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毕晓普《开普布列顿》以及乔纳森相关研究论文一篇(未正式发表,请勿转引)
开普布列顿
伊丽莎白.毕晓普 ( 杨震 译)
远在高高的“鸟岛”,西伯克斯和赫特佛得,
尖嘴海雀和笨笨的三角嘴海雀站着
全都背朝大陆
沿着悬崖的棕色杂草毛边排列成许多庄重的曲线,
那里放牧的几只绵羊叫着“吧啊,吧啊。”
(有时候,被飞机惊吓,它们乱窜
翻进海中或撞上岩石。)
丝绸般的水织啊,织啊,
在四处均匀遁入雾底,
雾气不时被一只鸬鹚的蛇状脖颈
提升或穿透,
在某处,雾气中混入一艘摩托艇的脉冲,
迅速但不急促。
同样的雾气以薄薄的层次悬挂在
大陆的峡谷间,
像溶蚀的雪凝冰被吮吸,
几乎只剩下精神;冰川的灵魂漂移
在这些层叠又层叠的冷杉属之间:云杉和杜松——
迟钝,僵死,深重的孔雀色,
凭藉一道不规则的、紧张兮兮的锯齿状边缘
每一层阶梯立面区别于下一层,
彼此相似,但鲜明如立体视效。
荒凉的路沿海岸边缘攀升。
上面临时停着几台黄色推土机,
但司机不在,因为今天是周日。
那些白色小教堂已隐没在茂密山丘
像被埋没的石英的箭状棱角。
路似乎已被遗弃。
无论风景有什么意义,似乎都已被遗弃,
除非路正在挽救它,在我们看不见的内部,
那里湖泊以其深沉而著名,
在废弃的小径和石头山上
在几英里被烧毁的森林中,它们立在灰色划痕中
像用石头刻在石头上的美妙碑文——
这些地方如今不需要自我辩护
除了在成千上万北美歌雀轻柔的歌声中,
歌声向上漂浮,自如地,冷静地,穿越迷雾,并且编织进
棕色、潮湿、纤细的破旧渔网。
一辆小公交车沿路驶来,上下颠簸,
塞满了人,甚至到了车梯。
(在工作日他们携着日杂品,备用汽车部件,以及水泵部件,
但今天只多了两个传教士,一个用衣架托着僧侣服。)
车经过关闭的路边摊,关闭的校舍,
今天那里没有旗帜飘飞
在一个顶着白色陶瓷球状门把手的粗制旗杆上。
它停下,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婴儿下了车,
登上一道跨越栅栏的人字梯,又走下去
穿过一小片陡峭的草地——在积雪般的雏菊中确立其贫穷的草地,
走向水边他那看不见的房子。
鸟儿继续歌唱着,一只小牛
在叫唤,公交车启动。
薄薄的雾气跟随
它那梦境的白色突变;
一阵古老的寒意吹皱了昏暗的小溪。
(附原文)
Cape Breton
Out on the high “bird islands,” Ciboux and Hertford,
the razorbill auks and the silly-looking puffins all stand
with their backs to the mainland
in solemn, uneven lines along the cliff’s brown grass-frayed edge,
while the few sheep pastured there go “Baaa, baaa.”
(Sometimes, frightened by aeroplanes, they stampede
and fall over into the sea or onto the rocks.)
The silken water is weaving and weaving,
disappearing under the mist equally in all directions,
lifted and penetrated now and then
by one shag’s dripping serpent-neck,
and somewhere the mist incorporates the pulse,
rapid but unurgent, of a motor boat.
The same mist hangs in thin layers
among the valleys and gorges of the mainland
like rotting snow-ice sucked away
almost to spirit; the ghosts of glaciers drift
among those folds and folds of fir: spruce and hackmatack–
dull, dead, deep pea-cock colors,
each riser distinguished from the next
by an irregular nervous saw-tooth edge,
alike, but certain as a stereoscopic view.
The wild road clambers along the brink of the coast.
On it stand occasional small yellow bulldozers,
but without their drivers, because today is Sunday.
The little white churches have been dropped into the matted hills
like lost quartz arrowheads.
The road appears to have been abandoned.
Whatever the landscape had of meaning appears to have been abandoned,
unless the road is holding it back, in the interior,
where we cannot see,
where deep lakes are reputed to be,
and disused trails and mountains of rock
and miles of burnt forests, standing in gray scratches
like the admirable scriptures made on stones by stones–
and these regions now have little to say for themselves
except in thousands of light song-sparrow songs floating upward
freely, dispassionately, through the mist, and meshing
in brown-wet, fine torn fish-nets.
A small bus comes along, in up-and-down rushes,
packed with people, even to its step.
(On weekdays with groceries, spare automobile parts, and pump parts,
but today only two preachers extra, one carrying his frock coat on a
hanger.)
