系的期间,他们成长的方向有很大的差异。这并不意味着友谊的结束,但是在每次重逢的时候,确实需要积极地重新建立联系。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策略:
●带给对方最新的消息。
间隔的时间越长,你越要花工夫去重新建立你们的联系。如果间隔时间很长(几个月、几年而不是几个星期),那就需要花点时间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否则你可能会发现,你们之间缺乏共同语言和共享的经历,而这两者正是让友谊如此美妙的原因。相互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看法的好机会:你的朋友会在一些老问题上带给你全新的视角,同时,你在描述目前生活的时候——将想法转换成语言说出来——显然也加深了你对于自己所处的状态以及自己想要什么的理解。
●理解友谊的目标。
关系弹性在这里很重要。这类朋友不是在你急需帮助时的最佳人选(比如:重病后的恢复期)。为了避免双方都感到迷惑和不满,你要明确,对于这类朋友,你的期望哪些是现实的,哪些不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你需要坐下来理清你的人际关系目标:你需要从这段友谊中获得什么?你又能付出什么?你想要这段关系有多亲密?你生活中的哪些部分是需要保留隐私的?
●调整你的行为,使之符合目标。
一旦有了对于这段友谊的目标,你需要相应地调整你的行为。你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更频繁地见面(比如偶尔周末拜访一下),还是维持目前见面的频率就足够了。你可以决定是否想在正式的家庭聚会场合邀请他们(比如婚礼),还是不把这些事情掺合在一起。不管你选择什么方式,要记住,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友谊目标也会改变。你的行为都要符合你不断变化的需求。
---------------------------------------------
特定情况下的友谊:界限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最具有挑战性的友谊就是那些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友谊——比如工作伙伴、同一个治疗小组或者慈善组织的成员。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特定情况下的友谊——在某一种情境下遇到一个人而产生的友谊。结果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界限问题”:我们应该邀请这个人进入到自己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吗?或者最好只是在特定的场合跟他碰面?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试图扩展那段友谊,却发现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之外,事情就不对了——不管什么原因,这个人跟我们世界的其他方面合不来。有时候我们选择,保持一个严格的友谊界限。这是最保险的做法,但是往往带来遗憾:我们会想知道,自己是否无意中扼杀了一段可能会更深刻,更令人满足的关系。
四种友谊,四种挑战
当研究人员让人们描述最看重朋友的哪些品质时,有两个词被反复提及,那就是宽容和信任。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我们总希望朋友对我们没有成见,他们能无条件地容忍我们的怪癖,从不发出疑问或抱怨。我们需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就像杰森),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会伸出援手,并且在关键时刻我们能指望他们。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友谊都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异。心理学家将友谊分为四类:毕生的友谊、短期的友谊、断续的友谊和特定情况下的友谊。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在每种友谊中,你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健康依赖技巧。
朋友就是了解我们的本质,而仍然爱我们的人。
——杰罗姆·康明斯(Jerome Cummings)
------------------------------------------
毕生的友谊:避免过度依赖
毕生的友谊可能会像爱情一样热烈。像恋人一样,毕生挚友认为他们之间具有特殊的“纽带”或“联结”;研究表明,毕生挚友常常对彼此的感受和需要特别敏感。也许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许多人说他们从友谊中获得的满足感丝毫不亚于刻骨铭心的爱情,甚至比爱情更多。
这是毕生友谊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当这种友谊变得过于强烈,就会让人深陷。老朋友之间的相处如此愉快,以致他们忽视了其他人际关系的建立。他们将其他人排除在自己的社交圈子之外,然后越来越多的时间腻在一起。关键是避免“友谊的过度依赖”。你需要学会依靠朋友,而不是完全依赖他。
为了避免过度依赖,这里有几条有用的策略:
●把你的朋友看做军师,而不是拐杖。
这两者有微妙的区别,涉及成长动机。首先审视你自己是怎样对待朋友的建议的。如果仅仅是让朋友帮你找一些借口或者理由,那么你就是在利用他逃避责任。但是,如果你就生活中的问题去向朋友们讨教一些真诚、坦率的建议,那么你就是把这个人当做军师而不是拐杖。关键是看,朋友的建议是否对你形成挑战,甚至让你觉得焦虑或者不舒服。如果有的话,那才是好的。你的朋友在帮你而不是拖你后腿。这样的友谊能让你有所收获,并在友谊中成长。
●有意识地拓展你的社交圈。
在亲密的朋友关系中寻求舒适感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为了避免友谊的过度依赖,你必须有意识地把其他人拉进来(不需要总这样,只是偶尔为之)。刚开始,新朋友可能显得像个入侵者。他的出现会让你收敛你们之间早有默契的小玩笑,搞得你们之间的互动又费劲又拘谨。你可以运用对关系的理解将那个人和他的行为分开来看待,从而避免为此感到不满:是变化的环境造成了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而不是新朋友的错。而且你要意识到,在改变一个长期的友情模式的时候,不舒服是必然的反应,这些反应会随着时间而淡化。
●不要把友谊当成零和游戏。
我们感觉新朋友造成威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倾向于认为友谊是一个“零和游戏”。我们相信每个人的感情总量是有限的,所以对其他人的善意和友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的友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个信念(友谊什么时候变成有限的了?)。总的来说,结论完全相反:新的朋友意味着新的关系、新的机会,为友谊注入生机,带来全新的视角。
---------------------------------------
短期的友谊:好的结束
有一些友谊能够持续几十年;另一些只能维持几星期或者几个月。
