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12年第3期原创中文科幻小说评论
《科幻世界》2012年第3期原创中文科幻小说评论
年第期《科幻世界》登载的原创中文科幻小说有篇,其中银河奖征文五篇(真是不少)——《NLS荒野求生》、《古董》、《龙喉海洋》、《宅一生》和《山伢子》,校园之星征文两篇——《投毒计划》和《雨中泪》。江波的《天垂日暮》仅仅是节选,就不评论了。
辛白的《NLS荒野求生》算不得佳作——故事完全可以而且应该铺展开来,而且画面感也应当更强烈一些。更要命的是,情节几乎是刚一展开就结束了,没有转折,没有加速,显得过于直白。
此外,关于吉尔斯这个人物的作用也有点不明不白——世界政府在丛林中的这个基地制造新人类的研究工作是秘密的。那么,吉尔斯一开始究竟知不知道这个秘密呢?如果知道,那么他必然卷入很深,世界政府就不怕把他安排到这个“替死鬼”的位置上会出问题吗?如果不知道,那么后来他又是如何知道的(显然,原始状态的新人类不可能知道)?
干放飞(这笔名真别扭!)的《古董》是一部平庸之作。这部几乎纯对话的小说很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科教片解说词的风格,两个人(当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科教片中通常是一男一女)——一个一无所知,一个无所不知——通过貌似很生活化的对话,把全部内容来龙去脉都一股脑儿地抖出来。这种表达方式,惟一的好处大概就是节省篇幅。同时,两位主要人物(特别是那位霸气外漏的)的性格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动作片中的人物很是相似。若是方是民博士来分析,可能会得出“作者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结论吧。
罗隆翔的新作《龙喉海洋》还可以,但是有点不巧——在“内核”方面,恰好和笔者前段时间集中阅读的《与吾同在》、《三体》、《汪洋战争》这类生存/道德主题的那些小说有相近之处,而题材上,又正好撞上了叶星曦每隔几个月就要轰炸一次的太空歌剧。没办法,两方面恰巧都审美疲劳了。再加上人物设定方面和同类作品相比较没有太大的突破,所以只能说画面感比较强,思想脉络也比较清晰,形不散神也不散吧。
顺便说一句,《龙喉海洋》和《囚魂曲》一样,会描述那些近似“一堆丑陋的肉”的生物形态(就是类似《犬夜叉》里面奈落现原形的那种状态),这也是他的一种特色,值得注意。
又见王尚。《宅一生》有点意思。宅男不见得能拯救世界,但是能拯救自己也不错。
我不知道作者在涉及这篇小说的时间轴时候是不是有意为之——在发展比较缓慢的古代用了较长的篇幅、较多的描绘,越是距离现在近的时代就写得越简略。如果不是作者的设计,那就是我多想了吧,不过这样安排确实很不错。
墨小邪的《山伢子》色彩感很浓重,这种色彩感倒是在其他作家那里比较少见的。阅读这部作品,可以感觉到非常强烈的灰色和黄色调和在一起,给人以绝望感——而且从头到尾也没体现出什么“亮色”。除此之外,在叙事和语言上,作者都显得还需要在历练些。
倒是想问一下,在这篇小说的这个世界里,“恢复高考”好像已经在“改革开放”之后许久了?
正如结尾那句“命运的硬币翻到了新的一面”,云杉的《投毒计划》给读者展现出的是“两个因素组合在一起却得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或者说“负负得正”的图景——这是很巧妙的构思,很有设计感。同时,就像我当初评论叶攻的《颠覆》时候所说的那样,中学生作者如果认真发掘一下自己的课本,就可以发现有不少题材值得写。
唐颢的《雨中泪》有点抒情过度——毕竟这不是专门为致敬而写的读后感,而是独立存在的小说。小说的着力点和散文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在情节、人物、对白、结构等方面出彩,单凭文字雕琢取胜,比较难。
年第期《科幻世界》登载的原创中文科幻小说有篇,其中银河奖征文五篇(真是不少)——《NLS荒野求生》、《古董》、《龙喉海洋》、《宅一生》和《山伢子》,校园之星征文两篇——《投毒计划》和《雨中泪》。江波的《天垂日暮》仅仅是节选,就不评论了。
辛白的《NLS荒野求生》算不得佳作——故事完全可以而且应该铺展开来,而且画面感也应当更强烈一些。更要命的是,情节几乎是刚一展开就结束了,没有转折,没有加速,显得过于直白。
此外,关于吉尔斯这个人物的作用也有点不明不白——世界政府在丛林中的这个基地制造新人类的研究工作是秘密的。那么,吉尔斯一开始究竟知不知道这个秘密呢?如果知道,那么他必然卷入很深,世界政府就不怕把他安排到这个“替死鬼”的位置上会出问题吗?如果不知道,那么后来他又是如何知道的(显然,原始状态的新人类不可能知道)?
干放飞(这笔名真别扭!)的《古董》是一部平庸之作。这部几乎纯对话的小说很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科教片解说词的风格,两个人(当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科教片中通常是一男一女)——一个一无所知,一个无所不知——通过貌似很生活化的对话,把全部内容来龙去脉都一股脑儿地抖出来。这种表达方式,惟一的好处大概就是节省篇幅。同时,两位主要人物(特别是那位霸气外漏的)的性格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动作片中的人物很是相似。若是方是民博士来分析,可能会得出“作者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结论吧。
罗隆翔的新作《龙喉海洋》还可以,但是有点不巧——在“内核”方面,恰好和笔者前段时间集中阅读的《与吾同在》、《三体》、《汪洋战争》这类生存/道德主题的那些小说有相近之处,而题材上,又正好撞上了叶星曦每隔几个月就要轰炸一次的太空歌剧。没办法,两方面恰巧都审美疲劳了。再加上人物设定方面和同类作品相比较没有太大的突破,所以只能说画面感比较强,思想脉络也比较清晰,形不散神也不散吧。
顺便说一句,《龙喉海洋》和《囚魂曲》一样,会描述那些近似“一堆丑陋的肉”的生物形态(就是类似《犬夜叉》里面奈落现原形的那种状态),这也是他的一种特色,值得注意。
又见王尚。《宅一生》有点意思。宅男不见得能拯救世界,但是能拯救自己也不错。
我不知道作者在涉及这篇小说的时间轴时候是不是有意为之——在发展比较缓慢的古代用了较长的篇幅、较多的描绘,越是距离现在近的时代就写得越简略。如果不是作者的设计,那就是我多想了吧,不过这样安排确实很不错。
墨小邪的《山伢子》色彩感很浓重,这种色彩感倒是在其他作家那里比较少见的。阅读这部作品,可以感觉到非常强烈的灰色和黄色调和在一起,给人以绝望感——而且从头到尾也没体现出什么“亮色”。除此之外,在叙事和语言上,作者都显得还需要在历练些。
倒是想问一下,在这篇小说的这个世界里,“恢复高考”好像已经在“改革开放”之后许久了?
正如结尾那句“命运的硬币翻到了新的一面”,云杉的《投毒计划》给读者展现出的是“两个因素组合在一起却得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或者说“负负得正”的图景——这是很巧妙的构思,很有设计感。同时,就像我当初评论叶攻的《颠覆》时候所说的那样,中学生作者如果认真发掘一下自己的课本,就可以发现有不少题材值得写。
唐颢的《雨中泪》有点抒情过度——毕竟这不是专门为致敬而写的读后感,而是独立存在的小说。小说的着力点和散文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在情节、人物、对白、结构等方面出彩,单凭文字雕琢取胜,比较难。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