It passes the closed roadside stand, the closed schoolhouse,
where today no flag is flying
from the rough-adzed pole topped with a white china doorknob.
It stops, and a man carrying a baby gets off,
climbs over a stile, and goes down through a small steep meadow,
which establishes its poverty in a snowfall of daisies,
to his invisible house beside the water.
The birds keep on singing, a calf bawls, the bus starts.
The thin mist follows
the white mutations of its dream;
an ancient chill is rippling the dark brooks.
陶瓷门把手
乔纳森.埃利斯 著 (杨震 译)
对于这些早期诗的北极圈限制在1940年1月《伊瓦尔剧场》(Cirque d’Hiver)发表后就从毕晓普的写作中消失了。此时毕晓普永久性地移居到了南方的基韦斯特,和她在瓦萨的同学路易斯•克莱恩在那里永久性地购买了一所房子。基韦斯特那些艺术家、流放者和户外活动者们构成的社团让她有了比多年来所有过的更多的归属感,尤其是在1940年代早期。那些野性派画家如罗伦•麦基夫尔(Loren MacIver)和格列高利•瓦尔德斯(Gregorio Valdes)对她的影响在诸如《耶罗尼莫的房子》(Jerónimo’s Hause)以及《小练习》中是显而易见的,而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后来)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幽灵萦绕着她对于动物生活以及南方风习的大部分考察。比如在那些诗歌如《私处》(Cootchie)以及《给一个有色歌手的歌》(Song for a Colored Singer)中,她开始比在她早期作品中更为直接地谈论阶级和种族问题,扩展了她诗歌的对象和主题。直到1940年代末期她才重返新她对新斯科舍(Nova Scotia)的回忆。在1946年,她十多年来第一次访问了新斯科舍,希望在她第一本诗集出版的那天在加拿大。这次旅行,以及随后在1947年以及1951年的两次,促使她重新考虑在艺术中呈示自传性材料的可能性。在这些诗歌中释放的诗性紧张在类型上有别于她在基韦斯特的写作。它们让我们猜测某些被感觉到的心理经验,而不是对这些经验的正面呈现。
这种重大变化的朕兆在《开普布列顿》(Cape Breton 1949)中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首因1947年夏天毕晓普对布列顿海岬的访问所带来的诗。这首诗的开头几行可以在一封致罗伯特洛威尔(Robert Lowell)的信中找到:
“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地方——只有四处散落在野地里的几所的房子和鱼舍,美丽的高山景象和大海。我特别喜欢那里的人们,他们都是苏格兰人并且仍然说着盖尔语或者英语,带着一种奇异的混合音响的口音。离岸有两座带有高耸的红色悬崖的‘鸟岛’。我们明天会随一个渔人去看它们。”(SL,p.147)
毕晓普访问开普布列顿的诸动机在给洛威尔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还不明确。她再花去了20年时间才澄清为何她去了那里,这次是在给安妮斯蒂文森(Anne Stevenson)的一封信中:
“我母亲在16岁开始教小学(大多数有志青年所走的路),她的第一所学校在下开普布列顿的某处——而那些小学生们除了盖尔语不会说别的,所以她在那儿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在那个学校,又可能是一所离家更近的学校——她太想家了,于是她带着家里的狗来振作精神。关于这段时期我写了一个小说和一首诗,但都不令我满意。”(AS,1964年3月23日)
毕晓普对于她家庭的加拿大部分总是很好奇。她的许多北方之旅都是基于相当自觉地追踪她母亲或舅舅与一个特定地方的关联。在1946年一次这样的访问中,她特意在新斯科舍的卫生部逗留,来浏览她母亲的病例。在1951年夏天,她求得渥太华灯塔局的许可,待在她外祖父的纵帆船在海上失事的萨博岛(Sable Island)。她经常向葛蕾丝姨妈打听家庭大事记,对于她母亲那方亲戚的折衷主义的故事深深着迷:
“我很高兴得到家谱——但现在我想要更多。你在伽米那一支上能搞到任何线索吗?[……]天哪——我们看起来就像是生出来等着被谋杀的,为了神秘的消逝而出生!我当然也认为那里有一个蜿蜒的系列——[……]嗯,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在许多旧纪念品的市场,并且我喜欢照片。”(VC,Box 25.8)