有时候某种机缘让两个人走到一起,然后又将他们分开了。大学毕业、跳槽、搬家——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会让正在形成中的友谊变成短期的友谊。
太早的分离令人痛苦,但是并不一定会动摇你们之间已经形成的联结。为了重塑你们的友谊,并使之延续,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结束。你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以目前状态存在的这段友谊,将要结束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新的环境下延续这段友谊。
以下几个策略是有帮助的:
●表达忧伤,继续前行。
短暂的友谊也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假装不在意只能让过渡期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找理由说服自己,那段友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可能就是在“否认结束”。你最好允许自己感到悲伤(受伤、挫败或者生气),深切地、彻底地哀悼你所失去的友谊。如果你压抑不好的感觉,它们将会延续更长的时间,最后你会一直被过去所困扰而不能着眼于未来。当你开始向前看的时候,运用关系弹性的技巧来促进这种转变。不要认为一段改变了的关系就是破灭了的关系。加强你们之间仍然保留着的联系,而不是沉湎于对损失的哀痛不能自拔。
●设立更现实的友谊目标。
否认结束的一个关键特点就是设定不现实的友谊目标(“我们将会每天打电话!”)。刚开始,这很正常——这是减轻打击,应对痛苦的一个方法。这种想法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有帮助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必须变得更现实。让你们之间的互动顺其自然地发展,直到形成你们两个都可以接受的交流方式和频率。对有的朋友来说,可能是每天一封邮件;对另一些人,可能只是偶尔打个电话聊聊天。还有一些人,节日的时候发发贺卡就足够了。
●了解远距离友谊的力量。
有时候我们对于远距离友谊的期望太高了,有时候,我们又期望得太少了。研究人员詹姆斯·帕尼贝克(James Pennebaker)发现,远距离友谊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有强大的积极影响,因为它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让我们能“安全”地释放消极情绪。在一些开拓性的研究之后,帕尼贝克发现在丧偶女性中,与那些从不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的人相比跟远方的朋友分享她们的感受的人看上去更乐观——健康问题也少得多。总而言之,友谊并不一定要面对面地交流才有效。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你应该更开放、更愿意跟别人分享你生活中的事情。
友谊契约
为了让友谊加深,朋友们要满足彼此的需求,研究人员迈克尔·雅格(Michael Argyle)和莫妮卡·亨德森(MonicaHenderson)归纳出了潜在的“友谊契约”的几条原则,在这种契约中,朋友应该:
1) 提供情感支持
2) 信任对方并互相倾诉
3) 给予真诚的建议
4) 困难的时候能拉一把
5) 容忍对方的朋友(哪怕是让人讨厌的人)
友谊就像金钱一样,获得容易,保存很难。——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
------------------------------------------------
断续的友谊:周期性地重建联系
比短暂的友谊更复杂的是断续的友谊——友谊总是要周期性地重启,然后随着情况的变化又要中断。也许你每年都要在一个学术会议或者研讨会上遇到某个人一两次。你们在一起的时候非常享受彼此的陪伴,但是一分开,你们几乎就没有联系。
这种关系里最大的挑战就是周期性地重建联系。不像那些经常见面的朋友,断续的双方有时候会发现,在没有联系的期间,他们成长的方向有很大的差异。这并不意味着友谊的结束,但是在每次重逢的时候,确实需要积极地重新建立联系。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策略:
●带给对方最新的消息。
间隔的时间越长,你越要花工夫去重新建立你们的联系。如果间隔时间很长(几个月、几年而不是几个星期),那就需要花点时间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否则你可能会发现,你们之间缺乏共同语言和共享的经历,而这两者正是让友谊如此美妙的原因。相互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看法的好机会:你的朋友会在一些老问题上带给你全新的视角,同时,你在描述目前生活的时候——将想法转换成语言说出来——显然也加深了你对于自己所处的状态以及自己想要什么的理解。
●理解友谊的目标。
关系弹性在这里很重要。这类朋友不是在你急需帮助时的最佳人选(比如:重病后的恢复期)。为了避免双方都感到迷惑和不满,你要明确,对于这类朋友,你的期望哪些是现实的,哪些不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你需要坐下来理清你的人际关系目标:你需要从这段友谊中获得什么?你又能付出什么?你想要这段关系有多亲密?你生活中的哪些部分是需要保留隐私的?
●调整你的行为,使之符合目标。
一旦有了对于这段友谊的目标,你需要相应地调整你的行为。你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更频繁地见面(比如偶尔周末拜访一下),还是维持目前见面的频率就足够了。你可以决定是否想在正式的家庭聚会场合邀请他们(比如婚礼),还是不把这些事情掺合在一起。不管你选择什么方式,要记住,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友谊目标也会改变。你的行为都要符合你不断变化的需求。
---------------------------------------------
特定情况下的友谊:界限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最具有挑战性的友谊就是那些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友谊——比如工作伙伴、同一个治疗小组或者慈善组织的成员。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特定情况下的友谊——在某一种情境下遇到一个人而产生的友谊。结果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界限问题”:我们应该邀请这个人进入到自己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吗?或者最好只是在特定的场合跟他碰面?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试图扩展那段友谊,却发现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之外,事情就不对了——不管什么原因,这个人跟我们世界的其他方面合不来。有时候我们选择,保持一个严格的友谊界限。这是最保险的做法,但是往往带来遗憾:我们会想知道,自己是否无意中扼杀了一段可能会更深刻,更令人满足的关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