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一支球队
查看话题 >意大利-10
那些因扎吉教我的事 My Pippo, My Lighthouse 离开意大利这么些天,总觉得还欠“意飞珍藏”一个恰当的收尾。直到莫名的仪式感涌上心头,横行霸道数日的拖延症才得以终结:我必须在生日之前完成它。至于这尾声的主人公,恐怕没有人比因扎吉更合适。感谢Pippo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同时,似乎也是Pippo让我找到了拖延症作祟的根源——因为一旦下笔,我将充分暴露自己伪球迷的本质。 我的确从一开始便是伪球迷。喜欢上因扎吉最初便是因为他的英气逼人与激情澎湃。但我也并非一直都是伪球迷。高中三年,因为因扎吉而喜欢上米兰的三年,他进的每一粒球赢的每一场比赛,接到谁的传球、用了哪种姿势、射在哪个角度,我都曾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熬夜看球怕被家长发现而调低音量,却在球队表现完美时忍不住叫好,或者因错失良机而不禁抱怨出声……这些必备的平衡术,也曾是我当年不可或缺的生活佐料。 只是进了大学之后,不知从何时起,因扎吉的身份,从当仁不让的偶像开始慢慢退居越来越幕后的灯塔。依旧关注着他的消息,心态却从狂热温柔成祝福;偶尔也还会看米兰的比赛为之加油,不变的归属感间却稀疏着几分陌生。似乎只有在萝莉们不吝赠给C罗、梅西、鲁尼、卡卡们的尖叫声中,才依稀找回这燃烧得同样炙热的也曾是我的青春。而现如今读着就害羞的酸腐文字,在当年也是字里行间都透满真诚。 所以,那些期待我像高中时那般写球评的朋友,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因扎吉之于现在的我,与其说关乎足球,倒不如说更多地关照着人生。 不抛弃,不放弃 喜欢因扎吉,从偶像到灯塔,已然整整十年。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当最初的狂热与痴迷悄然退却,留下的又是什么。光阴的确名不虚传地残酷。当年娇嫩欲滴的正太被杀猪刀霍霍磨成胡子拉碴的大叔。而我的足球记忆,那些4:0、6:0、帽子戏法、世界杯冠军、300球……也终于从一个个鲜活的镜头锈成一串串符号。但答案的另一半,却是直到最近才揭晓。 那是去年夏天支教的时候,被安排给初三的孩子“励志”。孩子们的问题可爱得五花八门,从杜绝早恋到理性追星。我们三位老师的回答也同样可爱:一位追着孙燕姿去了新加坡;一位追着westlife去了英国;另一位则追着某位因扎吉同学来到了意大利——合不合理性我倒说不上,但励志的效果一定百分百达到了。 我用最简洁的语言回顾了我在2002年某场米兰对阿贾克斯友谊赛上、以及当年pippo生日央视《天下足球》栏目特辑中初见到的因扎吉。我笨拙至极的表达一定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地臣服于他的气场:笑时的灿烂如花,眼神里永远充盈的对进球的渴望,以及进球后狮子般的怒吼……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我要重点介绍的,不是帅哥,而是一个“球疯子”。 因扎吉这人真够疯的:别人踢球都用头顶脚踢,他却嫌不够,偏要调动全身所有零部件参与战斗,以至于嘴唇这种和足球八竿子打不着的部位都能受伤缝针,缝完针居然还骨头轻地说要是能帮球队取得胜利,多伤几次也不怕……强烈的集体意识,原来在尤文时代就有了雏形; 至于稍微“正常”一点的受伤,他的忍耐力就更“惊世骇俗”了。比如04年欧锦赛预选赛,他打着封闭首发上场,居然还打进一球帮助球队赢得了关键的平局。其他大大小小的伤势大致也是如此。甚至整个受伤期间他都在绞尽脑汁地盘算复出。以至作为三十出头的“高龄前锋”,他的每次伤愈总比预计提前。(即使上赛季37岁高龄的“三起三落”,投入比赛的饥渴亦如从前。) 在不受伤的时候,场上的因扎吉同样不轻易放过比赛的每一秒。