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飘香,经幡飞扬——记我的单车川藏之旅(长期更新)
在去年,也就是2011年的下半年,我在大连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单位接受岗位培训。一天下午,不知谁把一本《***画报》放在了我桌子上,我随手一翻,立刻被一张照片吸引了,它拍的是一个运输车队正在翻越折多山垭口,垭口前公路的那个熟悉的180度的大转弯把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疯狂刺激的川藏之旅。
2011年7月17日9点,我与我的兄弟大力,从成都武侯祠跨上单车,开始了我俩为期29天,行程2166公里的川藏之旅,并于8月14日晚上八点零五,到达拉萨布达拉宫门前。
期间,我们翻越10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山,2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山;跨过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帕隆藏布江;遇到过落石塌方、冰雹狂风、爆胎摔车、疯狗追咬和钱尽粮绝,走过断崖险路,爬过烂泥陡坡,也曾冒雨翻山、摸黑赶路;
同样的,我们也欣赏了雪域险峰的壮丽、林海草原的缤纷、高原碧空的清澈、藏风民俗的古朴和经幡舞动的空灵。
不管是这次旅行之前还是之后,我面对的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为什么要选择骑单车走川藏?它既来自于听说了这次旅行的别人,也来自于完成了这次旅行的自己。
是啊,为什么?经过半年自己的回忆、思考和消化,我发现,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了不同的答案。这次旅行的想法产生于2010年的暑假,我从武汉去广州,坐的是途径武汉的拉萨—广州的火车,车上邻座是一位刚完成骑行川藏旅行的女生,比我还小一岁,一路上听着她跟队友的传奇经历,我萌生了也骑川藏线的念头。
之后的一年,我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联系同学和网友来组队,队伍一度壮大到十几人(但到出发前,除了我跟大力,其他人都因为种种原因和借口退出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花钱买罪受的行为,因此不停地有人问我为什么,其实,那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四平八稳了,本人也严重缺乏冒险精神,应该趁着年轻,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而川藏南线,作为所有进藏公路中最难最险的一条公路,无疑是满足我这青春悸动的最好选择。
当真正踏上旅途,每天各种美好与痛苦的经历让我应接不暇,被兴奋与疲惫交替折磨的大脑早就放弃了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但旅行之后,时隔半年,那29个日日夜夜所经历的事情在键盘的敲击声中化作屏幕上的文字,把我又带回了那个酥油茶香,经幡飘扬的神奇世界,我也渐渐发现这次旅行带给我的财富远不止路上的冒险经历和见过了祖国的高山大川,更多还有在漫漫无尽的川藏路上学会的隐忍和在那个纯净的世界里得到净化的灵魂,总之,这次旅行的真正含义,是让我从另外的角度去认识了自己。
2011年7月17日9点,我与我的兄弟大力,从成都武侯祠跨上单车,开始了我俩为期29天,行程2166公里的川藏之旅,并于8月14日晚上八点零五,到达拉萨布达拉宫门前。
期间,我们翻越10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山,2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山;跨过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帕隆藏布江;遇到过落石塌方、冰雹狂风、爆胎摔车、疯狗追咬和钱尽粮绝,走过断崖险路,爬过烂泥陡坡,也曾冒雨翻山、摸黑赶路;
同样的,我们也欣赏了雪域险峰的壮丽、林海草原的缤纷、高原碧空的清澈、藏风民俗的古朴和经幡舞动的空灵。
不管是这次旅行之前还是之后,我面对的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为什么要选择骑单车走川藏?它既来自于听说了这次旅行的别人,也来自于完成了这次旅行的自己。
是啊,为什么?经过半年自己的回忆、思考和消化,我发现,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了不同的答案。这次旅行的想法产生于2010年的暑假,我从武汉去广州,坐的是途径武汉的拉萨—广州的火车,车上邻座是一位刚完成骑行川藏旅行的女生,比我还小一岁,一路上听着她跟队友的传奇经历,我萌生了也骑川藏线的念头。
之后的一年,我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联系同学和网友来组队,队伍一度壮大到十几人(但到出发前,除了我跟大力,其他人都因为种种原因和借口退出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花钱买罪受的行为,因此不停地有人问我为什么,其实,那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四平八稳了,本人也严重缺乏冒险精神,应该趁着年轻,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而川藏南线,作为所有进藏公路中最难最险的一条公路,无疑是满足我这青春悸动的最好选择。
当真正踏上旅途,每天各种美好与痛苦的经历让我应接不暇,被兴奋与疲惫交替折磨的大脑早就放弃了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但旅行之后,时隔半年,那29个日日夜夜所经历的事情在键盘的敲击声中化作屏幕上的文字,把我又带回了那个酥油茶香,经幡飘扬的神奇世界,我也渐渐发现这次旅行带给我的财富远不止路上的冒险经历和见过了祖国的高山大川,更多还有在漫漫无尽的川藏路上学会的隐忍和在那个纯净的世界里得到净化的灵魂,总之,这次旅行的真正含义,是让我从另外的角度去认识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