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吹起的时候
听说春天来了,我裹上羽绒服站在楼顶。阳光还不错,绵延几十公里的老君山上,积雪还没有消融,白刷刷的涂满了阴坡这面的一道道山脊。可是风却明显的暖和了。
前年的三月上旬,从上海到苏州。那一年很冷。HM的宿舍在上海大学老校区M5楼的5楼最东边。雨雪交加的那一周里,连着几天早上都站在楼道里透过窗户看外面的飞雪,晚上则和HM挤在暖和的被窝里。逾一周后,奔向了春天里的苏州。
那一趟后半途的旅程,因为鸭梨功课繁忙,我激情澎湃的一个人去了甪直,或者一周进了7趟市区去逛观前街。但是非常感谢初到苏州时鸭梨的热情接待,从第一天的山塘街,第二天的金鸡湖,第三天的平江路,到第四天的苏州大学和,第某天跟第二次的独墅湖。
第某天去独墅湖。我俩站在水天一色的阴沉里,看不清湖的范围,周遭的景致也笼罩在模糊的到几乎可以忽略掉对比度的色彩中。我穿着逃离北方的冬天时带着的衣服——秋裤、秋衣都套上了,还是觉得特别冷!这,这根本不是江南!江南的三月不应该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么?可是这凛冽的风,简直要把我掀起来了!
几日后天气转暖,我俩又去了独墅湖,桃花已经开满枝头,微风仿佛也沉醉在这春色里,她轻轻地抚摸着独墅湖的水面,平息了初见时的那波涛滚滚的不友好的“愤怒”。
去年苏州的春天里,我总是骑着自行车穿越在大街小巷。而风的形状,在我眼中亦都化作直观的数字,每次看着码表上因为风的阻力而渐渐变小的速度,只能卯足了劲的蹬着车轮转啊转。骑行上海的那次,风不断的挑衅我,我只能自欺欺人的在耳朵里塞上耳机,以为听不到她的声音,她就消失了一样。可是在很累很累的时候,停下来休息,又恨想念风的出现。。。
在与风剪不断理还乱的陪伴中,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骑行路上,我看遍了三月的江南美景。
时间退回到10年的三月,学校的事情办得妥当后,我从江南到了南方。在东莞跟ZJ和QX在一起。中国很大。尤其是在一天时间里,你从北往南的走,一下子就得脱去了厚重的衣裳。衣服没地方放,索性跑到邮政局寄回家。嗨!中国真的很大,我听不懂石碣镇横滘邮政局里的哥哥的广州普通话!简直一个字也听不懂!
可那样的夏天,是过了雨季后的好光景。那个四月初可以只穿短袖,短裤。
我们三个人总是到雅新厂附近的大排档吃东西。吃完后再慢悠悠的踱回住处。可以在傍晚时分去看被列为东莞二级保护植物的大榕树,站在榕树旁听池塘里的蛙鸣。可以在月上树梢后的回途中路过街区的灯光篮球场,看九零后的高中生蹦着跳着打篮球,逗一个在花坛上走来走去的三岁的小朋友。可以趁着凌厉嚣张却又嘈杂的音乐混进大妈们自行组织的广场舞蹈群中乱扭几下。也可以清晰的闻到从岸边种着结满果实的香蕉树的河道里散发出来的有点腐败的腥臭味,那也是风的味道。
那也是十分稀罕有风的南方的夏天。当看到出租屋里的棉布窗帘飘动,我们就扯了睡衣边往身上套着边向阳台上走去——虽然有时风的味道并不是那么清新。
不知道谁还会记得那场风。
蒙古高原上那恶作剧般逗得我从马儿身上摔了下来的狂风,
鹭岛上和妹妹沿着老铁道赏着三角梅往卢卡方向走的暖风。
穿过西土城公园里的那永远不可能吹不乱我的梦想的寒风,
沱江边上和妈妈一边洗着脚一边观着河灯时沐浴着的微风。
更有在7月份就已经是秋天的青海湖边的风。
和在11月份还是夏天的蜈支洲岛上的风。
跟“一年刮两次风,每次刮半年”的开封城里的四季并不分明的那些风。
和他或她游走在森林里的山风或徜徉在伊水边的河风。
晨风和晚风。轻风和暴风。
只是,当风吹起的时候,我从不曾注意,而当翻开老照片的时候,却真的看到了她,如此的深刻和清晰。
青海湖边
蜈支洲
前年的三月上旬,从上海到苏州。那一年很冷。HM的宿舍在上海大学老校区M5楼的5楼最东边。雨雪交加的那一周里,连着几天早上都站在楼道里透过窗户看外面的飞雪,晚上则和HM挤在暖和的被窝里。逾一周后,奔向了春天里的苏州。
那一趟后半途的旅程,因为鸭梨功课繁忙,我激情澎湃的一个人去了甪直,或者一周进了7趟市区去逛观前街。但是非常感谢初到苏州时鸭梨的热情接待,从第一天的山塘街,第二天的金鸡湖,第三天的平江路,到第四天的苏州大学和,第某天跟第二次的独墅湖。
第某天去独墅湖。我俩站在水天一色的阴沉里,看不清湖的范围,周遭的景致也笼罩在模糊的到几乎可以忽略掉对比度的色彩中。我穿着逃离北方的冬天时带着的衣服——秋裤、秋衣都套上了,还是觉得特别冷!这,这根本不是江南!江南的三月不应该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么?可是这凛冽的风,简直要把我掀起来了!