球队落后的时候也往往是各种情绪飘散之时:沮丧怠惰有之、急躁冒进有之。但因扎吉则始终是斗志昂扬的那一个。死球时他会以最快的速度把球捡回来催促重新开球,在禁区前后不知疲倦地跑动,甚至有些压迫性地吼着队友要球——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很多关键进球都发生在下半场看似已无希望的时候,甚至是0:3落后都能被他活生生扳平。就连那些领先的比赛,他也总是如饥似渴地时刻准备着“下一个”:2:0了,为什么就不能3:0呢?3:0了,4:0不是更好么……一边倒的比赛对其他胜利者来说或许是垃圾时间,但唯有对因扎吉不是。只要结束的哨音没有吹响,一切皆有可能。 可以说,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不是哪一场比赛,而是每一场比赛! 当然,聚光灯还是移到了不得不提的2007雅典之夜。一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神奇梦幻之夜。如今,人们因为他的两粒进球、本场最佳以及米兰复仇利物浦等等而顶礼膜拜。也许很少有人记得他在之前的整个赛季都是伤病缠身,直到欧冠决赛的5月才刚复出;记得辉煌一夜的背后是万米跑动的汗水——一万米跑动是什么概念?在马拉松里叫“健康跑”,在标准跑道上是25圈。但2007年雅典之夜的一万米,却浸透了这个伤病中跌爬滚打一路走来的球疯子所有的坚持。所以,当结束的哨声吹响所有米兰人庆祝的号角,唯有Pippo将头埋进了毛巾里。我坚信那是幸福而骄傲的眼泪。因为那个夜晚真真实实地向他,也向全世界证明:伤痛存在的唯一目的便是测量耐力的深厚。就算它把全世界都给吓懵了,只要自己不放弃,甚至都无需张扬,只是默默地努力,让汗水与意志一点一滴累积……每一段坚持的尽头,翘首以盼的,都是奇迹。 后来的世俱杯,又是两粒进球,同样赢得干净潇洒。就这样他赢得了俱乐部生涯所能企盼的所有荣誉,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34岁“高龄”。他没有伊布的强壮,也没有罗纳尔多外星人般的速度;甚至在亚特兰大时还偶尔耍耍的任意球功夫,也被尤文荒废殆尽。抢点的嗅觉是他唯一的资本。但“活在越位线上”一活十几年,硬是将最不起眼的技巧磨练成仙。而成功的另一半,则来自无限的奋斗、坚持与热爱。 说到这里,我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的脸红红的,声音则是颤抖的。那来势汹汹摧枯拉朽的光阴,原来也可以宽容得让人感动。 Love Pippo。从帅哥,到大叔。我都爱。 不抱怨 十年前我开始喜欢因扎吉。十年后,说不清多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召唤,我来到了他的国。虽然不止一次地抱怨平日的雷厉风行都被弥漫在整个城市中的吊儿郎当的空气给磨叽迟钝了,但如果说在意大利的三个月里我还干了些正经事的话,那么首当其冲,便是走访因扎吉战斗过的每一寸土地。 我仍对自己当初那个“一时兴起后便扎根脑海再也抹不去”的怪念头感激不尽。因扎吉之旅如今已过去了一个多月,但那些让人感动的细节却仍历历在目:我记得第一站的皮亚琴察,看着家长陪伴小孩投入地享受足球纯粹的快乐,温暖地猜想他们中谁会成为下一个Pippo;随后插播广告似的去了Milan Point,算是圣西罗或内洛之行的前奏;接着是第二站帕尔马,球场一如当年Pippo在此体验到的阴冷黯淡,但这一切,事后看来,只是下一站贝尔加莫璀璨光芒的前奏。亚特兰大球场前的那句球迷涂鸦,“Per sempre nel nostri cuori”,想必Pippo离开时他们也曾有过同样的不舍,抑或更甚。 但最让我感动的,出乎意料,居然是倒数第二站都灵的Alpi。Pippo与此地的纠葛虽已成往事,但消除偏见永远比看清偏见难出许多。所以,原来只打算十分钟打个酱油完事,直到看见尤文博物馆的广告宣传墙。墙上的图片大致是尤文各时期的功勋球员以及荣誉时刻。我一眼便望见了他。 