毕晓普的开普布列顿之旅看来是被一种类似的想知道“更多”的欲望所鼓舞,在风景中为她母亲的从她自己的生命中“神秘消失”探寻一些线索。
诗歌通过从描述到内省的转移而开始,正如毕晓普其他一些作品。这种转移可以在水向着丝绸的面貌的变形中看出来,通过场景,一个类似《巴黎,上午7点》中的“无尽的相互交错的圆”那种记忆意象,“织啊,织啊”。“丝绸状的水”扰乱了诗歌开始几行平稳的表面,暗示着一个更为复杂的交织着隐含意义的层次。毕晓普努力纠正她通过地理来回忆的倾向,但不能完全消除通过诗歌所发出来的一些其它声音的暗示。
开普布列顿的风景被反复比作一张斑斓的挂毯。特别是第二节充斥着布料和裁缝的隐喻,预料着《巴西,1502年1月1日》的序言——“锦绣的自然……挂毯般的风景”(CP,p.91)
“同样的雾气以薄薄的层次
悬挂在大陆的河谷和峡谷间
像溶蚀的雪凝冰被吮吸
几乎只剩下精神;冰川的灵魂漂移
在这些折叠又折叠的冷杉属之间:云杉和杜松——
迟钝,僵死,深重的孔雀色彩,
借助一道不规则的、紧张兮兮的锯齿状边缘
每一层阶梯立面区别于下一层,
彼此相似,但鲜明如立体视效。”(CP,p.67)
雾气“以薄薄的层次悬挂”就像一条裙子的布料。“层叠又层叠的冷杉属”一语双关地鼓励我们把风景看成各种色彩、柜板和布料所构成的稠密的衣柜。云杉和杜松的“迟钝,僵死和深重的孔雀色彩”继续了类比,因连续的头韵而突出。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评论过毕晓普作品中在“两种频率——共处的和陌生的”之间“持续的振颤”(Vendler, 1985, p.83)。这似乎说明了毕晓普在这里所达到的描述方式。她熟悉化了冰封的大陆,把它转化为一个骇人的、共处的空间。因为它所启动的许多关系,这种变形对毕晓普的威胁胜于冰雪和寒冷的物理现实。它重现了母亲“在村子里”的紫色裙子以及小孩看着她的亲人们打开的装有裙子、帽子和手帕的“箱子,木桶和盒子”(CPr, p.254)。它也看似回到了那首未发表的诗,在其中已经引述毕晓普通过她回忆她妈妈所穿的外套来描述她妈妈。一个“良好的穿着所造就的”妈妈。她是一顶镶着“呈半开放垂落”的薄纱玫瑰的“圆边帽”和一条“黑长袖”(VC,Box 68.3)。风景向一柜子相似物品的转换说明摩尔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她把毕晓普的妈妈看成她诗歌中萦绕的存在。
毕晓普允许这首诗发表正是因为它对这个事实的隐藏。那迷雾,“像溶蚀的雪凝冰被吮吸”(我加的重点),是通过与以前的手稿和断片的关联而积压出来的,然而这隐喻恰好造成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足够距离来混淆事物。毕晓普对隐喻的运用是她最简单的语言堡垒之一,一种把她诗歌与过去相连接但又一点也不曾把它们牵扯进来的手段。它也使得她可以以一种挽歌的方式写作而不指明诗歌背后的经验,真实的物质实体仍然“在溶蚀”。家族秘密于是既被暗示又保持沉默,当毕晓普完美化了朋友间某种私人语言的诗性等价词时。读者在充斥几乎每一行诗中的葬礼性的谐音中都听到记忆的存在,听到一个人不断及时回到同一处——“同样的迷雾”,“重叠又重叠的冷杉属”,“每一层阶梯立面区别于下一层”但也“彼此相似”。
在一个未曾发表的这个时期的残篇中,毕晓普疑惑“没有悲哀的假象”作家该怎么办:
“哦!为那悲哀的假象
致谢
没有它我们该怎么办。
感谢时间 神秘之物失去
它们的益趣
迷题可爱地挑逗着
蛊惑着
没有悲哀的假象
我们该怎么办?”(VC, Box 75.3b,p.104)
毕晓普喜欢创造不可解的神秘和迷题。她把迷惑看成一切阅读经验的一个本质部分。悲哀的假象使得她轻松实现这种“可爱的”不可思议性。在《开普布列顿》中,它使得她可以看着一片风景并且以人类的“精神”来充满它,正好可以翻越一道“紧张兮兮的锯齿状边缘”——艺术和记忆之间那些奇妙的边界之一,毕晓普花费她的写作生命创造出来了。她典型地在诗的正中间承认感到“紧张兮兮”,而不揭示这种情感的原因或起源。在一片特殊的风景前的焦虑于是被巧妙地承认又否定。关于自己说得太少和说得太多之间的“边界”在毕晓普的作品中是一条非常微妙的线。通过运用那悲哀的假象,她试图运用对自然的情感性描述来“挑逗”和“蛊惑”。
在诗的下一节,毕肖普有更多的挑逗,发誓要揭示风景的意义:
“路看上去已被遗弃。
无论风景中有什么意义,看上去都已被遗弃,
除非路正在挽救它,在我们所不能看见的内部,
那里深沉的湖泊因以得名,
在废弃的铁路和石头山上
在几英里被烧毁的森林中,它们立在灰色的划痕中
像用石头刻在石头上的美妙碑文——”(CP,pp.67-8)
隐瞒着意义的风景形象,“在内部,/我们所不能看见”,再次回忆起冰山并且理所当然地回忆起那也掩藏着那绝不“希望被看到”(CP,p.25)的东西的纪念碑。诗歌的层次再次变得全然表面,“灰色的划痕”在一页的表面,缄默地保护着它的作者的秘密不被看到。毕晓普经常以这种方式实现自我暴露,暗示着“层叠又层叠”的意义,随即又突然挡住读者,只剩下一些文字在页面。
在第四节,毕晓普的注意力被引向一辆挤满了人的小公交车。在括号里,公交车挤满了滑稽地互不相关的物品和零件。那“日杂品,备用汽车零件,以及水泵零件”(CP,p.68)强调了诗人身边所进行着的生活的活动。荒唐的是那被某种酸楚推到前台的转折点,当公交车驶过诗人的母亲可以在那里教过书的小学的时候:
“它经过关闭的路边摊,关闭的校舍,
那里今天没有旗帜飘飞
在一个顶着白色陶瓷球状门把手的粗制旗杆上。
它停下,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婴儿下了车,
登上一道跨越栅栏的人字梯,又走下去
穿过一小片陡峭的草地——在积雪般的雏菊中确立其贫穷的草地,
走向水边他那看不见的房子。”(CP, p.68)
校舍关闭了;诗人的朝圣受挫。她寻找“意义”的努力在此看来几乎是徒劳。只有当毕晓普向上看到旗杆的时候她才开始找到某些重要东西的线索。那“顶着一个白色陶瓷球状门把手的旗杆”对于小学的建筑是一个古怪的修饰。正如洛丽古尔登森所承认的:“它是一个奇怪的选择,那个陶瓷球状门把手,邀请手来抓住它的圆形并且开启什么”(古尔登森,1992,p.187)可是毕晓普事实上鼓励我们来开启或关闭的是什么呢?球状门把手是门槛的制造者,一所房间或房子的入口或者出口的制造者。它是一个“陶瓷球状门把手”的事实意味着一个通向某种意义或价值之地的门槛,这意义或价值毕晓普也许无意识地联系到“家”或者记忆。它在旗杆顶端的位置也预示着在《在村子里》中的尖叫替换成“教堂尖塔顶端的避雷针”(CPr, p.251)。可是当公交车停在教堂外,诗歌也停止揭示更多的东西。球状门把手行使着某种自传的制动器的功能——它阻止任何秘密飞走。毕晓普同样关闭了任意一种通向人的“内在”的那扇门。我们所找到的是一个空洞的空间,而不是期待中的来自过去的纪念品。于是,一首源自自传幽灵的诗歌更成为了驱除这些幽灵的咒语,同时还评论着这事是如何办成的。
当公交车停留更久的时候,叙述者观察着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婴儿回归他“看不见的水边的房子”。她的目光跟随男人的历程而走下“小片陡峭的草地”,也偷偷地回家。那“雏菊的积雪”某种程度上吸引了她的注意,阻止她完成幻想。毕晓普说草地通过野花的突然盛开“建立其贫穷”。有可能是雏菊与“积雪”的相似把毕晓普再次带回新斯科舍,而她所哀悼的是她自己童年的“贫穷”。
这首诗以音乐和意象的一种卓越的淡出而结束:
“鸟儿继续歌唱着,一只小牛
在叫唤,公交车启动。
薄薄的雾气跟随
它那梦想的白色突变;
一阵古老的寒意吹皱了昏暗的小溪。”
在许多方面,什么也没改变。“鸟儿继续歌唱着,一条小牛在叫唤,公交车启动。”迷雾的“层叠”现在跟随着一种梦想逻辑的“白色突变”。诗歌有着同样的游荡,旅行气质,移动目光搜寻“它的梦想”:命名和确认毕晓普的个人“灵魂”。当声响随公交车消失而意象叠进梦中,开普布列顿所剩下的唯有“一阵古老的寒意[……]吹皱它阴暗的小溪”。毕晓普无法避免生命的寒冷源泉袭入她的诗歌之水中,那不时显现出来的“迟钝,僵死”的失落的色彩。可是她倾尽全力把这种经验置于一个心中另有他物的社会框架之中,置于一个没有萦绕她的那些特殊经验的读者群中。
(选译自Jonathan Ellis所著《Art and Memory in the Work of Elizabeth Bishop》第44页到第49页,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6出版)
伊丽莎白.毕晓普 ( 杨震 译)
远在高高的“鸟岛”,西伯克斯和赫特佛得,
尖嘴海雀和笨笨的三角嘴海雀站着
全都背朝大陆
沿着悬崖的棕色杂草毛边排列成许多庄重的曲线,
那里放牧的几只绵羊叫着“吧啊,吧啊。”
(有时候,被飞机惊吓,它们乱窜
翻进海中或撞上岩石。)
丝绸般的水织啊,织啊,
在四处均匀遁入雾底,
雾气不时被一只鸬鹚的蛇状脖颈
提升或穿透,
在某处,雾气中混入一艘摩托艇的脉冲,
迅速但不急促。
同样的雾气以薄薄的层次悬挂在
大陆的峡谷间,
像溶蚀的雪凝冰被吮吸,
几乎只剩下精神;冰川的灵魂漂移
在这些层叠又层叠的冷杉属之间:云杉和杜松——
迟钝,僵死,深重的孔雀色,
凭藉一道不规则的、紧张兮兮的锯齿状边缘
每一层阶梯立面区别于下一层,
彼此相似,但鲜明如立体视效。
荒凉的路沿海岸边缘攀升。
上面临时停着几台黄色推土机,
但司机不在,因为今天是周日。
那些白色小教堂已隐没在茂密山丘
像被埋没的石英的箭状棱角。
路似乎已被遗弃。
无论风景有什么意义,似乎都已被遗弃,
除非路正在挽救它,在我们看不见的内部,
那里湖泊以其深沉而著名,
在废弃的小径和石头山上
在几英里被烧毁的森林中,它们立在灰色划痕中
像用石头刻在石头上的美妙碑文——
这些地方如今不需要自我辩护
除了在成千上万北美歌雀轻柔的歌声中,
歌声向上漂浮,自如地,冷静地,穿越迷雾,并且编织进
棕色、潮湿、纤细的破旧渔网。
一辆小公交车沿路驶来,上下颠簸,
塞满了人,甚至到了车梯。
(在工作日他们携着日杂品,备用汽车部件,以及水泵部件,
但今天只多了两个传教士,一个用衣架托着僧侣服。)
车经过关闭的路边摊,关闭的校舍,
今天那里没有旗帜飘飞
在一个顶着白色陶瓷球状门把手的粗制旗杆上。
它停下,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婴儿下了车,
登上一道跨越栅栏的人字梯,又走下去
穿过一小片陡峭的草地——在积雪般的雏菊中确立其贫穷的草地,
走向水边他那看不见的房子。