![]() |
几日后天气转暖,我俩又去了独墅湖,桃花已经开满枝头,微风仿佛也沉醉在这春色里,她轻轻地抚摸着独墅湖的水面,平息了初见时的那波涛滚滚的不友好的“愤怒”。
![]() |
去年苏州的春天里,我总是骑着自行车穿越在大街小巷。而风的形状,在我眼中亦都化作直观的数字,每次看着码表上因为风的阻力而渐渐变小的速度,只能卯足了劲的蹬着车轮转啊转。骑行上海的那次,风不断的挑衅我,我只能自欺欺人的在耳朵里塞上耳机,以为听不到她的声音,她就消失了一样。可是在很累很累的时候,停下来休息,又恨想念风的出现。。。
在与风剪不断理还乱的陪伴中,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骑行路上,我看遍了三月的江南美景。
时间退回到10年的三月,学校的事情办得妥当后,我从江南到了南方。在东莞跟ZJ和QX在一起。中国很大。尤其是在一天时间里,你从北往南的走,一下子就得脱去了厚重的衣裳。衣服没地方放,索性跑到邮政局寄回家。嗨!中国真的很大,我听不懂石碣镇横滘邮政局里的哥哥的广州普通话!简直一个字也听不懂!
可那样的夏天,是过了雨季后的好光景。那个四月初可以只穿短袖,短裤。
我们三个人总是到雅新厂附近的大排档吃东西。吃完后再慢悠悠的踱回住处。可以在傍晚时分去看被列为东莞二级保护植物的大榕树,站在榕树旁听池塘里的蛙鸣。可以在月上树梢后的回途中路过街区的灯光篮球场,看九零后的高中生蹦着跳着打篮球,逗一个在花坛上走来走去的三岁的小朋友。可以趁着凌厉嚣张却又嘈杂的音乐混进大妈们自行组织的广场舞蹈群中乱扭几下。也可以清晰的闻到从岸边种着结满果实的香蕉树的河道里散发出来的有点腐败的腥臭味,那也是风的味道。
那也是十分稀罕有风的南方的夏天。当看到出租屋里的棉布窗帘飘动,我们就扯了睡衣边往身上套着边向阳台上走去——虽然有时风的味道并不是那么清新。
不知道谁还会记得那场风。
蒙古高原上那恶作剧般逗得我从马儿身上摔了下来的狂风,
鹭岛上和妹妹沿着老铁道赏着三角梅往卢卡方向走的暖风。
穿过西土城公园里的那永远不可能吹不乱我的梦想的寒风,
沱江边上和妈妈一边洗着脚一边观着河灯时沐浴着的微风。
更有在7月份就已经是秋天的青海湖边的风。
和在11月份还是夏天的蜈支洲岛上的风。
跟“一年刮两次风,每次刮半年”的开封城里的四季并不分明的那些风。
和他或她游走在森林里的山风或徜徉在伊水边的河风。
晨风和晚风。轻风和暴风。
只是,当风吹起的时候,我从不曾注意,而当翻开老照片的时候,却真的看到了她,如此的深刻和清晰。
![]() |
青海湖边
![]() |
蜈支洲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