直到现在想来,我还是会感到几分惊讶——当然不是惊讶能一眼认出Pippo,而是惊讶宣传墙上竟有好多张他的照片(数量上甚至不输皮小胖)!我不熟悉尤文队史,也无意考证他效力的那几年是不是该队队史上排的上号的辉煌期。也许双子星或三叉戟(他俩外加齐达内)横扫亚平宁的确叱咤一时;但一位在这过得并不愉快、以至最终被清洗出队的球员,在这一幕队史宣传墙上竟然占领了如此多的篇幅——不得不承认,尤文感动到我了。 我把照片上的因扎吉看了又看。是哪一年联赛的夺冠照片吧。照旧是开心、陶醉的胜利微笑;当别人都看着镜头或者周边的队友,也只有Pippo的眼睛永远是死死盯着奖杯——进球。记录。冠军。对他来说,果然是再多也不算多。只是那时的Pippo还那么年轻,清澈醉人的笑容就这么挂在一张年少气盛、无忧无虑的青葱脸庞上!时光荏苒,不禁又一次让人感慨——原来Pippo,在我印象里不断流浪的Pippo,在AC米兰安家已十载。 如果真有“命运宠儿”的说法,我敢肯定因扎吉同学绝对排不上号。在我的印象中,命运扔给他的磨难远远超过眷顾。之前大大小小的伤病只不过是因扎吉的“命运女神”的三分之一,另两位一曰裁判误判,一曰教练的不待见,都不是省油的灯;何况不时两两交织、有时索性三箭齐发……这些素材,用祥林嫂的套路包装一番,不费力就是出催泪苦情韩剧啊。 不妥协与加倍的努力似乎是Pippo唯一的反击。奇怪的是他的奋斗中都听不出半点抱怨。Pippo显然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心平气和。那些和尤文、和皮耶罗的恩怨情仇,尽管事后一再否认……当年的Pippo毕竟还年轻,倔强僵硬的表情还是出卖了你愤怒委屈的心。还有特雷泽盖的“成名作”。当年的欧锦赛决赛莫名其妙地坐了板凳,想必也不是轻易就能释怀的吧。 只是最近这十年,因扎吉式“许三多哲学”大放异彩的这十年,他的平和才更为从容地显现出来。球场上,他仍是最显眼的球疯子,极高的进球效率和无止境的纪录征服让他的疯狂愈加令人动容。但场下的他却那样温柔而恳切,深怕人家不知道足球是个集体运动似的——赢球了,是教练指挥得当、胜利属于团队(即使关键进球往往都凭他的一己之力);进球了,得归功队友的默契和教练的信任;来新前锋了,总是第一时间给出热烈欢迎(即使这意味着更为激烈的队内竞争);展望比赛了,还“假惺惺”来一句球队胜利比自己进球更重要……因扎吉同学,连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大门都要向你敞开了! 如果说集体意识的坚守尚算“隔靴搔痒”,那么对命运不公的宽容,则是真正体现其气度之处。因为常年“活在越位线”上,他和边裁打交道的频率,绝不绝后不知道,但至少已经“前无古人”。仔细观察被吹进球无效后他的表情,十几年如一日地无辜着,惊措诧异的眼珠恨不得跳出来,跳到裁判眼里让他看清真相。但自从离开了尤文,那张青葱脸上如小三得不到扶正的幽怨表情就消失了;尤其是过了不堪回首的02年世界杯,无辜之下的克制更是紧随其后:一旦错判发生,我总是尽最大的努力让你相信我真没越位,但你若仍固执己见,我也没办法。于是,有错判当然据理力争,但若无疾而终,则马上复位禁区,以自己惯常的飘忽跑位与灵敏嗅觉创造下一个机会。越位?错判?一切都没发生——有时站在裁判的角度想,他应该着实是个让人牙痒痒的角儿。很多时候,拿捏他越位与否已经够头疼的了,即使横下决心吹了哨子,他也从不和你过多纠缠。他接受并尊重你的任何判罚,很快就重新投入比赛本身。就当你以为不用再为他头疼,砰——他又以他惯常的方式进了无比诡异的球! 熟悉因扎吉的职业生涯,不难发现他是哪种倾出所有身家性命回报教练信任的人。可惜不是所有教练都叫做安切洛蒂、弗格森或穆里尼奥。在那些更常见的平庸教练眼里,没速度、没力量、只会抢点、低级失误、偶尔假摔……哪一个标签单独拎出来都足以将一个前锋打入冷宫,何况它们一拥而上地封住那些教练的眼睛——再怎样闪亮的金子也都会视而不见的。于是,罗马城有王子托蒂,都灵有王子皮耶罗,忧郁王子巴乔更是亚平宁的万千宠爱——因扎吉算哪根葱?!于是,对不起,我们需要布冯、需要特雷泽盖(尽管不久前的欧锦赛上他还曾让整个意大利陷入悲伤),你只能走人。