鸟儿继续歌唱着,一只小牛
在叫唤,公交车启动。
薄薄的雾气跟随
它那梦境的白色突变;
一阵古老的寒意吹皱了昏暗的小溪。
(附原文)
Cape Breton
Out on the high “bird islands,” Ciboux and Hertford,
the razorbill auks and the silly-looking puffins all stand
with their backs to the mainland
in solemn, uneven lines along the cliff’s brown grass-frayed edge,
while the few sheep pastured there go “Baaa, baaa.”
(Sometimes, frightened by aeroplanes, they stampede
and fall over into the sea or onto the rocks.)
The silken water is weaving and weaving,
disappearing under the mist equally in all directions,
lifted and penetrated now and then
by one shag’s dripping serpent-neck,
and somewhere the mist incorporates the pulse,
rapid but unurgent, of a motor boat.
The same mist hangs in thin layers
among the valleys and gorges of the mainland
like rotting snow-ice sucked away
almost to spirit; the ghosts of glaciers drift
among those folds and folds of fir: spruce and hackmatack–
dull, dead, deep pea-cock colors,
each riser distinguished from the next
by an irregular nervous saw-tooth edge,
alike, but certain as a stereoscopic view.
The wild road clambers along the brink of the coast.
On it stand occasional small yellow bulldozers,
but without their drivers, because today is Sunday.
The little white churches have been dropped into the matted hills
like lost quartz arrowheads.
The road appears to have been abandoned.
Whatever the landscape had of meaning appears to have been abandoned,
unless the road is holding it back, in the interior,
where we cannot see,
where deep lakes are reputed to be,
and disused trails and mountains of rock
and miles of burnt forests, standing in gray scratches
like the admirable scriptures made on stones by stones–
and these regions now have little to say for themselves
except in thousands of light song-sparrow songs floating upward
freely, dispassionately, through the mist, and meshing
in brown-wet, fine torn fish-nets.
A small bus comes along, in up-and-down rushes,
packed with people, even to its step.
(On weekdays with groceries, spare automobile parts, and pump parts,
but today only two preachers extra, one carrying his frock coat on a
hanger.)
It passes the closed roadside stand, the closed schoolhouse,
where today no flag is flying
from the rough-adzed pole topped with a white china doorknob.
