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
人,人,人,……通往广场约300公尺的路桥,已成为堵塞的“阻塞的水管”。被踩到脚的小孩发出烈火焚身般的哭叫,警卫已淹没在人群中完全不得见。在人挤人的浪潮中,像是站着游泳的群众带着肃杀之气开始怒吼。“被冲散的幼童”和急忙把娃娃车丢在路边回头找小孩的父亲。摩肩接踵的参观群众歇斯底里大叫“这种万博再也不要来了”,他们的表情传达了付出高额门票,却变成过密都市白老鼠的愤怒。
——……,……
类似混乱情况虽然仅限于展览会末期,但根据万博协会的调查显示,参观者平均在会场停留的六个半小时中,有四个半小时是在等待,因此说是“排队博览会”、“残酷博览会”确实也不为过。每天早上九点钟一开门,满满的群众争先恐后挤进会场的样子被称为“奔牛,他们在大热天下不管几个小时都在默默排队的样子,外国人觉得非常惊奇”。
人们在会场到底看了什么?大多数……人只是一直在排队,即使好不容易到了展览馆里,为了要排队赶进下一个展览馆,并没有时间好好观赏,而只是迅速在展览馆内随便逛一圈而已。“都只是为了盖章合签名才进会场,即使这么辛苦才进馆,却几乎完全不关心展览品,甚至有人只花四分钟就逛完美国馆”(……),这是报纸引述美国馆接待员的说法。“一旦入场灯光变暗就立刻躺下呼呼大睡的,大有人在,实在不知道为何要辛苦排队进场”(……),以上是引述俄罗斯馆宣传人员的说法。挤进展览馆里的人群,几乎没有人会去询问接待人员什么问题,也不会与不相识的人交流讨论。“想要看什么?我不知道耶!就只有高大的建筑物、密密麻麻万头攒动,要买个什么东西都很贵。”一位来自……县的男性观众这样说。“干什么问我要来看什么。我就是要来看‘万博’啊!”(……)一位来自……县男性的回答,大概就是当时一般……人体验万博的心声吧!
以上段落摘自吉见俊哉《博览会的政治学》,……所示内容分别是“从国际市集跨越北大阪急行线铁道”,“每日新闻,1970年9月6日”,“日本”,“9月9日读卖新闻”,“9月9日读卖新闻”,“群马”,“9月7日读卖新闻”,“静冈”,“日本”
——……,……
类似混乱情况虽然仅限于展览会末期,但根据万博协会的调查显示,参观者平均在会场停留的六个半小时中,有四个半小时是在等待,因此说是“排队博览会”、“残酷博览会”确实也不为过。每天早上九点钟一开门,满满的群众争先恐后挤进会场的样子被称为“奔牛,他们在大热天下不管几个小时都在默默排队的样子,外国人觉得非常惊奇”。
人们在会场到底看了什么?大多数……人只是一直在排队,即使好不容易到了展览馆里,为了要排队赶进下一个展览馆,并没有时间好好观赏,而只是迅速在展览馆内随便逛一圈而已。“都只是为了盖章合签名才进会场,即使这么辛苦才进馆,却几乎完全不关心展览品,甚至有人只花四分钟就逛完美国馆”(……),这是报纸引述美国馆接待员的说法。“一旦入场灯光变暗就立刻躺下呼呼大睡的,大有人在,实在不知道为何要辛苦排队进场”(……),以上是引述俄罗斯馆宣传人员的说法。挤进展览馆里的人群,几乎没有人会去询问接待人员什么问题,也不会与不相识的人交流讨论。“想要看什么?我不知道耶!就只有高大的建筑物、密密麻麻万头攒动,要买个什么东西都很贵。”一位来自……县的男性观众这样说。“干什么问我要来看什么。我就是要来看‘万博’啊!”(……)一位来自……县男性的回答,大概就是当时一般……人体验万博的心声吧!
以上段落摘自吉见俊哉《博览会的政治学》,……所示内容分别是“从国际市集跨越北大阪急行线铁道”,“每日新闻,1970年9月6日”,“日本”,“9月9日读卖新闻”,“9月9日读卖新闻”,“群马”,“9月7日读卖新闻”,“静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