于是,纵然你在欧锦赛预选赛上无数次神奇救主,却依然无法挽回特拉帕托尼、多纳多尼们的过河拆桥;因为是教练、是大boss,所以连理由都不需要。需要理由吗?! 很难想象,要是基恩、坎通纳、卡萨诺那样的火爆脾气安在因扎吉身上,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好在终究只是假设。残酷与绝情假竞技体育之名“顺理成章”,聪明如Pippo,怕是早就明白,抱怨赌气也好、颓丧消沉也罢,甚至是眼泪和心碎都于事无补。这样想着,竟奇怪地收获了平静。 因为自始不是宠儿,所以也从不奢求恩赐。剩下的唯一选择,便是更努力地拼搏。 于是有了那一连串的不抛弃和不放弃。那些打不垮你的挫折,只能让你变得更强。 所以,国家队一次次落选也没关系,只要这身战袍仍在召唤,你必以最佳状态守护它的荣耀。区区57场却有25个进球,历史第六的排名是你对这袭蓝衣最好的捍卫!所以,那些不断加盟的顶级前锋总在第一时间得到你的欢迎。他们增强的是米兰锋线的实力,燃烧的却是你奋斗的心。甚至,因伤病和高龄而坐越来越多的板凳也不要紧,哪怕只有1分钟的上场机会,你也必以秒来计算将之发挥到极致。36岁“高龄”下斩获的职业生涯300球,你的成功不靠施舍,唯凭奋斗。 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这些,作为球迷的我们都看在眼里。那些昏庸的冷酷的伤害过你的人,他们也都看见了吧! 是的你知道他们也在看。可你却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感。正如当初心平气和地接受挑战,跨过坎的那一瞬间,我们听见的,似乎也不是想象中的“我恨你”,而是一遍遍重复的“谢谢你”——也对。若非那扎着堆等着和你过招的“九九八十一难”,因扎吉还会不会是现在这个不老的妖精——谁知道呢? 不久前我还遗憾怎么没能更早点儿认识因扎吉。那个更为青葱、水嫩的翩翩少年。写到这儿,才觉得自己应该立马停止抱怨。相反,我也要对命运之神说一句谢谢: 谢谢你让我见证了,因扎吉最为励志的十年。 因为你而变成更好的我自己 自从安切洛蒂远赴英伦,卡卡出走伯纳乌,因扎吉受到的冷落便呈几何级数递增。今年初关于其冬季转会的绯闻更是沸沸扬扬。其实,客观地说教练或许并没有错:锻炼新人,打磨自己的王朝,哪怕达不到弗格森的炉火纯青,练就温格那样已然也够受人景仰了。此外,和他同时代的球员们,科斯塔、齐达内、菲戈、索尔斯克亚,甚至比他小的罗纳尔多、克雷斯波等等都一一淡出了公众视线。即使是最坏的决定(退役),因扎吉的职业生涯也早已铸就无法复制的传奇。只是十年的情感必有其厚重之处。因为是Pippo,无论怎样的告别都会难以割舍;因为是Pippo,就更不能容忍在暴殄天物中废了武功! 申请博士的时候特地申了一所米兰的学校。于是传转会传退役的那段时间就特别低沉。胡思乱想着万一自己千辛万苦留在了米兰,却仍无法在圣西罗见到Pippo最后一次上场,这算是怎么回事儿!以至于在官网上看到他那句“我要为米兰出场300次,但我不希望得到别人的馈赠……我职业生涯从来都是靠自己争取”,几欲飙泪…… 等到心情略为平复,才发现焦虑时的自己果然傻的很。无论如何,我还是会感激自己有机会来到米兰。重要的是,在见证因扎吉的不抛弃、不放弃、有热爱、不抱怨的过程中,我也仿佛看见了我自己。 我见到的不仅是学习懈怠时想起因扎吉就重燃斗志的自己;是最初跑步跑不动总想放弃,就幻想因扎吉在前面一边领跑一边鼓励,就最终坚持下来的自己;也不仅是两个月前憋PS憋得百无头绪,去Alpi见到因扎吉的青葱照片就立马灵感十足,第二天上午一气呵成的自己……因扎吉固然是随时随地想起都能让人动力十足的打气筒和加油站;但我同样珍视的,还包括这些年里将因扎吉的精神感召融入生活而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看到因为他的热爱而享受我的热爱的自己。陶醉地学,纵情地玩。为了浓烈的兴趣与求知欲而深造,对于各种挑战也就兵来将挡; 我看到因为他的顾家而想向他看齐的自己。