It stops, and a man carrying a baby gets off,
climbs over a stile, and goes down through a small steep meadow,
which establishes its poverty in a snowfall of daisies,
to his invisible house beside the water.
The birds keep on singing, a calf bawls, the bus starts.
The thin mist follows
the white mutations of its dream;
an ancient chill is rippling the dark brooks.
陶瓷门把手
乔纳森.埃利斯 著 (杨震 译)
对于这些早期诗的北极圈限制在1940年1月《伊瓦尔剧场》(Cirque d’Hiver)发表后就从毕晓普的写作中消失了。此时毕晓普永久性地移居到了南方的基韦斯特,和她在瓦萨的同学路易斯•克莱恩在那里永久性地购买了一所房子。基韦斯特那些艺术家、流放者和户外活动者们构成的社团让她有了比多年来所有过的更多的归属感,尤其是在1940年代早期。那些野性派画家如罗伦•麦基夫尔(Loren MacIver)和格列高利•瓦尔德斯(Gregorio Valdes)对她的影响在诸如《耶罗尼莫的房子》(Jerónimo’s Hause)以及《小练习》中是显而易见的,而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后来)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幽灵萦绕着她对于动物生活以及南方风习的大部分考察。比如在那些诗歌如《私处》(Cootchie)以及《给一个有色歌手的歌》(Song for a Colored Singer)中,她开始比在她早期作品中更为直接地谈论阶级和种族问题,扩展了她诗歌的对象和主题。直到1940年代末期她才重返新她对新斯科舍(Nova Scotia)的回忆。在1946年,她十多年来第一次访问了新斯科舍,希望在她第一本诗集出版的那天在加拿大。这次旅行,以及随后在1947年以及1951年的两次,促使她重新考虑在艺术中呈示自传性材料的可能性。在这些诗歌中释放的诗性紧张在类型上有别于她在基韦斯特的写作。它们让我们猜测某些被感觉到的心理经验,而不是对这些经验的正面呈现。
这种重大变化的朕兆在《开普布列顿》(Cape Breton 1949)中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首因1947年夏天毕晓普对布列顿海岬的访问所带来的诗。这首诗的开头几行可以在一封致罗伯特洛威尔(Robert Lowell)的信中找到:
“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地方——只有四处散落在野地里的几所的房子和鱼舍,美丽的高山景象和大海。我特别喜欢那里的人们,他们都是苏格兰人并且仍然说着盖尔语或者英语,带着一种奇异的混合音响的口音。离岸有两座带有高耸的红色悬崖的‘鸟岛’。我们明天会随一个渔人去看它们。”(SL,p.147)
毕晓普访问开普布列顿的诸动机在给洛威尔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还不明确。她再花去了20年时间才澄清为何她去了那里,这次是在给安妮斯蒂文森(Anne Stevenson)的一封信中:
“我母亲在16岁开始教小学(大多数有志青年所走的路),她的第一所学校在下开普布列顿的某处——而那些小学生们除了盖尔语不会说别的,所以她在那儿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在那个学校,又可能是一所离家更近的学校——她太想家了,于是她带着家里的狗来振作精神。关于这段时期我写了一个小说和一首诗,但都不令我满意。”(AS,1964年3月23日)
毕晓普对于她家庭的加拿大部分总是很好奇。她的许多北方之旅都是基于相当自觉地追踪她母亲或舅舅与一个特定地方的关联。在1946年一次这样的访问中,她特意在新斯科舍的卫生部逗留,来浏览她母亲的病例。在1951年夏天,她求得渥太华灯塔局的许可,待在她外祖父的纵帆船在海上失事的萨博岛(Sable Island)。她经常向葛蕾丝姨妈打听家庭大事记,对于她母亲那方亲戚的折衷主义的故事深深着迷:
“我很高兴得到家谱——但现在我想要更多。你在伽米那一支上能搞到任何线索吗?[……]天哪——我们看起来就像是生出来等着被谋杀的,为了神秘的消逝而出生!我当然也认为那里有一个蜿蜒的系列——[……]嗯,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在许多旧纪念品的市场,并且我喜欢照片。”(VC,Box 25.8)
