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韩寒,先丑化韩仁均?——我读《差生韩寒》
在许多人眼里,《差生韩寒》或许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因为还原了一个更为真实的韩寒。但我认为这真实是做出来的,特别是在丑化韩寒父亲韩仁均的基础上做出来的。 在这篇文章里,韩仁均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虽然有时和韩寒十分亲昵,但在更多的时候,他是韩寒的一个压力来源——因为韩寒初中某次没交作业“被老师喊到办公室,父亲对着儿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他(指韩寒)在前面逃跑,韩仁均在后面追”、高中寄宿生活“对韩寒来说倒更像是一种自由和解脱”、有一次仅仅是因为韩寒毛巾没挂好韩仁均被叫去学校因此“怒火中烧,抓住韩寒一顿暴打”…… 这似乎也符合一直以来舆论对韩寒的定性,一个叛逆传统的青年,首先必然是叛逆家庭的。在此次方韩之争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这么认为,但看完韩寒《小破文章一篇》中的一段论述,我打算改变看法,因为韩寒这么写—— 我从小喜爱写作,深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一直在《故事会》上发表中短篇的故事,还在好多报纸上发表过文章,常看到署名我父亲的文章,使我的童年充满自豪。 我跟他练字和读书,还和他学摄影。无论是技能和做人,我父亲教会我很多。他一直没有入党,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同流合污,而且宁愿为此放弃升迁机会。他几乎不托人办事情,不靠人际关系混社会。他是我们上海市金山区里最有才华的人(当然,那是因为我已经不住在那个区了)。我的父亲是文革后第一批考取大学的人,当时他入选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但没上一个月就因为肝炎被劝退,于是他在家自学全部课程,依然获得bi ye证书。但他开车水平稍臭,曾经年三十晚上雪地失控撞护栏,也曾经倒车撞到车头。这就是我的父亲,我一直为我的父亲感到骄傲。这充分的证明了一个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而在读了那本充满父爱的《儿子韩寒》后,我认为韩寒与韩仁均的父子关系从来都不是紧张的。韩仁均是一个疼爱孩子的父亲,虽然也像其他父母一样希望韩寒学习成绩好、有个中规中矩的好前途,但他同样珍视韩寒在文字方面的才华,也尽可能地为韩寒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而韩寒呢,在高中之前,他的成绩是很说得过去的,而高中之后成绩一落千丈,那也不是因为他学习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他的心思已经不在学校教授的那些课业上了。(具体参见我之前写过的另一篇文章:《可惜你不是韩寒,那韩寒又是谁?》) 这是否只是一厢情愿的设想?在韩仁均提供的材料里,我又找来两条佐证——一封家书、一张白卷。第一,《差生韩寒》一文说“松江二中的宿舍生涯让‘问题少年’韩寒有机会更放肆地看书和写作”,似乎韩寒在家的时候看书颇受限制,但我认为韩仁均对韩寒阅读课外书一事的态度相当开明,不然的话,韩寒不可能在那封家书里要求父亲买这书买那书;第二,《差生韩寒》多次提到韩仁均对韩寒拳脚相加,似乎对其成绩不好一事耿耿于怀,我认为这也不是真事,因为任何一个刻板的父亲在看到那张白卷后就算不暴打儿子、不蹂躏试卷,也不太可能如此细心地保存起来直到今天平整得和新的一样。 我多次批评韩寒,认为他有的不过是小聪明,他的反智形象很糟糕,他的许多言论只是媚俗而已。但在十几岁的年纪,韩寒的确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才气,写出了《三重门》;也做出了同龄人不敢想象的举动,休学。当韩寒决定休学的时候,正统社会舆论在鞭挞他,但韩仁均尊重他的选择,并试图说服韩寒的母亲。当韩仁均对妻子说着那些“乱七八糟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话的时候,我想他对韩寒的前途依旧是担心的,但他做到了一般父亲做不到的一点,那就是对儿子的真正尊重。用韩寒的话说,“这充分的证明了一个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