直到走完因扎吉之旅,才发现他效力的离家最远的地方,也不过两小时车程的都灵。省了不少路费之余,却也惭愧这些年来,对家的关心远远欠缺。好在如今的小飞侠,纵然飞得再高,也绝不会忘记自己的起点; 我看到因为他的拼命而变得同样拼命的自己。读万卷书练万字笔,学习时尽可能不让大脑懒惰地“死机”,我用自己的“一万米”来准备和迎接属于我的“进球”; 我看到因为他的执着而一路无悔的自己。犹记得三年前德里月色下发明的那个自己都被感动的“烟花理论”,而今却发觉就连这个理论,冥冥中也闪亮着因扎吉的身影:三冠王、欧战第一人(虽然日后被劳尔反超)、300球……因扎吉的烟花瞬间累积至今,璀璨都堪比银河系,但这背后若没有一长串黑暗的支撑,烟花又怎能这般灼灼其华?执念的300次出场就像是下一幕烟花。处在当下的黑暗中,固然明白即使下一幕未如预期,也能从容地宣布“我有见过我的梦”;但“在安然听天由命的同时,为了下一串烟花早点到来,为了它更美丽地绽放”,终究还是忍不住要对自己说:“努力啊!”——明明是用来给自己打气的破理论,因扎吉竟是另一个完美的佐证; 我还看见因为他的宽容而日渐宽容的自己:点球、越位、错判、冷眼……莫名奇妙实则另一种人生之常。但人的宝贵能量,却只能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才能激发。怨天尤人一定不是可行的选项。相反,接受既定的各种挑战,哪里遭暗算就从哪里爬起来,然后,一面拼搏,一面坚持……这条看似苛刻的行动链,才是唯一正确的“光荣的荆棘路”。从前往后看像是深不见底的黑洞;在终点处回首,却是五彩斑斓的勇敢者乐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对命运充满感激:感谢有机会与这所有的刻薄过招。大汗淋漓、伤筋动骨之后,我像蟒蛇蜕皮般,蜕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是的,更好的自己。在因扎吉这座灯塔的牵引下。即使多年后因扎吉终究不可避免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这份感激仍会存在,仍会强大到足以支撑我勇敢而自信地前行。有人说一大把年纪了还靠另一个千里之外、和日常生活看似没有交集的所谓“偶像”来励志,实在有些幼稚、有些傻气。也许这么说也没错吧。但我总觉得,生活中偶尔那么一两次,“傻”又何尝不能成为“美好”的代名词? 或者,套用当下流行的说法,就是—— 我喜欢你。也喜欢这十年里一直喜欢着你,并且因为你而变得更好的,我自己。 【TO BE CONTINUED。因为他的职业生涯,还在继续。因为他的传奇,永不落幕】
-
蕪茗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9 22:04:06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8 13:33:16
-
mira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30 18:06:48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7 09:07:10
-
之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30 08:51:57
-
小飞侠3799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30 00:18:01
-
SoTurnArou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0 09:28:10
-
Carrie七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10 22: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