毕晓普的开普布列顿之旅看来是被一种类似的想知道“更多”的欲望所鼓舞,在风景中为她母亲的从她自己的生命中“神秘消失”探寻一些线索。
诗歌通过从描述到内省的转移而开始,正如毕晓普其他一些作品。这种转移可以在水向着丝绸的面貌的变形中看出来,通过场景,一个类似《巴黎,上午7点》中的“无尽的相互交错的圆”那种记忆意象,“织啊,织啊”。“丝绸状的水”扰乱了诗歌开始几行平稳的表面,暗示着一个更为复杂的交织着隐含意义的层次。毕晓普努力纠正她通过地理来回忆的倾向,但不能完全消除通过诗歌所发出来的一些其它声音的暗示。
开普布列顿的风景被反复比作一张斑斓的挂毯。特别是第二节充斥着布料和裁缝的隐喻,预料着《巴西,1502年1月1日》的序言——“锦绣的自然……挂毯般的风景”(CP,p.91)
“同样的雾气以薄薄的层次
悬挂在大陆的河谷和峡谷间
像溶蚀的雪凝冰被吮吸
几乎只剩下精神;冰川的灵魂漂移
在这些折叠又折叠的冷杉属之间:云杉和杜松——
迟钝,僵死,深重的孔雀色彩,
借助一道不规则的、紧张兮兮的锯齿状边缘
每一层阶梯立面区别于下一层,
彼此相似,但鲜明如立体视效。”(CP,p.67)
雾气“以薄薄的层次悬挂”就像一条裙子的布料。“层叠又层叠的冷杉属”一语双关地鼓励我们把风景看成各种色彩、柜板和布料所构成的稠密的衣柜。云杉和杜松的“迟钝,僵死和深重的孔雀色彩”继续了类比,因连续的头韵而突出。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评论过毕晓普作品中在“两种频率——共处的和陌生的”之间“持续的振颤”(Vendler, 1985, p.83)。这似乎说明了毕晓普在这里所达到的描述方式。她熟悉化了冰封的大陆,把它转化为一个骇人的、共处的空间。因为它所启动的许多关系,这种变形对毕晓普的威胁胜于冰雪和寒冷的物理现实。它重现了母亲“在村子里”的紫色裙子以及小孩看着她的亲人们打开的装有裙子、帽子和手帕的“箱子,木桶和盒子”(CPr, p.254)。它也看似回到了那首未发表的诗,在其中已经引述毕晓普通过她回忆她妈妈所穿的外套来描述她妈妈。一个“良好的穿着所造就的”妈妈。她是一顶镶着“呈半开放垂落”的薄纱玫瑰的“圆边帽”和一条“黑长袖”(VC,Box 68.3)。风景向一柜子相似物品的转换说明摩尔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她把毕晓普的妈妈看成她诗歌中萦绕的存在。
毕晓普允许这首诗发表正是因为它对这个事实的隐藏。那迷雾,“像溶蚀的雪凝冰被吮吸”(我加的重点),是通过与以前的手稿和断片的关联而积压出来的,然而这隐喻恰好造成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足够距离来混淆事物。毕晓普对隐喻的运用是她最简单的语言堡垒之一,一种把她诗歌与过去相连接但又一点也不曾把它们牵扯进来的手段。它也使得她可以以一种挽歌的方式写作而不指明诗歌背后的经验,真实的物质实体仍然“在溶蚀”。家族秘密于是既被暗示又保持沉默,当毕晓普完美化了朋友间某种私人语言的诗性等价词时。读者在充斥几乎每一行诗中的葬礼性的谐音中都听到记忆的存在,听到一个人不断及时回到同一处——“同样的迷雾”,“重叠又重叠的冷杉属”,“每一层阶梯立面区别于下一层”但也“彼此相似”。
在一个未曾发表的这个时期的残篇中,毕晓普疑惑“没有悲哀的假象”作家该怎么办:
“哦!为那悲哀的假象
致谢
没有它我们该怎么办。
感谢时间 神秘之物失去
它们的益趣
迷题可爱地挑逗着
蛊惑着
没有悲哀的假象
我们该怎么办?”(VC, Box 75.3b,p.104)
毕晓普喜欢创造不可解的神秘和迷题。她把迷惑看成一切阅读经验的一个本质部分。悲哀的假象使得她轻松实现这种“可爱的”不可思议性。在《开普布列顿》中,它使得她可以看着一片风景并且以人类的“精神”来充满它,正好可以翻越一道“紧张兮兮的锯齿状边缘”——艺术和记忆之间那些奇妙的边界之一,毕晓普花费她的写作生命创造出来了。她典型地在诗的正中间承认感到“紧张兮兮”,而不揭示这种情感的原因或起源。在一片特殊的风景前的焦虑于是被巧妙地承认又否定。关于自己说得太少和说得太多之间的“边界”在毕晓普的作品中是一条非常微妙的线。通过运用那悲哀的假象,她试图运用对自然的情感性描述来“挑逗”和“蛊惑”。
在诗的下一节,毕肖普有更多的挑逗,发誓要揭示风景的意义:
“路看上去已被遗弃。
无论风景中有什么意义,看上去都已被遗弃,
除非路正在挽救它,在我们所不能看见的内部,
那里深沉的湖泊因以得名,
在废弃的铁路和石头山上
在几英里被烧毁的森林中,它们立在灰色的划痕中
像用石头刻在石头上的美妙碑文——”(CP,pp.67-8)
隐瞒着意义的风景形象,“在内部,/我们所不能看见”,再次回忆起冰山并且理所当然地回忆起那也掩藏着那绝不“希望被看到”(CP,p.25)的东西的纪念碑。诗歌的层次再次变得全然表面,“灰色的划痕”在一页的表面,缄默地保护着它的作者的秘密不被看到。毕晓普经常以这种方式实现自我暴露,暗示着“层叠又层叠”的意义,随即又突然挡住读者,只剩下一些文字在页面。
