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感
我一向以为,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求知,如若太过功利性地去读书,一来体会不到其中天大乐趣,二来实在是亵渎了这桩神圣的事。因而,当有一次母亲问我:“你读过的书大概不比同龄人少,那究竟比他们多懂了些什么?优越性体现在何处?”我闻言未毕便眼前一黑,暗忖:此言差矣!你身为人民教师,怎提得出如此愚蠢的问题?!这叫我如何答?!我虽不敢说自己比同龄人更明事理,但至少比大多数人更讲理。
读书的好处往往无法立即以具体的形式跃然眼前,但我坚信那些掠过脑海的文字会在未来人生中的某个瞬间、某个地点,在你需要慰藉的时候,带来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勤读书的人,视野不会太狭窄,脑袋不会太迂腐,鲜血不会太干涸,灵魂不会太麻木。读书最大的好处,无非如此,吾辈夫复何求?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所实践的“读书”竟是翻阅一些毫无养分的报刊杂志、一些笨蛋写的励志书厚黑学之类,听伪善政客的喉舌谎话连篇,看投机商人上蹿下跳传授钻营之道,日复一日,乐此不疲,损失着本就不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何苦?我唯有叹一句“呜呼哀哉”!究其缘由,或是为了获取酒局上的谈资以哗众取宠,既是如此倒不如背诵几条有意思的微博段子,省时省力;或是为了探求成功(成仙?)的捷径。这便是功利性的读书,我是万万不做这等“聪明人”的。
自问近两三年来读书数目比周遭大多数人略多,清高情绪便偶有发生。与友人交流心得时,两人一致认为,有时虽然乐呵呵地接应着他人抛来的俏皮话,但心中是难免有所耻笑的。修行尚浅,竟不知这般心境是好是坏。不过,谦逊终归是好事,傲慢之心不可常有,莫要纵容自己变得愈发飞扬跋扈便是。
年纪越大,越是深深感到对各类知识的欲求不满。近些年痴迷林语堂,无论其治学、为人,都令我敬重。然而林先生的许多作品皆是由英文写成,因此在挑选书籍、比对版本时还需对译者水平考察一番,着实麻烦。此时便痛恨自己平日不学无术,以致英文基础浅薄,恐怕终此一生都难以领略林先生英文原著的斐然文采了。
写了这么多,七零八落,乃是近些日子的读书杂感。“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你信你的阴谋论吧,我读我的圣贤书,快活!
读书的好处往往无法立即以具体的形式跃然眼前,但我坚信那些掠过脑海的文字会在未来人生中的某个瞬间、某个地点,在你需要慰藉的时候,带来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勤读书的人,视野不会太狭窄,脑袋不会太迂腐,鲜血不会太干涸,灵魂不会太麻木。读书最大的好处,无非如此,吾辈夫复何求?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所实践的“读书”竟是翻阅一些毫无养分的报刊杂志、一些笨蛋写的励志书厚黑学之类,听伪善政客的喉舌谎话连篇,看投机商人上蹿下跳传授钻营之道,日复一日,乐此不疲,损失着本就不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何苦?我唯有叹一句“呜呼哀哉”!究其缘由,或是为了获取酒局上的谈资以哗众取宠,既是如此倒不如背诵几条有意思的微博段子,省时省力;或是为了探求成功(成仙?)的捷径。这便是功利性的读书,我是万万不做这等“聪明人”的。
自问近两三年来读书数目比周遭大多数人略多,清高情绪便偶有发生。与友人交流心得时,两人一致认为,有时虽然乐呵呵地接应着他人抛来的俏皮话,但心中是难免有所耻笑的。修行尚浅,竟不知这般心境是好是坏。不过,谦逊终归是好事,傲慢之心不可常有,莫要纵容自己变得愈发飞扬跋扈便是。
年纪越大,越是深深感到对各类知识的欲求不满。近些年痴迷林语堂,无论其治学、为人,都令我敬重。然而林先生的许多作品皆是由英文写成,因此在挑选书籍、比对版本时还需对译者水平考察一番,着实麻烦。此时便痛恨自己平日不学无术,以致英文基础浅薄,恐怕终此一生都难以领略林先生英文原著的斐然文采了。
写了这么多,七零八落,乃是近些日子的读书杂感。“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你信你的阴谋论吧,我读我的圣贤书,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