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疗效与副作用
(应景之作,其观点破碎虚空)
儒家思想的疗效与副作用
当孔子开着吉普车一路颠簸周游列国的时候, 他做梦也想不到历史长河流淌了二千多年,黑压压竟然还有成百上千万的“粉丝”风尘仆仆地跟在他的身后。
孔子生活在周朝逐步走向没落而天下群雄割据的春秋时期,刀剑杀戮代替了歌舞升平。为了谋求自身的和平和安定,各诸侯国之间爆发多次战争,无数士兵战死,大批百姓逃亡。就像我们知道的一样,孔子认为各诸侯国以战争的手段谋取和平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与周星驰不同,他不鼓励国人习武健身;为了世界的和平,孔子建议大家要讲“礼”!翻译成现在的话来讲:世界乱糟糟的根源在于礼乐崩坏,在于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孔子为我们推荐了一个好的制度--周礼。
为了推广他的思想,孔子带上他的弟子奔波大半生;由于他的思想相当先进,当时的人一时无法接受,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四处碰壁,只好回家教书了。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编写了一本书叫做《论语》,后来成为最权威的考试教材。另据考证,孔子家学渊源,其先人宋襄公在战争中曾有类似思想,可惜大败而回。
经过春秋战国的战乱,秦朝以法家思想而统一天下,可惜好景不长,秦短命而亡,后西汉以武力统一。历经战乱,汉武帝痛定思痛,为什么周朝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而秦朝只有十多年的江山?关键就是周礼。 可以依靠暴力的手段取得天下,而不可能依靠暴力的行为来守成。在汉武帝的大力提倡下,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从此成为主旋律。
以历史经验来看,凡是提倡儒家思想则国力强盛,凡是抛弃儒家思想则民不聊生。
与佛教基督教等不同,最初的儒学是一种生活哲学。《论语》中讲“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有很多经验之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父母在,不远游“(这些语句的翻译请参阅《读者》、《家庭与生活》等杂志)。孔子也谈了一些”仁者爱人“比较难懂的话。总之,孔子希望我们做一个君子,劝人向善,做好人。
孔子是伟大的。他提出了圣人的标准并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更重要的是他的观点一直到现在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才是最神奇的地方。做一个好人并不难,难的是让所有的人做好人而不做坏人,生活中的孔子不一定伟大,但从历史的角度,他绝对够格。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就像宇宙中的黑洞,或者是练了吸星大法的绝顶武林高手,历史上许多入侵的外族,最后都被吸收被同化了。这说明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过,到了近现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差点被西方文明所吞并,这现象值得思考。究其原因,与西方文明相比较,儒家思想缺少以平等为基础的价值观。
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要求孔子提出平等的观念未免求全责备。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张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又有谁忍心去责备古人呢?而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一味追求平等自由等外来思想,未必合适。
碰见小偷,众人肯定一拥而上,把小偷暴打一顿,或者游街示众。这就是我们对待坏人的态度。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坏人是由于人心坏了,是自甘堕落。这与儒家教育我们做一个好人的思想格格不入,故极尽羞辱之能。但如果小偷掏出匕首,众人则一哄而散,因为这种情况下孔子没有发话。
西方人不同,他们认为,好人与坏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坏人也是人。动物保护组织甚至将动物提高到人的高度。而且,他们更多地是去反思社会责任,是什么社会原因导致人的堕落。
有些病用中医治,有些病要用西医,病急不能乱投医。
儒家思想的疗效与副作用
当孔子开着吉普车一路颠簸周游列国的时候, 他做梦也想不到历史长河流淌了二千多年,黑压压竟然还有成百上千万的“粉丝”风尘仆仆地跟在他的身后。
孔子生活在周朝逐步走向没落而天下群雄割据的春秋时期,刀剑杀戮代替了歌舞升平。为了谋求自身的和平和安定,各诸侯国之间爆发多次战争,无数士兵战死,大批百姓逃亡。就像我们知道的一样,孔子认为各诸侯国以战争的手段谋取和平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与周星驰不同,他不鼓励国人习武健身;为了世界的和平,孔子建议大家要讲“礼”!翻译成现在的话来讲:世界乱糟糟的根源在于礼乐崩坏,在于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孔子为我们推荐了一个好的制度--周礼。
为了推广他的思想,孔子带上他的弟子奔波大半生;由于他的思想相当先进,当时的人一时无法接受,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四处碰壁,只好回家教书了。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编写了一本书叫做《论语》,后来成为最权威的考试教材。另据考证,孔子家学渊源,其先人宋襄公在战争中曾有类似思想,可惜大败而回。
经过春秋战国的战乱,秦朝以法家思想而统一天下,可惜好景不长,秦短命而亡,后西汉以武力统一。历经战乱,汉武帝痛定思痛,为什么周朝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而秦朝只有十多年的江山?关键就是周礼。 可以依靠暴力的手段取得天下,而不可能依靠暴力的行为来守成。在汉武帝的大力提倡下,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从此成为主旋律。
以历史经验来看,凡是提倡儒家思想则国力强盛,凡是抛弃儒家思想则民不聊生。
与佛教基督教等不同,最初的儒学是一种生活哲学。《论语》中讲“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有很多经验之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父母在,不远游“(这些语句的翻译请参阅《读者》、《家庭与生活》等杂志)。孔子也谈了一些”仁者爱人“比较难懂的话。总之,孔子希望我们做一个君子,劝人向善,做好人。
孔子是伟大的。他提出了圣人的标准并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更重要的是他的观点一直到现在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才是最神奇的地方。做一个好人并不难,难的是让所有的人做好人而不做坏人,生活中的孔子不一定伟大,但从历史的角度,他绝对够格。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就像宇宙中的黑洞,或者是练了吸星大法的绝顶武林高手,历史上许多入侵的外族,最后都被吸收被同化了。这说明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过,到了近现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差点被西方文明所吞并,这现象值得思考。究其原因,与西方文明相比较,儒家思想缺少以平等为基础的价值观。
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要求孔子提出平等的观念未免求全责备。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张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又有谁忍心去责备古人呢?而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一味追求平等自由等外来思想,未必合适。
碰见小偷,众人肯定一拥而上,把小偷暴打一顿,或者游街示众。这就是我们对待坏人的态度。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坏人是由于人心坏了,是自甘堕落。这与儒家教育我们做一个好人的思想格格不入,故极尽羞辱之能。但如果小偷掏出匕首,众人则一哄而散,因为这种情况下孔子没有发话。
西方人不同,他们认为,好人与坏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坏人也是人。动物保护组织甚至将动物提高到人的高度。而且,他们更多地是去反思社会责任,是什么社会原因导致人的堕落。
有些病用中医治,有些病要用西医,病急不能乱投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