在第四节,毕晓普的注意力被引向一辆挤满了人的小公交车。在括号里,公交车挤满了滑稽地互不相关的物品和零件。那“日杂品,备用汽车零件,以及水泵零件”(CP,p.68)强调了诗人身边所进行着的生活的活动。荒唐的是那被某种酸楚推到前台的转折点,当公交车驶过诗人的母亲可以在那里教过书的小学的时候:
“它经过关闭的路边摊,关闭的校舍,
那里今天没有旗帜飘飞
在一个顶着白色陶瓷球状门把手的粗制旗杆上。
它停下,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婴儿下了车,
登上一道跨越栅栏的人字梯,又走下去
穿过一小片陡峭的草地——在积雪般的雏菊中确立其贫穷的草地,
走向水边他那看不见的房子。”(CP, p.68)
校舍关闭了;诗人的朝圣受挫。她寻找“意义”的努力在此看来几乎是徒劳。只有当毕晓普向上看到旗杆的时候她才开始找到某些重要东西的线索。那“顶着一个白色陶瓷球状门把手的旗杆”对于小学的建筑是一个古怪的修饰。正如洛丽古尔登森所承认的:“它是一个奇怪的选择,那个陶瓷球状门把手,邀请手来抓住它的圆形并且开启什么”(古尔登森,1992,p.187)可是毕晓普事实上鼓励我们来开启或关闭的是什么呢?球状门把手是门槛的制造者,一所房间或房子的入口或者出口的制造者。它是一个“陶瓷球状门把手”的事实意味着一个通向某种意义或价值之地的门槛,这意义或价值毕晓普也许无意识地联系到“家”或者记忆。它在旗杆顶端的位置也预示着在《在村子里》中的尖叫替换成“教堂尖塔顶端的避雷针”(CPr, p.251)。可是当公交车停在教堂外,诗歌也停止揭示更多的东西。球状门把手行使着某种自传的制动器的功能——它阻止任何秘密飞走。毕晓普同样关闭了任意一种通向人的“内在”的那扇门。我们所找到的是一个空洞的空间,而不是期待中的来自过去的纪念品。于是,一首源自自传幽灵的诗歌更成为了驱除这些幽灵的咒语,同时还评论着这事是如何办成的。
当公交车停留更久的时候,叙述者观察着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婴儿回归他“看不见的水边的房子”。她的目光跟随男人的历程而走下“小片陡峭的草地”,也偷偷地回家。那“雏菊的积雪”某种程度上吸引了她的注意,阻止她完成幻想。毕晓普说草地通过野花的突然盛开“建立其贫穷”。有可能是雏菊与“积雪”的相似把毕晓普再次带回新斯科舍,而她所哀悼的是她自己童年的“贫穷”。
这首诗以音乐和意象的一种卓越的淡出而结束:
“鸟儿继续歌唱着,一只小牛
在叫唤,公交车启动。
薄薄的雾气跟随
它那梦想的白色突变;
一阵古老的寒意吹皱了昏暗的小溪。”
在许多方面,什么也没改变。“鸟儿继续歌唱着,一条小牛在叫唤,公交车启动。”迷雾的“层叠”现在跟随着一种梦想逻辑的“白色突变”。诗歌有着同样的游荡,旅行气质,移动目光搜寻“它的梦想”:命名和确认毕晓普的个人“灵魂”。当声响随公交车消失而意象叠进梦中,开普布列顿所剩下的唯有“一阵古老的寒意[……]吹皱它阴暗的小溪”。毕晓普无法避免生命的寒冷源泉袭入她的诗歌之水中,那不时显现出来的“迟钝,僵死”的失落的色彩。可是她倾尽全力把这种经验置于一个心中另有他物的社会框架之中,置于一个没有萦绕她的那些特殊经验的读者群中。
(选译自Jonathan Ellis所著《Art and Memory in the Work of Elizabeth Bishop》第44页到第49页,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6出版)
-
反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10 23:55:43
-
夏天快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05 13:35:01
-
啊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05 10:47:40
-
push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1-10 23:42:44
-
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1-10 14:14:34
-
何风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1-10 02:39:17
-
Catwinter.W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1-09 23:01:21
-
Young Seafoo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1-09 21:48:46
-
梵高的耳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3-10 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